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悬挑结构的单层网壳结构罩棚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86645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悬挑结构的单层网壳结构罩棚的施工方法,先分层施工多层桁架圈以形成稳定的网壳结构后,整体卸载,再安装悬挑桁架,既遵循了原结构的特点,同时能减少临时支撑的大量投入。此外,按照整体环向为卸载单元的卸载方式,比传统按照扇形为单元的卸载方式,受力转换更合理,变形控制更科学,在充分考虑结构特点,受力转换过程更简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另外一方面,可多次重复使用临时支撑,提高了临时支撑利用率,降低了施工措施费,节约了施工成本。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的单层悬挑网壳结构需要搭设大量临时支撑,施工安装时采用局部卸载提高临时支撑重复倒用率,导致网壳结构变形概率增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悬挑结构的单层网壳结构罩棚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带悬挑结构的单层网壳结构罩棚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常见空间网壳结构具有重量轻,跨度大的特点,而单层网壳结构把这种特点体现到了极致,更轻更薄,挑空更大,当然也对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网壳结构施工,卸载环节是重中之重。传统单层悬挑网壳施工需要搭设大量的格构式临时支撑,支撑数量多,重复倒用难度大。另一方面,施工方为追求支撑架体更高的周转率,更少的支撑架用量,更少的吊车行走路径,更倾向采用局部卸载。从质量上来说,造成结构变形的概率大大增高,从安全上来说,带来了更多安全上的不确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带悬挑结构的单层网壳结构罩棚的施工方法,以解决传统的单层悬挑网壳结构需要搭设大量临时支撑,施工安装时采用局部卸载提高临时支撑重复倒用率,导致网壳结构变形概率增高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带悬挑结构的单层网壳结构罩棚的施工方法,棚罩包括环形网壳结构,所述环形网壳结构具有相对的上环口和用于安装于屋面结构的下环口,所述上环口的内侧连接有悬挑桁架,带悬挑结构的单层网壳结构罩棚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环形网壳结构沿所述环形网壳结构的高度方向划分成多层桁架圈;自下而上的逐层安装每一层所述桁架圈以形成所述环形网壳结构,在安装每一层桁架圈之前,先搭设一圈第一临时支撑以用于支撑所述桁架圈,自搭设第n层的所述桁架圈的第一临时支撑开始,拆除第n-2层的所述桁架圈对应的一圈所述第一临时支撑以周转用于搭设第n层的所述桁架圈的第一临时支撑,n为大于等于3的正整数;在所述环形网壳结构搭设完成后,将所有的所述第一临时支撑全部卸载;在所述第一临时支撑全部卸载后,于所述环形网壳结构的上环口安装所述悬挑桁架。进一步的,所述环形网壳结构的外径尺寸自所述下环口向所述上环口逐渐缩小。进一步的,所述桁架圈的外径尺寸自所述桁架圈的下端口向所述桁架圈的上端口逐渐缩小。进一步的,所述于所述环形网壳结构的上环口安装所述悬挑桁架的步骤包括:于所述上环口的内侧搭设第二临时支撑;于所述上环口的内侧安装所述悬挑桁架,使得所述第二临时支撑支撑于所述悬挑桁架;卸载所述第二临时支撑。进一步的,所述悬挑桁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悬挑桁架以所述环形网壳结构的轴心为对称中心呈中心对称设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的带悬挑结构的单层网壳结构罩棚的施工方法先分层施工前多层桁架圈以形成一个稳定的网壳结构后,整体卸载,再安装悬挑桁架,既遵循了原结构的特点,同时能减少临时支撑的大量投入。此外,本专利技术提的带悬挑结构的单层网壳结构罩棚的施工方法按照整体环向为卸载单元的卸载方式,比传统按照扇形为单元的卸载方式,受力转换更合理,变形控制更科学,在充分考虑结构特点,受力转换过程更简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另外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的带悬挑结构的单层网壳结构罩棚的施工方法可多次重复使用临时支撑,提高了临时支撑利用率,降低了施工措施费,节约了施工成本。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带悬挑结构的单层网壳结构罩棚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带悬挑结构的单层网壳结构罩棚的剖视图。图3至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带悬挑结构的单层网壳结构罩棚的施工方法的步骤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专利技术,而非对该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参照图1至图2所示,棚罩包括环形网壳结构1和悬挑桁架2。