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袋式果林下魔芋种植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5409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植物的栽培方法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袋式果林下魔芋种植技术,包括花魔芋栽培方法,步骤S1中,栽培箱的数量为复数,且栽培箱呈水平排列,或呈阶梯型分布的任意一种,栽培箱的水平横截面为方形、三角形、椭圆形、圆形、梯形、菱形、正多边形的任意一种或任意的组合,步骤S2中,栽培箱的摆放方式为:九个栽培箱并行排列,形成一个排列矩阵,然后抽取中间的栽培箱,形成中间便道,以便于浇水管理。该袋式果林下魔芋种植技术,通过集中的箱式栽培结合有效的土壤肥料,能够准确地控制花魔芋的生长发育周期,并可以有效地防止病虫害,提高花魔芋的产量和质量,避免现有的栽培技术所存在的配套管理严格、难以控制病虫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袋式果林下魔芋种植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的栽培方法
,具体为一种袋式果林下魔芋种植技术。
技术介绍
魔芋是天南星科魔芋属的总称,栽培学上属于薯芋类作物;花魔芋是天南星科、魔芋属植物,块茎扁球形,可加工成美味可口的食品,同时在工业上,魔芋制品可代替果胶、瓜胶,用于卷烟纸、磁带、胶片、纺织印染浆料及建筑涂料、农药、化妆品的添加剂等。花魔芋是耐肥性较强的作物,下种前必须施足底肥,且在追肥期要结合浅耕拔草,后期不宜进行中耕;同时,花魔芋怕旱忌涝,若土壤干燥,应及时淋水或灌溉,积水过多应疏沟排水;因此,目前上述方法的栽培科技水平低,往往需要严格的管理措施来配合,如果栽培管理不当,则易发生病虫害,导致产量不稳定,产品质量不高;我们亟需一种袋式果林下魔芋种植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袋式果林下魔芋种植技术,具备能够准确地控制花魔芋的生长发育周期,并可以有效地防止病虫害,提高花魔芋的产量和质量的优点,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现有的栽培技术所存在的配套管理严格、难以控制病虫害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袋式果林下魔芋种植技术,包括花魔芋栽培方法,所述花魔芋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设置栽培箱,所述栽培箱为栽培花魔芋的专用箱子,箱子内装有有机土,对花魔芋进行定点栽培;S2:摆放栽培箱;S3:播种,采用穴式点播;S4:田间管理,按花魔芋栽培技术要求做好各生长期软腐病、白绢病病虫草害防治;S5:采收。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所述栽培箱的数量为复数,且所述栽培箱呈水平排列,或呈阶梯型分布的任意一种。优选的,所述栽培箱的水平横截面为方形、三角形、椭圆形、圆形、梯形、菱形、正多边形的任意一种或任意的组合。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所述栽培箱的摆放方式为:九个所述栽培箱并行排列,形成一个排列矩阵,然后抽取中间的栽培箱,形成中间便道,以便于浇水管理。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根据种子的种球大小,确定种植规格,按23至33厘米的株行距,在确定的种植点位上,挖10厘米至15厘米坑,施肥后,放入种球,并将种子和肥隔离,然后覆土。优选的,所述栽培箱内部覆盖有有机土,所述有机土,是由营养土和土壤混合构成,所述营养土是物料经厌氧发酵后,再根据花魔芋生长需求和病害防控需要而调配的栽培营养土,所述营养土与土壤的重量比为1:2。优选的,所述栽培箱内部种植有种子,所述种子采用一代球魔芋或二代球魔芋中的一种;其中,一代球模式:生产用种为一代种球,当年或第二年采收,二代球模式:生产用种为二代种球,当年采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袋式果林下魔芋种植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袋式果林下魔芋种植技术,通过集中的箱式栽培结合有效的土壤肥料,能够准确地控制花魔芋的生长发育周期,并可以有效地防止病虫害,提高花魔芋的产量和质量,避免现有的栽培技术所存在的配套管理严格、难以控制病虫害的问题。2、该袋式果林下魔芋种植技术,利用栽培箱能够独立地对花魔芋进行栽培,避免了干扰植物的影响,提高花魔芋的产品品质和产量;而且能够批量化的栽培,且不影响现有土地的土壤,同时栽培箱、营养土可重复使用或作它用,尤其是林下种植,不能用的营养土可作果树基肥利用,同时箱式栽培的“专用营养土”,从优势资源利用及降低成本考虑,各地可就地取材,从而达到栽培模式多样化的效果,更能满足魔芋生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一种袋式果林下魔芋种植技术,包括花魔芋栽培方法,花魔芋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设置栽培箱,栽培箱为栽培花魔芋的专用箱子,箱子内装有有机土,对花魔芋进行定点栽培;S2:摆放栽培箱;S3:播种,采用穴式点播;S4:田间管理,按花魔芋栽培技术要求做好各生长期软腐病、白绢病病虫草害防治;S5:采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步骤S5、采收;按种植种芋规格当年或次年采收。