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天朋专利>正文

一种动力工程用热能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3864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力工程用热能回收装置,包括热能发生箱,热能发生箱顶部贯穿开设有通口,热能发生箱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输出水箱,热能发生箱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输入水箱,输入水箱和输出水箱的外侧均环绕罩设安装有保温隔罩,输出水箱和输入水箱的外侧均设置有保温盖板,输出水箱和输入水箱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连接头并分别与输出水箱和输入水箱内部连通,连接头贯穿保温隔罩的顶部,热能发生箱内水平设置有导热板,导热板的顶部盘绕开设有盘槽,盘槽内固定安装有盘管,两个连接头上均固定连接有输送管的一端,两个输送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盘管对应端的端口上,输出水箱的内侧顶部固定安装有输送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工程用热能回收装置
本技术涉及动力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动力工程用热能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动力工程是研究工程领域中的能源转换、传输和利用的理论和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一次能源消耗和污染物质排放,推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工程
它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既有悠久的历史,又属于21世纪经济发展中的能源、信息、材料三大前沿领域之一。现有的动力工程用的热能回收装置在回收热能时,非常容易因为在回收热能时,热能回收装置的保温隔热措施不足,导致热能回收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动力工程用热能回收装置,能避免热能回收完毕后水箱内部被加热的水通过水箱箱壁进行热能溢散,避免最终导致热能回收效率低,热能回收效果差的情况出现。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动力工程用热能回收装置,所述热能发生箱顶部贯穿开设有通口,所述热能发生箱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输出水箱,热能发生箱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输入水箱,所述输入水箱和输出水箱的外侧均环绕罩设安装有保温隔罩,所述输出水箱和输入水箱的外侧均设置有保温盖板,所述输出水箱和输入水箱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连接头并分别与输出水箱和输入水箱内部连通,所述连接头贯穿保温隔罩的顶部,所述热能发生箱内水平设置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的顶部盘绕开设有盘槽,所述盘槽内固定安装有盘管,两个连接头上均固定连接有输送管的一端,两个输送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盘管对应端的端口上,所述输出水箱的内侧顶部固定安装有输送泵,所述输送泵的输出端和对应侧的连接头固定连接,所述输送管上套设安装有输送保温套,所述热能发生箱的顶端开口上设置有隔热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输入水箱和输出水箱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另一连接头,另一连接头依次和输入水箱和输出水箱连通,两个另一连接头之间固定连接有循环管,所述循环管上套设安装有循环保温套.输出水箱的内侧底部固定安装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输入端和对应的另一连接头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热能发生箱的顶部端口上纵向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有若干个并沿前后方向对称设置在热能发生箱的前后内壁上,导热板的前后两端固定安装有滑块并与第二安装槽相匹配。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热能发生箱的顶部端口上纵向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有若干个并沿前后方向对称设置在热能发生箱的前后内壁上,隔热板的前后两端固定安装有滑块并与第一安装槽相匹配。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隔热板和热能发生箱的内壁缝隙间设置有隔热垫圈,隔热垫圈固定安装在隔热板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保温盖板有两块并前后对称设置,保温盖板的顶部和底部对称卡接安装有插销,所述插销贯穿保温隔罩并卡接安装在保温隔罩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热板和热能发生箱内壁之间设置有传热缝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1、在热能回收时,通过在输送管外套设输送保温套,将输送泵设置在输出水箱内部,并在热能发生箱的内部设置隔热板,在热能回收的过程中避免回收的热能发生溢散造成热能损失,在输出水箱和输入水箱外罩设保温隔罩和保温盖板,避免热能回收完毕后水箱内部被加热的水通过水箱箱壁进行热能溢散,避免最终导致热能回收效率低,热能回收效果差的情况出现;2、通过在输出水箱和输入水箱下方设置循环管将输出水箱和输入水箱再次连接,将输入水箱内被加热后的热水再次输入至输出水箱中,从而实现水箱内部的水在热能发生箱内被循环加热,利用水比热容大的特性,实现水箱内部的水吸收更多的热能,从而提高了热能回收的热能的回收量。附图说明图1为动力工程用热能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动力工程用热能回收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动力工程用热能回收装置的平面示意图;图4为动力工程用热能回收装置中输出水箱的剖视图。