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尺蠖的软体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3712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仿尺蠖的软体机器人,涉及软体机器人的技术领域,包括:第一中间部、固定杆、弹性杆、形状记忆合金弹簧、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和后足。外壳采用硅胶材料,骨架包括弹性杆、固定杆且均采用硅胶材料制成,后足选用摩擦力较大的硅胶材料,通过给嵌在两相邻固定杆之间的形状记忆合金弹簧加热,使系统整体收缩变形,停止加热时,利用后足产生的摩擦力使其向前驱动。硅胶材料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弹性、耐高温性、电绝缘性能和稳定性,可以适用于各种环境条件下进行的模拟实验,同时系统内部均为柔性材质,不是通过刚性部件连接形成,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使用寿命长且不易损坏,可以真实地的模拟尺蠖的运动方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仿尺蠖的软体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软体机器人的
,尤其涉及一种仿尺蠖的软体机器人。
技术介绍
柔性是生物体本质而普适的重要属性。绝大部分生物都具有柔软的组织,这些生物依靠自身柔性,能够高效、和谐地与自然界交互。“软体”的机器人也能像生物体一样,主动或被动地改变自身形状、刚度和运动,从而更加安全高效地与环境交互。软体机器人是一个新兴研究方向,软体机器人本身较多的自由度相比传统的刚体机器人具有许多优势,如无需传感器也能较好地适应复杂的环境,凭借较小的接触力来提供更安全更自然的人机交互等。传统柔性铰链原理的机器人是依靠多个微小刚性单元的连接来达到“柔性”的目的,但控制方式与传统刚性机器人没有本质的区别,故这类机器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些刚性机器人存在的问题,依旧有其局限性,依然应该划分于“刚性”机器人的范畴。传统的仿尺蠖的软体机器人结构复杂,造价高昂,环境耐受度及柔性较差,难以真实的模仿尺蠖的运动方式,通常需要使用外部装置提供动能以进行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产生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仿尺蠖的软体机器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仿尺蠖的软体机器人,其中,包括:第一中间部1,所述第一中间部1包括:至少一连接部8,若干所述连接部8呈线状排列;固定杆2,任意相邻的两所述连接部8之间设有一所述固定杆2;弹性杆3,每一所述连接部8内设有一所述弹性杆3,任意相邻的两所述固定杆2之间连接有一所述弹性杆3;形状记忆合金弹簧4,每一所述连接部8内设有一所述形状记忆合金弹簧4,任意相邻的两所述固定杆2之间连接有一所述形状记忆合金弹簧4;第一端部5,所述第一端部5内设有一所述固定杆2、一所述弹性杆3和一所述形状记忆合金弹簧4,所述第一中间部1具有一端和所述第一端部5连接;第二端部6,所述第二端部6内设有一所述固定杆2、一所述弹性杆3和一所述形状记忆合金弹簧4,所述第一中间部1具有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端部6连接;后足7,所述后足7和所述第一端部5连接。上述的仿尺蠖的软体机器人,其中,所述第一中间部1和所述第一端部5通过一所述固定杆2连接。上述的仿尺蠖的软体机器人,其中,所述第一中间部1和所述第二端部6通过一所述固定杆2连接。上述的仿尺蠖的软体机器人,其中,每一所述固定杆2竖直设置。上述的仿尺蠖的软体机器人,其中,每一所述固定杆2上设有总长度三分之一处和总长度三分之二处。上述的仿尺蠖的软体机器人,其中,所述总长度三分之一处设于所述总长度三分之二处的上方。上述的仿尺蠖的软体机器人,其中,每一所述弹性杆3水平设置。上述的仿尺蠖的软体机器人,其中,每一所述弹性杆3具有两端分别和两所述固定杆2的所述总长度三分之一处连接。上述的仿尺蠖的软体机器人,其中,每一所述形状记忆合金弹簧4水平设置。上述的仿尺蠖的软体机器人,其中,每一所述形状记忆合金弹簧4具有两端分别和两所述固定杆2的所述总长度三分之二处连接。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1)本技术的材质为硅胶材料,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弹性、耐高温性、电绝缘性能和稳定性,可以适用于各种环境条件下进行的模拟实验,同时系统内部均为柔性材质,不是通过刚性部件连接形成,具有真实地的模拟尺蠖的运动方式;(2)本技术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使用寿命长且不易损坏,可以真实地的模拟尺蠖的运动方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仿尺蠖的软体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仿尺蠖的软体机器人的实施例示意图。附图中:1、第一中间部;2、固定杆;3、弹性杆;4、形状记忆合金弹簧;5、第一端部;6、第二端部;7、后足;8、连接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示出了一种仿尺蠖的软体机器人,其中,包括:第一中间部1、固定杆2、弹性杆3、形状记忆合金弹簧4、第一端部5、第二端部6和后足7。第一中间部1包括:至少一连接部8,若干连接部8呈线状排列。任意相邻的两连接部8之间设有一固定杆2,每一连接部8内设有一弹性杆3,任意相邻的两固定杆2之间连接有一弹性杆3,每一连接部8内设有一形状记忆合金弹簧4,任意相邻的两固定杆2之间连接有一形状记忆合金弹簧4。第一端部5内设有一固定杆2、一弹性杆3和一形状记忆合金弹簧4,第一中间部1具有一端和第一端部5连接,第二端部6内设有一固定杆2、一弹性杆3和一形状记忆合金弹簧4,第一中间部1具有另一端和第二端部6连接,后足7和第一端部5连接。