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下沉式建筑的防水、防潮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6619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39
本申请涉及一种应用于下沉式建筑的防水、防潮构造,属于下沉式建筑技术领域,其包括:混凝土垫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垫层的顶部设置有用于疏水的透水层,所述透水层的两侧设置有用于存储所述透水层排出水体的储水机构,所述透水层的顶部设置有建筑面层。本申请提供一种应用于下沉式建筑的防水、防潮构造,能够通过铺设在下沉式建筑底部的透水管以及引流管将上渗的地下水向两侧排离下沉式建筑,从而提高下沉式建筑的防水、防潮能力,延长下沉式建筑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下沉式建筑的防水、防潮构造
本申请涉及下沉式建筑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于下沉式建筑的防水、防潮构造。
技术介绍
近年来,城市空间向上、向下同时发展,由于下沉式建筑可以使城市地面部分的视野更加开阔,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因此下沉式建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国内的很多城市都建设有大型的下沉式广场,以供市民玩乐。但是,下沉式建筑通常采用无钢筋混凝土结构底板,在地下水资源较为丰沛的城市中,下沉式建筑的底部容易有地下水渗出。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的缺陷在于:现有下沉式建筑的防水防潮能力较弱,在受到地下水的渗透影响时,势必影响下沉式建筑的使用寿命以及降低下沉式建筑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提高下沉式建筑的防水、防潮能力,本申请提供一种应用于下沉式建筑的防水、防潮构造,能够通过铺设在下沉式建筑底部的透水管以及引流管将上渗的地下水向两侧排离下沉式建筑,从而提高下沉式建筑的防水、防潮能力,延长下沉式建筑的使用寿命。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应用于下沉式建筑的防水、防潮构造,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下沉式建筑的防水、防潮构造,包括:混凝土垫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垫层的顶部设置有用于疏水的透水层,所述透水层的两侧设置有用于存储所述透水层排出水体的储水机构,所述透水层的顶部设置有建筑面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垫层能够对混凝土垫层上方的透水层以及建筑面层进行支撑,同时,上渗至透水层的地下水能够排出至储水机构,从而减少上渗至建筑面层的地下水,提高下沉式建筑的防水、防潮能力。优选的,所述透水层预埋有透水管,所述透水管沿竖直方向延伸,位于所述透水层同侧的所述透水管间连接有引流管,其中,位于所述透水层两端的所述引流管与所述储水机构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渗至透水层的地下水,一部分进入到透水管中,在水位达到一定的高度时,透水管中的地下水通过引流管流向邻侧的透水管,直至地下水从透水层的侧边排出至储水机构。优选的,所述引流管倾斜设置,且所述透水层两侧的所述引流管倾斜方向相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倾斜设置的引流管能够使引流管中的地下水在重力作用下自然流向邻侧的透水管,提高了引流管的引流效果,同时,两侧的引流管由于方向相反,因此能够将上渗至透水层的地下水分别引流至透水层的两侧,缩短上渗的地下水排出透水层所需经过的路程,加快了地下水的吸收和排放。优选的,所述透水管的底部开口处设置有透水工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水工布能够减少混凝土垫层中的杂物进入到透水管,减少了透水管以及引流管出现堵塞的情况。优选的,所述透水工布插接有多根毛细管,其中,多根毛细管的顶端插接于所述透水工布,多根所述毛细管的底端插接于所述混凝土垫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毛细管能够将混凝土垫层内上渗的地下水引流至透水工布,经透水工布过滤后的地下水进入到透水管,从而使上渗的地下水无需完全透过混凝土垫层才能进入透水管,提高了透水管的吸水效率。优选的,多根所述毛细管呈放射状插接于所述透水工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射状插接的毛细管能够增加毛细管整体的吸收范围,提高透水管的吸水效果。优选的,所述透水层与所述建筑面层间夹设有防水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层能够进一步减少上渗至建筑面层的地下水,将未被透水管收集的地下水拦截在防水层的下方。优选的,所述透水层填充有砾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砾石能够对防水层以及建筑面层起到支撑作用,减轻透水管所承载的负荷,同时,砾石间的缝隙使透水层具备了一定的储水能力,能够降低混凝土垫层单位时间所需达到的排水量,减轻了混凝土垫层的排水负担。优选的,所述储水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透水层两侧的储水箱;以及设置在所述建筑面层顶部的抽水泵,其中,所述抽水泵的进水管延伸至所述储水箱,其中,位于所述透水层两端的所述引流管连通至所述储水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储水箱能够将收集透水层排出的地下水,并通过抽水泵抽至建筑面层,以便对所收集的地下水进行利用。