其中:1、第一安装槽;2、盘管;3、热能发生箱;4、盘槽;5、第二安装槽;6、输送保温套;7、输送管;8、保温隔罩;9、保温盖板;10、输入水箱;11、循环管;12、隔热板;13、隔热垫圈;14、输出水箱;15、循环保温套;16、输送泵;17、循环泵;18、插销;19、连接头;20、导热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动力工程用热能回收装置,包括热能发生箱3,热能发生箱3顶部贯穿开设有通口,热能发生箱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输出水箱14,热能发生箱3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输入水箱10,输入水箱10和输出水箱14的外侧均环绕罩设安装有保温隔罩8,输出水箱14和输入水箱10的外侧均设置有保温盖板9,输出水箱14和输入水箱10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连接头19并分别与输出水箱14和输入水箱10内部连通,连接头19贯穿保温隔罩8的顶部,热能发生箱3内水平设置有导热板20,导热板20的顶部盘绕开设有盘槽4,盘槽4内固定安装有盘管2,两个连接头19上均固定连接有输送管7的一端,两个输送管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盘管2对应端的端口上,输出水箱14的内侧顶部固定安装有输送泵16,输送泵16的输出端和对应侧的连接头19固定连接,输送管7上套设安装有输送保温套6,热能发生箱3的顶端开口上设置有隔热板12;在使用该热能回收装置时,在热能发生箱3内部工作产生热能溢散时,启动输送泵16,将输出水箱14内部的冷水泵入输送管7中,经过输送管7输送至盘管2中,热能发生箱3内部溢散的热能对导热板20加热后,盘管2中冷水流动被导热板20加热后经过输送管7输送至输入水箱10中,通过将溢散热能存储至冷水中实现热能回收,在热能回收时,通过在输送管7外套设输送保温套6,将输送泵16设置在输出水箱14内部,并在热能发生箱3的内部设置隔热板12,在热能回收的过程中避免回收的热能发生溢散造成热能损失,在输出水箱14和输入水箱10外罩设保温隔罩8和保温盖板9,避免热能回收完毕后水箱内部被加热的水通过水箱箱壁进行热能溢散,最终导致热能回收效率低,热能回收效果差的情况出现。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输入水箱10和输出水箱14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另一连接头19,另一连接头19依次和输入水箱10和输出水箱14连通,两个另一连接头19之间固定连接有循环管11,循环管11上套设安装有循环保温套15.输出水箱14的内侧底部固定安装有循环泵17,循环泵17的输入端和对应的另一连接头19固定连接;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力工程用热能回收装置,包括热能发生箱(3),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能发生箱(3)顶部贯穿开设有通口,所述热能发生箱(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输出水箱(14),热能发生箱(3)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输入水箱(10),所述输入水箱(10)和输出水箱(14)的外侧均环绕罩设安装有保温隔罩(8),所述输出水箱(14)和输入水箱(10)的外侧均设置有保温盖板(9),所述输出水箱(14)和输入水箱(10)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连接头(19)并分别与输出水箱(14)和输入水箱(10)内部连通,所述连接头(19)贯穿保温隔罩(8)的顶部,所述热能发生箱(3)内水平设置有导热板(20),所述导热板(20)的顶部盘绕开设有盘槽(4),所述盘槽(4)内固定安装有盘管(2),两个连接头(19)上均固定连接有输送管(7)的一端,两个输送管(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盘管(2)对应端的端口上,所述输出水箱(14)的内侧顶部固定安装有输送泵(16),所述输送泵(16)的输出端和对应侧的连接头(19)固定连接,所述输送管(7)上套设安装有输送保温套(6),所述热能发生箱(3)的顶端开口上设置有隔热板(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工程用热能回收装置,包括热能发生箱(3),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能发生箱(3)顶部贯穿开设有通口,所述热能发生箱(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输出水箱(14),热能发生箱(3)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输入水箱(10),所述输入水箱(10)和输出水箱(14)的外侧均环绕罩设安装有保温隔罩(8),所述输出水箱(14)和输入水箱(10)的外侧均设置有保温盖板(9),所述输出水箱(14)和输入水箱(10)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连接头(19)并分别与输出水箱(14)和输入水箱(10)内部连通,所述连接头(19)贯穿保温隔罩(8)的顶部,所述热能发生箱(3)内水平设置有导热板(20),所述导热板(20)的顶部盘绕开设有盘槽(4),所述盘槽(4)内固定安装有盘管(2),两个连接头(19)上均固定连接有输送管(7)的一端,两个输送管(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盘管(2)对应端的端口上,所述输出水箱(14)的内侧顶部固定安装有输送泵(16),所述输送泵(16)的输出端和对应侧的连接头(19)固定连接,所述输送管(7)上套设安装有输送保温套(6),所述热能发生箱(3)的顶端开口上设置有隔热板(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工程用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水箱(10)和输出水箱(14)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另一连接头(19),另一连接头(19)依次和输入水箱(10)和输出水箱(14)连通,两个另一连接头(19)之间固定连接有循环管(1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天朋熊赛
申请(专利权)人:郑天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