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设置于光学连接器插座内的卡扣结构,所述卡扣结构包括支撑件以及第一夹持结构。其中,支撑件用以和所述光学连接器插座相结合。第一夹持结构形成于所述支撑件上,用以和插入所述光学连接器插座的光学连接器相扣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之特点在于,第一夹持结构于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光学连接器插座组合过程中,所述光学连接器插座与第一夹持结构之间并无作用力,使得第一夹持结构可以维持其夹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卡扣结构及其光学连接器插座
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光学连接器耦接结构的设计,特别是指一种用以和光学链接器耦接的卡扣结构及其光学连接器插座。本申请请求根据授予2020年2月26日提交的申请号为62/981,537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案的权益,其完整内容在此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技术介绍
由于光纤具有高带宽、低损耗的优点,近年来已广泛作为讯号的传输媒介。光纤的使用,已经在通讯产业中,产生了重大革命性的影响。现今100G光模块通讯已经不敷使用,未来可预期的是将走向400G光模块通讯的时代。在400G光通讯的领域里,光纤模块的封装设计也有很多种设计,其中一种名为四路倍增密度的小型封装可插拔收发器(QuadSmallFormFactorPluggable-DoubleDensity,QSFF-DD)的规格,以兼具向下兼容的设计,受到诸多大厂的注目,纷纷推出相应规格的光通讯模块产品。在上述背景说明段落中所揭露之内容,仅为增进对本专利技术之
技术介绍
的了解,因此,上述之内容含有不构成阻碍本专利技术之先前技术,且应为本领域习知技艺者所熟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卡扣结构及其光学连接器插座,其中卡扣结构再组装到光学连接器插座壳体内部的时候,光学连接器插座内部壳体与卡扣结构用来夹持自光学连接器插座开口插入的光学连接器的夹持结构之间并无作用力的产生,使得夹持结构上成对的夹持组件可以保持相同的间距,进而可以维持夹持光学连接器的夹持效果。在一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卡扣结构,设置于光学连接器插座内,卡扣结构包括有支撑件以及第一夹持结构。其中,支撑件用以和光学连接器插座相结合。第一夹持结构形成于所述支撑件上,用以和光学连接器相扣接。其中,第一夹持结构于支撑件与光学连接器插座组合过程中,光学连接器插座与第一夹持结构之间并无作用力。在另一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连接器插座,包括一壳体以及一卡扣结构。其中,壳体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其内具有第一结合结构。卡扣结构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其更包括支撑件以及第一夹持结构。其中,支撑件用以和光学连接器插座相结合。第一夹持结构形成于所述支撑件上,用以和光学连接器相扣接。其中,第一夹持结构于支撑件与光学连接器插座组合过程中,光学连接器插座与第一夹持结构之间并无作用力。而为了让上述目的、技术特征以及实际实施后之增益性更为明显易懂,于下文中将系以较佳之实施范例辅佐对应相关之图式来进行更详细之说明。附图说明经由详细描述和附图,将仅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附图进行更全面的理解;因此,以下附图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申请专利范围;图1为本专利技术之卡扣结构之一实施例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之卡扣结构另一实施例立体示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之卡扣结构另一实施例立体示意图;图4A为本专利技术之光学连接器插座实施例之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B为光学连接器插座实施例之剖面示意图;图5A为本专利技术之光学连接器插座实施例之立体组合示意图;图5B为光学连接器插座实施例之壳体与卡扣结构组合之剖面示意图;图6A为本专利技术之光学连接器插座另一实施例之立体示意图;图6B为光学连接器插座另一实施例之剖面示意图;图6C则为光学连接器插座另一实施例之壳体剖面与卡扣结构分解示意图;图7A为本专利技术之光学连接器插座与光学连接器又一实施例之立体分解示意图;图7B为图7A所示之光学连接器插座又一实施例之剖面示意图;及图7C则为光学连接器插座又一实施例之壳体剖面与卡扣结构分解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2-卡扣结构;20-支撑件;20A-第一侧;20B-第二侧;200-第一通孔;201-第二通孔;21-第一夹持结构;210A-第一扣件;210B第二扣件;22-第二结合结构;220A-第一结合组件;220B-第二结合组件;24-第一耦接结构;240、241-通孔;E1、E2-端部;3-卡扣结构;30-支撑件;30A-第一侧;30B-第二侧;300-第一通孔;301第二通孔;31-第一夹持结构;310A-第一扣件;310B-第二扣件;32-第二结合结构;33-第三结合结构;330-勾部;34-第一耦接结构;4-卡扣结构;40-支撑件;40A-第一侧;40B-第二侧