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试验室尾气排放管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5031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试验室尾气排放管路,包括尾气收集管,所述尾气收集管的一端与试验室尾气排放系统连接,另一端与尾气收集口连接,靠近所述尾气收集口的所述尾气收集管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其内部氢气浓度的氢气浓度传感器,所述试验室尾气排放系统的变频风机的转速与所述氢气浓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氢气浓度正相关,且最小转速不小于常态工况转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尾气收集口附近设置氢气浓度传感器,并将氢气浓度传感器与变频风机连锁,实现变频风机的转速与氢气浓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氢气浓度正相关,从而能够满足含氢尾气较高浓度排放的情况,实现尾气中氢气浓度较大波动时的安全排放,保证尾气中氢气浓度在安全限值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试验室尾气排放管路
本技术涉及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试验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试验室尾气排放管路。
技术介绍
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具有零污染、能量效率高、噪声低、续驶里程长且加注快等明显优势,正得到快速的发展。其原理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氢气与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对外输出。氢燃料电池的排气机理不同于传统燃油车,由于阳极反应过程中有水生成,故需通过定期打开purge阀排氢,带出多余的水以防“水淹”现象出现而降低电堆性能,由此带来尾气中氢气浓度骤增的问题;此外氢燃料电池电动车辆的储氢瓶或氢气管道中的氢气在超温超压时,储氢瓶TPRD装置或氢气管道泄压阀会自动打开以保证氢气供给模块的安全,此时会有高浓度(超出4%Vol的爆炸下限值)的氢气排出。另外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过程大致经过骡车、先行车、PT车和ET车等阶段,在此过程中氢气排放策略还待验证并完善,因此试验车的尾排气体中氢气浓度会出现严重超标的情况。因此,试验室的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尾排气体性质:湿度大(>97RH%)、氢气浓度脉冲波动较大、温度较高(65℃~80℃),亟需一种能够满足当尾气中氢气浓度较大波动时的实现安全排放的试验室尾气排放管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试验室尾气排放管路,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在尾气收集口附近设置氢气浓度传感器,并将氢气浓度传感器与变频风机连锁,实现变频风机的转速与氢气浓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氢气浓度正相关,从而能够满足含氢尾气较高浓度排放的情况,实现尾气中氢气浓度较大波动时的安全排放,保证尾气中氢气浓度在安全限值内。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试验室尾气排放管路,包括尾气收集管,所述尾气收集管的一端与试验室尾气排放系统连接,另一端与尾气收集口连接,靠近所述尾气收集口的所述尾气收集管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其内部氢气浓度的氢气浓度传感器,所述试验室尾气排放系统的变频风机的转速与所述氢气浓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氢气浓度正相关,且最小转速不小于常态工况转速。优选地,所述尾气收集管包括第一管路以及由所述第一管路分支的两个第二管路,两个所述第二管路分别连接有所述尾气收集口。优选地,所述第一管路通过三通接头与两个所述第二管路连接,所述三通接头内设置有滤网。优选地,所述三通接头各分支之间的夹角为120°。优选地,所述尾气收集口包括橡胶护罩,所述橡胶护罩连接在所述第二管路端部,所述橡胶护罩包括橡胶圈和连接在所述橡胶圈内的多个橡胶片,多个所述橡胶片围成所述橡胶护罩的端面,且所述橡胶片的边缘与其他所述橡胶片不连接。优选地,所述橡胶圈为环形,所述橡胶片为扇形,所述扇形的弧形边缘与所述环形的内圈连接。优选地,包括橡胶喇叭口,所述橡胶喇叭口的敞口端与所述橡胶护罩连接,所述橡胶喇叭口的收口端通过直通接头与所述第二管路连接,所述氢气浓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直通接头的内侧。优选地,还包括支撑小车,所述支撑小车的下部设置有移动轮、上部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移动端与所述直通接头的外侧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均为挠性连接管。优选地,所述挠性连接管为波纹管,所述波纹管包括内层、中间层和外层,所述内层和所述外层为导电橡胶材料,所述中间层包括螺旋支撑结构和设置在所述螺旋支撑结构间隙的金属导线。