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互的量体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1822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智能交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交互的量体屋,包括承载室、智能交互设备及3D深度传感器模组,所述智能交互设备设置在承载室内,所述承载室包括承载底座及承载架,所述承载架包括四条支撑架,所述承载底座呈方形,所述支撑架的一端分别与承载底座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3D深度传感器模组设置有12或16个且平均设置在四条支撑架上,所述3D深度传感器模组与智能交互设备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智能交互的量体屋的智能交互设备及3D深度传感器模组的设置,使得用户可较为精准的测量尺码的同时无需他人的协助或身体接触,有利于降低用户因他人测量而不适或尺码信息的泄露,利于保护隐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交互的量体屋
本技术涉及智能交互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交互的量体屋。
技术介绍
人们在逛街购物时,偶尔会对心仪的衣物进行试穿,但一些人不知道自己的尺码或忘记了自己的尺码,导致经常要拿两个尺码的衣物去试衣间穿试,如此会比较浪费人们的时间;而有的则会让售货员帮量尺码,但这种方式容易出现身体接触等导致对较为保密处的尺码测量时较为不便。因此,现有技术存在不足,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交互的量体屋。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智能交互的量体屋,包括承载室、智能交互设备及3D深度传感器模组,所述智能交互设备设置在承载室内,所述承载室包括承载底座及承载架,所述承载架包括四条支撑架,所述承载底座呈方形,所述支撑架的一端分别与承载底座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3D深度传感器模组设置有12或16个且平均设置在四条支撑架上,所述3D深度传感器模组与智能交互设备电性连接。优选地,所述智能交互的量体屋还包括传感器组,所述传感器组部分设置在承载底座上,部分设置在四条支撑架上。优选地,所述承载架还包括上固定框,所述上固定框的形状、大小与承载底座的形状、大小相匹配,所述支撑架的另一端与上固定框的端部固定连接。优选地,在所述承载底座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感应区,所述传感器组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感应区处用于测量体重。优选地,所述传感器组包括语音传感器,所述语音传感器与智能交互设备电性连接,所述语音传感器设置在支撑架上用于接收语音。优选地,所述承载底座的长度为1.5-1.9m,所述承载底座的宽度为1.5-1.9m,所述支撑架的高度为1.9-2.1m。优选地,所述承载室还包括墙面板,所述墙面板分别与承载底座、支撑架及上固定框固定连接以将承载室形成封闭空间。优选地,所述承载室还包括换风机及LED照明灯组,所述换风机与智能交互设备电性连接,所述LED照明灯组与智能交互设备电性连接,所述换风机设置在承载室侧面的墙面板上用于换气,所述LED照明设置在承载室顶面的墙面板上用于对承载室内部进行照明。优选地,所述智能交互设备包括主体、固定板及智能交互显示屏,所述智能交互显示屏与3D深度传感器模组电性连接,所述主体与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智能交互显示屏部分设置在固定板中,部分从固定板中伸出并显露在固定板的表面。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智能交互的量体屋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智能交互的量体屋的智能交互设备及3D深度传感器模组的设置,使得用户可对自己的尺码进行较为精准的测量的同时无需他人的协助或身体接触,有利于降低用户因他人测量而不适或较为保密的尺码信息的泄露;承载室的设置,使得用户在测量时无需担心被他人看到,利于保护隐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智能交互的量体屋除墙面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智能交互的量体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智能交互的量体屋的支撑架与3D深度传感器模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智能交互的量体屋的另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智能交互的量体屋;11、承载室;12、智能交互设备;13、3D深度传感器模组;14、传感器组;111、承载底座;112、承载架;113、移动轮;114、支撑架;115、上固定框;116、固定条;117、墙面板;121、智能交互显示屏;122、基座;123、主体;124、固定板;141、测距传感器;142、语音传感器;143、压力传感器;118、感应区;1141、固定件;1142、连接件;1143、紧固件;1144、通孔;1145、第一螺纹孔;1146、第二螺纹孔;131、第三螺纹孔;1148、第四螺纹孔;1111、隐藏式检修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5,本技术的智能交互的量体屋10包括承载室11、智能交互设备12、3D深度传感器模组13及传感器组14,智能交互设备12、3D深度传感器模组13及传感器组14固定设置在承载室11内,3D深度传感器模组13、传感器组14分别与智能交互设备12电性连接。