;400-第一通孔;401第二通孔;41-第一夹持结构;410A-第一扣件;410B-第二扣件;42-第二结合结构;43-第三结合结构;4330-勾部;5-光学连接器插座;50-壳体;5A-第一开口;5B-第二开口;5C-容置空间;51A、51B-第一结合结构;510A、510B-扣合结构;53-第二耦接结构;6-光学连接器插座;60-壳体;600~602-插槽;603-第三定位结构;604-结合块;605-凸板体;606-第一定位结构;6A-第一开口;6B-第二开口;61A-第一结合结构;61B-第四结合结构;610-卡勾;62-第二耦接结构;62A-第一中空圆柱结构;62B-第二中空圆柱结构;64-第一包覆壳体;640-槽口;641-上侧板;642-下侧板;643-第二定位结构;644-包覆件;65-第二包覆壳体;650-第四定位结构;651-第一止挡件;652-第二止挡件;7-光学连接器插座;7A-壳体;7B-容置空间;70-第一结合结构;700-支撑板;700A-第一凹口;701A-结合组件;71-第一耦接结构;72-第四结合结构;8-卡扣结构;80-支撑件;81-第一夹持结构;81A-第一扣件;81B-第二扣件;82-第二结合结构;82A-第一结合组件;82B-第二结合组件;83-第一耦接结构;9-光学连接器插座;9A-壳体;9B-容置空间;90-第一结合结构;900-支撑板;900A、900B-凹口;901A、901B-结合组件;91-第二耦接结构;92-固定板;920-开孔;93-耦接头;C1、C2-光学连接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之优点及特征以及达到其方法将参照例示性实施例及附图进行更详细地描述而更容易理解。然而,本专利技术可以不同形式来实现且不应该被理解仅限于此处所陈述的实施例。相反地,对所属
具有通常知识者而言,所提供的此些实施例将使本揭露更加透彻与全面且完整地传达本专利技术的范畴,且本专利技术将仅为所附加的申请专利范围所定义。在图中,组件的尺寸及相对尺寸为了清晰易懂而以夸示方法表示。整篇说明书中,某些不同的组件符号可以是相同的组件。如后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含任何及所有一或多相关所列对象的组合。除非另外定义,所有使用于后文的术语(包含科技及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该领域的技术人士一般所理解相同的意思。将更可理解的是,例如于一般所使用的字典所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被理解为具有与相关领域的内容一致的意思,且除非明显地定义于后文,将以所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卡扣结构,设置于一光学连接器插座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结构包括:/n一支撑件,用以和所述光学连接器插座相结合;以及/n一第一夹持结构,其系形成于所述支撑件上,用以和一光学连接器相扣接;/n其中,所述第一夹持结构于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光学连接器插座组合过程中,所述光学连接器插座与所述第一夹持结构之间并无作用力。/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226 US 62/981,5371.一种卡扣结构,设置于一光学连接器插座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结构包括:
一支撑件,用以和所述光学连接器插座相结合;以及
一第一夹持结构,其系形成于所述支撑件上,用以和一光学连接器相扣接;
其中,所述第一夹持结构于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光学连接器插座组合过程中,所述光学连接器插座与所述第一夹持结构之间并无作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的两端分别具有一第二结合结构,与所述光学连接器插座内的一第一结合结构相结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的一端具有一第二结合结构,与所述光学连接器插座内的一第一结合结构相结合,所述支撑件另一端具有一第三结合结构与所述光学连接器插座内的一第四结合结构相结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结构之间更具有一第一耦接结构,用以和所述光学连接器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结构更包括一第一扣件以及一第二扣件,所述第一扣件与所述第二扣件之间更具有一第一耦接结构,用以和所述光学连接器电性连接。
6.一种光学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壳体,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所述壳体上具有一第一结合结构;以及
一卡扣结构,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卡扣结构更包括:
一支撑件,用以和所述第一结合结构相组合;以及
一第一夹持结构,其系形成于所述支撑件上,用以和插入所述壳体内之一光学连接器相扣接,其中于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第一结合结构组合过程中,所述第一夹持结构与所述壳体之间并无作用力。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崇铭,
申请(专利权)人:立佳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