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用混凝土搅拌装置,包括搅拌主体,所述搅拌主体的上端设置有进料口,所述搅拌主体的下端设置有出料口,所述搅拌主体内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主体的外侧还与晃动机构连接,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与搅拌主体固定连接,所述搅拌电机的转动部与搅拌轴连接,所述搅拌轴通过连接件一与多个搅拌内杆连接,所述搅拌内杆的外侧套设有搅拌外杆,所述搅拌外杆内设置有连接槽,所述搅拌内杆通过弹力件与连接槽连接,所述搅拌外杆的另外一端与卡接杆连接,所述卡接杆与卡接板连接,所述搅拌主体内设置有与卡接杆和卡接板配合的T型卡接槽,所述搅拌外杆的外侧设置有多组搅拌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施工用混凝土搅拌装置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相关领域,具体是一种建筑施工用混凝土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混凝土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混凝土在使用之前需要对其进行搅拌加工,使其搅拌均匀,如果搅拌的不够充分均匀,就会使得产物的质量不够高,以致于造成生产的问题,但是现在的搅拌装置搅拌的就不够充分,所以现在急需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建筑施工用混凝土搅拌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混凝土搅拌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施工用混凝土搅拌装置,包括搅拌主体,所述搅拌主体的上端设置有进料口,所述搅拌主体的下端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设置有控制阀门,所述搅拌主体内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主体的外侧还与晃动机构连接,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与搅拌主体固定连接,所述搅拌电机的转动部与搅拌轴连接,所述搅拌轴通过连接件一与多个搅拌内杆连接,所述搅拌内杆的外侧套设有搅拌外杆,所述搅拌外杆内设置有连接槽,所述搅拌内杆通过弹力件与连接槽连接,所述搅拌外杆的另外一端与卡接杆连接,所述卡接杆与卡接板连接,所述搅拌主体内设置有与卡接杆和卡接板配合的T型卡接槽,所述搅拌外杆的外侧设置有多组搅拌杆。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搅拌内杆的数量为四个,所述搅拌杆的数量为三组且每组均由六个搅拌杆组成。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件一为铰链,所述弹力件为弹簧。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晃动机构包括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支撑侧板,所述支撑侧板与连接板一连接,所述搅拌主体上设置有连接板二,所述连接板一和连接板二之间通过连接件二连接,还包括对称设置的连接杆一,所述连接杆一的上端与转筒连接,所述转筒的外侧套设有传送带,所述连接杆一还与晃动电机连接,所述晃动电机的转动部与转筒连接,所述传送带上设置有多个晃动凸起一,所述搅拌主体的下端设置有晃动凸起二。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件二为橡胶弹力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搅拌主体内设置有搅拌机构,搅拌主体的外侧还与晃动机构连接,搅拌电机的转动带动搅拌轴转动,继而带动搅拌内杆和搅拌外杆转动,在弹力件和卡接杆、卡接板和T型卡接槽的作用下,搅拌杆不规则的对搅拌主体内的混凝土进行搅拌,使其混合的均匀,搅拌电机的转动带动搅拌轴转动,继而带动搅拌内杆和搅拌外杆转动,在弹力件和卡接杆、卡接板和T型卡接槽的作用下,搅拌杆不规则的对搅拌主体内的混凝土进行搅拌,使其混合的均匀,本申请中的建筑施工用混凝土搅拌装置,可以高效的对混凝土进行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具有极大的进步。附图说明图1为建筑施工用混凝土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建筑施工用混凝土搅拌装置中搅拌内杆与搅拌外杆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建筑施工用混凝土搅拌装置中搅拌主体内T型卡接槽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搅拌杆、2-卡接板、3-T型卡接槽、4-连接板一、5-连接件二、6-出料口、7-控制阀门、8-转筒、9-连接杆一、10-进料口、11-搅拌内杆、12-晃动凸起一、13-搅拌电机、14-搅拌轴、15-连接件一、16-晃动凸起二、17-支撑底板、18-搅拌主体、19-搅拌外杆、20-卡接杆、21-连接槽、22-传送带、23-弹力件、24-连接板二、25-支撑侧板、26-晃动电机2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建筑施工用混凝土搅拌装置,包括搅拌主体18,所述搅拌主体18的上端设置有进料口10,所述搅拌主体18的下端设置有出料口6,所述出料口6上设置有控制阀门7,通过控制阀门7控制混凝土的输出,所述搅拌主体18内设置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对混凝土进行搅拌作业,所述搅拌主体18的外侧还与晃动机构连接,晃动机构有利于对混凝土更高效全面的搅拌。