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1)本技术在尾气收集口附近设置有氢气浓度传感器,并将氢气浓度传感器与变频风机连锁,实现变频风机的转速与氢气浓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氢气浓度正相关,从而能够满足含氢尾气较高浓度排放的情况,实现尾气中氢气浓度较大波动时的安全排放,保证尾气中氢气浓度在安全限值内;(2)本技术尾气收集口包括有橡胶护罩,橡胶护罩的端面由橡胶片围成,橡胶片能够弯曲变形,在使用时能够容易穿入汽车尾排管路并实现密封,在不用时能够保证良好的密封,因此,通过设置橡胶护罩能够减少尾气排放管路的负压损失,防止尾气泄露和液态水的流出,同时阻挡杂质吸入造成试验室尾气排放系统的变频风机的损坏;(3)本技术三通接头内设滤网,能够防止管道负压吸入异物而造成试验室尾气排放系统的变频风机的异常损坏,同时,摒弃传统的90°型式,采用120°型式,气流阻力小、气路更加流畅;(4)本技术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采用波纹管,波纹管采用三层结构设计,内层与外层采用导电橡胶材质,能够满足耐温、耐氢蚀、耐水蚀和导电能力要求,外层能够满足一定耐磨和防老化要求,中间层采用金属导线与螺旋支撑结构并联的形式,其中金属导线能够进行传导电荷(导线接地),螺旋结构能够起到支撑的作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排放管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变频风机与氢气浓度传感器连接示意图;图3为尾气收集口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橡胶护罩结构示意图;图5为波纹管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1、橡胶喇叭口;2、橡胶护罩;21、橡胶圈;22、橡胶片;3、支撑小车;4、直通接头;5、氢气浓度传感器;6、波纹管;61、内层;62、中间层;621、螺旋支撑结构;622、金属导线;63、外层;7、三通接头;8、试验室尾气排放系统;81、变频风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试验室尾气排放管路,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在尾气收集口附近设置氢气浓度传感器,并将氢气浓度传感器与变频风机连锁,实现变频风机的转速与氢气浓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氢气浓度正相关,从而能够满足含氢尾气较高浓度排放的情况,实现尾气中氢气浓度较大波动时的安全排放,保证尾气中氢气浓度在安全限值内。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试验室尾气排放管路,包括尾气收集管,尾气收集管可以为一根也可以为两根或多根,能够顺利的将汽车尾排管路的尾气收集到试验室尾气排放系统8,尾气收集管可以采用硬质管连接挠性接头的结构形式,也可以整体采用挠性管,以便于与汽车尾排管路连通,但同时需要有一定的强度,能够承受变频风机81产生的负压作用;尾气收集管的一端与试验室尾气排放系统8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试验室尾气排放管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尾气收集管,所述尾气收集管的一端与试验室尾气排放系统连接,另一端与尾气收集口连接,靠近所述尾气收集口的所述尾气收集管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其内部氢气浓度的氢气浓度传感器,所述试验室尾气排放系统的变频风机的转速与所述氢气浓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氢气浓度正相关,且最小转速不小于常态工况转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试验室尾气排放管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尾气收集管,所述尾气收集管的一端与试验室尾气排放系统连接,另一端与尾气收集口连接,靠近所述尾气收集口的所述尾气收集管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其内部氢气浓度的氢气浓度传感器,所述试验室尾气排放系统的变频风机的转速与所述氢气浓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氢气浓度正相关,且最小转速不小于常态工况转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试验室尾气排放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收集管包括第一管路以及由所述第一管路分支的两个第二管路,两个所述第二管路分别连接有所述尾气收集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试验室尾气排放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通过三通接头与两个所述第二管路连接,所述三通接头内设置有滤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试验室尾气排放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接头各分支之间的夹角为120°。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试验室尾气排放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收集口包括橡胶护罩,所述橡胶护罩连接在所述第二管路端部,所述橡胶护罩包括橡胶圈和连接在所述橡胶圈内的多个橡胶片,多个所述橡胶片围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星辰王大威蒋增友封利利
申请(专利权)人: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