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分子复合材料一次成型轨道车壳,包括轨道车壳本体,所述轨道车壳本体的外侧设有防护框构件,所述轨道车壳本体包括有第一耐磨防护层,所述第一耐磨防护层的内侧连接有第一耐腐蚀层,所述第一耐腐蚀层的一侧连接有抗冲击层,所述抗冲击层的内侧连接有第一耐高温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由石墨烯和环氧树脂混合制成的第一耐磨防护层、由聚四氟乙烯和石蜡材质混合制成的第一耐腐蚀层、由高分子基体树脂和增韧剂混合制成的抗冲击层以及由聚酰亚胺和阻燃剂混合制成的第一耐高温层,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轨道车壳本体的耐磨性能、耐腐蚀性能、抗冲击性能和耐高温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分子复合材料一次成型轨道车壳
本技术涉及轨道车壳
,具体涉及一种高分子复合材料一次成型轨道车壳。
技术介绍
轨道车,常用名称为电动平车,又称轨道平车、电动平板车、轨道平车、轨道平板车、电平车、台车、过跨车、地爬车等,是一种厂内有轨电动运输车辆,首先它是电动车辆,在电动驱动下自动运行,其次它是在轨道上运行的车辆,需要在地面上铺设轨道,轨道一般为工字型面接触道轨;车体无方向控制装置只有前进后退方向(即使转弯也城靠轨道转弯),此种车辆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承载能力大、不怕脏不怕砸、维护容易、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因其方便、壮实、经济、实用、易清理等诸多优点,成为企业厂房内部及厂房与厂房之间短距离定点频繁运载重物的首选运输工具。但是现有的企业厂房的运输轨道车的车壳其结构一般为了便于在冲床、压力机上生产和便于装卸模具、便于取零件,故将一个部件分解成多个零件进行生产,从而必需备有足够数量的设备和工装后,才能够进行复杂过程的生产,而且其支撑强度较差,适用性低。因此,专利技术一种高分子复合材料一次成型轨道车壳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分子复合材料一次成型轨道车壳,通过由石墨烯和环氧树脂混合制成的第一耐磨防护层、由聚四氟乙烯和石蜡材质混合制成的第一耐腐蚀层、由高分子基体树脂和增韧剂混合制成的抗冲击层以及由聚酰亚胺和阻燃剂混合制成的第一耐高温层,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轨道车壳本体的耐磨性能、耐腐蚀性能、抗冲击性能和耐高温性能,通过内腔室内的多个呈并排等距设置的第一支撑柱以及多个呈并列等距设置的第二支撑柱,从而可以进一步的提高轨道车壳本体的抗冲击性能和稳定性,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分子复合材料一次成型轨道车壳,包括轨道车壳本体,所述轨道车壳本体的外侧套设有防护框构件,且所述轨道车壳本体包括有第一耐磨防护层,所述第一耐磨防护层的外壁与防护框构件的内壁相接触,所述第一耐磨防护层的内侧连接有第一耐腐蚀层,所述第一耐腐蚀层远离第一耐磨防护层的一侧连接有抗冲击层,所述抗冲击层的内侧连接有第一耐高温层,所述第一耐高温层的底部开设有内腔室,所述内腔室的内壁两端对称连接有多个第一支撑柱,多个第一支撑柱呈并排等距设置,且所述内腔室的内壁两侧对称连接有多个第二支撑柱,多个第二支撑柱呈并列等距设置,每个第二支撑柱均依次贯穿每个第一支撑柱。优选的,所述轨道车壳本体底部的四个顶角处逐一连接有车轮固定件,每个车轮固定件的一侧均开设有安装通孔。优选的,所述轨道车壳本体的顶部一端连接有安装插座。优选的,所述轨道车壳本体的四个顶角处均连接有第一圆角,且所述防护框构件的四个顶角处均连接有第二圆角,每个第一圆角的外壁均与对应第二圆角的内壁相接触。优选的,所述第一耐磨防护层由石墨烯和环氧树脂混合制成,且所述第一耐腐蚀层由聚四氟乙烯和石蜡材质混合制成。优选的,所述抗冲击层由高分子基体树脂和增韧剂混合制成,且所述第一耐高温层由聚酰亚胺和阻燃剂混合制成。优选的,所述防护框构件包括有第二耐磨防护层,所述第二耐磨防护层的内侧连接有第二耐腐蚀层,所述第二耐腐蚀层远离第二耐磨防护层的一侧连接有第二耐高温层,所述第二耐磨防护层与第一耐磨防护层相接触。优选的,所述第二耐磨防护层由聚亚苯基材质制成,所述第二耐腐蚀层由C/C复合材料制成,所述第二耐高温层由PVC材质制成。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通过由石墨烯和环氧树脂混合制成的第一耐磨防护层、由聚四氟乙烯和石蜡材质混合制成的第一耐腐蚀层、由高分子基体树脂和增韧剂混合制成的抗冲击层以及由聚酰亚胺和阻燃剂混合制成的第一耐高温层,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轨道车壳本体的耐磨性能、耐腐蚀性能、抗冲击性能和耐高温性能,通过内腔室内的多个呈并排等距设置的第一支撑柱以及多个呈并列等距设置的第二支撑柱,从而可以进一步的提高轨道车壳本体的抗冲击性能和稳定性;2、通过由聚亚苯基材质制成的第二耐磨防护层、由C/C复合材料制成的第二耐腐蚀层以及由PVC材质制成的第二耐高温层,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防护框构件的耐磨性能、耐腐蚀性能、耐高温性