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山渣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模块的生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85989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火山渣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模块的生产系统,属于建筑领域,包括集中设置在厂区内的火山渣分级筛、火山渣转运传输装置、火山渣分类存储仓、水泥存储仓、掺合料存储仓、材料传输管路、火山渣混凝土搅拌机、布料车、行吊、行吊滑轨、布料车滑轨、小型制品浇筑车间、内核加工车间、大型制品浇筑区、成品存放区和运输及消防道路;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集约化设计,不但可以有效降低厂区建设前期投入成本,以及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通过智能化控制以及制品立模化生产技法可以实现建筑模块的快速生产和模具周转,从而极大的节约物力投入,降低资源浪费,并快速完成产品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火山渣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模块的生产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火山渣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模块的生产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建筑总体规模的持续扩大,建筑行业发展不但有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而且基础技术积累也得到了显著增加。但从建筑全生命周期看,不但建筑生产中劳动生产率仍然较低,而且建筑投入使用后质量问题较多,同时整体技术进步有限。所以为确保各类建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和功能完整性,需要优化产业相关结构,加快城镇化建设速度,改善劳动条件,提高生产率,使建筑业快速走上质量效益型道路。我国吸取早些年建筑工业化的生产经验,以及国外的有益经验和作法,根据现阶段工业化相关生产方法,以及信息化技术,提出了新时期我国的建筑工业化和住宅产业化需求,以及发展方向。根据建筑工业化的定义,建筑工业化是指通过现代化的制造、运输、安装和科学管理的生产方式,来代替传统建筑业中分散的、低水平的、低效率的手工业生产方式。它的主要标志是建筑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组织管理科学化。故可知,建筑生产的工业化,必然离不开建筑构件现代化工厂的设计与建设,也离不开各种配套系统的开发与使用,纵览国内建筑工业化生产企业,技术及配套设施相对较为完善的企业均以大型国企为主,地方中小型企业少有涉足。深入分析不难发现,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现有建筑模块及构件生产工厂设计集约化及实用性较差,即由于现有生产技术方法存在一定的繁杂程序及工艺,致使模块或构件生产及堆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场地进行养护和周转,使得工厂建设的成本难以控制,使得中小企业难以承受,而且为了寻求更大的生产场地,不得不将工厂从城市外迁,不但极大的增加了运输成本,而且也造成了土地的极大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火山渣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模块的生产系统,有效的解决现有建筑模块化生产工厂场地利用率低、产品生产速率低,以及建筑模块生产工厂前期建设成本大和生产成本高的问题,从而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能源节约率以及产品产出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火山渣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模块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集中设置在厂区内的火山渣分级筛、火山渣转运传输装置、火山渣分类存储仓、水泥存储仓、掺合料存储仓、材料传输管路、火山渣混凝土搅拌机、布料车、行吊、行吊滑轨、布料车滑轨、小型制品浇筑车间、内核加工车间、大型制品浇筑区、成品存放区和运输及消防道路;所述火山渣分级筛的出料端位于火山渣转运传输装置进料端的上方;所述火山渣转运传输装置的出料端与火山渣分类存储仓的进料口对应;所述火山渣分类存储仓、水泥存储仓和掺合料存储仓的出料口分别由材料传输管路与火山渣混凝土搅拌机的进料端相连接;所述布料车通过挂钩连接方式与行吊连接,布料车的出料口设有流量计、观测摄像头和雷达测位仪,流量计、观测摄像头和雷达测位仪均与设置在布料车上的微电脑控制器通信连接;沿着运输及消防道路平行方向,所述小型制品浇筑车间、内核加工车间、大型制品浇筑区和成品存放区依次从厂区内侧向运输及消防道路的厂区入口侧布置,并在小型制品浇筑车间和内核加工车间的车间墙体内侧以及大型制品浇筑区的区域边缘设有行吊滑轨;所述运输及消防道路以厂区入口为起始位置穿过大型制品浇筑区延伸至道路终点位置;所述布料车滑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布料车滑轨位于小型制品浇筑车间内,并与小型制品浇筑车间上的行吊滑轨呈平行设置且靠近内核加工车间一侧,另一部分布料车滑轨设置在大型制品浇筑区内,并与大型制品浇筑区上的行吊滑轨呈垂直状态。进一步,所述厂区边缘设有厂区防风网。根据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案,所述火山渣分级筛的筛网选用可连续调整筛孔尺寸的筛网。根据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案,所述火山渣转运传输装置为输送带或螺旋输送机。根据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案,所述火山渣分类存储仓具有三个独立仓室。进一步,所述微电脑控制器为工业计算机。根据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案,所述运输及消防道路的道路终点位置距离火山渣分类存储仓的有效距离为3m~5m。根据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案,设置在大型制品浇筑区内的布料车滑轨距离运输及消防道路的有效距离为2m~3m。进一步,所述大型制品浇筑区中安装有立模浇筑装置。通过上述设计方案,本专利技术可以带来如下有益效果:提供了一种火山渣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模块的生产系统,其采用集约化设计,不但可以有效降低厂区建设前期投入成本,以及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通过智能化控制以及制品立模化生产技法可以实现建筑模块的快速生产和模具周转,从而极大的节约物力投入,降低资源浪费,并快速完成产品生产。