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的把手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6082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的把手总成,属于车辆内饰领域。该把手总成包括:上支架,与车身结构相连且设有第一安装孔;下支架,与车身结构相连,所述下支架与所述上支架间隔布置;以及把手组件,包括由包覆材料包覆的把手本体,所述把手本体具有长度方向上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包括呈钩状的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配置成伸入所述第一安装孔后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卡接,所述第二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下支架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把手总成能够实现把手组件的全包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的把手总成
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辆内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的把手总成。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所有的MPV(多用途汽车,Multi-PurposeVehicles)在B柱位置都有把手,供乘客上下车时辅助拉拽。这些把手与车身的连接都是上下两端以螺栓与车身上的背焊螺母连接的型式固定,再覆以堵盖。根据堵盖与把手自身的分缝,分为以下几类:一体式堵盖(把手前后分缝),以别克GL8,大众威然等为代表;一体式堵盖(把手左右分缝),以奔驰V260为代表,改装车极力想改善把手的握感为软质包覆,但限于结构也改的非常有限;上下分体式堵盖(独立于把手),以雷克萨斯Alphard,奥德赛等为代表,这种结构最常见;无堵盖(全包覆),以雷克萨斯LM(4座)为代表。所有带堵盖的结构,把手基本都是硬质塑料,不能包覆软质面料(雷克萨斯Alphard是半包覆,包覆位置不超过拐角,避让堵盖),因为固定点位置要为螺栓的锁附工具套筒开孔,且锁附后覆以堵盖,软质面料在孔周边和堵盖因尺寸和圆角所限,包覆会造成褶皱,无法实现反包。雷克萨斯LM(4座版)的把手不带螺栓堵盖,是因为4座车型在一排与二排座椅中间设有隔断吧台,把手的螺栓固定点是从前向后的方向旋入的,不被二排乘客看见,所以可实现全包覆/无堵盖。因此,现有技术中的把手因螺栓堵盖的存在导致无法全包覆,而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的把手总成,能够实现把手组件的全包覆。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一个目的是要提高该把手组件的通用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要节约成本。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的把手总成,包括:上支架,与车身结构相连且设有第一安装孔;下支架,与车身结构相连,所述下支架与所述上支架间隔布置;以及把手组件,包括由包覆材料包覆的把手本体,所述把手本体具有长度方向上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包括呈钩状的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配置成伸入所述第一安装孔后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卡接,所述第二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下支架固定连接。可选地,所述上支架包括第一面板,所述第一面板开设有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部具有第一定位面和第二定位面,分别与所述第一面板的靠近所述把手组件的一侧以及远离所述把手组件的一侧抵接,以限制所述把手本体沿其自身的厚度方向的位移。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部包括伸出臂以及与所述伸出臂呈预设角度布置的钩部,所述钩部靠近所述伸出臂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二定位面,所述伸出臂设有第一定位台阶,所述第一定位台阶具有所述第一定位面。可选地,所述伸出臂沿所述把手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定位台阶和第三定位台阶,所述第二定位台阶和所述第三定位台阶均与所述第一面板靠近所述把手组件的一侧抵接。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面与所述第一面板的搭接宽度以及所述第二定位面与所述第一面板的搭接宽度均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所述第二定位台阶与所述第一面板的搭接宽度以及所述第三定位台阶与所述第一面板的搭接宽度均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部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部分沿所述把手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匹配,以限制所述把手本体沿其自身宽度方向上的自由度。可选地,所述下支架包括第二面板,所述第二面板远离所述把手组件的一侧预设有螺母;所述把手本体的所述第二端设有与所述第二面板贴合的安装台,所述安装台处设有通孔,用于穿设螺栓,以通过所述螺栓与所述螺母拧紧后将所述把手本体与所述下支架固定连接。可选地,所述把手组件还包括开关面板,覆盖于所述安装台远离所述下支架的一侧,用于遮蔽所述紧固件;所述开关面板为设置有用于控制车辆车门开闭的按键。可选地,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均与所述车辆的B柱内板钣金固连连接;所述把手本体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还配置成与所述车辆的B柱内饰板靠近所述把手本体的一侧相抵接。可选地,所述把手本体的材料的弹性模量大于预设值。