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轨道车壳本体底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防护框构件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轨道车壳本体结构组成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防护框构件结构组成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轨道车壳本体;101、第一耐磨防护层;102、第一耐腐蚀层;103、抗冲击层;104、第一耐高温层;11、安装插座;12、车轮固定件;13、第一圆角;14、内腔室;15、第一支撑柱;16、第二支撑柱;2、防护框构件;201、第二耐磨防护层;202、第二耐腐蚀层;203、第二耐高温层;21、第二圆角。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一种高分子复合材料一次成型轨道车壳,包括轨道车壳本体1,所述轨道车壳本体1的外侧套设有防护框构件2,且所述轨道车壳本体1包括有第一耐磨防护层101,所述第一耐磨防护层101的外壁与防护框构件2的内壁相接触,所述第一耐磨防护层101的内侧连接有第一耐腐蚀层102,所述第一耐腐蚀层102远离第一耐磨防护层101的一侧连接有抗冲击层103,所述抗冲击层103的内侧连接有第一耐高温层104,所述第一耐高温层104的底部开设有内腔室14,所述内腔室14的内壁两端对称连接有多个第一支撑柱15,多个第一支撑柱15呈并排等距设置,且所述内腔室14的内壁两侧对称连接有多个第二支撑柱16,多个第二支撑柱16呈并列等距设置,每个第二支撑柱16均依次贯穿每个第一支撑柱15。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轨道车壳本体1底部的四个顶角处逐一连接有车轮固定件12,每个车轮固定件12的一侧均开设有安装通孔。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轨道车壳本体1的顶部一端连接有安装插座11,通过安装插座11的设计,能够有效的安装轨道车推把,从而便于通过人工推动轨道车。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轨道车壳本体1的四个顶角处均连接有第一圆角13,且所述防护框构件2的四个顶角处均连接有第二圆角21,每个第一圆角13的外壁均与对应第二圆角21的内壁相接触,通过第一圆角13和第二圆角21的设计,从而能够有效的起到轨道车顶角防护的作用,避免出现尖角发生撞击造成人员误伤以及破坏产品的现象。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耐磨防护层101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分子复合材料一次成型轨道车壳,包括轨道车壳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车壳本体(1)的外侧套设有防护框构件(2),且所述轨道车壳本体(1)包括有第一耐磨防护层(101),所述第一耐磨防护层(101)的外壁与防护框构件(2)的内壁相接触,所述第一耐磨防护层(101)的内侧连接有第一耐腐蚀层(102),所述第一耐腐蚀层(102)远离第一耐磨防护层(101)的一侧连接有抗冲击层(103),所述抗冲击层(103)的内侧连接有第一耐高温层(104),所述第一耐高温层(104)的底部开设有内腔室(14),所述内腔室(14)的内壁两端对称连接有多个第一支撑柱(15),多个第一支撑柱(15)呈并排等距设置,且所述内腔室(14)的内壁两侧对称连接有多个第二支撑柱(16),多个第二支撑柱(16)呈并列等距设置,每个第二支撑柱(16)均依次贯穿每个第一支撑柱(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分子复合材料一次成型轨道车壳,包括轨道车壳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车壳本体(1)的外侧套设有防护框构件(2),且所述轨道车壳本体(1)包括有第一耐磨防护层(101),所述第一耐磨防护层(101)的外壁与防护框构件(2)的内壁相接触,所述第一耐磨防护层(101)的内侧连接有第一耐腐蚀层(102),所述第一耐腐蚀层(102)远离第一耐磨防护层(101)的一侧连接有抗冲击层(103),所述抗冲击层(103)的内侧连接有第一耐高温层(104),所述第一耐高温层(104)的底部开设有内腔室(14),所述内腔室(14)的内壁两端对称连接有多个第一支撑柱(15),多个第一支撑柱(15)呈并排等距设置,且所述内腔室(14)的内壁两侧对称连接有多个第二支撑柱(16),多个第二支撑柱(16)呈并列等距设置,每个第二支撑柱(16)均依次贯穿每个第一支撑柱(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分子复合材料一次成型轨道车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车壳本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兴坤,
申请(专利权)人:慈溪市宏轩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