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4580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37
一种电池,包括电极组件、收容所述电极组件的包装袋、容纳于所述包装袋内的电解液、第一极耳、第二极耳及第一填充件。所述电极组件由叠置的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卷绕形成。所述电解液包括锂盐、有机酯类溶剂及成膜添加剂。所述成膜添加剂包括苯磺酸内酯,所述电解液中所述苯磺酸内酯的质量分数不大于1%。所述第一集流体包括第一空白区、第一单面区和第一双面区。所述第一空白区包括第一平面区及第一弯折区,所述第一单面区包括第二弯折区及第二平面区。所述第一极耳设置于第一平面区,所述第二极耳设置于第二极片。所述第一填充件设置于第一平面区或第二平面区。所述第一填充件、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在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不重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池
本申请涉及电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
技术介绍
锂电池由于其本身具有电压高、比能量高、循环使用次数多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至便携式电子设备中。因此,随着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迅速发展,对电池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然而,目前卷绕电芯大多存在界面平整性不佳的问题,从而影响电芯内部的电流密度分布。此外,电解液中作为成膜添加剂的1,3-丙烷磺酸内酯(1,3-Propanesultone,PS)属于致癌物质,若将其从电解液中完全去除,又会对阴阳极成膜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到电池的循环性能及高温存储性能等;若重新开发一种成膜添加剂来替代1,3-丙烷磺酸内酯,又会大幅增加电池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池,以解决上述问题。一种电池,包括电极组件、收容所述电极组件的包装袋、容纳于所述包装袋内的电解液、第一极耳及第二极耳,所述电极组件由叠置的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卷绕形成,所述第一极片包括第一集流体及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集流体两侧的第一活性物质层;所述电解液包括锂盐、有机酯类溶剂及成膜添加剂,所述成膜添加剂包括1,3-丙烷磺酸内酯,所述电解液中所述1,3-丙烷磺酸内酯的质量分数为0%-1%;所述第一集流体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空白区、第一单面区和第一双面区,所述第一空白区包括由所述第一极片的卷绕起始端到所述第一极片第一次弯折处的第一平面区及连接所述第一平面区的第一弯折区,所述第一单面区包括第二弯折区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弯折区和所述第二弯折区之间的第二平面区,所述第二平面区和所述第一平面区相对,所述第二弯折区与所述第一弯折区相对;所述第一极耳设置于所述第一平面区,所述第二极耳设置于所述第二极片;所述电池还包括第一填充件,所述第一填充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平面区或所述第二平面区,所述第一填充件、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在所述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不重叠。可选地,所述第二极片包括第二集流体及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集流体两侧的第二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二集流体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二空白区和第二双面区,所述第二空白区包括由所述第二极片的卷绕起始端到所述第二极片第一次弯折处的第三平面区及连接所述第三平面区的第三弯折区,所述第三平面区与所述第一平面区相对,所述第三弯折区与所述第二弯折区相对,所述第二极耳设置于所述第三平面区。可选地,所述第一填充件包括第一填充部、第二填充部和第三填充部,所述第一填充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折区,所述第二填充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平面区,所述第三填充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弯折区。可选地,所述第一极耳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弯折区的第一端及背对所述第一端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极耳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弯折区的第三端及背对所述第三端的第四端;在所述电极组件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填充部靠近所述第二弯折区的一端至所述第三端的垂直距离为0mm-4mm,所述第二填充部靠近所述第一弯折区的一端至所述第四端的垂直距离为0mm-4mm,所述第二填充部靠近所述第二弯折区的一端至所述第一端的垂直距离为0mm-4mm,所述第三填充部靠近所述第一弯折区的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垂直距离为0mm-4mm。可选地,所述第二集流体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双面区的第二单面区及连接于所述第二单面区的第三空白区,所述第二单面区和所述第三空白区位于所述电极组件的最外圈,所述第二单面区包括与所述第二弯折区相对的第四弯折区,所述第三空白区包括与所述第一弯折区相对的第五弯折区。可选地,所述电池还包括第二填充件,所述第二填充件包括第四填充部和第五填充部,所述第四填充部设置于所述第四弯折区,所述第五填充部设置于所述第五弯折区,所述第四填充部、所述第五填充部、所述第一极耳及所述第二极耳在所述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不重叠。可选地,所述第一极耳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弯折区的第一端及背对所述第一端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极耳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弯折区的第三端及背对所述第三端的第四端;在所述电极组件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第四填充部靠近所述第二弯折区的一端至所述第三端的垂直距离为0mm-4mm,所述第五填充部靠近所述第一弯折区的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垂直距离为0mm-4mm。可选地,所述电池还包括第二填充件,所述第一填充件包括第一分部、第二分部及第三分部,所述第二填充件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分部和所述第二分部之间的第四分部和连接于所述第二分部和所述第三分部的第五分部,所述第四分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平面区背对所述第一极耳的表面,所述第五分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平面区背对所述第二极耳的表面,所述第一分部和所述第二分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平面区,所述第三分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折区。可选地,在所述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分部的厚度A1满足公式:A1-B-C≤20μm;所述第二分部的厚度A2满足公式:A2-B-C≤20μm;所述第三分部的厚度A3满足公式:A3-B-D≤20μm;其中,B为所述第一极耳的厚度,C为第四分部的厚度,D为第五分部的厚度。可选地,所述电池还包括第三填充件,所述第三填充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弯折区相对的第一空白集流体及与所述第一弯折区相对的第二空白集流体,所述第一空白集流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平面区远离所述第一弯折区的一端,并相对所述第一平面区弯折;所述第二空白集流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双面区远离所述第一空白区的一端,并相对所述第一双面区弯折;所述第一空白集流体、所述第二空白集流体、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在所述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不重叠。