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第一中间部1和第一端部5通过一固定杆2连接。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第一中间部1和第二端部6通过一固定杆2连接。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每一固定杆2竖直设置。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每一固定杆2上设有总长度三分之一处和总长度三分之二处。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总长度三分之一处设于总长度三分之二处的上方。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每一弹性杆3水平设置。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每一弹性杆3具有两端分别和两固定杆2的总长度三分之一处连接。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每一形状记忆合金弹簧4水平设置。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每一形状记忆合金弹簧4具有两端分别和两固定杆2的总长度三分之二处连接。以上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本技术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如下实施方式:本技术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设计一种仿尺蠖的软体机器人,外壳采用硅胶材料,骨架包括弹性杆3、固定杆2且均采用硅胶材料制成,通过给嵌在两相邻固定杆2之间的形状记忆合金弹簧4加热,使系统整体收缩变形,停止加热时,利用后足7产生的摩擦力使其向前驱动。本技术的进一步实施例中,一种实施方式为,通过给嵌在隔板间的形状记忆合金弹簧4加热,使系统整体收缩变形,停止加热时,利用后足7产生的摩擦力使其向前驱动。本技术的进一步实施例中,使用直流恒压电源对形状记忆合金弹簧4加热至相变温度,形状记忆合金弹簧4收缩。本技术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形状记忆合金弹簧4嵌在固定杆2的中下部约三分之一处,形状记忆合金弹簧4收缩可带动固定杆2的下半部分收缩。本技术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弹性杆3在固定杆2的中上部约三分之一处连接,因此当形状记忆合金弹簧4到达相变温度产生收缩相变时,整个软体机器人系统会呈弯曲的形状。本技术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系统断电时,温度下降,形状记忆合金弹簧4渐渐形变至马氏体,形状记忆合金弹簧4慢慢伸长,此时后足7支撑系统并且后足7产生的摩擦力大于系统头部,故当断电时,系统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仿尺蠖的软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中间部(1),所述第一中间部(1)包括:至少一连接部(8),若干所述连接部(8)呈线状排列;/n固定杆(2),任意相邻的两所述连接部(8)之间设有一所述固定杆(2);/n弹性杆(3),每一所述连接部(8)内设有一所述弹性杆(3),任意相邻的两所述固定杆(2)之间连接有一所述弹性杆(3);/n形状记忆合金弹簧(4),每一所述连接部(8)内设有一所述形状记忆合金弹簧(4),任意相邻的两所述固定杆(2)之间连接有一所述形状记忆合金弹簧(4);/n第一端部(5),所述第一端部(5)内设有一所述固定杆(2)、一所述弹性杆(3)和一所述形状记忆合金弹簧(4),所述第一中间部(1)具有一端和所述第一端部(5)连接;/n第二端部(6),所述第二端部(6)内设有一所述固定杆(2)、一所述弹性杆(3)和一所述形状记忆合金弹簧(4),所述第一中间部(1)具有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端部(6)连接;/n后足(7),所述后足(7)和所述第一端部(5)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尺蠖的软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中间部(1),所述第一中间部(1)包括:至少一连接部(8),若干所述连接部(8)呈线状排列;
固定杆(2),任意相邻的两所述连接部(8)之间设有一所述固定杆(2);
弹性杆(3),每一所述连接部(8)内设有一所述弹性杆(3),任意相邻的两所述固定杆(2)之间连接有一所述弹性杆(3);
形状记忆合金弹簧(4),每一所述连接部(8)内设有一所述形状记忆合金弹簧(4),任意相邻的两所述固定杆(2)之间连接有一所述形状记忆合金弹簧(4);
第一端部(5),所述第一端部(5)内设有一所述固定杆(2)、一所述弹性杆(3)和一所述形状记忆合金弹簧(4),所述第一中间部(1)具有一端和所述第一端部(5)连接;
第二端部(6),所述第二端部(6)内设有一所述固定杆(2)、一所述弹性杆(3)和一所述形状记忆合金弹簧(4),所述第一中间部(1)具有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端部(6)连接;
后足(7),所述后足(7)和所述第一端部(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尺蠖的软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间部(1)和所述第一端部(5)通过一所述固定杆(2)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珺肖光运张阳阳赖光前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林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