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质子交换膜制备的流延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6470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质子交换膜制备的流延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流延机构,所述流延机构延伸出壳体外部,所述流延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设于壳体顶部,通过第一转动杆转动带动搅拌棒转动,从而使得搅拌棒对第一箱体内部的各种原料进行充分地混合,避免了各种原料发生凝固的现象,又通过第三转动杆间接性带动第四转动杆转动,从而使得螺旋输送杆对第一箱体内部的物料进行间接性地出料,避免了出料时发生物料堵塞的问题,最后通过L形刮刀对放置板顶部的物料进行刮取,使得被刮取的物料转移到收集仓内部,从而便于质子交换膜后期的制备,提高了质子交换膜的制备效率,同时保证了质子交换膜的制备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质子交换膜制备的流延设备
本技术涉及质子交换膜制备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质子交换膜制备的流延设备。
技术介绍
质子交换膜(ProtonExchangeMembrane,PEM)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ExchangeMembraneFuelCell,PEMFC)的核心部件,对电池性能起着关键作用。它不仅具有阻隔作用,还具有传导质子的作用。全质子交换膜主要用氟磺酸型质子交换膜;nafion重铸膜;非氟聚合物质子交换膜;新型复合质子交换膜等,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具有工作温度低、启动快、比功率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被公认为电动汽车、固定发电站等的首选能源。在燃料电池内部,质子交换膜为质子的迁移和输送提供通道,使得质子经过膜从阳极到达阴极,与外电路的电子转移构成回路,向外界提供电流,因此质子交换膜的性能对燃料电池的性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迄今最常用的质子交换膜(PEMFC)仍然是美国杜邦公司的Nafion®膜,具有质子电导率高和化学稳定性好的优点,目前PEMFC大多采用Nafion®等全氟磺酸膜,国内装配PEMFC所用的PEM主要依靠进口。但Nafion®类膜仍存在下述缺点:(1)制作困难、成本高,全氟物质的合成和磺化都非常困难,而且在成膜过程中的水解、磺化容易使聚合物变性、降解,使得成膜困难,导致成本较高;(2)对温度和含水量要求高,Nafion®系列膜的最佳工作温度为70~90℃,超过此温度会使其含水量急剧降低,导电性迅速下降,阻碍了通过适当提高工作温度来提高电极反应速度和克服催化剂中毒的难题;(3)某些碳氢化合物,如甲醇等,渗透率较高,不适合用作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的质子交换膜。现有的质子交换膜制备时不能对各种原料进行彻底地搅拌,从而容易造成各种原料的凝固,对各种原材料进行了浪费,而且混合完成的原材料在出料过程中容易出现堵塞的现象,从而降低了质子交换膜的制备效率。因此,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有必要研发一种用于质子交换膜制备的流延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质子交换膜制备的流延设备。为了实现提高质子交换膜制备效率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一种用于质子交换膜制备的流延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流延机构,所述流延机构延伸出壳体外部;所述流延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设于壳体顶部,所述电机通过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延伸入壳体内部,所述壳体内部设有第一箱体,所述第一箱体顶部与壳体内腔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箱体底部固定设有第二箱体,所述第二箱体底部与壳体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外部固定设有多个搅拌棒,多个所述搅拌棒均设于第一箱体内部,所述第一转动杆外部固定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两侧均设有第二锥齿轮,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锥齿轮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一端贯穿第一箱体并与第一箱体连接处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一端与壳体一侧内壁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二箱体一侧与壳体一侧内壁之间设有第三转动杆,所述第三转动杆外部固定设有第一不完全齿轮,所述第二箱体内部设有螺旋输送杆,所述螺旋输送杆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转动杆,所述第四转动杆一端贯穿第二箱体并与第二箱体连接处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四转动杆一端与壳体一侧内壁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四转动杆外部固定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设于第一不完全齿轮底部并与第一不完全齿轮相啮合,另一个所述第二锥齿轮一侧设有流延组件,所述壳体顶部设有保护部件,所述保护部件包括第一机壳,所述第一机壳固定设于电机外部,所述第一机壳顶部开设有散热孔。进一步的,所述保护部件包括第二机壳,所述第二机壳固定设于电机外部,所述第二机壳两侧开设有散热孔。进一步的,所述流延组件包括第五转动杆,所述第五转动杆固定设于另一个第二锥齿轮一侧,所述第五转动杆一端贯穿第一箱体并与第一箱体连接处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五转动杆外部固定设有第二不完全齿轮,所述第五转动杆一端固定连接有往复丝杆,所述往复丝杆一端与壳体一侧内壁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往复丝杆外部设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与往复丝杆通过滚珠螺母副连接,所述轴承座底部设有流延单元。进一步的,所述流延单元包括第三箱体,所述第三箱体固定设于轴承座底部,所述第三箱体内部设有第一活动杆,所述第一活动杆底部设有第一调节板,所述第一调节板与第一活动杆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板底部设有第二调节板,所述第二调节板与第一调节板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板底部延伸出第三箱体外部,所述第二调节板底部固定连接有L形刮刀,所述第一活动杆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活动板,其中一个所述活动板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活动杆,所述第二活动杆与第三箱体一侧内壁通过轴承连接,另一个所述活动板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活动杆,所述第三活动杆一端固定连接有方形伸缩杆,所述方形伸缩杆一端与第一箱体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方形伸缩杆外部固定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设于第二不完全齿轮底部并与第二不完全齿轮相啮合。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转动杆和第三转动杆外部均固定设有第一皮带轮,两个所述第一皮带轮之间设有皮带,两个所述第一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箱体顶部开设有第一槽孔,所述壳体内腔底部开设有第二槽孔,所述第二槽孔底部设有收集仓。