可选地,所述第一极耳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弯折区的第一端及背对所述第一端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极耳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弯折区的第三端及背对所述第三端的第四端;在所述电极组件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一空白集流体靠近所述第一弯折区的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垂直距离为0mm-4mm,所述第二空白集流体靠近所述第一弯折区的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垂直距离为0mm-4mm。可选地,所述第一填充件包括第一涂层、第二涂层、第三涂层及第四涂层,所述第一涂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平面区,所述第二涂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折区,所述第三涂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平面区,所述第四涂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弯折区。可选地,所述第一极耳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弯折区的第一端及背对所述第一端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极耳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弯折区的第三端及背对所述第三端的第四端;在所述电极组件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一涂层靠近所述第一弯折区的一端至所述第四端的垂直距离为0mm-4mm,所述第一涂层远离所述第一弯折区的一端至所述第一端的垂直距离为0mm-4mm,所述第二涂层靠近所述第二弯折区的一端至所述第三端的垂直距离为0mm-4mm,所述第三涂层靠近所述第一弯折区的一端至所述第四端的垂直距离为0mm-4mm,所述第三涂层远离所述第一弯折区的一端至所述第一端的垂直距离为0mm-4mm,所述第四涂层靠近所述第一弯折区的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垂直距离为0mm-4mm。可选地,所述有机酯类溶剂包括碳酸亚乙酯、碳酸丙烯酯、碳酸甲乙酯和碳酸二乙酯,所述电解液中所述碳酸亚乙酯的质量分数为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包括电极组件、收容所述电极组件的包装袋、容纳于所述包装袋内的电解液、第一极耳及第二极耳,所述电极组件由叠置的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卷绕形成,所述第一极片包括第一集流体及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集流体两侧的第一活性物质层,其特征在于,/n所述电解液包括锂盐、有机酯类溶剂及成膜添加剂,所述成膜添加剂包括1,3-丙烷磺酸内酯,所述电解液中所述1,3-丙烷磺酸内酯的质量分数为0%-1%;/n所述第一集流体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空白区、第一单面区和第一双面区,所述第一空白区包括由所述第一极片的卷绕起始端到所述第一极片第一次弯折处的第一平面区及连接所述第一平面区的第一弯折区,所述第一单面区包括第二弯折区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弯折区和所述第二弯折区之间的第二平面区,所述第二平面区和所述第一平面区相对,所述第二弯折区与所述第一弯折区相对;/n所述第一极耳设置于所述第一平面区,所述第二极耳设置于所述第二极片;/n所述电池还包括第一填充件,所述第一填充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平面区或所述第二平面区,所述第一填充件、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在所述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不重叠。/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池,包括电极组件、收容所述电极组件的包装袋、容纳于所述包装袋内的电解液、第一极耳及第二极耳,所述电极组件由叠置的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卷绕形成,所述第一极片包括第一集流体及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集流体两侧的第一活性物质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解液包括锂盐、有机酯类溶剂及成膜添加剂,所述成膜添加剂包括1,3-丙烷磺酸内酯,所述电解液中所述1,3-丙烷磺酸内酯的质量分数为0%-1%;
所述第一集流体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空白区、第一单面区和第一双面区,所述第一空白区包括由所述第一极片的卷绕起始端到所述第一极片第一次弯折处的第一平面区及连接所述第一平面区的第一弯折区,所述第一单面区包括第二弯折区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弯折区和所述第二弯折区之间的第二平面区,所述第二平面区和所述第一平面区相对,所述第二弯折区与所述第一弯折区相对;
所述第一极耳设置于所述第一平面区,所述第二极耳设置于所述第二极片;
所述电池还包括第一填充件,所述第一填充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平面区或所述第二平面区,所述第一填充件、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在所述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不重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极片包括第二集流体及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集流体两侧的第二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二集流体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二空白区和第二双面区,所述第二空白区包括由所述第二极片的卷绕起始端到所述第二极片第一次弯折处的第三平面区及连接所述第三平面区的第三弯折区,所述第三平面区与所述第一平面区相对,所述第三弯折区与所述第二弯折区相对,所述第二极耳设置于所述第三平面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填充件包括第一填充部、第二填充部和第三填充部,所述第一填充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折区,所述第二填充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平面区,所述第三填充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弯折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弯折区的第一端及背对所述第一端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极耳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弯折区的第三端及背对所述第三端的第四端;在所述电极组件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填充部靠近所述第二弯折区的一端至所述第三端的垂直距离为0mm-4mm,所述第二填充部靠近所述第一弯折区的一端至所述第四端的垂直距离为0mm-4mm,所述第二填充部靠近所述第二弯折区的一端至所述第一端的垂直距离为0mm-4mm,所述第三填充部靠近所述第一弯折区的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垂直距离为0mm-4mm。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集流体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双面区的第二单面区及连接于所述第二单面区的第三空白区,所述第二单面区和所述第三空白区位于所述电极组件的最外圈,所述第二单面区包括与所述第二弯折区相对的第四弯折区,所述第三空白区包括与所述第一弯折区相对的第五弯折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第二填充件,所述第二填充件包括第四填充部和第五填充部,所述第四填充部设置于所述第四弯折区,所述第五填充部设置于所述第五弯折区,所述第四填充部、所述第五填充部、所述第一极耳及所述第二极耳在所述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不重叠。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弯折区的第一端及背对所述第一端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极耳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弯折区的第三端及背对所述第三端的第四端;在所述电极组件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第四填充部靠近所述第二弯折区的一端至所述第三端的垂直距离为0mm-4mm,所述第五填充部靠近所述第一弯折区的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垂直距离为0mm-4mm。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文涛夏恒涛徐春瑞郑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