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环境工程用环保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结构包括:机体、入水管、氧化一室、氧化二室、混合反应室、沉淀过滤室、排污管、中水管、消毒管、反冲机构,中水管设在排污管上端,消毒管设在中水管上端,反冲机构设在消毒管开口处,反冲机构由套管、阻水塞、拉杆、底盘、齿条、弹簧、齿轮、限位块、浮圈、竖杆所组成,套管固定在消毒管开口处,阻水塞位于套管内且固定在拉杆顶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反冲机构,由浮圈与阻水塞相配合,在水面上涨时带动浮圈上升,使得阻水塞下降与套管内凸起结构相抵,对套管内开口进行封闭,避免水流和消毒液交汇,更避免了水流倒灌进消毒管内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境工程用环保的污水处理设备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的是一种环境工程用环保的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环境工程用环保的污水处理设备,是一种下半部分埋入地下中,用于对排入地下的污水进行反应处理使其达标排放的设备,其内部众多反应室组成了一套完整的污水处理系统,但是在现有设备中,在为中水添加消毒水的管道口低于中水区的入水口,且管道口没有相应的堵塞机构,这使得中水区域的水慢慢堆积时,将会从消毒管道倒灌进去,对管道和消毒水造成污染,影响后续的消毒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环境工程用环保的污水处理设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环境工程用环保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结构包括:机体、入水管、氧化一室、氧化二室、混合反应室、沉淀过滤室、排污管、中水管、消毒管、反冲机构,所述机体以入水管设置的方向为左侧且以排污管的方向为右侧,所述氧化一室设在机体内部的左侧,所述沉淀过滤室设在机体内部的右侧,所述氧化二室与混合反应室由左向右设在机体中部,所述中水管设在排污管上端,所述消毒管设在中水管上端,所述反冲机构设在消毒管开口处,所述反冲机构由套管、阻水塞、拉杆、底盘、齿条、弹簧、齿轮、限位块、浮圈、竖杆所组成,所述套管固定在消毒管开口处,所述阻水塞位于套管内且固定在拉杆顶端,所述底盘呈圆盘状且固定在拉杆底端,所述齿条竖直固定在底盘两侧,所述弹簧卡合在底盘和套管底部,所述齿轮设有两个且对称设在套管两侧,所述限位块设有四块且分别固定在齿轮外的两侧。优选的,所述竖杆竖直固定在浮圈的两端,所述竖杆在限位块间滑动卡合。优选的,所述齿条与齿轮啮合且水平位置高于齿轮,所述竖杆内侧设有成排的齿且与齿轮啮合,所述竖杆内侧齿的水平高度低于齿轮。优选的,所述套管内部的中段为一圈梯形凸起结构,所述阻水塞下端呈倒置的圆台状且倾斜度与套管内部梯形凸起结构的倾斜度相匹配。优选的,所述底盘上设有四个扇形开孔。优选的,所述齿轮啮合在齿条顶段时,所述阻水塞与套管内部梯形凸起结构相抵。优选的,所述阻水塞采用橡胶材质且顶端呈圆锥状。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采用反冲机构,由浮圈与阻水塞相配合,在水面上涨时带动浮圈上升,通过齿轮齿条的交错配合,使浮圈的上升转化为阻水塞的下降,使得阻水塞与套管内凸起结构相抵,对套管内开口进行封闭,避免水流和消毒液交汇,更避免了水流倒灌进消毒管内造成不必要的麻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环境工程用环保的污水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反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反冲机构的局部细节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反冲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机体-1、入水管-2、氧化一室-3、氧化二室-4、混合反应室-5、沉淀过滤室-6、排污管-7、中水管-8、消毒管-9、反冲机构-10、套管-A、阻水塞-B、拉杆-C、底盘-D、齿条-E、弹簧-F、齿轮-G、限位块-H、浮圈-I、竖杆-J。