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金辉专利>正文

直加直减算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7410 阅读:2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加直减算盘。传统的算盘计算口诀多,比较复杂,理解起来困难,无法实现直加直减,难于与现代数学教育的笔算结合,学习功能难于体现。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包括框架(1)、档杆(2)、上珠(3)、下珠(7)和横梁(4)的直加直减算盘,档杆(2)为3~20根,设置于框架(1)内;横梁(4)将算珠分成“上二下十”、“上二下十一”、“上三下十”、“上三下十一”、“上四下十”或“上四下十一”的算珠结构形式,上珠(3)一个代表5,下珠(7)一个代表1。该算盘计算无需口诀,容易学习和理解,只要会数数、拨数就会使用,可以直加直减,与现代数学教育的笔算结合,能更好的理解和认识进、退位的概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教具,尤指一种算盘。
技术介绍
算盘是中国传统的计算工具,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专利技术。使用算盘和珠算,除了计算 方便外,还有锻炼思维能力的作用。使用算盘需要脑、眼、手的密切配合,因此,很多学校 和家长都采用算盘来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传统的算盘一般采用"上二下五"、"上 二下四"、"上一下五"或"上一下四"的算珠结构,这种算盘的计算需要单独的一套口诀加法口诀表一下五去四, 一去九进-加一: 加二: 加三: 加四: 加五: 加六: 加七: 加八: 加九:一上一, 二上二, 三上三, 四上四, 五上五, 六上六, 七上七, 八上八, 九上九,二下五去三, 三下五去二, 四下五去一, 五去五进一; 六去四进一, 七去三进一, 八去二进一, 九去一进一,减法口诀表 减一 减二 减三 减四减五 减六 减七 减八 减九一下一, 一上四去五,二下二, 二上三去五, 三下三,三上二去五, 四下四,四上一去五, 五下五,五退一还五; 六下六,六退一还四, 七下七,七退一还三, 八下八,八退一还二, 九下九,九退一还一,二去八进一 三去七进一 四去六进一六上一去五进一; 七上二去五进一; 八上三去五进一; 九上四去五进一-一退一还九; 二退一还八; 三退一还七; 四退一还六;六退一还五去一; 七退一还五去二 八退一还五去三 九退一还五去四。这么多的口诀,且每加一个数或减一个数有2 3种情况,学习起来比较复杂,理解起来 也很困难。这套口诀只适用于传统的算盘,其他地方无法得到应用,时间久了容易遗忘,只 有在记住口诀的前提下才能进行运用,计算中跟着口诀拨珠,存在不知道为什么要进、退位的问题,无法实现直加和直减,难于与现代数学教育的笔算结合,且现行教学己不鼓励学童 用背诵记忆的方式学习数学,背诵口诀已被视为制压学童思考能力的负面教学引导。传统算 盘是作为计算工具而被制造和使用的,随着计算器的出现,算盘的计算功能巳很少使用,更 多的是作为一种学习数学的工具,传统算盘由于要跟着口诀拨珠,学习功能难于体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方便计算的算盘。这种算盘计算无需 口诀,容易学习和理解,可以直加、直减,能更好的理解和认识进、退位的概念。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直加直减算盘包括框架、档杆、 上珠、下珠和横梁。所述档杆为3 20根,设置于框架内;采用传统的算盘算珠表示形式, 即上珠一个代表5,下珠一个代表l,要实现两个数直加,必须满足"9+9 = 18"表示在同一 个位上,用"上二下八"式算盘可以实现直加;但在做如"99+98 = 197"的计算时,十位 是"18",个位是"17",个位进位到十位,十位就变成"19",无法直接表示,必须先将十位 的"10"进位后再来进个位,进位受到限制。为了多一点进位的空间,本专利技术的横梁将算珠 分成"上二下十"或"上二下十一"的算珠结构形式,即上面两个上珠,下面十个或十一个 下珠;为满足同一位上能以最少的算珠表示更多的数,本专利技术将"上二下十"、"上二下十一" 式算珠结构形式变为"上三下十"或"上三下十一"式算珠结构形式,即上面三个上珠,下 面十个或十一个下珠;或将上面两个上珠变为四个上珠,为"上四下十"或"上四下十一" 式算珠结构,即上面四个上珠,下面十个或十一个下珠。