优选的,所述储水箱的内底壁开设有斜面,其中,所述储水箱内底壁靠近所述抽水泵进水管输入端的一侧为所述斜面的低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储水箱所收集的地下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向抽水泵的进水管,便于地下水的抽取和利用。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透水层内的透水管以及引流管能够将上渗至透水层的地下水从透水层的两侧排出,从而提高下沉式建筑的防水、防潮性能;2.通过储水箱能够收集透水层排出的地下水,地下水在进入储水箱后在斜面的作用下流向抽水泵进水管所在的一侧,并通过建筑面层顶部的抽水泵抽取储水箱中储存的地下水,从而对上渗的地下水进行利用;3.通过防水层能够进一步减少上渗至建筑面层的地下水,从而进一步提高下沉式建筑的防水、防潮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透水管以及引流管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自然土层;2、混凝土垫层;3、透水层;31、透水管;32、透水工布;33、毛细管;34、引流管;35、砾石;4、防水层;5、储水箱;51、抽水泵;6、建筑面层;61、景观池。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应用于下沉式建筑的防水、防潮构造。参照图1,一种应用于下沉式建筑的防水、防潮构造,包括有混凝土垫层2,混凝土垫层2铺设在自然土层1的顶部,在本实施例中,混凝土垫层2的材料为粗粒土,施工放线,并对下沉式建筑进行有效支撑,同时,粗粒土具有吸水难、排水易的特点,为下沉式建筑的防水、防潮提供了一定的缓冲时间。同时,在混凝土垫层2的顶部铺设有透水层3,具体地,透水层3包括有铺设在混凝土垫层2顶部的砾石35,多块砾石35间由于留有一定的间隙,因此使透水层3具备有一定的储水能力,从而对透过混凝土垫层2上渗的地下水进一步进行缓冲,降低了单位时间内混凝土垫层2所需达到的排水量,减轻了混凝土垫层2的排水负担。此外,砾石35能够对透水层3上方的其他建筑结构进行支撑,提高了下沉式建筑的结构稳定性。同时,在砾石35间预埋有多根透水管31,透水管31沿竖直方向延伸,且透水管31的底部与混凝土垫层2相抵接。多根透水管31沿水平方向等距分布,在多根透水管31间连通有引流管34,其中,引流管34倾斜连接于相邻的两根透水管31的外侧壁,且透水层3两侧的透水层3倾斜方向相反。在地下水从自然土层1透过混凝土垫层2进入到透水层3时,部分地下水储存在砾石35间的间隙,部分地下水进入到透水管31,随着地下水的逐渐上渗,透水管31内的水位不断升高,当水位高于引流管34的管口时,地下水进入引流管34并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向邻侧的透水管31,在邻侧的水位也达到引流管34的管口高度后,地下水继续流向邻侧的透水管31,直至地下水从透水层3的两侧排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下沉式建筑的防水、防潮构造,包括:混凝土垫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垫层(2)的顶部设置有用于疏水的透水层(3),所述透水层(3)的两侧设置有用于存储所述透水层(3)排出水体的储水机构,所述透水层(3)的顶部设置有建筑面层(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下沉式建筑的防水、防潮构造,包括:混凝土垫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垫层(2)的顶部设置有用于疏水的透水层(3),所述透水层(3)的两侧设置有用于存储所述透水层(3)排出水体的储水机构,所述透水层(3)的顶部设置有建筑面层(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下沉式建筑的防水、防潮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层(3)预埋有透水管(31),所述透水管(31)沿竖直方向延伸,位于所述透水层(3)同侧的所述透水管(31)间连接有引流管(34),其中,位于所述透水层(3)两端的所述引流管(34)与所述储水机构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下沉式建筑的防水、防潮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34)倾斜设置,且所述透水层(3)两侧的所述引流管(34)倾斜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下沉式建筑的防水、防潮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管(31)的底部开口处设置有透水工布(3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应用于下沉式建筑的防水、防潮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工布(32)插接有多根毛细管(33),其中,多根毛细管(33)的顶端插接于所述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建东谢志辉王志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现代建筑设计与顾问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