承载室11用于智能交互设备12、3D深度传感器模组13及传感器组14的设置,及防止位于外部的用户观察到位于其内用户的活动,有利于保护用户的隐私;3D深度传感器模组13用于对位于承载室11内的用户进行拍摄;传感器组14用于感测位于承载室11内的用户的人体数据;智能交互设备12用于将人体数据显示及实现与用户的交互。进一步地,承载室11包括承载底座111、承载架112及移动轮113,承载架112包括四条支撑架114、上固定框115及两条固定条116,承载底座111的形状、大小与上固定框115的形状、大小相匹配,承载底座111与上固定框115均呈方形结构,四条支撑架114的一端与上固定框115的端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承载底座111固定连接,固定条116分别与上固定框115及承载底座111固定连接,移动轮113设置6个且固定在承载底座111远离承载架112的一端。承载底座111用于用户的站立及部分传感器组14的设置,支撑架114用于提供较宽阔的空间尺寸以便于用户伸展身体及用于3D深度传感器模组13与部分传感器组14的设置;移动轮113的设置使得智能交互的量体屋10便于移动,用户可通过给承载架112施加作用力使移动轮113转动进而使智能交互的量体屋10移动,便于智能交互的量体屋10在室内的移动及布设;固定条116的设置便于智能交互设备12在承载室11内的固定。具体地,智能交互设备12部分与承载底座111固定连接,部分与固定条116固定连接实现在承载室11内的固定;3D深度传感器模组13设置在支撑架114上以便于对位于承载室11内的用户进行拍摄,具体地,3D深度传感器模组13设置有12或16个且平均设置在四条支撑架114上,设置的数目较多,可较为全面地获取到人体的数据,也利于保证人体数据测量的精确程度;传感器组14部分设置在承载底座111上,部分设置在支撑架114上。进一步地,支撑架包括固定件1141、连接件1142及紧固件1143,固定件1141与连接件1142固定连接,在连接件1142上开设有通孔1144,在通孔1144的周侧开设有第一螺纹孔1145,在紧固件1143上开设有与第一螺纹孔1145相匹配的第二螺纹孔1146,连接件1142与紧固件1143通过外界螺栓连接第一螺纹孔1145与第二螺纹孔1146实现固定连接,其中3D深度传感器模组13位于紧固件1143与连接件1142之间并通过通孔1144显露,即连接件1142与紧固件1143的配合实现3D深度传感器模组13的初步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交互的量体屋,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交互的量体屋包括承载室、智能交互设备及3D深度传感器模组,所述智能交互设备设置在承载室内,所述承载室包括承载底座及承载架,所述承载架包括四条支撑架,所述承载底座呈方形,所述支撑架的一端分别与承载底座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3D深度传感器模组设置有12或16个且平均设置在四条支撑架上,所述3D深度传感器模组与智能交互设备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交互的量体屋,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交互的量体屋包括承载室、智能交互设备及3D深度传感器模组,所述智能交互设备设置在承载室内,所述承载室包括承载底座及承载架,所述承载架包括四条支撑架,所述承载底座呈方形,所述支撑架的一端分别与承载底座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3D深度传感器模组设置有12或16个且平均设置在四条支撑架上,所述3D深度传感器模组与智能交互设备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交互的量体屋,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交互的量体屋还包括传感器组,所述传感器组部分设置在承载底座上,部分设置在四条支撑架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交互的量体屋,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架还包括上固定框,所述上固定框的形状、大小与承载底座的形状、大小相匹配,所述支撑架的另一端与上固定框的端部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交互的量体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承载底座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感应区,所述传感器组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感应区处用于测量体重。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交互的量体屋,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组包括语音传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壮陈树青姜峰林逸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桔子智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