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正投影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5078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正投影幕,所述正投影幕包括基底层、反光膜层、扩散膜层和表面硬化层,所述基底层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基材层为厚度在250μm以下的柔性可卷曲透明薄膜基材层,在基底层的第一表面依次向外设置反光膜层、扩散膜层和表面硬化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正投影幕在明亮光线照射环境下实现抗环境光的功能,不仅提高了抗环境光效果,且避免了外在环境光线的干扰,具有高增益、高对比度、高饱和度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正投影幕
本技术属于投影幕
,尤其涉及一种正投影幕。
技术介绍
投影幕布结合投影仪使用,用在电影院、办公区域、家庭影院、大型会议等场合中,用来显示图像和视频。作为投影装置的配件,为实现优越的效果,对投影幕布也较高要求,两者之间要互相匹配。在投影显示中,人眼所感知的精美画面直观显示在投影幕布上,优质的幕布不仅需要实现对投影画面的完整再现,还要对色彩还原、亮度、对比度、光晕等有促进作用,投影屏幕的好坏直接决定投影画面的完美程度。投影幕布通常包括基材以及涂覆于基材上的功能膜,在现有幕布中,如白塑幕、灰幕等,均存在增益低、对比度低、分辨率差、色饱和度不好等问题,投影画面易受环境光影响,画面效果对比度差,色饱和度低、亮光下“洗白”现象严重等问题,无法满足观众直观优质视频的愿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正投影幕,本技术的正投影幕在明亮光线照射环境下实现抗环境光的功能,不仅提高了抗环境光效果,且避免了外在环境光线的干扰,具有高增益、高对比度、高饱和度的优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效果: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正投影幕,所述正投影幕包括基底层、反光膜层、扩散膜层和表面硬化层,所述基底层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基底层为厚度在250μm以下的柔性可卷曲透明薄膜基材层,在所述基底层的第一表面依次向外设置反光膜层、扩散膜层和表面硬化层。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反光膜层粒径为10nm-100nm的铝、铜或银颗粒制成的反光层,所述反光膜层的厚度为200nm至500nm之间。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柔性可卷曲透明薄膜基材层为PET薄膜、PMMA薄膜、PS薄膜、TPU薄膜、PP薄膜、COP薄膜和PE薄膜中的一种或两种形成混合而成。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表面硬化层由1μm-10μm的PC树脂、ABA树脂、PP树脂、PET树脂、PMMA树脂或PS树脂透明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涂覆而成。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表面硬化层的厚度为3μm~100μm。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扩散膜层为添加了扩散粒子的透明树脂材料,该扩散粒子由粒径为0.1nm-100nm。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扩散粒子由氧化物散射粒子或玻珠散射粉体组成,所述扩散粒子的材质为三氧化二铝、二氧化钛、一氧化钡、二氧化锆、氧化锌和二氧化硅中一种或多种物质形成的多面体结构的晶体颗粒,该晶体颗粒的粒径为0.1μm-100μ。本技术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可实现连续性的RolltoRoll生产可正投正投影幕,本技术的正投影幕在明亮光线照射环境下实现抗环境光的功能,具有高增益、高对比度、高饱和度的优点,不仅提高了抗环境光效果,且避免了外在环境光线的干扰,有效解决了在亮光下发生“洗白”现象严重等问题,从而满足了观众直观优质视频的愿望。而且在使用中保养简单且不容易损伤,易清洁,实现了提高延长投影幕布的使用寿命,提高用户体验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正投影幕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出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然而,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书中列出的许多细节仅仅是为了使读者对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即便没有这些特定的细节也可以实现本技术的这些方面。