进一步的,所述壳体顶部设有进料管,所述壳体底部四角处固定设有支撑块。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箱体一侧固定连接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与壳体内腔底部固定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质子交换膜制备的流延设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第一转动杆转动带动搅拌棒转动,从而使得搅拌棒对第一箱体内部的各种原料进行充分地混合,避免了各种原料发生凝固的现象,又通过第三转动杆间接性带动第四转动杆转动,从而使得螺旋输送杆对第一箱体内部的物料进行间接性地出料,避免了出料时发生物料堵塞的问题,最后通过L形刮刀对放置板顶部的物料进行刮取,使得被刮取的物料转移到收集仓内部,从而便于质子交换膜后期的制备,提高了质子交换膜的制备效率,同时保证了质子交换膜的制备质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质子交换膜制备的流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质子交换膜制备的流延设备的图1中的A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质子交换膜制备的流延设备的图1中的B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质子交换膜制备的流延设备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2电机、3第一转动杆、4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质子交换膜制备的流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部设有流延机构,所述流延机构延伸出壳体(1)外部;/n所述流延机构包括电机(2),所述电机(2)设于壳体(1)顶部,所述电机(2)通过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杆(3),所述第一转动杆(3)延伸入壳体(1)内部,所述壳体(1)内部设有第一箱体(4),所述第一箱体(4)顶部与壳体(1)内腔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箱体(4)底部固定设有第二箱体(5),所述第二箱体(5)底部与壳体(1)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3)外部固定设有多个搅拌棒(6),多个所述搅拌棒(6)均设于第一箱体(4)内部,所述第一转动杆(3)外部固定设有第一锥齿轮(7),所述第一锥齿轮(7)两侧均设有第二锥齿轮(8),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锥齿轮(8)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杆(9),所述第二转动杆(9)一端贯穿第一箱体(4)并与第一箱体(4)连接处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9)一端与壳体(1)一侧内壁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二箱体(5)一侧与壳体(1)一侧内壁之间设有第三转动杆(10),所述第三转动杆(10)外部固定设有第一不完全齿轮(11),所述第二箱体(5)内部设有螺旋输送杆(12),所述螺旋输送杆(12)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转动杆(13),所述第四转动杆(13)一端贯穿第二箱体(5)并与第二箱体(5)连接处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四转动杆(13)一端与壳体(1)一侧内壁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四转动杆(13)外部固定设有第一齿轮(14),所述第一齿轮(14)设于第一不完全齿轮(11)底部并与第一不完全齿轮(11)相啮合,另一个所述第二锥齿轮(8)一侧设有流延组件,所述壳体(1)顶部设有保护部件,所述保护部件包括第一机壳(15),所述第一机壳(15)固定设于电机(2)外部,所述第一机壳(15)顶部开设有散热孔(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质子交换膜制备的流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部设有流延机构,所述流延机构延伸出壳体(1)外部;
所述流延机构包括电机(2),所述电机(2)设于壳体(1)顶部,所述电机(2)通过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杆(3),所述第一转动杆(3)延伸入壳体(1)内部,所述壳体(1)内部设有第一箱体(4),所述第一箱体(4)顶部与壳体(1)内腔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箱体(4)底部固定设有第二箱体(5),所述第二箱体(5)底部与壳体(1)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3)外部固定设有多个搅拌棒(6),多个所述搅拌棒(6)均设于第一箱体(4)内部,所述第一转动杆(3)外部固定设有第一锥齿轮(7),所述第一锥齿轮(7)两侧均设有第二锥齿轮(8),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锥齿轮(8)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杆(9),所述第二转动杆(9)一端贯穿第一箱体(4)并与第一箱体(4)连接处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9)一端与壳体(1)一侧内壁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二箱体(5)一侧与壳体(1)一侧内壁之间设有第三转动杆(10),所述第三转动杆(10)外部固定设有第一不完全齿轮(11),所述第二箱体(5)内部设有螺旋输送杆(12),所述螺旋输送杆(12)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转动杆(13),所述第四转动杆(13)一端贯穿第二箱体(5)并与第二箱体(5)连接处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四转动杆(13)一端与壳体(1)一侧内壁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四转动杆(13)外部固定设有第一齿轮(14),所述第一齿轮(14)设于第一不完全齿轮(11)底部并与第一不完全齿轮(11)相啮合,另一个所述第二锥齿轮(8)一侧设有流延组件,所述壳体(1)顶部设有保护部件,所述保护部件包括第一机壳(15),所述第一机壳(15)固定设于电机(2)外部,所述第一机壳(15)顶部开设有散热孔(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质子交换膜制备的流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部件包括第二机壳(17),所述第二机壳(17)固定设于电机(2)外部,所述第二机壳(17)两侧开设有散热孔(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质子交换膜制备的流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延组件包括第五转动杆(18),所述第五转动杆(18)固定设于另一个第二锥齿轮(8)一侧,所述第五转动杆(18)一端贯穿第一箱体(4)并与第一箱体(4)连接处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五转动杆(18)外部固定设有第二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芳芳张恒曹朋飞高启秀王胜侯倩张玲李晓冰姜志宏张玮瑜杨大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科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