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堤坝抢险防护用铅丝网柳石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4380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堤坝防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堤坝抢险防护用铅丝网柳石枕,包括第一丝网和第二丝网,所述第一丝网和第二丝网的边缘处缝合而成,所述第一丝网和第二丝网组成的空腔内部填充有柳料,所述柳料的内部包裹有石料;所述第一丝网和第二丝网的内部均插接有第一龙筋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将铅丝笼与柳石枕组合在一起形成铅丝网柳石枕,吸取了两者的优点,同时又巧妙避开了两者的缺点,既能防冲固脚,又实现了闭气效果又好,同时提高了抢险效率,达到了“1+1>2”的效果,解决了捆枕、搂厢、推笼等传统抢险方法中出现的断裂、漏石、吊堂、仰脸、抽签、簸簸箕、成效缓慢、成本相对较高等问题,有效提高了抢险效率,节省了抢险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堤坝抢险防护用铅丝网柳石枕
本技术涉及堤坝防护
,特别是一种堤坝抢险防护用铅丝网柳石枕。
技术介绍
黄河具有泥沙含量极大、容易淤积、时常决口、游荡迁徙、河势不定等特点,黄河的治理难度非常大,大量的泥沙淤积在下游主河槽内,形成“槽高、滩低、堤根洼”的不利局面,黄河下游工程承受着巨大的防洪压力,由于水流冲刷造成的防洪工程坍塌或脱落形成的险情是目前河道工程出险的主要形式,如不及时抢护,即会被洪水进一步冲刷后退,形成决口,针对这种多发性的险情,传统的抢险方法是采用抛投柳石枕、搂厢、抛铅丝笼、散抛石等进行缓溜落淤和固基防冲。然而,柳石枕易折断、漏石、不易坐底,搂厢容易产生吊堂、仰脸、抽签、簸簸箕等埽病,需要大量人工参与。推笼、抛石虽然能够落底抗冲,但笼体、石料间空隙较大,过流量大,不能闭气容易走失,达到预期效果所需料物较多。鉴于现有技术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弊端,专利技术人深入到一线,开展铅丝网柳石枕抢险法研制与应用技术研究,专利技术人提出了一种铅丝网柳石枕抢险新的应用技术,建立了铅丝网柳石枕在动水中的受力分析模型,通过计算分析,论证了所设计的铅丝网柳石枕理论上的可行性。通过与传统方法经济对比,应用铅丝网柳石枕进行除险加固具有更大的经济优势。该新技术应用研究成果已经在原阳河务局双井控导工程8坝迎水面坝根0+020至0+060处出现较大险情控制中取得成功的运用,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故而整理成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堤坝抢险防护用铅丝网柳石枕。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堤坝抢险防护用铅丝网柳石枕,包括第一丝网和第二丝网,所述第一丝网和第二丝网的边缘处缝合而成,所述第一丝网和第二丝网组成的空腔内部填充有柳料,所述柳料的内部包裹有石料;所述第一丝网和第二丝网的内部均插接有第一龙筋绳,所述第一龙筋绳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留绳,所述留绳远离第一龙筋绳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桩;所述柳料的内部包裹有第二龙筋绳,所述第二龙筋绳上固定连接有若干签桩。可选的,所述第一丝网与堤坝搭接,所述第二丝网位于第一丝网的上方。可选的,所述固定桩贯穿至堤坝的内部,所述签桩贯穿柳料和第一丝网的内部,并延伸至堤坝的内部。可选的,所述第一丝网和第二丝网均由网纲和网格编织而成,所述网纲为八号铅丝,所述网格为十二号铅丝。可选的,所述第一龙筋绳、留绳和第二龙筋绳均为麻绳。可选的,所述固定桩和签桩的材质均为木桩。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传统的铅丝笼质量大,防冲固脚效果好,适合于水深流急的部位,但由于笼体、块石间隙大,闭气效果差,传统的柳石枕相对于铅丝笼而言质量相对较小,但闭气效果好,适合于土胎外漏及回流淘刷部位,本技术将铅丝笼与柳石枕组合在一起形成铅丝网柳石枕,吸取了两者的优点,同时又巧妙避开了两者的缺点,既能防冲固脚,又实现了闭气效果又好,同时提高了抢险效率,达到了1+1>2的效果,解决了捆枕、搂厢、推笼等传统抢险方法中出现的断裂、漏石、吊堂、仰脸、抽签、簸簸箕、成效缓慢、成本相对较高等问题,有效提高了抢险效率,节省了抢险成本。2、通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快速、高效地解决黄河险情,为险情抢早、抢小提供了技术保障,保证了控导工程的安全,更加有利于规顺黄河水流,调整稳定河势,争取黄河防洪的主动权,从而减小了大溜顶冲堤防的几率。确保堤防安全,保障了沿岸及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实现了在黄河较大、重大险情的快速有效抢护,极大降低了险情后续发展的几率,保证了黄河防洪工程的完整,有效的保护了滩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能够在黄河下游的防汛抢险中推广和应用,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铅丝网柳石枕的简图;图4为本技术中静水压力的分布图;图5为本技术中静水压力产生的弯矩M1分析图;图6为本技术中动水压力产生的弯矩分析图;图7为本技术中竖直状态的横断面几何特性计算图;图8为本技术中水平状态的横断面几何特性计算图;图9为本技术中断面受力模型分析图。