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正投影幕,包括正投影幕包括基底层1、反光膜层2、扩散膜层3和表面硬化层4,所述基底层1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基底层1为厚度在250μm以下的柔性可卷曲透明薄膜基材层,所述柔性可卷曲透明薄膜基材层为PET薄膜、PMMA薄膜、PS薄膜、TPU薄膜、PP薄膜、COP薄膜和PE薄膜中的一种或两种形成混合而成,在所述基底层1的第一表面依次向外设置反光膜层2、扩散膜层3和表面硬化层4;所述反光膜层2为纯金属膜或为在纯金属膜中掺入透明树脂的半金属膜,掺入树脂材料从而使反光膜层2变得不纯净,扩散膜层3在反光膜层2不仅形成反光层,还能形成防氧化保护层,可以避免反光膜层2的金属被氧化,而导致反光膜层2的表面发黑;所述反光膜层2由粒径为10nm-100nm的铝、铜或银颗粒制成的反光层,所述反光膜层2的厚度为200nm至500nm之间,反光膜层2可由印刷、喷涂、涂敷或蒸镀等工艺制作而成,用于反射投影机入射光,形成正投投影效果;所述反光膜层2起到将投影光垂直反射出屏幕,达到观察者的视线内。所述扩散膜层3采用高透过率热塑性光学树脂进行涂布湿膜,如聚乙烯、聚氯乙烯等,使其平整固化后,再通过精密模具模压或滚压、平整固化成型所述扩散膜层3,所述扩散膜层3为添加了扩散粒子的透明树脂材料,所述扩散粒子由氧化物散射粒子或玻珠散射粉体组成,该扩散粒子由粒径为0.1nm-100nm;所述扩散粒子的材质为三氧化二铝、二氧化钛、一氧化钡、二氧化锆、氧化锌和二氧化硅中一种或多种物质形成的多面体结构的晶体颗粒,该晶体颗粒粒径为0.1μm-100μ的上述氧化物制备而成;扩散膜层3是对射入的光线进行扩散,是扩散粒子起作用,而且可以有效提高观看视角,不仅提高了抗环境光效果,且避免了外在环境光线的干扰,有效解决了在亮光下发生“洗白”现象严重等问题;所述表面硬化层4层凹凸不平状态且具有抗刮耐磨作用,该表面硬化层4由1μm-10μm的PC树脂、ABA树脂、PP树脂、PET树脂、PMMA树脂或PS树脂透明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涂覆而成,所述表面抗划伤层2提高了屏幕的硬度,避免无心划伤,易于清洁。在本技术中,在所述基底层1的第二表面层设置有吸光层(未图示),当射投影机入射光线从表面硬化层4表面照射进入投影幕布时,大部分光线会经扩散膜层3和反光膜层2反射并达到观察者的视线内,少部分光线将透过基底层1的第二表面并被吸光层7所吸收,防止防漏光的效果,以免影响显示效果。实施例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正投影幕的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基底层1的原料颗粒进行高温熔化挤出,然后通过RolltoRoll光固化成型机内进行挤压形成柔性可卷曲透明薄膜基材,从而形成透明基底层1;步骤2:在透明的基底层1表面采用连续性的真空镀膜、热涂布或喷涂方式涂覆一层反光膜层2,从而形成一层防氧化保护的反光膜层2;反光膜目的是利用金属对光的强反射特性,使得画面更加明亮,画面的解析度和对比度也会有明显提升;步骤3:称取扩散膜层3的材料:稀释剂15%,灰色着色剂1%,微珠粉3%,润湿剂3%,增塑剂1%,流平剂1%,消泡剂0.5%,余量为PVC树脂;分别将稀释、灰色着色剂、微珠粉、润湿剂、增塑剂、流平剂和消泡剂分别依次加入PVC树脂浆料中进行混合搅拌以形成扩散浆料,通过RolltoRoll光固化成型机进行热涂布或者喷涂方式将扩散浆料涂覆在所述反光膜层2表面;所述混合搅拌以形成扩散浆料的搅拌速度为3000r/m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正投影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投影幕包括基底层、反光膜层、扩散膜层和表面硬化层,所述基底层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基底层为厚度在250μm以下的柔性可卷曲透明薄膜基材层,在所述基底层的第一表面依次向外设置反光膜层、扩散膜层和表面硬化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投影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投影幕包括基底层、反光膜层、扩散膜层和表面硬化层,所述基底层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基底层为厚度在250μm以下的柔性可卷曲透明薄膜基材层,在所述基底层的第一表面依次向外设置反光膜层、扩散膜层和表面硬化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正投影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膜层粒径为10nm-100nm的铝、铜或银颗粒制成的反光层,所述反光膜层的厚度为200nm至500nm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明辉朱研玲黄文君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佳视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