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版印刷机正反印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3548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柔版印刷机正反印刷装置,包括印刷壳体,所述印刷壳体的底部两侧设置有电动千斤顶,所述电动千斤顶底部设置有支撑底座,所述印刷壳体的左侧设置有送料辊,所述印刷壳体的右侧设置有收卷辊,所述印刷壳体内部两端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上传输辊筒和下传输辊筒,所述印刷壳体中部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印刷机构,所述印刷机构右侧的印刷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加热板,所述印刷机构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印刷壳体内壁,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连接在横板,所述横板的中部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贯穿横板连接有支撑板,本装置实现了柔版印刷机的正反印刷功能,而且提高了印刷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柔版印刷机正反印刷装置
本技术属于柔版印刷
,具体为一种柔版印刷机正反印刷装置。
技术介绍
柔版印刷机使用流动性较强的流体油墨,油墨由墨斗胶辊和网纹传墨辊传到印版的图文部分并使其着墨,然后由压滚筒施以印刷压力,将印版上的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最后经干燥面完成印刷过程。目前的柔版印刷机只能进行单面的印刷功能,当需要印刷另一面时,需要拿出,翻面,在进行印刷,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同时目前的柔板印刷机的印刷效果不好,大大降低了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提供一种柔版印刷机正反印刷装置。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柔版印刷机正反印刷装置,包括印刷壳体,所述印刷壳体的底部两侧设置有电动千斤顶,所述电动千斤顶底部设置有支撑底座,所述印刷壳体的左侧设置有送料辊,所述印刷壳体的右侧设置有收卷辊,所述印刷壳体内部两端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上传输辊筒和下传输辊筒,所述印刷壳体中部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印刷机构,所述印刷机构右侧的印刷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加热板,所述印刷机构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印刷壳体内壁,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连接在横板,所述横板的中部设置有气缸。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气缸贯穿横板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两侧固定安装有套管,所述套管的一端活动安装有弹簧杆,所述弹簧杆的一端连接有安装板。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板的两侧连接有滑块,所述横板的两侧连接有滑杆,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滑杆上,所述安装板的中部设置有印刷辊,所述印刷壳体的外侧设置有墨水盒。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墨水盒连通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上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墨水盒的一侧连接有出墨管,所述出墨管上设置有计量阀,所述出墨管连接有连接软管,所述连接软管的一侧连接有横管,所述横管的一侧与印刷辊的一侧相连通。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印刷辊包括印刷辊本体、进墨口、墨水排出口、安装管和空腔,所述安装管两侧与安装板相连接,所述安装管的一侧开设有进墨口,所述进墨口与横管相连通。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管的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的两侧设置有多个墨水排出口,所述安装管的外端设置有印刷辊本体。有益效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为:1、本技术中,通过上下端的气缸带动支撑板朝相对一侧移动,支撑板带动安装板朝相对一侧移动,便可带动印刷辊朝相对一侧移动,便可通过上下两端的印刷辊对工件进行印刷,实现了双面同时印刷的功能。2、本技术中,通过墨水排出口将墨水传入印刷辊本体的内部,同时在传入的过程中,通过计量阀可以设置一次的墨水排入量,防止墨水过多,同时,通过弹簧杆和套管的配合以及滑杆和滑块的配合,可以提高在印刷时的稳定性,提高了印刷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印刷机构的结构示意简图;图3为本技术的印刷辊的结构剖面图。图中标记:1-印刷壳体、2-下传输辊筒、3-送料辊、4-电动千斤顶、5-支撑底座、6-收卷辊、7-上传输辊筒、8-加热板、9-印刷机构、91-气缸、92-固定杆、93-横板、94-滑杆、95-滑块、96-弹簧杆、97-安装板、98-印刷辊、981-印刷辊本体、982-墨水排出口、983-安装管、984-空腔、985-进墨口、99-支撑板、100-套管、101-横管、102-连接软管、103-墨水盒、104-进料管、105-出墨管、106-计量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参照图1-3,一种柔版印刷机正反印刷装置,包括印刷壳体1,印刷壳体1的底部两侧设置有电动千斤顶4,电动千斤顶4底部设置有支撑底座5,印刷壳体1的左侧设置有送料辊3,印刷壳体1的右侧设置有收卷辊6,使用者将工件本体从送料辊3上印刷壳体1的左侧插入并延伸至印刷壳体1的右侧,与收卷辊6连接,通过收卷辊6进行收卷,印刷壳体1内部两端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上传输辊筒7和下传输辊筒2,印刷壳体1中部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印刷机构9,印刷机构9右侧的印刷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加热板8,通过加热板8对印刷后的工件烘干,印刷机构9包括固定杆92,固定杆92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印刷壳体1内壁,固定杆92的另一端连接在横板93,横板93的中部设置有气缸91。