图中:1-第一丝网,2-第二丝网,3-柳料,4-石料,5-第一龙筋绳,6-留绳,7-固定桩,8-第二龙筋绳,9-签桩,10-网纲,11-网格。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堤坝抢险防护用铅丝网柳石枕,它包括第一丝网1和第二丝网2,第一丝网1和第二丝网2的边缘处缝合而成,第一丝网1和第二丝网2组成的空腔内部填充有柳料3,柳料3为抢险主材料,为枕体提供缓溜落淤能力,柳料3的内部包裹有石料4,石料4抢险主材料,为枕体提供抗冲刷能力;第一丝网1和第二丝网2的内部均插接有第一龙筋绳5,第一龙筋绳5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留绳6,留绳6远离第一龙筋绳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桩7;柳料3的内部包裹有第二龙筋绳8,第二龙筋绳8上固定连接有若干签桩9,用于控制枕体下落速度及留住枕体。传统的铅丝笼质量大,防冲固脚效果好,适合于水深流急的部位,但由于笼体、块石间隙大,闭气效果差,传统的柳石枕相对于铅丝笼而言质量相对较小,但闭气效果好,适合于土胎外漏及回流淘刷部位,本技术将铅丝笼与柳石枕组合在一起形成铅丝网柳石枕,吸取了两者的优点,同时又巧妙避开了两者的缺点,既能防冲固脚,又实现了闭气效果又好,同时提高了抢险效率,达到了1+1>2的效果,解决了捆枕、搂厢、推笼等传统抢险方法中出现的断裂、漏石、吊堂、仰脸、抽签、簸簸箕、成效缓慢、成本相对较高等问题,有效提高了抢险效率,节省了抢险成本,通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快速、高效地解决黄河险情,为险情抢早、抢小提供了技术保障,保证了控导工程的安全,更加有利于规顺黄河水流,调整稳定河势,争取黄河防洪的主动权,从而减小了大溜顶冲堤防的几率。确保堤防安全,保障了沿岸及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实现了在黄河较大、重大险情的快速有效抢护,极大降低了险情后续发展的几率,保证了黄河防洪工程的完整,有效的保护了滩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能够在黄河下游的防汛抢险中推广和应用,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一丝网1与堤坝搭接,第二丝网2位于第一丝网1的上方。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固定桩7贯穿至堤坝的内部,签桩9贯穿柳料3和第一丝网1的内部,并延伸至堤坝的内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一丝网1和第二丝网2均由网纲10和网格11编织而成,网纲10为八号铅丝,网格11为十二号铅丝。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一龙筋绳5、留绳6和第二龙筋绳8均为麻绳,麻绳用于控制枕体下落速度及留住枕体。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固定桩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堤坝抢险防护用铅丝网柳石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丝网(1)和第二丝网(2),所述第一丝网(1)和第二丝网(2)的边缘处缝合而成,所述第一丝网(1)和第二丝网(2)组成的空腔内部填充有柳料(3),所述柳料(3)的内部包裹有石料(4);/n所述第一丝网(1)和第二丝网(2)的内部均插接有第一龙筋绳(5),所述第一龙筋绳(5)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留绳(6),所述留绳(6)远离第一龙筋绳(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桩(7);/n所述柳料(3)的内部包裹有第二龙筋绳(8),所述第二龙筋绳(8)上固定连接有若干签桩(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堤坝抢险防护用铅丝网柳石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丝网(1)和第二丝网(2),所述第一丝网(1)和第二丝网(2)的边缘处缝合而成,所述第一丝网(1)和第二丝网(2)组成的空腔内部填充有柳料(3),所述柳料(3)的内部包裹有石料(4);
所述第一丝网(1)和第二丝网(2)的内部均插接有第一龙筋绳(5),所述第一龙筋绳(5)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留绳(6),所述留绳(6)远离第一龙筋绳(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桩(7);
所述柳料(3)的内部包裹有第二龙筋绳(8),所述第二龙筋绳(8)上固定连接有若干签桩(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堤坝抢险防护用铅丝网柳石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丝网(1)与堤坝搭接,所述第二丝网(2)位于第一丝网(1)的上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翀樊好河陈彦来闫振中王继青范田丰樊争凯刘睿靳艳玲靳艳丽窦艳宾毛敏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黄河河务局原阳黄河河务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