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说明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专利技术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理解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火山渣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模块的生产系统示意图。图中各标记如下:1-火山渣分级筛,2-火山渣转运传输装置,3-火山渣分类存储仓,4-水泥存储仓,5-掺合料存储仓,6-材料传输管路,7-火山渣混凝土搅拌机,8-布料车,9-行吊,10-行吊滑轨,11-布料车滑轨,12-小型制品浇筑车间,13-内核加工车间,14-大型制品浇筑区,15-成品存放区,16-运输及消防道路,17-厂区防风网;18-厂区入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得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本专利技术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火山渣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模块的生产系统包括火山渣分级筛1、火山渣转运传输装置2、火山渣分类存储仓3、水泥存储仓4、掺合料存储仓5、材料传输管路6、火山渣混凝土搅拌机7、布料车8、行吊9、行吊滑轨10、布料车滑轨11、小型制品浇筑车间12、内核加工车间13、大型制品浇筑区14、成品存放区15、运输及消防道路16和厂区防风网17,所述火山渣分级筛1、火山渣转运传输装置2、火山渣分类存储仓3、水泥存储仓4、掺合料存储仓5、材料传输管路6、火山渣混凝土搅拌机7、布料车8、行吊9、行吊滑轨10、布料车滑轨11、小型制品浇筑车间12、内核加工车间13、大型制品浇筑区14、成品存放区15和运输及消防道路16集中设置在厂区内;所述厂区防风网17设置在厂区边缘。所述火山渣分级筛1的出料端位于火山渣转运传输装置2进料端的上方;所述火山渣转运传输装置2的出料端与火山渣分类存储仓3的进料口对应;所述火山渣分类存储仓3、水泥存储仓4和掺合料存储仓5的出料口分别由材料传输管路6与火山渣混凝土搅拌机7的进料端相连接;所述布料车8通过挂钩连接方式与行吊9连接,布料车8的出料口设有流量计、观测摄像头和雷达测位仪,流量计、观测摄像头和雷达测位仪均与设置在布料车8上的微电脑控制器通信连接;沿着运输及消防道路16平行方向,所述小型制品浇筑车间12、内核加工车间13、大型制品浇筑区14和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火山渣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模块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集中设置在厂区内的火山渣分级筛(1)、火山渣转运传输装置(2)、火山渣分类存储仓(3)、水泥存储仓(4)、掺合料存储仓(5)、材料传输管路(6)、火山渣混凝土搅拌机(7)、布料车(8)、行吊(9)、行吊滑轨(10)、布料车滑轨(11)、小型制品浇筑车间(12)、内核加工车间(13)、大型制品浇筑区(14)、成品存放区(15)和运输及消防道路(16);所述火山渣分级筛(1)的出料端位于火山渣转运传输装置(2)进料端的上方;所述火山渣转运传输装置(2)的出料端与火山渣分类存储仓(3)的进料口对应;所述火山渣分类存储仓(3)、水泥存储仓(4)和掺合料存储仓(5)的出料口分别由材料传输管路(6)与火山渣混凝土搅拌机(7)的进料端相连接;所述布料车(8)通过挂钩连接方式与行吊(9)连接,布料车(8)的出料口设有流量计、观测摄像头和雷达测位仪,流量计、观测摄像头和雷达测位仪均与设置在布料车(8)上的微电脑控制器通信连接;沿着运输及消防道路(16)平行方向,所述小型制品浇筑车间(12)、内核加工车间(13)、大型制品浇筑区(14)和成品存放区(15)依次从厂区内侧向运输及消防道路(16)的厂区入口(18)侧布置,并在小型制品浇筑车间(12)和内核加工车间(13)的车间墙体内侧以及大型制品浇筑区(14)的区域边缘设有行吊滑轨(10);所述运输及消防道路(16)以厂区入口(18)为起始位置穿过大型制品浇筑区(14)延伸至道路终点位置;所述布料车滑轨(11)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布料车滑轨(11)位于小型制品浇筑车间(12)内,并与小型制品浇筑车间(12)上的行吊滑轨(10)呈平行设置且靠近内核加工车间(13)一侧,另一部分布料车滑轨(11)设置在大型制品浇筑区(14)内,并与大型制品浇筑区(14)上的行吊滑轨(10)呈垂直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火山渣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模块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集中设置在厂区内的火山渣分级筛(1)、火山渣转运传输装置(2)、火山渣分类存储仓(3)、水泥存储仓(4)、掺合料存储仓(5)、材料传输管路(6)、火山渣混凝土搅拌机(7)、布料车(8)、行吊(9)、行吊滑轨(10)、布料车滑轨(11)、小型制品浇筑车间(12)、内核加工车间(13)、大型制品浇筑区(14)、成品存放区(15)和运输及消防道路(16);所述火山渣分级筛(1)的出料端位于火山渣转运传输装置(2)进料端的上方;所述火山渣转运传输装置(2)的出料端与火山渣分类存储仓(3)的进料口对应;所述火山渣分类存储仓(3)、水泥存储仓(4)和掺合料存储仓(5)的出料口分别由材料传输管路(6)与火山渣混凝土搅拌机(7)的进料端相连接;所述布料车(8)通过挂钩连接方式与行吊(9)连接,布料车(8)的出料口设有流量计、观测摄像头和雷达测位仪,流量计、观测摄像头和雷达测位仪均与设置在布料车(8)上的微电脑控制器通信连接;沿着运输及消防道路(16)平行方向,所述小型制品浇筑车间(12)、内核加工车间(13)、大型制品浇筑区(14)和成品存放区(15)依次从厂区内侧向运输及消防道路(16)的厂区入口(18)侧布置,并在小型制品浇筑车间(12)和内核加工车间(13)的车间墙体内侧以及大型制品浇筑区(14)的区域边缘设有行吊滑轨(10);所述运输及消防道路(16)以厂区入口(18)为起始位置穿过大型制品浇筑区(14)延伸至道路终点位置;所述布料车滑轨(11)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布料车滑轨(11)位于小型制品浇筑车间(12)内,并与小型制品浇筑车间(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保正肖力光蒋大伟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新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