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电炖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5832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分体式电炖杯,包括杯体和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底座外壳,所述底座外壳内形成腔体;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腔体内;发热装置,所述发热装置设置在所述腔体内,并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发热装置包括发热盘以及设置在所述发热盘下表面的环形发热管,所述杯体的底部与所述发热盘接触;隔热罩,所述发热装置设置在所述隔热罩内。环形发热管环绕发热盘底部设置,同时,隔热罩将发热管散发的热量限定在隔热罩内,避免热量向四处扩散,使杯体底部提高了分体式电炖杯的加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体式电炖杯
本技术涉及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电炖杯。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的养生意识提高,许多人希望能在办公室等场所使用电炖杯进行煮茶、烧水、炖煮甜品等。而现有的电炖杯多为一体式电炖,整体的体积较大且质量较大,而分体式电炖杯由于发热盘较小,加热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加热效率低的现象,不能满足用户随时随地方便使用的需求。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体式电炖杯,旨在提高小型分体式电炖杯的加热效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分体式电炖杯,其中,包括杯体和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底座外壳,所述底座外壳内形成腔体;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腔体内;发热装置,所述发热装置设置在所述腔体内,并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发热装置包括发热盘以及设置在所述发热盘下表面的环形发热管,所述杯体的底部与所述发热盘接触;隔热罩,所述发热装置设置在所述隔热罩内。所述的分体式电炖杯,其中,所述隔热罩包括:隔热底部;隔热侧部,所述隔热侧部环绕所述隔热底部边缘设置;凸缘,所述凸缘设置在所述隔热侧部的上边缘,相对于隔热侧部向隔热底部的外侧延伸。所述的分体式电炖杯,其中,所述凸缘上设置有隔热圈,所述隔热圈与所述底座外壳的上部开口边缘抵接,所述隔热圈为硅胶隔热圈。所述的分体式电炖杯,其中,还包括过热保护组件,所述过热保护组件与所述发热管电连接。所述的分体式电炖杯,其中,所述过热保护组件包括突跳温控器和热熔断保险丝,所述突跳温控器的感温面与所述隔热罩的外底部贴合,所述热熔断保险丝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的分体式电炖杯,其中,所述发热盘采用铝合金发热盘。所述的分体式电炖杯,其中,所述发热管为铜制发热管或者铁制发热管。所述的分体式电炖杯,其中,还包括控制显示面板,所述控制显示面板设置在所述底座外壳上,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的分体式电炖杯,其中,所述底座外壳的底部具有若干个散热孔。所述的分体式电炖杯,其中,所述底座的底部还设置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底部设置有硅胶垫。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分体式电炖杯,包括杯体和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底座外壳,所述底座外壳内形成腔体;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腔体内;发热装置,所述发热装置设置在所述腔体内,并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发热装置包括发热盘以及设置在所述发热盘下表面的环形发热管,所述杯体的底部与所述发热盘接触;隔热罩,所述发热装置设置在所述隔热罩内。环形发热管环绕发热盘底部设置,同时,隔热罩将发热管散发的热量限定在隔热罩内,避免热量向四处扩散,使杯体底部提高了分体式电炖杯的加热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分体式电炖杯的第一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分体式电炖杯的第二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分体式电炖杯的外部结构图。附图说明:10、杯体;20、底座;21、底座外壳;22、电路板;23、发热装置;231、发热盘;232、发热管;24、隔热罩;241、隔热底部;242、隔热侧部;243、凸缘;244、环形隔热圈;251、突跳温控器;26、控制显示面板;27、支撑脚;28、硅胶垫。