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大任专利>正文

一种粉体混合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5717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胶水生产加工设备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粉体混合搅拌装置,包括料筒及搅拌组件,料筒具有三个,且呈上、中、下设置,三个料筒依次联通,上料筒的顶部具有进料口,下料筒的底部具有出料口,搅拌组件具有三个,且分别对应上、中、下料筒设置,搅拌组件包括置于料筒外的电机及置于料筒内的搅拌轴,电机控制搅拌轴在料筒内旋转,以便对粉料进行混合搅拌,粉料从上料筒的进料口进入,在上料筒内进行第一次搅拌后,落入中料筒内进行第二次搅拌,粉料经中料筒后落入下料筒进行第三次搅拌,最后从出料口排出,在此期间,粉体从入料开始至出料过程不间断被搅拌加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粉体混合搅拌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胶水生产加工设备的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粉体混合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在胶水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将粉体原材料进行混合,市面上混合搅拌机分为立式搅拌机和卧式搅拌机,两者都是通过在料筒内的搅拌轴对粉料进行搅拌。上述两种搅拌机在加工粉料时,由于是单筒结构,故而在加料过程前,需要将料筒内的粉料排出。因而,需要停机再开机,能耗大,而且加工效率很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简单,不停机不间断的对粉料搅拌加工的粉体混合搅拌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粉体混合搅拌装置,包括料筒及搅拌组件,料筒,具有三个,且呈上、中、下设置,三个料筒依次联通,上料筒的顶部具有进料口,下料筒的底部具有出料口,搅拌组件,具有三个,且分别对应上、中、下料筒设置,搅拌组件包括置于料筒外的电机及置于料筒内的搅拌轴,电机控制搅拌轴在料筒内旋转,以便对粉料进行混合搅拌,粉料从上料筒的进料口进入,在上料筒内进行第一次搅拌后,落入中料筒内进行第二次搅拌,粉料经中料筒后落入下料筒进行第三次搅拌,最后从出料口排出,在此期间,粉体从入料开始至出料过程不间断被搅拌加工。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中、下料筒均具有外壳及内仓,外壳呈中空结构,内仓置于外壳内,且和外壳转动连接,内仓上开设有用于接收粉料的入口,外壳内设有两块封口料板,两块封口料板之间形成有供粉料掉落后穿过的工位,所述内仓被包覆于该工位内,且可在工位内旋转,初始状态的内仓,其入口置于粉料下落的路径上,当粉料从入口进入内仓静止后,旋转内仓使得其入口被封口料板完全密封,以便形成供粉料被搅拌的密封腔体,而后,控制内仓在同一旋转方向旋转使得入口脱离封口料板的密封,以便粉料从该内仓掉落至下方另一内仓内。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仓通过传动结构和外壳转动连接,该传动结构包括置于内仓两端的上的从动齿轮及在外壳内壁设置的主动齿轮,其中外壳的一侧内壁设有控制主动齿轮旋转的驱动电机,另一侧内壁设有两个对其对应的从动齿轮进行支撑的辅助齿轮。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两块封口料板呈弧形状,封口料板的面积大于内仓的入口。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壳内壁设有用于固定封口料板的支架,每块封口料板对应被两个支架固定安装。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壳内设有对内仓在搅拌状态下位置进行固定的锁紧结构,该锁紧结构包括气缸及置于气缸输出端的键齿棒,在所述内仓一端的从动齿轮上开设有供键齿棒伸入开口,该开口的内周壁具有和键齿棒适配的齿槽。对比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三个料筒来实现对粉料进行三次搅拌,使得粉料混合跟为均匀。2、通过利用三个料筒的不同搅拌时间,来实现对粉料进入料筒内进行搅拌加工至排出料筒外的不间断的循环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内仓入料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内仓搅拌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内仓下料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三个可对粉料搅拌加工的料筒,并且将三个料筒从上向下联通排布设置,而且将料筒的结构设置可以通过机械装置控制料筒本体旋转实现粉料的倒料,进而实现将粉料从第一料筒传输至第三个料筒,最后排出的加工工序,整个加工过程中连续不间断的,提高产量的目的。