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实施例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环境工程用环保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结构包括:机体1、入水管2、氧化一室3、氧化二室4、混合反应室5、沉淀过滤室6、排污管7、中水管8、消毒管9、反冲机构10,所述机体1以入水管2设置的方向为左侧且以排污管7的方向为右侧,所述氧化一室3设在机体1内部的左侧,所述沉淀过滤室6设在机体1内部的右侧,所述氧化二室4与混合反应室5由左向右设在机体1中部,所述中水管8设在排污管7上端,所述消毒管9设在中水管8上端,所述反冲机构10设在消毒管9开口处,所述反冲机构10由套管A、阻水塞B、拉杆C、底盘D、齿条E、弹簧F、齿轮G、限位块H、浮圈I、竖杆J所组成,所述套管A固定在消毒管9开口处,所述阻水塞B位于套管A内且固定在拉杆C顶端,所述底盘D呈圆盘状且固定在拉杆C底端,所述齿条E竖直固定在底盘D两侧,所述弹簧F卡合在底盘D和套管A底部,所述齿轮G设有两个且对称设在套管A两侧,所述限位块H设有四块且分别固定在齿轮G外的两侧。所述竖杆J竖直固定在浮圈I的两端,所述竖杆J在限位块H间滑动卡合。所述齿条E与齿轮G啮合且水平位置高于齿轮G,所述竖杆J内侧设有成排的齿且与齿轮G啮合,所述竖杆J内侧齿的水平高度低于齿轮G。所述套管A内部的中段为一圈梯形凸起结构,所述阻水塞B下端呈倒置的圆台状且倾斜度与套管A内部梯形凸起结构的倾斜度相匹配。所述底盘D上设有四个扇形开孔。所述齿轮G啮合在齿条E顶段时,所述阻水塞B与套管A内部梯形凸起结构相抵。所述阻水塞B采用橡胶材质且顶端呈圆锥状。下面对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做如下说明:通过将机体1下半部分埋入地下,将入水管2与排污管7接通相应的管道,以此开始使用,排入的污水经氧化一室3、氧化二室4和混合反应室5反应后,通过沉淀过滤室6进行杂质沉淀,然后杂质经排污管7排出,而处理完成的中水进入沉淀过滤室6的后段,通过消毒管9排出的消毒液对中水进行消毒,使其达标排放,由此来完成对排入地下的污水的处理;当沉淀过滤室6的后段排放中水的区域内,中水水位上升时,水流托起浮圈I,带动竖杆J上升,通过竖杆J内侧设有的齿与齿轮G啮合,带动齿轮G向内旋转,从而带动齿条E下降,通过与齿条E相固定的底盘D拉动拉杆C,使阻水塞B下降与套管A内部梯形凸起结构相卡合,从而使套管A开口封闭起来,避免避免水流和消毒管9内的消毒液交汇,更避免了水流倒灌进消毒管9内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境工程用环保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结构包括:机体(1)、入水管(2)、氧化一室(3)、氧化二室(4)、混合反应室(5)、沉淀过滤室(6)、排污管(7)、中水管(8)、消毒管(9)、反冲机构(10),其特征在于:/n所述机体(1)以入水管(2)设置的方向为左侧且以排污管(7)的方向为右侧,所述氧化一室(3)设在机体(1)内部的左侧,所述沉淀过滤室(6)设在机体(1)内部的右侧,所述氧化二室(4)与混合反应室(5)由左向右设在机体(1)中部,所述中水管(8)设在排污管(7)上端,所述消毒管(9)设在中水管(8)上端,所述反冲机构(10)设在消毒管(9)开口处;/n所述反冲机构(10)由套管(A)、阻水塞(B)、拉杆(C)、底盘(D)、齿条(E)、弹簧(F)、齿轮(G)、限位块(H)、浮圈(I)、竖杆(J)所组成,所述套管(A)固定在消毒管(9)开口处,所述阻水塞(B)位于套管(A)内且固定在拉杆(C)顶端,所述底盘(D)呈圆盘状且固定在拉杆(C)底端,所述齿条(E)竖直固定在底盘(D)两侧,所述弹簧(F)卡合在底盘(D)和套管(A)底部,所述齿轮(G)设有两个且对称设在套管(A)两侧,所述限位块(H)设有四块且分别固定在齿轮(G)外的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境工程用环保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结构包括:机体(1)、入水管(2)、氧化一室(3)、氧化二室(4)、混合反应室(5)、沉淀过滤室(6)、排污管(7)、中水管(8)、消毒管(9)、反冲机构(10),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体(1)以入水管(2)设置的方向为左侧且以排污管(7)的方向为右侧,所述氧化一室(3)设在机体(1)内部的左侧,所述沉淀过滤室(6)设在机体(1)内部的右侧,所述氧化二室(4)与混合反应室(5)由左向右设在机体(1)中部,所述中水管(8)设在排污管(7)上端,所述消毒管(9)设在中水管(8)上端,所述反冲机构(10)设在消毒管(9)开口处;
所述反冲机构(10)由套管(A)、阻水塞(B)、拉杆(C)、底盘(D)、齿条(E)、弹簧(F)、齿轮(G)、限位块(H)、浮圈(I)、竖杆(J)所组成,所述套管(A)固定在消毒管(9)开口处,所述阻水塞(B)位于套管(A)内且固定在拉杆(C)顶端,所述底盘(D)呈圆盘状且固定在拉杆(C)底端,所述齿条(E)竖直固定在底盘(D)两侧,所述弹簧(F)卡合在底盘(D)和套管(A)底部,所述齿轮(G)设有两个且对称设在套管(A)两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生,
申请(专利权)人:李伟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