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锈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3173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除锈机。除锈机包括:机箱,机箱的顶面为操作台面,操作台面上设置有用于待除锈件的定位通道;除锈机构,除锈机构的至少一部分容置在机箱内,且除锈机构的除锈轮露出在操作台面上,且除锈轮位于定位通道的中部;安全罩,安全罩可拆卸地盖设在操作台面上,以使操作台面与安全罩之间形成吸尘空间;吸尘机构,吸尘机构包括引风机和排尘管,引风机设置在安全罩上并与吸尘空间连通,排尘管设置在引风机的出口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铁管除锈存在环保性差、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除锈机
本技术涉及化工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除锈机。
技术介绍
化工设备制作过程中铁管除锈是一道重要工序(包括用氩弧焊焊接管道时,焊道除锈)。目前采取的主要方法是在角磨机上安装碗刷、砂轮片,操作者手持角磨机,从而进行人工除锈。在除锈过程中,角磨机高速旋转,带起大量的飞尘、碗刷钢丝及砂轮片磨削的铁屑,严重损害操作者的身体健康,且工作效率不高,碗刷损耗量大。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的铁管除锈存在环保性差、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锈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铁管除锈存在环保性差、效率低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除锈机,包括:机箱,机箱的顶面为操作台面,操作台面上设置有用于待除锈件的定位通道;除锈机构,除锈机构的至少一部分容置在机箱内,且除锈机构的除锈轮露出在操作台面上,且除锈轮位于定位通道的中部;安全罩,安全罩可拆卸地盖设在操作台面上,以使操作台面与安全罩之间形成吸尘空间;吸尘机构,吸尘机构包括引风机和排尘管,引风机设置在安全罩上并与吸尘空间连通,排尘管设置在引风机的出口端。进一步地,定位通道包括沿一直线设置的两个通道段,且两个通道段之间间隔设置,除锈轮位于两个通道段之间。进一步地,通道段为设置在操作台面的凹槽或管结构。进一步地,安全罩的顶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引风机;和/或排尘管由引风机的一侧水平伸出。进一步地,除锈轮为多个,且定位通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除锈轮。进一步地,除锈机构还包括:电机;传动组件,电机通过传动组件与除锈轮驱动连接,以使电机带动除锈轮转动。进一步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轴;皮带轮,皮带轮为多个,传动轴、电机的输出轴上均设置有皮带轮;皮带,皮带绕经皮带轮。进一步地,除锈轮为两个,传动轴为两个,两个传动轴与两个除锈轮一一对应连接,第一根皮带绕经电机的输出轴上的皮带轮和第一根传动轴上的第一个皮带轮,第二根皮带绕经第一根传动轴上的第二个皮带轮和第二根传动轴上的皮带轮。进一步地,两个除锈轮在同一平面上。进一步地,除锈机还包括收纳箱,收纳箱与排尘管的出口连通。进一步地,安全罩还具有多个对称设置的把手结构。进一步地,除锈机还包括密封压条,密封压条可拆卸地压设在安全罩与操作台面的连接处。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操作台面上设置有用于待除锈件的定位通道,使得待除锈件可以稳定固定在定位通道处,避免在除锈机工作过程中待除锈件偏离除锈轨迹,影响除锈效果,定位通道的设置对待除锈件的除锈轨迹进行了规划,提高了除锈机的使用可靠性。进一步使待除锈件的除锈更易操作,节省了人工除锈工序,节约了除锈时间,大大提高了除锈机的工作效率。除锈机构的除锈轮露出在操作台面上,这样设置使得除锈轮工作时产生的碎屑、灰尘能够大部分飞溅在机箱的外部,以便于后续吸尘处理。除锈轮位于定位通道的中部,这样设置使得待除锈件通过定位通道的一段进入除锈轮,经除锈轮对待除锈件进行除锈后,从定位通道的另一段输出,除锈和输出是同步进行的,这样设置大大提高了除锈机工作效率。而且这样设置使得待除锈件的运动方像为单向的,有效降低了除锈轮的使用损耗,延长了除锈轮的使用寿命,节省了成本。安全罩可拆卸地盖设在操作台面上,以使操作台面与安全罩之间形成吸尘空间,这样设置使得除锈轮工作时产生的碎屑、灰尘能够大部分飞溅在吸尘空间内,使安全罩能够对碎屑、灰尘进行有效遮挡,防止碎屑、灰尘飞溅影响工作环境的清洁性,保证操作过程无尘,进而保证了除锈机的安全性。而且通过将安全罩可拆卸地盖设在操作台面上,方便除锈机的解体检修。引风机设置在安全罩上并与吸尘空间连通,排尘管设置在引风机的出口端,这样设置使得引风机引入风源至吸尘空间,带动吸尘空间内部空气流动,从而将除锈机工作时产生的大量碎屑、灰尘收集并从排尘管排出,保证了除锈机工作环境的清洁性和环保性。