需要说明的是,气缸91贯穿横板93连接有支撑板99,支撑板99的两侧固定安装有套管100,套管100的一端活动安装有弹簧杆96,弹簧杆96的一端连接有安装板97,通过弹簧杆96和套管100的配合以及滑杆94和滑块95的配合,可以提高在印刷时的稳定性,提高了印刷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安装板97的两侧连接有滑块95,横板93的两侧连接有滑杆94,滑块95滑动连接在滑杆94上,安装板97的中部设置有印刷辊98,印刷壳体1的外侧设置有墨水盒103。需要说明的是,墨水盒103连通有进料管104,进料管104上设置有单向阀,墨水盒103的一侧连接有出墨管105,出墨管105上设置有计量阀106,出墨管105连接有连接软管102,连接软管102的一侧连接有横管101,通过连接软管102将墨水盒103内部的墨水传入横管101,横管101将墨水传入安装管983的内部,通过墨水排出口982将墨水传入印刷辊本体981的内部,同时在传入的过程中,通过计量阀106可以设置一次的墨水排入量,横管101的一侧与印刷辊98的一侧相连通,通过气缸91带动支撑板99下降,支撑板99带动安装板97下降,便可带动印刷辊98下降,便可通过上下两端的印刷辊98对工件进行印刷。需要说明的是,印刷辊98包括印刷辊本体981、进墨口985、墨水排出口982、安装管983和空腔984,安装管983两侧与安装板97相连接,安装管983的一侧开设有进墨口985,进墨口985与横管101相连通。需要说明的是,安装管983的内部设置有空腔984,空腔984的两侧设置有多个墨水排出口982,安装管983的外端设置有印刷辊本体981。工作原理:本装置在使用时,使用者将工件本体从送料辊3上印刷壳体1的左侧插入并延伸至印刷壳体1的右侧,与收卷辊6连接,通过收卷辊6进行收卷,使工件在下传输辊筒2上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通过气缸91带动支撑板99下降,支撑板99带动安装板97下降,便可带动印刷辊98下降,便可通过上下两端的印刷辊98对工件进行印刷,印刷结束后,气缸91带动印刷辊98上升,然后通过加热板8对印刷后的工件烘干即可,一套流程结束。在印刷的过程中,通过连接软管102将墨水盒103内部的墨水传入横管101,横管101将墨水传入安装管983的内部,通过墨水排出口982将墨水传入印刷辊本体981的内部,同时在传入的过程中,通过计量阀106可以设置一次的墨水排入量,防止墨水过多,同时,通过弹簧杆96和套管100的配合以及滑杆94和滑块95的配合,可以提高在印刷时的稳定性,提高了印刷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柔版印刷机正反印刷装置,包括印刷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壳体(1)的底部两侧设置有电动千斤顶(4),所述电动千斤顶(4)底部设置有支撑底座(5),所述印刷壳体(1)的左侧设置有送料辊(3),所述印刷壳体(1)的右侧设置有收卷辊(6),所述印刷壳体(1)内部两端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上传输辊筒(7)和下传输辊筒(2),所述印刷壳体(1)中部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印刷机构(9),所述印刷机构(9)右侧的印刷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加热板(8),所述印刷机构(9)包括固定杆(92),所述固定杆(92)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印刷壳体(1)内壁,所述固定杆(92)的另一端连接在横板(93),所述横板(93)的中部设置有气缸(9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版印刷机正反印刷装置,包括印刷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壳体(1)的底部两侧设置有电动千斤顶(4),所述电动千斤顶(4)底部设置有支撑底座(5),所述印刷壳体(1)的左侧设置有送料辊(3),所述印刷壳体(1)的右侧设置有收卷辊(6),所述印刷壳体(1)内部两端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上传输辊筒(7)和下传输辊筒(2),所述印刷壳体(1)中部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印刷机构(9),所述印刷机构(9)右侧的印刷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加热板(8),所述印刷机构(9)包括固定杆(92),所述固定杆(92)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印刷壳体(1)内壁,所述固定杆(92)的另一端连接在横板(93),所述横板(93)的中部设置有气缸(9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版印刷机正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91)贯穿横板(93)连接有支撑板(99),所述支撑板(99)的两侧固定安装有套管(100),所述套管(100)的一端活动安装有弹簧杆(96),所述弹簧杆(96)的一端连接有安装板(97)。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柔版印刷机正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97)的两侧连接有滑块(95),所述横板(93)的两侧连接有滑杆(94),所述滑块(95)滑动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瑞晨印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