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充电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6075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机构,属于新能源充电技术领域,包括:用于固定的充电桩体和电源机构,用于转换电压滤波的电源主体安装于充电桩体内腔,所述电源机构设有吸能模块用以吸收冲击能力,所述电源机构一侧接电端口套设有散热模块以及两个插头机构,用于插置接电的插头机构通过充电线缆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连接端头能够通过一侧波纹管调节相对偏移角度,并且在波纹管持续转动后通过后侧调向轴向在轴套内的转动实现对角度的弯折调整,并且弹力杆能够通过内部钢绞绳的塑性实现角度调整后的支撑,继而能够满足对两侧连接端头的多轴角度连接调整,继而能够显著提高对不同停车位置新能源车辆的充电插置角度的匹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能源汽车充电机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充电
,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机构。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是多指通过清洁能力发电的电力驱动汽车,新能源汽车通过电池组驱动电机实现动力的转换,其相较于传统燃油车辆具有较高的能力转化比,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新能源汽车在充电时由于电流过大,一般需要使用固定的电源设备调节充电电流、电压以及滤波处理,但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多缺乏对内部充电元件的防护能力,并且在通过卡合机构卡接的接头在忘记拔插时,容易导致线束连接导致充电桩内部电源设备发生损坏甚至整体发生倾倒,并且同时容易因充电接头连接处积热的影响到接合稳定性,进而导致整体充电安全受到影响,不能很好的满足使用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多缺乏对内部充电元件的防护能力,并且在通过卡合机构卡接的接头在忘记拔插时,容易导致线束连接导致充电桩内部电源设备发生损坏,并且同时容易因充电接头连接处积热的影响到接合稳定性,进而导致整体充电安全受到影响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机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机构,包括:用于固定的充电桩体和电源机构,用于转换电压滤波的电源主体安装于充电桩体内腔,所述电源机构设有吸能模块用以吸收冲击能力,所述电源机构一侧接电端口套设有散热模块以及两个插头机构,用于插置接电的插头机构通过充电线缆连通,且一侧插头机构被散热模块可调限位连接在充电桩体一侧充电开口内。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电源机构包括电源主体,且电源主体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且固定板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吸能块,且吸能块顶部倾斜面搭接有另一个吸能块,且另一侧若干吸能块之间固定连接有与充电桩体内腔固定连接的另一个固定板,且固定板一侧固设有阶装块用以与底部吸能模块可调节接触。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吸能模块包括与前侧散热模块抵接的抵接环,所述抵接环两侧对应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吸能板,且吸能板一侧通过弹力件和安装板固定安装在电源机构一侧,且吸能板一侧开设有若干吸能槽,且吸能槽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所述抵接环为铜制换热构件,且吸能板为铝制换热构件,且吸能板底部固定连接有调节用三角板,所述三角板与一侧散热模块相贴合,且吸能板顶部固定连接有搭接块,且搭接块与顶部电源机构相贴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散热模块包括套设在电源机构接电端口一侧的散热套,所述散热套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若干换热鳍片,所述散热套内腔两侧均嵌设有滑套,且滑套内滑动连接有保险杆,且保险杆一端固定连接有挤压块,所述保险杆一侧开设有折弯槽,且保险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弹力块,且弹力块一侧通过固定架固定安装在充电桩体内腔一侧,且弹力块顶部设有联动调节吸能模块的滚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滚轮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底部通过销轴与固定架一侧铰接,且连杆另一端底部贴合有插置连接在固定架顶部的滑杆,且滑杆底部与弹力块一侧相贴合,且滑杆外侧壁套设有与固定架底部和滑杆底端外侧壁相固定的弹簧。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充电桩体顶部设有通风用顶盖机构,所述顶盖机构包括盖体,所述盖体固定安装在充电桩体顶部,所述盖体顶部嵌设有散热扇,且散热扇位于换热鳍片顶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插头机构包括活动插置连接在充电桩体一侧充电开口内的连接端头,所述连接端头一侧通过波纹管连接有调向轴芯,且调向轴芯外侧壁套设有轴套,且轴套一侧两端均通过弹力杆与连接端头一侧固定连接,且调向轴芯一端与充电线缆一侧相连通,且充电桩体一侧固设有与连接端头相匹配的卡箍。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连接端头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且充电开口内嵌设有遮挡盖,且遮挡盖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且连接端头通过两侧卡块卡接在限位板内,且限位板横截面形状为L形,且限位板内腔通过弹力销轴可偏转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弹力杆内腔固定连接有钢绞绳,且钢绞绳一端与一侧连接端头固定连接。