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除锈机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的主视图;以及图2示出了图1中的除锈机的俯视图;图3示出了图1中除锈机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3中机箱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机箱;11、定位通道;20、除锈轮;30、安全罩;31、把手结构;32、密封压条;40、引风机;50、排尘管;60、传动轴。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铁管除锈存在环保性差、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除锈机。如图1所示,除锈机包括机箱10、除锈机构、安全罩30和吸尘机构,机箱10的顶面为操作台面,操作台面上设置有用于待除锈件的定位通道11;除锈机构的至少一部分容置在机箱10内,且除锈机构的除锈轮20露出在操作台面上,且除锈轮20位于定位通道11的中部;安全罩30可拆卸地盖设在操作台面上,以使操作台面与安全罩30之间形成吸尘空间;吸尘机构包括引风机40和排尘管50,引风机40设置在安全罩30上并与吸尘空间连通,排尘管50设置在引风机40的出口端。通过在操作台面上设置有用于待除锈件的定位通道11,使得待除锈件可以稳定装配在定位通道11处,避免在除锈机工作过程中待除锈件偏离除锈轨迹,影响除锈效果,定位通道11的设置对待除锈件的除锈轨迹进行了规划,提高了除锈机的使用可靠性。进一步使待除锈件的除锈更易操作,节省了人工除锈工序,节约了除锈时间,大大提高了除锈机的工作效率。除锈机构的除锈轮20露出在操作台面上,这样设置使得除锈轮20工作时产生的碎屑、灰尘能够大部分飞溅在机箱10的外部,以便于后续吸尘处理。除锈轮20位于定位通道11的中部,这样设置使得待除锈件通过定位通道11的一段进入除锈轮20,经除锈轮20对待除锈件进行除锈后,从定位通道11的另一段输出,除锈和输出是同步进行的,这样设置大大提高了除锈机的工作效率。而且这样设置使得待除锈件的运动方像为单向的,有效降低了除锈轮20的使用损耗,延长了除锈轮20的使用寿命,节省了成本。安全罩30可拆卸地盖设在操作台面上,以使操作台面与安全罩30之间形成吸尘空间,这样设置使得除锈轮20工作时产生的碎屑、灰尘能够大部分飞溅在吸尘空间内,使安全罩30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除锈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机箱(10),所述机箱(10)的顶面为操作台面,所述操作台面上设置有用于待除锈件的定位通道(11);/n除锈机构,所述除锈机构的至少一部分容置在所述机箱(10)内,且所述除锈机构的除锈轮(20)露出在所述操作台面上,且所述除锈轮(20)位于所述定位通道(11)的中部;/n安全罩(30),所述安全罩(30)可拆卸地盖设在操作台面上,以使所述操作台面与所述安全罩(30)之间形成吸尘空间;/n吸尘机构,所述吸尘机构包括引风机(40)和排尘管(50),所述引风机(40)设置在所述安全罩(30)上并与所述吸尘空间连通,所述排尘管(50)设置在所述引风机(40)的出口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锈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箱(10),所述机箱(10)的顶面为操作台面,所述操作台面上设置有用于待除锈件的定位通道(11);
除锈机构,所述除锈机构的至少一部分容置在所述机箱(10)内,且所述除锈机构的除锈轮(20)露出在所述操作台面上,且所述除锈轮(20)位于所述定位通道(11)的中部;
安全罩(30),所述安全罩(30)可拆卸地盖设在操作台面上,以使所述操作台面与所述安全罩(30)之间形成吸尘空间;
吸尘机构,所述吸尘机构包括引风机(40)和排尘管(50),所述引风机(40)设置在所述安全罩(30)上并与所述吸尘空间连通,所述排尘管(50)设置在所述引风机(40)的出口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通道(11)包括沿一直线设置的两个通道段,且两个所述通道段之间间隔设置,所述除锈轮(20)位于两个所述通道段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段为设置在所述操作台面的凹槽或管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锈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罩(30)的顶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所述引风机(40);和/或
所述排尘管(50)由所述引风机(40)的一侧水平伸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锈轮(20)为多个,且所述定位通道(1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除锈轮(20)。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除锈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永利尤俊峰解坤陈枫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