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恶臭假单胞菌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6449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株恶臭假单胞菌及其应用。所述恶臭假单胞菌分类命名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株恶臭假单胞菌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
,涉及一株恶臭假单胞菌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废塑料可以经化学或生物法解聚,将长链聚合物分解为低分子量的低聚物或单体。利用生物转化技术,这些低聚物或单体可以进一步同化为微生物细胞或代谢为二氧化碳。根据循环经济原理,这些解聚产物可通过特定的代谢途径用于高价值化学品的生物合成,这可被视为增值塑料废物的一种方法。PU塑料是由异氰酸酯、多元醇和扩链剂三种组分缩合而成的含有氨基甲酸酯键重复单元结构的聚合物。PU塑料广泛用于医疗,汽车和工业领域。截止2015年,PU的全球产量达到2700万吨,所产生的废塑料垃圾对环境也产生了巨大的破坏。目前,PU塑料可经过化学或生物法解聚为一些塑料单体,其中1,4-丁二醇是PU的主要解聚产物之一。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putidaKT2440)是一种GRAS认证环境安全的非致病性假单胞菌种,遗传背景清晰,底物谱广,在恶劣条件下具有强大生存能力。因此是生物修复,代谢工程和生物催化的理想底盘,并且很多基因组编辑方法已应用于恶臭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KT2440可以在以1,4-丁二醇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但其生长速率非常缓慢,且对1,4-丁二醇的耐受能力一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株可耐受高浓度1,4-丁二醇且生长速度快的恶臭假单胞菌。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株恶臭假单胞菌,其分类命名为PseudomonasputidaNB10,保藏号为CCTCCNO:M2021482。上述的恶臭假单胞菌NB10菌体大小为0.6-0.8μm×1.5-2.0μm,呈细杆状,无鞭毛,在平板上为乳白色圆斑状,不透明,中央隆起,表面光亮,边缘整齐。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恶臭假单胞菌在降解1,4-丁二醇中的应用。具体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微生物发酵工艺进行1,4-丁二醇降解。包括:将恶臭假单胞菌进行种子培养后,种子液接种至以1,4-丁二醇为碳源的培养基发酵培养。进一步的,所述恶臭假单胞菌在LB培养基中进行种子培养。进一步的,种子液的接种量为5%(v/v)进一步的,所述发酵培养的培养基中包括碳源和无机盐,所述无机盐为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氯化钠、氯化铵、氯化钙、硫酸镁和硫酸铁。进一步的,所述发酵培养的培养基中1,4-丁二醇浓度≤45g/L。进一步的,发酵培养的培养条件为pH7.0-7.5,温度30℃,转速180-200rpm,培养12-24h。本专利技术的恶臭假单胞菌NB10采用ARTP诱变结合培养基复筛获取,所述菌株可在以1,4-丁二醇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快速生长,且可耐受高浓度的1,4-丁二醇;且恶臭假单胞菌为GRAS认证安全菌株,即提高了塑料解聚产物高值转化过程的安全性,为废弃PU塑料的生物高值化利用,提供了一株优势显著的底盘细胞。附图说明图1为恶臭假单胞菌KT2440与NB10以1,4-丁二醇唯一碳源发酵结果图。图2为NB10以不同浓度1,4-丁二醇唯一碳源发酵结果图。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生物材料,其分类命名为PseudomonasputidaNB10,已于2021年4月28日保藏至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号为CCTCCNO:M2021482,保藏地址:中国武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的实施例将对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方法予以进一步的说明,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所列出的实施例,还应包括在本专利技术所要求的权利范围内其它任何公知的改变。