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感装置的布置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4853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传感装置的布置结构,用于暖风机,所述传感装置包括壳体与至少一个传感件,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限位部,所述传感件通过所述限位部固定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壳体侧壁对应所述传感件的位置设置有感应视窗,在水平方向上,所述传感件透过所述感应视窗的感应范围α为10°~30°,在垂直方向上,所述传感件透过所述感应视窗的感应范围β为25°~45°,通过传感装置中的传感件与感应视窗的配合,限定了各个传感件在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上感应范围,有效避免了相邻两个传感件之间感应区域重叠的情况发生,且还可以通过改变传感件的数量及排布来实现感应范围的全方位覆盖,实现精准定位,显著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传感装置的布置结构
本技术涉及到传感装置的布置结构
,特别涉及一种传感装置的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上越来越多的产品开始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一些日常产品开始配备红外感应功能,如人体感应器、感应夜灯等产品,实现了智能感知人体或宠物移动的功能,将这一技术应用在日常家电上,可以实现“人来即开,人走即停”的智能场景。但是,这种红外感应功能只注重人体或宠物的移动,对于一些需要对人体进行区域定位的家电(如暖风机、风扇的摇头功能等)来说,仅仅依靠单一大范围的感应器是无法实现的,如果需要实现对人体的准确定位,就需要布置多个感应器,但是多个感应器位置难以确定,容易造成感应区域重叠或者无法完整覆盖,造成造成定位不准或无法定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传感装置的布置结构。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传感装置的布置结构,用于暖风机,所述传感装置包括壳体与至少一个传感件,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限位部,所述传感件通过所述限位部固定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壳体侧壁对应所述传感件的位置设置有感应视窗,在水平方向上,所述传感件透过所述感应视窗的感应范围α为10°~30°,在垂直方向上,所述传感件透过所述感应视窗的感应范围β为25°~45°。优选地,所述传感件与所述感应视窗之间的距离L为2mm~20mm。优选地,在水平方向上,各个相邻所述传感件之间的感应盲区的弧度角γ为0°~25°。优选地,所述传感装置还包括有一压板,所述压板用于与所述限位部连接,用于在垂直方向上固定所述传感件。优选地,所述感应视窗的一侧设置有开关,所述开关用于控制所述感应视窗开启范围的大小。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滑槽,所述限位部通过所述滑槽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限位部通过所述滑槽相对所述壳体滑动以及固定。优选地,所述壳体设置有凹槽,所述限位部通过所述凹槽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限位部可相对所述凹槽转动。优选地,所述限位部在所述凹槽内的转动角度为-15°~15°。优选地,所述传感装置还包括一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收纳于所述壳体内,所述传感件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当其中一个传感件感应到人体时,控制模块控制其它传感件停止工作。优选地,所述传感件为红外线传感件、紫外线传感件、超声波传感件中任一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一种传感装置的布置结构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传感装置中的传感件与感应视窗的配合,限定了各个传感件在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上感应范围,有效避免了相邻两个传感件之间感应区域重叠的情况发生,且还可以通过改变传感件的数量及排布来实现感应范围的全方位覆盖,实现精准定位,显著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2.传感件与感应视窗之间的距离不同,传感件的感应范围也有所不同,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改变传感件与感应视窗之间的距离,进而以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3.在水平方向上,通过在相邻两个传感件之间设置感应盲区,在达到应有的监测效果的同时,还可有效的避免感应区域重叠的情况发生,以实现更精准的定位。4.通过压板与限位部的配合,更好的固定传感件,避免在搬运或使用过程中,传感件的位置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暖风机的使用效果。5.通过在感应视窗的位置设置开关,使得用户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对传感件的感应范围进行调整,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6.通过在壳体上设置滑槽,限位部可相对滑槽滑动,进而,通过调整限位部,以调整传感件与感应视窗之间的距离,也即调整传感件的感应范围,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7.通过在壳体上设置凹槽,限位部可相对凹槽转动,进而,通过调整限位部,以调整传感件与感应视窗之间的角度,也即调整传感件的感应范围,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8.通过限定限位部的转动角度,避免用户操作失误,造成转动角度过大,使得传感件被壳体内壁阻挡,无法达到监测效果。9.通过在传感装置内设置控制模块,将控制模块与传感件电连接,以实现在其中一个传感件监测到人体时,其它的传感件停止工作,即避免了多个传感件同时感应造成定位不准确的现象发生,同时还可适当的减少暖风机的功耗,避免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传感装置的布置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传感装置的布置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传感装置的布置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传感装置的布置结构之传感件在水平方向上的感应范围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种传感装置的布置结构之传感件在垂直方向上的感应范围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一种传感装置的布置结构之壳体的变形实施方式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一种传感装置的布置结构之壳体的又一变形实施方式的平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识说明:1、传感装置;11、壳体;12、传感件;13、压板;111、限位部;112、感应视窗;113、滑槽;114、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请参阅图1与图2,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传感装置1的布置结构,该传感装置1运用于暖风机,其包括壳体11及设置于壳体11内的至少一个传感件12,该传感件12用于监测人体,进而暖风机根据传感件12所监测到的人体而改变风向,使得暖风机的风向始终跟随着人体,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可以理解,上述传感件12包括但不限于红外线传感件、紫外线传感件、超声波传感件等,在本实施例中,其采用的是红外线传感件。请参阅图3,壳体11上设置有限位部111,其尺寸与传感件12的尺寸相适配,以用于放置传感件12,以及限定传感件12相对壳体11水平方向上的移动。作为一种优化实施方式,请结合图2,所述传感装置1还包括有一压板13,所述压板13用于与限位部111连接,以限定传感件12相对壳体11垂直方向上的移动,避免在搬运过程中,传感件12因晃动而产生偏差,影响使用的效果。请继续参阅图3并结合图2,壳体11侧壁还设置有感应视窗112,以使得传感件12可通过该感应视窗112进行监测。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传感件12与感应视窗112之间的距离L为2mm~20mm;进一步地,传感件12与感应视窗112之间的距离L还可为5mm~12mm;具体地,传感件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传感装置的布置结构,用于暖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装置包括壳体与至少一个传感件,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限位部,所述传感件通过所述限位部固定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壳体侧壁对应所述传感件的位置设置有感应视窗,在水平方向上,所述传感件透过所述感应视窗的感应范围α为10°~30°,在垂直方向上,所述传感件透过所述感应视窗的感应范围β为25°~4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感装置的布置结构,用于暖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装置包括壳体与至少一个传感件,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限位部,所述传感件通过所述限位部固定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壳体侧壁对应所述传感件的位置设置有感应视窗,在水平方向上,所述传感件透过所述感应视窗的感应范围α为10°~30°,在垂直方向上,所述传感件透过所述感应视窗的感应范围β为25°~4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感装置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件与所述感应视窗之间的距离L为2mm~2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感装置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水平方向上,各个相邻所述传感件之间的感应盲区的弧度角γ为0°~2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感装置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装置还包括有一压板,所述压板用于与所述限位部连接,用于在垂直方向上固定所述传感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感装置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视窗的一侧设置有开关,所述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金明傅灿灿张文彬吴俊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乐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