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堆肥氨气收集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6403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收集处理技术领域的一种堆肥氨气收集处理装置,包括横梁,所述横梁底部两侧均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底部设有支撑脚,所述横梁之间设有处理装置,所述处理装置中部设有连接轴,位于处理装置内腔部分的所述连接轴外表面套有轴承,所述轴承外表面套有空心轴,所述空心轴外设有弧形搅拌叶,所述处理装置底部设有散热片,所述处理装置左侧顶部设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底部设有堆肥槽,所述处理装置右侧设有进水管和排液管,所述排液管底部连接有收集箱,通过弧形搅拌叶在处理装置内形成多个内腔,并通过进水管为每个内腔灌满水,再由进气管为每个内腔灌满氨气,在氨气灌输的过程中,弧形搅拌叶转动,使水与氨气充分溶在一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堆肥氨气收集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收集处理
,具体为一种堆肥氨气收集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规模化养殖比重的不断提升,将畜禽粪便进行堆肥处理,生产有机肥料,是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氨气,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有毒气体,如果处理控制不当,极易污染环境,同时影响现场人员身体健康。现有技术中的氨气处理设备,仅仅只是将氨气稀释后排放,仍然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无法对氨气进行有效处理,且在收集氨气的过程中容易因为温度过高而导致氨气挥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堆肥氨气收集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技术中的氨气处理设备,无法对氨气进行有效处理且在收集氨气的过程中容易挥发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堆肥氨气收集处理装置,包括两个横梁,两个所述横梁底部两侧均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底部安装有支撑脚,两个所述横梁之间安装有处理装置,所述处理装置中部插接有连接轴,位于处理装置内腔部分的所述连接轴外表面套接有轴承,所述轴承外表面套接有空心轴,所述空心轴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弧形搅拌叶,所述处理装置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散热片,所述处理装置左侧顶部安装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上套接有气泵,所述进气管底部连接有堆肥槽,所述处理装置右侧顶部安装有进水管,所述处理装置右侧底部安装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底部连接有收集箱。优选的,所述排液管右侧设置有收缩部,所述收缩部右侧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底部贯穿连接有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中部插接有冷凝管,所述冷凝管外表面缠绕有螺旋管,所述连接管与螺旋管左侧顶部连接,所述螺旋管右侧底部与收集箱贯穿连接,所述收集箱内壁固定连接有保温层。优选的,所述处理装置顶部设置有第一排气管,所述第一排气管右侧螺纹连接有U型管,所述U型管顶部螺纹连接有第二排气管,所述U型管内腔盛放有硫酸液。优选的,所述连接轴前后端均设置有矩形头,两个所述横梁中部均开设有与矩形头相匹配的矩形连接孔。优选的,所述处理装置前端面底部安装有透明亚克力板。优选的,所述排液管外表面设置有排液阀,所述第二排气管外表面设置有排气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弧形搅拌叶在处理装置内形成多个内腔,并通过进水管为每个内腔灌满水,再由进气管为每个内腔灌满氨气,在氨气灌输的过程中,弧形搅拌叶转动,使水与氨气充分溶在一起;本技术通过排液管将处理后的氨水导入收集箱内,在导入的过程中经过热交换器内的冷凝管冷却,避免水温过高而导致氨气挥发。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处理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横梁;2、支撑架;3、支撑脚;4、处理装置;41、连接轴;42、轴承;43、空心轴;44、弧形搅拌叶;45、散热片;46、矩形头;47、透明亚克力板;5、进气管;51、气泵;6、堆肥槽;7、进水管;8、排液管;81、收缩部;82、连接管;9、收集箱;91、保温层;10、热交换器;101、冷凝管;102、螺旋管;11、第一排气管;12、U型管;121、硫酸液;13、第二排气管;14、矩形连接孔;15、排液阀;16、排气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堆肥氨气收集处理装置,包括两个横梁1,两个横梁1底部两侧均安装有支撑架2,支撑架2底部安装有支撑脚3,提高横梁1的稳定性,两个横梁1之间安装有处理装置4,处理装置4中部插接有连接轴41,通过连接轴41与横梁1连接,固定住处理装置4,位于处理装置4内腔部分的连接轴41外表面套接有轴承42,轴承42外表面套接有空心轴43,空心轴43