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分体式电炖杯,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见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分体式电炖杯,包括杯体10和底座20;所述底座20包括:底座外壳21、电路板22、发热装置23以及隔热罩24;所述底座外壳21内形成腔体;所述电路板22、所述发热装置23以及所述隔热罩24均设置在所述腔体内,所述发热装置23与所述电路板22连接,所述发热装置23包括发热盘231以及设置在所述发热盘231下表面的环形发热管232,所述杯体10的底部与所述发热盘231接触;所述发热盘231通过支撑柱设置在所述隔热罩24内。所述隔热罩24包括:隔热底部241、隔热侧部242和凸缘243,所述隔热侧部242环绕所述隔热底部241边缘竖立设置,所述凸缘243设置在所述隔热侧部242的上边缘,相对于隔热侧部242向隔热底部241的外侧延伸。发热盘231为圆形,环形发热管232环绕发热盘231靠近边缘的下表面设置,环形发热管232与发热管232焊接在一起,增加了发热管232与发热盘231的传热效率,第一连接柱的一端与发热盘231的下表面连接,连接柱的另一端与隔热罩24的隔热底部241连接,较好的,第一连接柱与发热盘231一体设置,第一连接柱的另一端具有螺孔,其与隔热底部241通过紧固螺钉连接。通过连接柱将发热装置23设置在隔热罩24内,发盘的直径小于隔热底部241直径,使发热管232与隔热底部241、隔热侧部242间隔一定的距离,防止隔热罩24的局部受热过高。发热管232通过接线柱与电路板22连接,在隔热底部241设置有开口,接线柱穿过该开口将发热管232与电路板22连接。电路板22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支撑柱,支撑柱的上表面与隔热罩24外底部抵接,将隔热罩24支撑住。同时,电路板22的下表面设置多个第二连接柱,第二连接柱的上端与电路板22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柱的下端与底座外壳21固定连接,将电路板22固定在腔体内。隔热侧部242的上边缘设置有凸缘243,底部外壳的上部开口为圆形,凸缘243的外侧直径大于底部外壳的上部开口的直径,使得凸缘243能与底部外壳的上部开口边缘抵接,将隔热罩24固定在底部外壳形成的腔体内。较好的,在凸缘243上设置一环形隔热圈244,环形隔热圈244的内边缘具有凹槽,凸缘243设置在该凹槽内,环形隔热圈244的下表面与底部外壳的上部开口边缘抵接,防止了隔热罩24与底座外壳21的相对转动,同时避免了隔热罩24直接与底部外壳接触而使得外壳温度较高。电炖杯通电后,使环形发热管232发热,并通过发热盘231使杯体10底部均匀受热。由于发热管232的热量并不是全部都传递给发热盘231,其余的热量会向四周扩散,因此采用隔热罩24将发热装置23包围,减少了发热管232向四处扩散的热量,充分利用了发热管232的热量对杯底进行加热,提高了分体式电炖杯的加热效率。同时,隔热罩24外部的元器件避免受到高温的影响,降低的老化速度,增加的电炖杯的使用寿命。较好的,发热盘231采用铝合金发热盘,发热管采用铜制发热管或铁制发热管,隔热罩采用镀锌板隔热罩。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分体式电炖杯还包括:过热保护组件,所述过热保护组件与所述发热管232电连接。具体地,为了防止因温度过高而将底座20内部的元器件烧坏或产生安全隐患,在内腔中设置过热保护组件,过热保护组件设置在隔热罩24的外部,过热保护组件与电路板22连接,并与发热管232串联,当隔热罩24外侧的温度过高或电路的电流过大,过热保护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体式电炖杯,其特征在于,包括杯体和底座;所述底座包括:/n底座外壳,所述底座外壳内形成腔体;/n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腔体内;/n发热装置,所述发热装置设置在所述腔体内,并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发热装置包括发热盘以及设置在所述发热盘下表面的环形发热管,所述杯体的底部与所述发热盘接触;/n隔热罩,所述发热装置设置在所述隔热罩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体式电炖杯,其特征在于,包括杯体和底座;所述底座包括:
底座外壳,所述底座外壳内形成腔体;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腔体内;
发热装置,所述发热装置设置在所述腔体内,并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发热装置包括发热盘以及设置在所述发热盘下表面的环形发热管,所述杯体的底部与所述发热盘接触;
隔热罩,所述发热装置设置在所述隔热罩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电炖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罩包括:隔热底部;
隔热侧部,所述隔热侧部环绕所述隔热底部边缘设置;
凸缘,所述凸缘设置在所述隔热侧部的上边缘,相对于隔热侧部向隔热底部的外侧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电炖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上设置有隔热圈,所述隔热圈与所述底座外壳的上部开口边缘抵接,所述隔热圈为硅胶隔热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电炖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热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钊李和春耿勖卓夏传龙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创维智能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