整个过程需要的机械控制系统为PLC控制,利用电脑控制各个电机的转速和时间。参照图1至图5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结构:包括料筒及搅拌组件。料筒,具有三个,且由上向下呈上、中、下设置,可以为上料筒1、中料筒2和下料筒3,该三个料筒依次联通,上料筒1的顶部具有进料口101,下料筒3的底部具有出料口102。在上料筒1的进料口101上可以安装用于投料的漏斗,投料机通过输送带的方式将粉料运送到漏斗上,然后再利用漏斗进入到上料筒1内。或者可直接在进料口101上设置用于储放粉料的料仓,然后通过在料仓的开口设置电磁阀来控制其开口的启闭,实现料仓内的粉料进入上料筒1内。在下料筒的出料口102设置可以储藏粉料的料斗,然后通过也可以配合设置可以开启关闭的门,通过收纳袋和料斗对接实现对粉料的排放。(该两种投料方式属于现有常规的投料方式,具体不再阐述)搅拌组件,具有三个,且分别对应上、中、下料筒3设置。搅拌组件包括置于料筒外的电机41及置于料筒内的搅拌轴42,电机41控制搅拌轴42在料筒内旋转,以便对粉料进行混合搅拌。搅拌轴42上安装有搅拌爪43,搅拌爪43呈7字形状,该结构提高对粉料翻滚搅拌的效果。上料筒1、中料筒2和下料筒3均具有外壳5及内仓6,外壳5呈中空结构,内仓6置于外壳5内,三者的外壳5依次连接,使得其中空的内部形成空腔。外壳5呈六边形状。搅拌组件的搅拌轴42和搅拌爪43安置在内仓6里面。内仓6上开设有用于接收粉料的入口60,外壳5内设有两块镜像设置的封口料板5252,外壳5的内壁固定有支架51,封口料板52每块封口料板52对应被两个支架固定安装,封口料板52和支架51之间可以通过焊接固定。支架和外壳5内壁可以通过焊接固定,支架的截面呈三角形状。由于内仓6是一个圆柱形筒体,故而将两块封口料板52呈弧形状,封口料板52的面积大于内仓6的入口。两块封口料板52之间形成有供粉料掉落后穿过的工位,该工位上下导通,内仓6通过传动结构和外壳5转动连接,内仓6置于工位内,被传动结构控制其可在工位内360°旋转。内仓6在两块封口料板52之间,内仓6的外周壁和外壳5的内周壁抵触,两者的内周壁和外周壁均为光滑的曲面。传动结构包括两个从动齿轮、一个主动齿轮、两个辅助齿轮和驱动电机9。内仓6其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固定有第一从动齿轮91和第二从动齿轮92,在对应搅拌组件电机41的一端的外壳5内安装了驱动电机9,并且驱动电机9的输出端固定主动齿轮93,主动齿轮93置于第一从动齿轮91的下方且和第一从动齿轮91啮合,另外的两个辅助齿轮90和外壳5内壁转动连接,即通过设置轴杆和轴承实现。该两个辅助齿轮对第二从动齿轮制成。在驱动电机9驱动主动齿轮旋转时,主动齿轮产生带着具有第一从动齿轮的内仓6旋转,为了保证内仓6旋转稳定,故而利用两个辅助齿轮配合一个从动齿轮进行辅助旋转。粉料具体的加工步骤:初始状态的内仓6,其入口置于粉料下落的路径上,在料粉通过上料筒1的进料口101进入并且从入口60进入内仓601静止后,驱动电机9得到控制信号,控制内仓6顺时针旋转90°,刚好使得其入口60被封口料板52完全密封,密封后的内仓601形成了供粉料被搅拌的密封腔体,上料筒1内搅拌组件当中的电机41控制上搅拌轴42对粉料进行混合搅拌,该第一次搅拌的时间可以设置为15分钟,搅拌结束后驱动电机9再控制内仓6顺时针旋转9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粉体混合搅拌装置,包括料筒及搅拌组件,其特征在于:/n料筒,具有三个,且呈上、中、下设置,三个料筒依次联通,上料筒的顶部具有进料口,下料筒的底部具有出料口,/n搅拌组件,具有三个,且分别对应上、中、下料筒设置,搅拌组件包括置于料筒外的电机及置于料筒内的搅拌轴,电机控制搅拌轴在料筒内旋转,以便对粉料进行混合搅拌,/n粉料从上料筒的进料口进入,在上料筒内进行第一次搅拌后,落入中料筒内进行第二次搅拌,粉料经中料筒后落入下料筒进行第三次搅拌,最后从出料口排出,在此期间,粉体从入料开始至出料过程不间断被搅拌加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粉体混合搅拌装置,包括料筒及搅拌组件,其特征在于:
料筒,具有三个,且呈上、中、下设置,三个料筒依次联通,上料筒的顶部具有进料口,下料筒的底部具有出料口,
搅拌组件,具有三个,且分别对应上、中、下料筒设置,搅拌组件包括置于料筒外的电机及置于料筒内的搅拌轴,电机控制搅拌轴在料筒内旋转,以便对粉料进行混合搅拌,
粉料从上料筒的进料口进入,在上料筒内进行第一次搅拌后,落入中料筒内进行第二次搅拌,粉料经中料筒后落入下料筒进行第三次搅拌,最后从出料口排出,在此期间,粉体从入料开始至出料过程不间断被搅拌加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粉体混合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中、下料筒均具有外壳及内仓,外壳呈中空结构,内仓置于外壳内,且和外壳转动连接,内仓上开设有用于接收粉料的入口,外壳内设有两块封口料板,两块封口料板之间形成有供粉料掉落后穿过的工位,所述内仓被包覆于该工位内,且可在工位内旋转,
初始状态的内仓,其入口置于粉料下落的路径上,当粉料从入口进入内仓静止后,旋转内仓使得其入口被封口料板完全密封,以便形成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大任金佳凤
申请(专利权)人:王大任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