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中,在与插头机构和充电线缆插置连接后,散热模块的弹力块带动内部挤压块对插置入的连接端头进行挤压限位,弹力块受挤压移位带动滑杆顶动连杆一侧围绕铰接处转动带动一侧滚轮以及吸能模块底部三角板带动吸能模块通过一侧弹簧延展与连接端头贴合换热,同时吸能模块顶部搭接块拉动吸能块与电源主体贴合限位装配,从而能够在插置充电后实现对电源主体和接线端头的贴合吸能限位,有利于实现工作状态的充电稳定调节,并且在未充电状态下减少与内部零件的接触换热,在外部持续拉动时连接端头时,外部轴向拉力能够通过保险杆一侧折弯槽进行弯折吸收后,限位的挤压块通过断裂后的保险杆与后侧连接端头整体脱离,避免外部拉动电动内部电源机构以及充电桩体发生移位,提高对充电桩体的连接插置稳定性,有利于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机构的立体拆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机构的插头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机构的吸能模块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机构的电源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机构的散热模块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机构的散热模块立体拆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机构的插头机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充电桩体;2、电源机构;201、电源主体;202、固定板;203、吸能块;3、顶盖机构;301、盖体;302、散热扇;4、遮挡盖;5、散热模块;501、散热套;502、换热鳍片;503、固定架;504、挤压块;505、保险杆;506、弹力块;507、连杆;6、插头机构;601、连接端头;602、卡块;603、波纹管;604、弹力杆;605、调向轴芯;606、轴套;607、限位板;7、充电线缆;8、吸能模块;801、抵接环;802、吸能板;803、吸能槽;804、安装板;805、三角板;806、搭接块;9、卡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机构,包括:用于固定的充电桩体1和电源机构2,用于转换电压滤波的电源主体201安装于充电桩体1内腔,所述电源机构2设有吸能模块8用以吸收冲击能力,所述电源机构2一侧接电端口套设有散热模块5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用于固定的充电桩体(1);/n电源机构(2),用于转换电压滤波的电源主体(201)安装于充电桩体(1)内腔,所述电源机构(2)设有吸能模块(8)用以吸收冲击能力,所述电源机构(2)一侧接电端口套设有散热模块(5);/n两个插头机构(6),用于插置接电的插头机构(6)通过充电线缆(7)连通,且一侧插头机构(6)被散热模块(5)可调限位连接在充电桩体(1)一侧充电开口内;/n所述电源机构(2)包括电源主体(201),且电源主体(201)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02),且固定板(202)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吸能块(203),且吸能块(203)顶部倾斜面搭接有另一个吸能块(203),且另一侧若干吸能块(203)之间固定连接有与充电桩体(1)内腔固定连接的另一个固定板(202),且固定板(202)一侧固设有阶装块用以与底部吸能模块(8)可调节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固定的充电桩体(1);
电源机构(2),用于转换电压滤波的电源主体(201)安装于充电桩体(1)内腔,所述电源机构(2)设有吸能模块(8)用以吸收冲击能力,所述电源机构(2)一侧接电端口套设有散热模块(5);
两个插头机构(6),用于插置接电的插头机构(6)通过充电线缆(7)连通,且一侧插头机构(6)被散热模块(5)可调限位连接在充电桩体(1)一侧充电开口内;
所述电源机构(2)包括电源主体(201),且电源主体(201)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02),且固定板(202)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吸能块(203),且吸能块(203)顶部倾斜面搭接有另一个吸能块(203),且另一侧若干吸能块(203)之间固定连接有与充电桩体(1)内腔固定连接的另一个固定板(202),且固定板(202)一侧固设有阶装块用以与底部吸能模块(8)可调节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模块(8)包括与前侧散热模块(5)抵接的抵接环(801),所述抵接环(801)两侧对应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吸能板(802),且吸能板(802)一侧通过弹力件和安装板(804)固定安装在电源机构(2)一侧,且吸能板(802)一侧开设有若干吸能槽(803),且吸能槽(803)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所述抵接环(801)为铜制换热构件,且吸能板(802)为铝制换热构件,且吸能板(802)底部固定连接有调节用三角板(805),所述三角板(805)与一侧散热模块(5)相贴合,且吸能板(802)顶部固定连接有搭接块(806),且搭接块(806)与顶部电源机构(2)相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块(5)包括套设在电源机构(2)接电端口一侧的散热套(501),所述散热套(501)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若干换热鳍片(502),所述散热套(501)内腔两侧均嵌设有滑套,且滑套内滑动连接有保险杆(505),且保险杆(505)一端固定连接有挤压块(504),所述保险杆(505)一侧开设有折弯槽,且保险杆(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波岳贤德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锐莱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