采收可使用翻箱,次年添加营养土再次装箱种植。花魔芋的种植时间因各地平均气温不同略有先后,由于花魔芋的繁殖系数较高,故其育苗方法也较多,常用小球茎整芋育苗法:选纵横径基本相似的球茎,芽窝小而浅,球茎充实,顶芽粗壮,块茎上部有1圈折断或脱落须根的痕迹,下部和底面光滑,无须根,无皱裂,无疤痕,无伤烂,重量在500克以下的球茎为种芋,播种前选择晴好天气,晒种1到2天,然后用40%福尔马林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种消毒30分钟,晾干后播种。采用穴播方式,每穴1个种芋,按23到33厘米的株行距,播后用细土覆盖种芋。具体的,步骤S1中,栽培箱的数量为复数,且栽培箱呈水平排列,或呈阶梯型分布的任意一种。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栽培箱具有复数个,栽培箱可以呈水平排列,也可以呈阶梯型分布,从而可以有效地利用空间进行对花魔芋的栽培。具体的,栽培箱的水平横截面为方形、三角形、椭圆形、圆形、梯形、菱形、正多边形的任意一种或任意的组合。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栽培箱的水平横截面为方形时,栽培箱的长度为40至60cm,宽度为40至60cm,高度为40至50cm。具体的,步骤S2中,栽培箱的摆放方式为:九个栽培箱并行排列,形成一个排列矩阵,然后抽取中间的栽培箱,形成中间便道,以便于浇水管理。具体的,步骤S3中,根据种子的种球大小,确定种植规格,按23至33厘米的株行距,在确定的种植点位上,挖10厘米至15厘米坑,施肥后,放入种球,并将种子和肥隔离,然后覆土。具体的,栽培箱内部覆盖有有机土,有机土,是由营养土和土壤混合构成,营养土是物料经厌氧发酵后,再根据花魔芋生长需求和病害防控需要而调配的栽培营养土,营养土与土壤的重量比为1:2。具体的,栽培箱内部种植有种子,种子采用一代球魔芋或二代球魔芋中的一种;其中,一代球模式:生产用种为一代种球,当年或第二年采收,二代球模式:生产用种为二代种球,当年采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一代球模式时,每个栽培箱中栽培9个至25个,每个种子的重量为5g/个至15g/个;二代球模式时,:每个栽培箱中栽培5个,每个种子的重量为100g/个至200g/个。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如下:1、箱式栽培,不择场地,属半设施栽培,密度、光照、水肥等条件可控性强,能更好地解决花魔芋软腐病的防控难题。2、箱式栽培能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栽培箱、营养土可重复使用或作它用,尤其是林下种植,不能用的营养土可作果树基肥利用。3、与土壤栽培比较箱式栽培可节约部分整地等人工投入,但在干旱季节可能会增加灌溉设施、人工投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袋式果林下魔芋种植技术,包括花魔芋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花魔芋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S1:设置栽培箱,所述栽培箱为栽培花魔芋的专用箱子,箱子内装有有机土,对花魔芋进行定点栽培;/nS2:摆放栽培箱;/nS3:播种,采用穴式点播;/nS4:田间管理,按花魔芋栽培技术要求做好各生长期软腐病、白绢病病虫草害防治;/nS5:采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袋式果林下魔芋种植技术,包括花魔芋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花魔芋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设置栽培箱,所述栽培箱为栽培花魔芋的专用箱子,箱子内装有有机土,对花魔芋进行定点栽培;
S2:摆放栽培箱;
S3:播种,采用穴式点播;
S4:田间管理,按花魔芋栽培技术要求做好各生长期软腐病、白绢病病虫草害防治;
S5:采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袋式果林下魔芋种植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述栽培箱的数量为复数,且所述栽培箱呈水平排列,或呈阶梯型分布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袋式果林下魔芋种植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箱的水平横截面为方形、三角形、椭圆形、圆形、梯形、菱形、正多边形的任意一种或任意的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袋式果林下魔芋种植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所述栽培箱的摆放方式为:九个所述栽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开陆陈韵竹龚贵阳罗樊卢俊袁昌益蔡光泽王志民
申请(专利权)人:西昌市绿丰非化学农业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