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IMA平台下分区间通信配置自动生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83503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航电系统机载网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IMA平台下分区间通信配置自动生成方法。本方法首先定义了ICD文件格式,用来描述用户通信需求,包含了分区名称、分区版本、发送端口及接收端口;其次根据用户通信需求ICD文件自动生成分区端口配置,包含队列及采样端口;再次根据分区端口配置自动生成虚分区端口配置及分区端口与虚端口链接关系;最后根据用户通信需求ICD文件自动生成分区端口与通信端口映射关系。该方法的优点是能够根据用户通信需求,自动生成IMA平台下分区间通信配置,解决了传统手动配置工作繁琐,容易出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IMA平台下分区间通信配置自动生成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航电系统机载网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IMA平台下分区间通信配置自动生成方法。
技术介绍
综合化、模块化航空电子系统(IMA)已成为航空器的发展主要趋势,多应用于军用或民用先进飞机,并向高度综合化的方向持续发展。综合化航电系统将原来多个独立任务或应用集成到一个具有高速处理能力的计算机中,实现了资源共享、数据融合,提升了航空器的性能。此外,由于综合的复杂性,综合化电子系统也带来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诸多问题。国际ARINC组织针对航空电子系统综合化提出了健壮分区思想,制定了ARINC653标准。ARINC653操作系统定义的分区间通过端口和通道进行通信。端口包括两种类型:采样端口和队列端口。顾名思义,采样端口以刷新率进行刷新,时刻保持最近一次刷新后的数据,而队列端口以消息队列的方式缓冲所接收到的消息。但当前IMA平台下分区间通信配置均需通过手动配置完成,工作繁琐,容易出错,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IMA平台下分区间通信配置自动生成方法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IMA平台下分区间通信配置自动生成方法,解决了传统手动配置工作繁琐,容易出差的问题。一种IMA平台下分区间通信配置自动生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S1,基于IMA工作场景定义用户通信需求ICD文件的格式,用户通信需求ICD文件用于描述用户通信需求;S2,根据用户通信需求ICD文件生成分区端口配置;S3,根据分区端口配置生成虚分区端口配置,以及分区端口与虚分区端口之间的链接关系;S4,根据用户通信需求ICD文件生成分区端口与通信端口的链接关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特点和进一步的改进为:(1)S1中,用户通信需求ICD文件的格式,具体包含:分区名称、分区版本、发送端口及接收端口。(2)所述发送端口及接收端口具有如下属性:端口名称、端口类型、消息大小、端口源/目的分区;端口名称用来标识分区通信采用的发送/接收端口名称;端口类型包含:事件消息EVENT及周期消息PERIOD;消息大小用来定义发送/接收消息的长度,消息大小小于等于底层通信端口支持的最大消息长度;端口源/目的分区用来定义该消息的源/目分区。(3)S2具体为:根据用户通信需求ICD文件中定义的端口名称创建对应分区端口,分区端口包含如下属性:端口名称、端口类型、端口方向、消息大小、队列深度、协议、刷新频率。(4)对于端口类型:如果用户通信需求ICD文件中端口类型为“EVENT”,则将该端口类型设置为“QueuingPort”,如果用户通信需求ICD文件中端口类型为“PERIOD”,则将该端口类型设置为“SamplingPort”;端口名称与用户通信需求ICD文件中端口名称保持一致;端口方向:如果用户通信需求ICD文件中端口名称为发送端口,则该端口方向设置为“SOURCE”;如果用户通信需求ICD文件中端口名称为接收端口,则该端口方向设置为“DESTINATION”;消息大小:与用户通信需求ICD文件中端口的消息大小保持一致;队列深度:如果用户通信需求ICD文件中端口类型为“EVENT”,则将该队列深度值设置为10,队列深度仅对队列端口适用;协议:如果用户通信需求ICD文件中端口名称为发送端口,则协议的属性设置为“SENDER_BLOCK”;如果用户通信需求ICD文件中端口名称为接收端口,则协议的属性设置为“NOT_APPLICABLE;刷新频率:如果用户通信需求ICD文件中端口类型为“PERIOD”,则刷新频率的值设置为“INFINITE_TIME”,刷新频率仅适用于采样端口。(5)S3具体为:创建虚分区,并根据分区端口名称依次完成虚分区中虚端口的创建,根据分区端口及已创建的虚端口建立端口链接关系;在创建虚分区的过程中,首先获取模块配置文件中已存在分区的名称及IDi,然后创建一个名称唯一的虚分区,并将创建的虚分区ID设为Max{IDi}+1。(6)根据分区端口名称依次完成虚分区中虚端口的创建中,虚端口包含如下属性:端口类型:与分区端口中的端口类型保持一致;端口属性:设置为PSEUDO_PORT;端口名称:在分区端口名称前面添加“Pseudo_”字符;方向:与分区端口方向相反;具体的,分区端口方向为“SOURCE”,虚端口方向应为“DESTINATION”;分区端口方向为“DESTINATION”,虚端口方向应为“SOURCE”;消息大小:与分区端口定义的消息大小保持一致;队列深度:与分区端口定义的队列深度保持一致;协议:若分区端口协议的属性为“NOT_APPLICABLE”,虚端口协议属性为“SENDER_BLOCK”;若分区端口协议的属性为“SENDER_BLOCK”,虚端口协议属性应为“NOT_APPLICABLE”;驱动名称:设置为“PseudoPQ/虚端口名称”;刷新频率:设置为“INFINITE_TIME”。