所述搅拌机构的具体形式不加以限制,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电机13,所述搅拌电机13与搅拌主体18固定连接,所述搅拌电机13的转动部与搅拌轴14连接,所述搅拌轴14通过连接件一15与多个搅拌内杆11连接,所述搅拌内杆11的外侧套设有搅拌外杆19,所述搅拌外杆19内设置有连接槽21,所述搅拌内杆11通过弹力件23与连接槽21连接,所述搅拌外杆19的另外一端与卡接杆20连接,所述卡接杆20与卡接板2连接,所述搅拌主体18内设置有与卡接杆20和卡接板2配合的T型卡接槽3,所述搅拌外杆19的外侧设置有多组搅拌杆1,优选的,所述搅拌内杆11的数量为四个,所述连接件一15为铰链,所述弹力件23为弹簧,所述搅拌杆1的数量为三组且每组均由六个搅拌杆1组成,搅拌电机13的转动带动搅拌轴14转动,继而带动搅拌内杆11和搅拌外杆19转动,在弹力件23和卡接杆20、卡接板2和T型卡接槽3的作用下,搅拌杆1不规则的对搅拌主体18内的混凝土进行搅拌,使其混合的均匀。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搅拌主体18内设置有搅拌机构,搅拌主体18的外侧还与晃动机构连接,搅拌电机13的转动带动搅拌轴14转动,继而带动搅拌内杆11和搅拌外杆19转动,在弹力件23和卡接杆20、卡接板2和T型卡接槽3的作用下,搅拌杆1不规则的对搅拌主体18内的混凝土进行搅拌,使其混合的均匀。实施例2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出改进,所述晃动机构的具体形式不加以限制,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晃动机构包括支撑底板17,所述支撑底板17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支撑侧板25,所述支撑侧板25与连接板一4连接,所述搅拌主体18上设置有连接板二24,所述连接板一4和连接板二24之间通过连接件二5连接,优选的,所述连接件二5为橡胶弹力筋,还包括对称设置的连接杆一9,所述连接杆一9的上端与转筒8连接,所述转筒8的外侧套设有传送带22,所述连接杆一9还与晃动电机26连接,所述晃动电机26的转动部与转筒8连接,所述传送带22上设置有多个晃动凸起一12,所述搅拌主体18的下端设置有晃动凸起二16,晃动电机26的转动,带动转筒8转动,继而带动传送带22转动,传送带22上的晃动凸起一12与晃动凸起二16抵接,继而带动搅拌主体18进行晃动,使得搅拌的效率得以提高。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搅拌电机13的转动带动搅拌轴14转动,继而带动搅拌内杆11和搅拌外杆19转动,在弹力件23和卡接杆20、卡接板2和T型卡接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施工用混凝土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主体(18),所述搅拌主体(18)的上端设置有进料口(10),所述搅拌主体(18)的下端设置有出料口(6),所述出料口(6)上设置有控制阀门(7),所述搅拌主体(18)内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主体(18)的外侧还与晃动机构连接,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电机(13),所述搅拌电机(13)与搅拌主体(18)固定连接,所述搅拌电机(13)的转动部与搅拌轴(14)连接,所述搅拌轴(14)通过连接件一(15)与多个搅拌内杆(11)连接,所述搅拌内杆(11)的外侧套设有搅拌外杆(19),所述搅拌外杆(19)内设置有连接槽(21),所述搅拌内杆(11)通过弹力件(23)与连接槽(21)连接,所述搅拌外杆(19)的另外一端与卡接杆(20)连接,所述卡接杆(20)与卡接板(2)连接,所述搅拌主体(18)内设置有与卡接杆(20)和卡接板(2)配合的T型卡接槽(3),所述搅拌外杆(19)的外侧设置有多组搅拌杆(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用混凝土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主体(18),所述搅拌主体(18)的上端设置有进料口(10),所述搅拌主体(18)的下端设置有出料口(6),所述出料口(6)上设置有控制阀门(7),所述搅拌主体(18)内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主体(18)的外侧还与晃动机构连接,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电机(13),所述搅拌电机(13)与搅拌主体(18)固定连接,所述搅拌电机(13)的转动部与搅拌轴(14)连接,所述搅拌轴(14)通过连接件一(15)与多个搅拌内杆(11)连接,所述搅拌内杆(11)的外侧套设有搅拌外杆(19),所述搅拌外杆(19)内设置有连接槽(21),所述搅拌内杆(11)通过弹力件(23)与连接槽(21)连接,所述搅拌外杆(19)的另外一端与卡接杆(20)连接,所述卡接杆(20)与卡接板(2)连接,所述搅拌主体(18)内设置有与卡接杆(20)和卡接板(2)配合的T型卡接槽(3),所述搅拌外杆(19)的外侧设置有多组搅拌杆(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施工用混凝土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内杆(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平,
申请(专利权)人:曾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