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喷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6700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喷罐,属于喷涂装置技术领域,包括罐体、设于所述罐体一端的气雾阀以及置于所述罐体内腔且与所述气雾阀连接的吸管,所述罐体的另一端设有朝向所述气雾阀延伸且具有独立密封腔的内罐,所述内罐上远离所述气雾阀的一端设有用于刺破所述内罐的刺破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双液体组分混合涂料的自动喷雾涂覆,解决了现有双液体组分涂料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喷罐
本技术属于喷涂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自喷罐。
技术介绍
自喷罐通常由罐体、气雾阀和内装物组成,通过按压罐体上的喷头能够将气雾阀打开,当气雾阀打开时,内装物以预定的压力、按控制的方式释放。目前,现有自喷罐的内装物通常为单组分,例如硝基类气雾漆、醇酸类气雾漆、热塑性丙烯酸气雾漆等,可填充到罐体中实现自动喷漆。在喷涂作业中,有些喷涂作业所用涂料是由双液体组分混合制成,这种双液体组分涂料无法填充到自喷罐中,实现自动喷雾涂覆,其原因是双液体组分混合后,在规定的时间内若不使用,涂料会变得粘稠或凝固,丧失流动性,无法从喷嘴喷出。因此,目前双液体组分混合涂料都是现喷涂现混合,这给双液体组分混合涂料的使用带来了不便。因此,在喷涂装置
中,对于双液体组分自喷罐仍存在研究和改进的需求,这也是目前喷涂装置
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和重点,更是本技术得以完成的出发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喷罐,能够实现双液体组分混合涂料的自动喷雾涂覆,以解决现有双液体组分涂料使用不方便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喷罐,包括罐体、设于所述罐体一端的气雾阀以及置于所述罐体内腔且与所述气雾阀连接的吸管,所述罐体的另一端设有朝向所述气雾阀延伸且具有独立密封腔的内罐,所述内罐上远离所述气雾阀的一端设有用于刺破所述内罐的刺破结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刺破结构包括刺破针,所述刺破针一端位于所述内罐外部,另一端位于所述密封腔内。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刺破针位于所述内罐外的端部为平面按压部,位于所述密封腔内的端部为锥形且抵靠于所述内罐的罐底。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刺破针与所述内罐之间设有导向套。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导向套与所述内罐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所述导向套与所述刺破针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罐体包括罐筒部、卷封于所述罐筒部的两端的第一封杯部和第二封杯部;所述气雾阀安装于阀封杯部上,所述阀封杯部与所述第一封杯部卷封在一起,且所述阀封杯部位于所述第一封杯部的中心位置;所述内罐位于所述第二封杯部的中心位置,所述内罐包括内罐身部和内罐封杯部,所述刺破结构安装于所述内罐封杯部上,所述内罐身部、所述内罐封杯部和所述第二封杯部卷封在一起。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气雾阀与所述阀封杯部之间设有第三密封件。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吸管的一端与所述气雾阀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罐体远离所述气雾阀的一侧接触。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罐体的一端可拆卸的盖合有用于保护所述气雾阀的第一外盖,另一端可拆卸的盖合有用于保护所述刺破结构的第二外盖。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罐体内腔中设有搅拌珠。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自喷罐,由于在罐体上设计了具有独立密封腔的内罐,内罐上设计了刺破结构,这样可以将双液体组分分别填充入罐体和内罐中,在使用时,先用刺破结构刺破内罐,使内罐中的液体组分进入罐体中,摇动罐体,使双液体组分充分混合,按压罐体上的喷头将气雾阀打开,即可实现双液体组分混合涂料的自动喷雾涂覆,解决了现有双液体组分涂料使用不方便的问题。由于刺破针位于内罐外的端部为平面按压部,在按压时,受力面积大,方便了施力;由于刺破针位于密封腔内的端部为锥形且抵靠于所述内罐的罐底,方便了刺破内罐的罐底。由于刺破针与内罐之间设有导向套,导向套可对刺破针的运动起到导向作用,保证刺破针顺利刺破内罐的罐底。由于导向套与内罐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保证了内罐的密封;由于导向套与刺破针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防止内罐中的液体泄漏到刺破针与导向套的间隙内。由于罐体包括罐筒部、卷封于罐筒部的两端的第一封杯部和第二封杯部;内罐包括内罐身部和内罐封杯部,这样将罐体、内罐设计成分体结构,方便了制造。由于气雾阀与阀封杯部之间设有第三密封件,避免了罐体内的液体泄漏。由于吸管的一端与气雾阀连接,另一端与罐体远离气雾阀的一侧接触,这样可以使罐体内的液体顺利吸出。由于罐体的一端可拆卸的盖合有第一外盖,第一外盖起保护气雾阀的作用,防止罐体内的液体误喷;罐体的另一端可拆卸的盖合有第二外盖,第二外盖起保护刺破结构的作用,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刺破结构刺破内罐。由于罐体内腔中设有搅拌珠,通过搅拌珠的搅拌作用,可以使双液体组分混合更加均匀。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中:1、罐体;11、罐筒部;12、第一封杯部;13、第二封杯部;14、阀封杯部;2、气雾阀;21、阀室;22、阀杆;23、弹簧;3、吸管;4、内罐;41、内罐身部;42、内罐封杯部;5、刺破针;51、平面按压部;6、喷头;7、导向套;8、第一密封件;9、第二密封件;10、第三密封件;15、第一外盖;16、第二外盖;17、搅拌珠。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前”、“后”、“左”、“右”、“内”、“外”、“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所示,一种自喷罐,包括罐体1、设于罐体1一端的气雾阀2以及置于罐体1内腔且与气雾阀2连接的吸管3,罐体1的另一端设有朝向气雾阀2延伸且具有独立密封腔(图中未标出)的内罐4,内罐4上远离气雾阀2的一端设有用于刺破内罐4的刺破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气雾阀2的具体结构和连接关系为本领域的公知技术,其包括阀室21、阀杆22和弹簧23,在此不再赘述。气雾阀2的阀杆22上连接有喷头6,按压喷头6,可打开气雾阀2。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刺破结构包括刺破针5,刺破针5一端位于内罐4外部,另一端位于密封腔内。优选地,为了方便施力,刺破针5位于内罐4外的端部为平面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喷罐,包括罐体、设于所述罐体一端的气雾阀以及置于所述罐体内腔且与所述气雾阀连接的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的另一端设有朝向所述气雾阀延伸且具有独立密封腔的内罐,所述内罐上远离所述气雾阀的一端设有用于刺破所述内罐的刺破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喷罐,包括罐体、设于所述罐体一端的气雾阀以及置于所述罐体内腔且与所述气雾阀连接的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的另一端设有朝向所述气雾阀延伸且具有独立密封腔的内罐,所述内罐上远离所述气雾阀的一端设有用于刺破所述内罐的刺破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喷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刺破结构包括刺破针,所述刺破针一端位于所述内罐外部,另一端位于所述密封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喷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刺破针位于所述内罐外的端部为平面按压部,位于所述密封腔内的端部为锥形且抵靠于所述内罐的罐底。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喷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刺破针与所述内罐之间设有导向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喷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套与所述内罐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所述导向套与所述刺破针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喷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成超吴青松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阿尔巴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