实施例1恶臭假单胞菌NB10的筛选方法ARTP诱变在常温常压条件下,ARTP装置采用等离子体发生器,通过金属电极结构实现氦气的稳定辉光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对受体菌的基因造成损伤并诱导其突变。将恶臭假单胞菌KT2440在LB固体培养基上划线,30℃培养18h,挑取单菌接种于5mL液体LB试管中,30℃,200r/min振荡培养过夜。4℃,5000r/min离心10min,以无碳源的M9培养基重悬,按3%的接种量接种于50mL含有3.6g/L葡萄糖的M9液体摇瓶中,30℃,200r/min,振荡培养至对数期。将上述菌液,用生理盐水(0.85%)稀释至OD600=1,在无菌金属平板上将10μL菌液均匀涂布并用无菌风吹干,然后将金属板放入ARTP中,设定参数进行菌株诱变。突变株初筛:经ARTP诱变之后,将金属平板浸入含生理盐水(0.85%)封闭管中,漩涡振荡3-5min后,将含有菌液的无菌生理盐水稀释并涂布于含有1.8g/L1,4-丁二醇的M9平板培养基,30℃,平板培养24h。将生长的菌株转点至新的含有1.8g/L1,4-丁二醇的M9平板培养基上,连续传代10次。菌株复筛:挑取传代10次后的单菌落接种到50mL液体LB摇瓶中,30℃,200r/min,振荡培养12h。将菌液4℃,5000r/min离心10min,无碳源的M9液体培养基重悬,接种于250mL装有50mL含有1.8g/L1,4-丁二醇的M9培养基摇瓶,培养24h后,检测各个菌株的生长及1,4-丁二醇消耗性能,筛选最优菌株,命名为NB10。LB固体培养基配方为:酵母粉0.5g/L、蛋白胨1.0g/L、NaCl1.0g/L、琼脂粉1.5g/L,加水补足体积;LB培养基配方为:酵母粉0.5g/L、蛋白胨1.0g/L、NaCl1.0g/L,加水补足体积。121℃高压湿热灭菌15分钟。M9发酵培养基配方为:磷酸氢二钠6.78g/L,磷酸二氢钾3g/L,氯化钠0.5g/L,氯化铵1g/L,氯化钙100μM/L,硫酸镁2mM/L,硫酸铁40μM/L。121℃高压湿热灭菌15分钟。M9平板培养基配方为:磷酸氢二钠6.78g/L,磷酸二氢钾3g/L,氯化钠0.5g/L,氯化铵1g/L,氯化钙100μM/L,硫酸镁2mM/L,硫酸铁40μM/L,琼脂粉1.5g/L。121℃高压湿热灭菌15分钟。实施例2恶臭假单胞菌NB10以1,4-丁二醇作为唯一碳源的发酵验证1、种子液的制备将所获恶臭假单胞菌NB10在LB固体培养基上划线,30℃培养18h,挑取单菌接种于5mL液体LB试管中,30℃,200r/min振荡培养过夜后,按3%的接种量接种于50mL液体LB摇瓶中,30℃,200r/min,振荡培养至对数期。2、发酵过程控制将上述培养好的菌种按体积比5%的接种量接种入500mL装有100mL发酵培养基的摇瓶中,30℃,200r/min振荡培养120h。每24小时取样,测OD600,离心保留发酵液上清。发酵培养基配方为:1,4-丁二醇5.4g/L,磷酸氢二钠6.78g/L,磷酸二氢钾3g/L,氯化钠0.5g/L,氯化铵1g/L,氯化钙100μM/L,硫酸镁2mM/L,硫酸铁40μM/L。121℃高压湿热灭菌15分钟。发酵过程中定时取样,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发酵液中1,4-丁二醇的浓度。发酵过程中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株恶臭假单胞菌,其特征在于,分类命名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株恶臭假单胞菌,其特征在于,分类命名为PseudomonasputidaNB10,保藏号为CCTCCNO:M2021482。


2.权利要求1所述恶臭假单胞菌在降解1,4-丁二醇中的应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基于微生物发酵工艺进行1,4-丁二醇降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将恶臭假单胞菌进行种子培养后,种子液接种至以1,4-丁二醇为碳源的培养基发酵培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液的接种量为5%(v/v)。


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秀娟刘豪杰王蓉董维亮刘仕勋周杰姜岷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