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弧形搅拌叶44,若干个弧形搅拌叶44在处理装置4内腔形成若干个小的内腔,处理装置4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散热片45,对处理装置4内液体进行散热,避免水温过高而导致氨气挥发,处理装置4左侧顶部安装有进气管5,氨气从进气管5进入处理装置4内,利用气体的冲击力带动弧形搅拌叶44顺时针旋转,均匀的为每个小内腔灌入氨气,进气管5上套接有气泵51,气泵51将堆肥槽6内的氨气加速导入处理装置4内,进气管5底部连接有堆肥槽6,处理装置4右侧顶部安装有进水管7,进水管7连接外部水箱,通过进水管7向处理装置4内灌水,同时水的冲击力带动弧形搅拌叶44逆时针旋转,均匀的为每个小内腔灌入水,通过弧形搅拌叶44转动,使每个小内腔内的水与氨气充分溶在一起,处理装置4右侧底部安装有排液管8,排液管8右侧向下倾斜,防止残留的无法溶解的氨气以及其他气体睡着排液管8机内收集箱9内,排液管8底部连接有收集箱9,对处理后的氨水进行收集。请参阅图1,排液管8右侧设置有收缩部81,收缩部81右侧设置有连接管82,连接管82底部贯穿连接有热交换器10,热交换器10中部插接有冷凝管101,冷凝管101外表面缠绕有螺旋管102,增大螺旋管102与冷凝管101的接触面积,提高冷却速率,连接管82与螺旋管102左侧顶部连接,螺旋管102右侧底部与收集箱9贯穿连接,将冷却后的氨水导入收集箱9内,收集箱9内壁固定连接有保温层91,保持收集箱9内的温度,防止收集箱9内温度过高而导致氨气挥发;请参阅图1-2,处理装置4顶部设置有第一排气管11,第一排气管11右侧螺纹连接有U型管12,U型管12顶部螺纹连接有第二排气管13,U型管12内腔盛放有硫酸液121,使残留的气体穿过硫酸液121,残留气体中的氨气能够快速与硫酸液121反应,避免氨气直接排放至空气中,且反应得到的硫酸铵同时可以作为氮肥来使用;请参阅图1-2,连接轴41前后端均设置有矩形头46,两个横梁1中部均开设有与矩形头46相匹配的矩形连接孔14,使处理装置4中部的连接轴41与横梁1连接更加稳定,避免处理装置4在工作过程中晃动;请参阅图1,处理装置4前端面底部安装有透明亚克力板47,方便工作人员观察处理装置4内部氨气的溶解情况;请参阅图1-2,排液管8外表面设置有排液阀15,通过排液阀15控制氨水的排放收集,第二排气管13外表面设置有排气阀16,通过排气阀16控制残留气体的排放。工作原理:本技术通过外部电源通电,通过进水管7为处理装置4内的每个小内腔灌满水,再启动气泵51,将堆肥槽6内的氨气导入处理装置4内,在导入的过程中会带动处理装置4内部的弧形搅拌叶44顺时针转动,使氨气与水充分溶在一起,通过透明亚克力板47观察氨水的饱和度,当氨水充分饱和时打开排液管8上的排液阀15和第二排气管13上的排气阀16,排液管8将处理装置4内的氨水导入热交换器10中,经过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堆肥氨气收集处理装置,包括两个横梁(1),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横梁(1)底部两侧均安装有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底部安装有支撑脚(3),两个所述横梁(1)之间安装有处理装置(4),所述处理装置(4)中部插接有连接轴(41),位于处理装置(4)内腔部分的所述连接轴(41)外表面套接有轴承(42),所述轴承(42)外表面套接有空心轴(43),所述空心轴(43)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弧形搅拌叶(44),所述处理装置(4)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散热片(45),所述处理装置(4)左侧顶部安装有进气管(5),所述进气管(5)上套接有气泵(51),所述进气管(5)底部连接有堆肥槽(6),所述处理装置(4)右侧顶部安装有进水管(7),所述处理装置(4)右侧底部安装有排液管(8),所述排液管(8)底部连接有收集箱(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堆肥氨气收集处理装置,包括两个横梁(1),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横梁(1)底部两侧均安装有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底部安装有支撑脚(3),两个所述横梁(1)之间安装有处理装置(4),所述处理装置(4)中部插接有连接轴(41),位于处理装置(4)内腔部分的所述连接轴(41)外表面套接有轴承(42),所述轴承(42)外表面套接有空心轴(43),所述空心轴(43)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弧形搅拌叶(44),所述处理装置(4)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散热片(45),所述处理装置(4)左侧顶部安装有进气管(5),所述进气管(5)上套接有气泵(51),所述进气管(5)底部连接有堆肥槽(6),所述处理装置(4)右侧顶部安装有进水管(7),所述处理装置(4)右侧底部安装有排液管(8),所述排液管(8)底部连接有收集箱(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堆肥氨气收集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管(8)右侧设置有收缩部(81),所述收缩部(81)右侧设置有连接管(82),所述连接管(82)底部贯穿连接有热交换器(10),所述热交换器(10)中部插接有冷凝管(101),所述冷凝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文钟艳辉何松师萍廖承群赖鑫张仁智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环卫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