该算盘的拨珠习惯与传统算盘的拨珠习惯一致,只要会数数、拨数就会用这种算盘。拨数或加数加一一上一,拨--个下珠靠横梁;加二二上二,拨二二个下珠靠横梁;加三三上三,拨三二个下珠靠横梁;加四四上四,拨四个下珠靠横梁;加五五上五,拨--个上珠靠横梁;加六六上六,拨--个上珠和一个下珠靠横梁;加七:七上七,拨--个上珠和二个下珠靠横梁;加八八上八,拨--个上珠和三个下珠靠横梁;加九九上九,拨—-个上珠和四个下珠靠横梁。三个数相加,先将第一个数的各位数字分别拨在算盘相应的位上,这时算盘上就表示第一个数字;再将第二个数的各位数字直接加拨到该算盘相应的位上,这时,算盘就表示两个 数相加没有进位的形式。加完以后统一进位,进位按 一个上珠和五个下珠进一,两个上珠 进一,能清楚的反应出进位的概念个位上的"10"表示在十位上就是"1"。当出现不满十 但下珠多于五个的情况下,五个下珠换成一个上珠的形式。减数减一一下一,拨去靠横梁的一个下珠;减二二下二,拨去靠横梁的二个下珠;减三三下三,拨去靠横梁的三个下珠;减四四下四,拨去靠横梁的四个下珠;减五五下五,拨去靠横梁的一个上珠或拨去靠横梁的五个下珠;减六六下六,拨去靠横梁的一个上珠和一个下珠或拨去靠横梁的六个下珠;减七:七下七,拨去靠横梁的一个上珠和二个下珠或拨去靠横梁的七个下珠;减八:八下八,拨去靠横梁的一个上珠和三个下珠或拨去靠横梁的八个下珠;减九九下九,拨去靠横梁的一个上珠和四个下珠或拨去靠横梁的九个下珠。两个数相减,先将被减数的各位数字分别拨在算盘相应的位上,这时算盘上就表示被减数的数字;拨减数时,本位够减的直接减,当只下珠不够减时,先将一个上珠换成五个下珠; 本位不够减的先向高位借"1"到本位当"10"再减;退位的拨珠遵循退位的"1"表示在 该位为一个上珠和五个下珠或两个上珠。为了便于拨珠,每档的下珠的第五个可以是异色珠,或每档的下珠四个为一个颜色间隔开。可在框架上设数位牌,以方便对数位的理解。各档的算珠为不同的颜色或三个档的算珠为一个颜色,用于表示不同的位。 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算盘计算无需口诀,只要会数数、拨数就会使用,可以直加、直减,与现代数 学教育的笔算习惯相符,容易学习和掌握,能充分理解进、退位的概念。是现代数学教育比 较适用的教学工具。该算盘满足任意数位的两个数的相加结果能够直接表示在该位的算珠上,加的过程中无 需进位,待全部数位加完以后再将满十的算珠进位。特别在做连加连减运算的时候,可以先 把计算过程算完后再来进位,就不存在进位以后不够减了又来退位的问题。例如加、减混合运算使用方法如图4、图5、图6所示为"679+537—927=289"的 计算过程,先将数字"6"、 "7"、 "9"分别拨在算盘的百位、十位、个位上,如图4所示;待 要加"537"时,可以在每一位上实现直加,将数字"5"、 "3"、 "7"分别加在算盘的百位、 十位、个位上,个位上的数就变成"16";十位上是"10",百位得"ll",显示如图5所示。可以先不进位,接着做"—927"的计算,个位上的"16"直接减"7"得"9",十位上的"10" 直接减"2"得"8",百位上的"11"也直接减"9"得"2",得出结果显示如图6所示。由 于该算式计算完以后不存在进位和退位,最终的结果就是如图6所示的"289"。力口、减的过程跟笔算的习惯相符,但笔算的进退位在整个过程中都存在,且要借助心算 或打小点来完成,而本专利技术可以直接在算盘上表示出来,可以更直观的看到进、退位的过程。6 7 9 6 7 9 12 16 11 10 16+ 5 3 7— +5 3 7 — — 9 2 7 — 一 92 71 2 1 6 28 9乘法运算使用方法如图7、图8所示为"89X65=5785"的计算过程,笔算是先用个 位数5乘被乘数"89X5 = 4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加直减算盘包括框架(1)、档杆(2)、上珠(3)、下珠(7)和横梁(4),其特征是:所述档杆(2)为3~20根,设置于框架(1)内;横梁(4)将算珠分成“上二下十”或“上二下十一”式算珠结构形式,即上面两个上珠(3),下面十个或十一个下珠(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正文
申请(专利权)人:王金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