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纤维低聚糖生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4212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纤维低聚糖生产装置,包括:第一反应装置,所述第一反应装置侧壁上设有第一加热层,所述第一反应装置内部设有第一搅拌装置;连通装置,所述连通装置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二电磁阀、第二搅拌装置;第二反应装置,所述第二反应装置内部设有转筒,所述转筒侧壁上设有第二加热层,所述转筒底部中心设有转轴,所述转轴底部通过联轴器连接有第三电机;控制装置。通过第二搅拌装置,可以对流经连通装置的纤维底物进行搅拌,防止其堵塞流通装置。通过设置转筒,一方面可以对转筒内的物料起到搅拌作用,实现物料均衡,另一方面,通过大转速转动,可以起到离心作用,使反应后的物料与溶液分离,便于物料及溶液的回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纤维低聚糖生产装置
本技术属于纤维低聚糖生产装置相关
,尤其涉及一种纤维低聚糖生产装置。
技术介绍
纤维素是地球是最丰富的多糖资源,以植物纤维为原料开发新的化学品和可再生的液体燃料已成为全球研究的热点课题。纤维素经酸或酶水解,再经过分离纯化可得到高纯度的单一聚合度的纤维低聚糖。纤维低聚糖又称纤维寡糖,通常指由2-10个葡萄糖依靠β-1,4糖苷键相连而成的线性低聚糖,其是一种同源性的功能性低聚糖。纤维低聚糖不被消化吸收而直接进入大肠内,为双歧杆菌所利用,具有肠道调节作用,可作为功能性食品或食品添加剂。纤维低聚糖还带有一定的甜味,可以作为食品的调味料,尤其适合用作糖尿病患者的甜味剂。另外,纤维低聚糖因其结构刚性、分子质量小、稳定性好的特性,还可以应用于制药工业和化妆品工业。纤维素酶是纤维原料酶催化水解过程中最重要的酶催化剂之一,通常由作用方式不同而能相互协同催化水解纤维素的三类酶组成,即内切葡萄糖苷酶、外切葡萄糖苷酶、β-葡萄糖苷酶。一般来说,内切葡萄糖苷酶随机的水解无定型纤维素,形成外切纤维素酶需要的新的游离末端,外切葡萄糖苷酶从多糖链的非还原端切下纤维二糖单位,低β-葡萄糖苷酶用于水解纤维二糖单位形成葡萄糖。目前,采用低β-葡萄糖苷酶纤维素酶水解纤维素,能够得到具有较高的纤维低聚糖的得率,但这种方法生产工序较复杂,需要先去除纤维素酶组分中的β-葡萄糖苷酶,再用低β-葡萄糖苷酶含量的纤维素酶多次水解,需要借助多个生产装置共同完成纤维低聚糖的生产,且劳动强度较高,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r>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纤维低聚糖生产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纤维低聚糖生产装置,包括:第一反应装置,所述第一反应装置顶部设有进料口,所述第一反应装置侧壁上设有第一加热层,所述第一反应装置内部设有第一搅拌装置,所述第一反应装置底部中心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反应装置侧壁上设有第一电磁阀;连通装置,所述连通装置安装于第一反应装置的第一开口处,所述连通装置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二电磁阀、第二搅拌装置;第二反应装置,所述第二反应装置顶部设有与第一开口对应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反应装置内部设有转筒,所述转筒顶部设有与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对应的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与连通装置底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转筒侧壁上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加液口、出液口、出料口,所述第二反应装置侧壁上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与加液口、出液口、出料口相对应的开口,且所述加液口、出液口、出料口上分别设有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五电磁阀,所述转筒侧壁上设有第二加热层,所述转筒底部中心设有转轴,所述转轴底部通过联轴器连接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设置于第二反应装置底部;控制装置,设置于第二反应装置侧壁上,所述控制装置上设有控制第一加热层、第一搅拌装置、第一电磁阀、第二搅拌装置、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五电磁阀、第二加热层、第三电机的工作的开关。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热层内设有沿第一反应装置周向的第一电加热管,所述控制装置上设有控制第一电加热管工作的开关。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搅拌装置包括设置于第一反应装置内部的第一搅拌轴、设置于第一搅拌轴上的搅拌桨、设置于第一反应装置侧壁上且与第一搅拌轴连接的第一电机,所述控制装置上设有控制第一电机工作的开关。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磁阀与第一反应装置侧壁之间设有过滤网。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搅拌装置包括设置于连通装置内部的第二搅拌轴、设置于第二搅拌轴上的搅拌齿、设置于连通装置侧壁上且与第二搅拌轴连接的第二电机,所述控制装置上设有控制第二电机工作的开关。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加热层内设有沿转筒轴向的第二电加热管,所述控制装置上设有控制第二电加热管工作的开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第一搅拌装置,一方面可以使β-葡萄糖苷酶充分溶于水中,另一方面有利于第一反应装置内的温度均匀。(2)通过第二搅拌装置,可以对流经连通装置的纤维底物进行搅拌,防止其堵塞流通装置。(3)通过设置转筒,一方面可以对转筒内的物料起到搅拌作用,通过转动实现物料均衡,另一方面,通过大转速转动,可以起到离心作用,使反应后的物料与溶液分离,便于物料及溶液的回收。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连通装置的放大图;其中:1.第一反应装置,2.进料口,3.第一加热层,4.第一电磁阀,5.连通装置,6.第二电磁阀,7.第二反应装置,8.转筒,9.轴承,10.第三电磁阀,11.第四电磁阀,12.第五电磁阀,13.第二加热层,14.转轴,15.第三电机,16.控制装置,17.第一电加热管,18.第一搅拌轴,19.搅拌桨,20.第一电机,21.第二搅拌轴,22.搅拌齿,23.第二电机,24.