(7)在根据已创建的分区端口及虚端口自动建立端口链接关系的过程中,根据端口名称进行自动索引;如果分区端口名称与虚端口名称去除“Pseudo_”字符后一致,则认为它们为一组端口;如果分区端口名称包含“_Snd”,则该端口为源端口,虚端口为目的端口;如果分区端口名称包含“_Rcv”,则该端口为目的端口,虚端口为源端口;并根据端口名称,填充每组端口对应的分区名称,并为每组端口分配一个通道ID,起始值为1。(8)S4具体为:读取底层网络驱动通信配置,根据消息类型、消息大小及源/目的分区自动匹配用户通信需求ICD文件中定义的端口名称,并将匹配结果作为分区端口与通信端口的链接关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基于IMA平台工作场景,定义了一套ICD格式,用来描述用户通信需求;本方法可以根据用户通信需求ICD文件自动生成分区端口配置;本方法可以根据分区端口配置自动生成虚分区端口配置及端口链接关系;本方法可以根据用户通信需求ICD文件自动生成分区端口与通信端口映射关系。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IMA平台下分区间通信配置自动生成方法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IMA平台工作场景见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ICD文件格式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GPM1分区配置文件中端口信息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GPM1模块配置文件中虚分区配置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GPM1模块配置文件中端口链接关系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GPM1分区端口与通信端口链接关系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GPM2分区配置文件中端口信息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GPM2模块配置文件中虚分区配置示意图;图10为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IMA平台下分区间通信配置自动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nS1,基于IMA工作场景定义用户通信需求ICD文件的格式,用户通信需求ICD文件用于描述用户通信需求;/nS2,根据用户通信需求ICD文件生成分区端口配置;/nS3,根据分区端口配置生成虚分区端口配置,以及分区端口与虚分区端口之间的链接关系;/nS4,根据用户通信需求ICD文件生成分区端口与通信端口的链接关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IMA平台下分区间通信配置自动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S1,基于IMA工作场景定义用户通信需求ICD文件的格式,用户通信需求ICD文件用于描述用户通信需求;
S2,根据用户通信需求ICD文件生成分区端口配置;
S3,根据分区端口配置生成虚分区端口配置,以及分区端口与虚分区端口之间的链接关系;
S4,根据用户通信需求ICD文件生成分区端口与通信端口的链接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IMA平台下分区间通信配置自动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用户通信需求ICD文件的格式,具体包含:分区名称、分区版本、发送端口及接收端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IMA平台下分区间通信配置自动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口及接收端口具有如下属性:端口名称、端口类型、消息大小、端口源/目的分区;
端口名称用来标识分区通信采用的发送/接收端口名称;
端口类型包含:事件消息EVENT及周期消息PERIOD;
消息大小用来定义发送/接收消息的长度,消息大小小于等于底层通信端口支持的最大消息长度;
端口源/目的分区用来定义该消息的源/目分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IMA平台下分区间通信配置自动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S2具体为:
根据用户通信需求ICD文件中定义的端口名称创建对应分区端口,分区端口包含如下属性:端口名称、端口类型、端口方向、消息大小、队列深度、协议、刷新频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IMA平台下分区间通信配置自动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于端口类型:如果用户通信需求ICD文件中端口类型为“EVENT”,则将该端口类型设置为“QueuingPort”,如果用户通信需求ICD文件中端口类型为“PERIOD”,则将该端口类型设置为“SamplingPort”;
端口名称与用户通信需求ICD文件中端口名称保持一致;
端口方向:如果用户通信需求ICD文件中端口名称为发送端口,则该端口方向设置为“SOURCE”;如果用户通信需求ICD文件中端口名称为接收端口,则该端口方向设置为“DESTINATION”;
消息大小:与用户通信需求ICD文件中端口的消息大小保持一致;
队列深度:如果用户通信需求ICD文件中端口类型为“EVENT”,则将该队列深度值设置为10,队列深度仅对队列端口适用;
协议:如果用户通信需求ICD文件中端口名称为发送端口,则协议的属性设置为“SENDER_BLOCK”;如果用户通信需求ICD文件中端口名称为接收端口,则协议的属性设置为“NOT_APPL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逯计划刘芸陈长胜袁万腾张旭孔维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