环形网壳结构为单层网壳结构。具体的,环形网壳结构1具有相对的上环口和和下环口。环形网壳结构1的下环口用于安装于屋面结构5。环形网壳结构1的上环口的内侧连接有悬挑桁架2。在本实施例中,环形网壳结构1的外径尺寸自下环口向上环口逐渐缩小。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桁架圈11的外径尺寸自桁架圈11的下端口向桁架圈11的上端口逐渐缩小。参照图1至图8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悬挑结构的单层网壳结构罩棚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环形网壳结构1沿环形网壳结构1的高度方向划分成多层桁架圈11。S2:自下而上的逐层安装每一层桁架圈11以形成环形网壳结构1,在安装每一层桁架圈11之前,先搭设一圈第一临时支撑3以用于支撑桁架圈11,自搭设第n层的桁架圈11的第一临时支撑3开始,拆除第n-2层的桁架圈11对应的一圈所述第一临时支撑3以周转用于搭设第n层的桁架圈11的第一临时支撑3,n为大于等于3的正整数。在本实施例中,单抽网壳的环形网壳结构自下而上分成四层。环形网壳结构采用分层施工,分层位置设置格构式的第一临时支撑,综合考虑起吊设备,吊重,吊次等因素将单层网壳分为五个施工段。前四个施工段分别为环形网壳结构的四层(道)环形的桁架圈施工,第五道为月牙形的悬挑桁架施工。在屋面结构5的柱脚安装完成,搭设第一层(道)的第一临时支撑并安装第一层(道)的桁架圈。在完成第一层(道)的桁架圈的安装后,搭设第二层(道)的第一临时支撑并安装第二层(道)的桁架圈。在完成第二层(道)的桁架圈的安装后拆除第一道第一临时支撑以用于搭设第三道第一临时支撑。在第三道第一临时支撑搭设完毕后,安装第三道桁架圈。因第一道的第一临时支撑用量大于第三道的临时支撑,将多余的第一临时支撑运输至内场备用。拆除第二道的第一临时支撑,运输至场内,搭设第四道的第一临时支撑并开始安装第四道的桁架圈。S3:在环形网壳结构1搭设完成后,将所有的第一临时支撑3全部卸载。在第四道桁架圈安装完成形成环形网壳结构后,将所有的第一临时支撑全部卸载。S4:在第一临时支撑3全部卸载后,于环形网壳结构1的上环口的内侧安装悬挑桁架2。具体的,步骤S4包括:S41:于上环口的内侧搭设第二临时支撑4;S42:于上环口的内侧安装悬挑桁架2,使得第二临时支撑4支撑于所述悬挑桁架2;S43:卸载第二临时支撑4。本专利技术提的带悬挑结构的单层网壳结构罩棚的施工方法,先分层施工前多层桁架圈以形成一个稳定的网壳结构后,整体卸载,再安装悬挑桁架,既遵循了原结构的特点,同时能减少临时支撑的大量投入。此外,本专利技术提的带悬挑结构的单层网壳结构罩棚的施工方法按照整体环向为卸载单元的卸载方式,比传统按照扇形为单元的卸载方式,受力转换更合理,变形控制更科学,在充分考虑结构特点,受力转换过程更简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另外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的带悬挑结构的单层网壳结构罩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悬挑结构的单层网壳结构罩棚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棚罩包括环形网壳结构,所述环形网壳结构具有相对的上环口和用于安装于屋面结构的下环口,所述上环口的内侧连接有悬挑桁架,带悬挑结构的单层网壳结构罩棚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将所述环形网壳结构沿所述环形网壳结构的高度方向划分成多层桁架圈;/n自下而上的逐层安装每一层所述桁架圈以形成所述环形网壳结构,在安装每一层桁架圈之前,先搭设一圈第一临时支撑以用于支撑所述桁架圈,自搭设第n层的所述桁架圈的第一临时支撑开始,拆除第n-2层的所述桁架圈对应的一圈所述第一临时支撑以周转用于搭设第n层的所述桁架圈的第一临时支撑,n为大于等于3的正整数;/n在所述环形网壳结构搭设完成后,将所有的所述第一临时支撑全部卸载;/n在所述第一临时支撑全部卸载后,于所述环形网壳结构的上环口安装所述悬挑桁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悬挑结构的单层网壳结构罩棚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棚罩包括环形网壳结构,所述环形网壳结构具有相对的上环口和用于安装于屋面结构的下环口,所述上环口的内侧连接有悬挑桁架,带悬挑结构的单层网壳结构罩棚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环形网壳结构沿所述环形网壳结构的高度方向划分成多层桁架圈;
自下而上的逐层安装每一层所述桁架圈以形成所述环形网壳结构,在安装每一层桁架圈之前,先搭设一圈第一临时支撑以用于支撑所述桁架圈,自搭设第n层的所述桁架圈的第一临时支撑开始,拆除第n-2层的所述桁架圈对应的一圈所述第一临时支撑以周转用于搭设第n层的所述桁架圈的第一临时支撑,n为大于等于3的正整数;
在所述环形网壳结构搭设完成后,将所有的所述第一临时支撑全部卸载;
在所述第一临时支撑全部卸载后,于所述环形网壳结构的上环口安装所述悬挑桁架。


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克胡年召罗立峰张薇赵浩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