第二电加热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纤维低聚糖生产装置,包括:第一反应装置1,所述第一反应装置1顶部设有进料口2,所述第一反应装置1侧壁上设有第一加热层3,所述第一反应装置1内部设有第一搅拌装置,所述第一反应装置1底部中心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反应装置1侧壁上设有第一电磁阀4;连通装置5,所述连通装置5安装于第一反应装置1的第一开口处,所述连通装置5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二电磁阀6、第二搅拌装置;第二反应装置7,所述第二反应装置7顶部设有与第一开口对应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反应装置7内部设有转筒8,所述转筒8顶部设有与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对应的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与连通装置5底部通过轴承9转动连接,所述转筒8侧壁上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加液口、出液口、出料口,所述第二反应装置7侧壁上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与加液口、出液口、出料口相对应的开口,且所述加液口、出液口、出料口上分别设有第三电磁阀10、第四电磁阀11、第五电磁阀12,所述转筒8侧壁上设有第二加热层13,所述转筒8底部中心设有转轴14,所述转轴14底部通过联轴器连接有第三电机15,所述第三电机15设置于第二反应装置7底部;控制装置16,设置于第二反应装置7侧壁上,所述控制装置16上设有控制第一加热层3、第一搅拌装置、第一电磁阀4、第二搅拌装置、第二电磁阀6、第三电磁阀10、第四电磁阀11、第五电磁阀12、第二加热层13、第三电机15的工作的开关。所述第一加热层3内设有沿第一反应装置1周向的第一电加热管17,所述控制装置16上设有控制第一电加热管17工作的开关。所述第一搅拌装置包括设置于第一反应装置1内部的第一搅拌轴18、设置于第一搅拌轴18上的搅拌桨19、设置于第一反应装置1侧壁上且与第一搅拌轴18连接的第一电机20,所述控制装置16上设有控制第一电机20工作的开关。所述第一电磁阀4与第一反应装置1侧壁之间设有过滤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纤维低聚糖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反应装置,所述第一反应装置顶部设有进料口,所述第一反应装置侧壁上设有第一加热层,所述第一反应装置内部设有第一搅拌装置,所述第一反应装置底部中心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反应装置侧壁上设有第一电磁阀;/n连通装置,所述连通装置安装于第一反应装置的第一开口处,所述连通装置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二电磁阀、第二搅拌装置;/n第二反应装置,所述第二反应装置顶部设有与第一开口对应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反应装置内部设有转筒,所述转筒顶部设有与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对应的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与连通装置底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转筒侧壁上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加液口、出液口、出料口,所述第二反应装置侧壁上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与加液口、出液口、出料口相对应的开口,且所述加液口、出液口、出料口上分别设有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五电磁阀,所述转筒侧壁上设有第二加热层,所述转筒底部中心设有转轴,所述转轴底部通过联轴器连接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设置于第二反应装置底部;/n控制装置,设置于第二反应装置侧壁上,所述控制装置上设有控制第一加热层、第一搅拌装置、第一电磁阀、第二搅拌装置、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五电磁阀、第二加热层、第三电机的工作的开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纤维低聚糖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反应装置,所述第一反应装置顶部设有进料口,所述第一反应装置侧壁上设有第一加热层,所述第一反应装置内部设有第一搅拌装置,所述第一反应装置底部中心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反应装置侧壁上设有第一电磁阀;
连通装置,所述连通装置安装于第一反应装置的第一开口处,所述连通装置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二电磁阀、第二搅拌装置;
第二反应装置,所述第二反应装置顶部设有与第一开口对应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反应装置内部设有转筒,所述转筒顶部设有与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对应的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与连通装置底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转筒侧壁上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加液口、出液口、出料口,所述第二反应装置侧壁上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与加液口、出液口、出料口相对应的开口,且所述加液口、出液口、出料口上分别设有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五电磁阀,所述转筒侧壁上设有第二加热层,所述转筒底部中心设有转轴,所述转轴底部通过联轴器连接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设置于第二反应装置底部;
控制装置,设置于第二反应装置侧壁上,所述控制装置上设有控制第一加热层、第一搅拌装置、第一电磁阀、第二搅拌装置、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森阳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汇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