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把手组件的一端设置成可与上支架卡接的钩状结构,另一端设置成与下支架通过紧固件连接,由于紧固件设置在一端部处,因此整个把手组件的上部和主要供用户抓把的中部都不需要设置用于封堵紧固件的堵盖,因此可以将把手组件基本上实现全包覆,从而提高用户体验,即将把手组件由行业内常规设计的硬质塑料优化为软质面料全包覆,造型更美观,手感更舒适,体验更豪华,符合高端、商务、舒适和豪华的定位。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把手组件的连接方式不需要对车身结构有特定的限制就可以实现把手全包覆,例如不需要如现有技术中那样在有中央隔断吧台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把手全包覆,因此该把手总成的通用性强,可以适配多种车身结构。进一步地,由于本专利技术的把手组件的第一端采用卡接的方式,因此该位置不需要采取螺栓锁附的固定方式,可以节省材料费用、焊接工时和连接工时。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将开关面板作为螺栓的堵盖,弱化了一个螺栓堵盖的分件特征,提高了把手组件的美观性和多功能性。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把手总成与车身结构的示意性装配剖视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把手总成的局部安装示意图;图3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1中B-B处的剖视图;图5是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图1中D-D处的剖视图;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把手总成的垂向载荷和45度载荷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把手总成的横向载荷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把手总成与车身结构的示意性装配剖视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把手总成的局部安装示意图。图3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如图1所示,一个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的把手总成包括上支架10、下支架20和把手组件30。上支架10与车身结构相连且设有第一安装孔101。下支架20与车身结构相连,下支架20与上支架10间隔布置,即在把手组件30的延伸方向(即长度方向,图1中的Z向)上间隔布置。把手组件30包括由包覆材料包覆的把手本体31,把手本体31具有长度方向上相对的第一端301和第二端302,第一端301包括呈钩状的第一安装部311,第一安装部311配置成伸入第一安装孔101后与第一安装孔101卡接,第二端302通过紧固件40与下支架20固定连接。如图2所示,在安装该把手组件30时,先将把手组件30的第一端301部分伸入第一安装孔101内,再沿图中的箭头方向旋转把手组件30,直至把手组件30与上支架10卡接到位(如图3所示的状态)。然后再通过紧固件40将把手组件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的把手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n上支架,与车身结构相连且设有第一安装孔;/n下支架,与车身结构相连,所述下支架与所述上支架间隔布置;以及/n把手组件,包括由包覆材料包覆的把手本体,所述把手本体具有长度方向上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包括呈钩状的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配置成伸入所述第一安装孔后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卡接,所述第二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下支架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把手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支架,与车身结构相连且设有第一安装孔;
下支架,与车身结构相连,所述下支架与所述上支架间隔布置;以及
把手组件,包括由包覆材料包覆的把手本体,所述把手本体具有长度方向上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包括呈钩状的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配置成伸入所述第一安装孔后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卡接,所述第二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下支架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支架包括第一面板,所述第一面板开设有所述第一安装孔;
所述第一安装部具有第一定位面和第二定位面,分别与所述第一面板的靠近所述把手组件的一侧以及远离所述把手组件的一侧抵接,以限制所述把手本体沿其自身的厚度方向的位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把手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安装部包括伸出臂以及与所述伸出臂呈预设角度布置的钩部,所述钩部靠近所述伸出臂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二定位面,所述伸出臂设有第一定位台阶,所述第一定位台阶具有所述第一定位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把手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出臂沿所述把手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定位台阶和第三定位台阶,所述第二定位台阶和所述第三定位台阶均与所述第一面板靠近所述把手组件的一侧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把手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位面与所述第一面板的搭接宽度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海宁邱德平强凯龚龙常智豪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