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火花震源放电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5061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火花震源放电极,所述电火花震源放电极包括:铜棒、环氧管和外壳。铜棒用于放电;所述铜棒一端为圆柱形钨铜棒,另一端为紫铜棒;所述钨铜棒和所述紫铜棒连接;所述紫铜棒的一端开孔与电缆线的正极连接;环氧管,与铜棒连接,用于绝缘;外壳,与环氧管连接,用于防止所述铜棒受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紫铜材料代替部分钨铜材料,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火花震源放电极
本技术涉及电火花震源放电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火花震源放电极。
技术介绍
早期的电火花震源放电极采用的是极板型电极。极板型电极为双极板结构,用固定螺丝固定双极板。两极板间压紧的是负极和绝缘材料,正极是仅靠与绝缘材料的摩擦力相互连接。由于放电的冲击波强烈反作用力的冲击和震动,使得固定负极的螺丝产生松动和正极及其他器件的移动,这样会大大减少了放电极的使用寿命。在进行电火花震源设备的使用中,通常是将放电极放入深井里面,在井中产生震源但是在后续的回收工作中会经常遇到放电极和电缆线在井壁上,在人力无法提出时,通常会采用其他器械来提取。这样会使得电缆线和放电极产生损害或损毁,所以在对放电极制作时需降低成本来减少损失。在后续的发展中,放电极的材料逐渐被钨铜所替代,钨铜电极优点是耐高温、高温强度高、耐电弧烧蚀,并且导电导热性能好,散热快,主要应用在电火花电极、电阻焊电极和高压放电管电极。但是在整体采用钨铜材料的同时,其制造的成本也随之攀升。因此亟需解决放电极材料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火花震源放电极,以降低生产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火花震源放电极,所述电火花震源放电极包括:铜棒,用于放电;所述铜棒一端为圆柱形钨铜棒,另一端为紫铜棒;所述钨铜棒和所述紫铜棒连接;所述紫铜棒的一端开孔与电缆线的正极连接;环氧管,与所述铜棒连接,用于绝缘;外壳,与所述环氧管连接,用于防止所述铜棒受损。可选地,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外壳,设置在所述环氧管的外部,且与所述环氧管连接;负极,与所述第一外壳连接;第二外壳,与所述第一外壳连接。可选地,所述电火花震源放电极还包括:限位螺母,分别与所述紫铜棒和所述环氧管连接,用于固定所述紫铜棒和所述环氧管的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外壳、所述第二外壳、所述环氧管和所述铜棒构成一个密闭剩余空间,用于填充环氧树脂绝缘电子胶。可选地,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的材质均为不锈钢。可选地,在所述环氧管内部开螺纹,所述螺纹用于与所述铜棒螺纹连接。可选地,所述负极的材质为不锈钢。可选地,所述环氧管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外壳的长度。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火花震源放电极,所述电火花震源放电极包括:铜棒、环氧管和外壳。铜棒用于放电;所述铜棒一端为圆柱形钨铜棒,另一端为紫铜棒;所述钨铜棒和所述紫铜棒连接;所述紫铜棒的一端开孔与电缆线的正极连接;环氧管,与铜棒连接,用于绝缘;外壳,与环氧管连接,用于防止所述铜棒受损。本技术使用紫铜材料代替部分钨铜材料,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电火花震源放电极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电火花震源放电极铜棒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电火花震源放电极结构拆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电火花震源放电极俯视图;其中,1、钨铜棒,2、紫铜棒,3、电缆线正极连接孔,4、限位螺母,5、环氧管,6、环氧树脂绝缘电子胶,7、第二外壳,8、负极,9、第一外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火花震源放电极,以降低生产成本。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电火花震源放电极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电火花震源放电极包括:铜棒、环氧管5和外壳。环氧管5与所述铜棒连接;外壳与所述环氧管5连接。铜棒用于放电。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电火花震源放电极铜棒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铜棒一端为圆柱形钨铜棒1,另一端为紫铜棒2;所述钨铜棒1和所述紫铜棒2连接;所述紫铜棒2的一端开孔与电缆线的正极连接。所述紫铜棒2的一端设置有电缆线正极连接孔3,用于与电缆线的正极连接。环氧管5用于绝缘;外壳用于防止所述铜棒受损。在所述环氧管5内部开螺纹,所述螺纹用于与所述铜棒螺纹连接。所述环氧管5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外壳9的长度。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电火花震源放电极结构拆分图,如图3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外壳9、负极8和第二外壳7。第一外壳9,设置在所述环氧管5的外部,且与所述环氧管5连接;负极8与所述第一外壳9连接;第二外壳7与所述第一外壳9连接。所述第一外壳9、所述第二外壳7、所述环氧管5和所述铜棒构成一个密闭剩余空间,用于填充环氧树脂绝缘电子胶6。所述第一外壳9、所述负极8和所述第二外壳7的材质均为不锈钢。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电火花震源放电极还包括:限位螺母4,分别与所述紫铜棒2和所述环氧管5连接,用于固定所述紫铜棒2和所述环氧管5的连接。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电火花震源放电极俯视图,如图4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钨铜棒1的规格为直径30mm,高度为30mm的圆柱螺柱。紫铜棒2为直径24mm,高度为60mm的圆柱螺柱。在两者进行焊接后。选取一个外径48mm,高度50mm,内径分别为32mm(内部开螺纹)高为24mm,内径为26mm,高为26mm的环氧管5。紫铜棒2的一端开孔并开螺纹处理,以使紫铜棒2与电缆线正极螺纹连接。负极8的材质选取不锈钢材料焊接在第一外壳9上。限位螺母4是起固定铜棒与第一外壳9、环氧管5间的作用。最后将第一外壳9与第二外壳7和铜棒以螺纹方式连接,最后在所述第一外壳9、所述第二外壳7、所述环氧管5和所述铜棒构成一个密闭剩余空间内灌入环氧树脂绝缘电子胶6,以进行密封,加强密封度和防水效果。现有技术中,铜棒都是采用整体钨铜材料,生产成本较高。本技术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作,并且在保证原有的功能性能的情况下,减少部分钨铜材料,用紫铜材料替代,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本技术在铜棒的前端采用钨铜材料,后端采用紫铜材料,铜棒前端应用于水中放电,所以所选材料需要耐腐蚀的钨铜。钨铜在高温和高冲击力的情况下,具有更好的耐腐蚀效果。本技术在钨铜棒1和紫铜棒2的连接部分采用的是一种在真空、高压、高温环境下的一种先进可靠的焊接技术。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火花震源放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火花震源放电极包括:/n铜棒,用于放电;/n所述铜棒一端为圆柱形钨铜棒,另一端为紫铜棒;所述钨铜棒和所述紫铜棒连接;所述紫铜棒的一端开孔与电缆线的正极连接;/n环氧管,与所述铜棒连接,用于绝缘;/n外壳,与所述环氧管连接,用于防止所述铜棒受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火花震源放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火花震源放电极包括:
铜棒,用于放电;
所述铜棒一端为圆柱形钨铜棒,另一端为紫铜棒;所述钨铜棒和所述紫铜棒连接;所述紫铜棒的一端开孔与电缆线的正极连接;
环氧管,与所述铜棒连接,用于绝缘;
外壳,与所述环氧管连接,用于防止所述铜棒受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火花震源放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
第一外壳,设置在所述环氧管的外部,且与所述环氧管连接;
负极,与所述第一外壳连接;
第二外壳,与所述第一外壳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火花震源放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火花震源放电极还包括:
限位螺母,分别与所述紫铜棒和所述环氧管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国滨杨德宽张剑张旭任立刚徐钰王军民陈华马琨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胜利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