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眼镜起雾的口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18126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防眼镜起雾的口罩,包括口罩主体,所述口罩主体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耳带,所述耳带的中部设置有增宽条,所述增宽条的端口与耳带之间均设置有粘贴结构,所述粘贴结构包括毛面条和抓钩条,所述增宽条的内部与耳带之间设置有海绵条,所述口罩主体的后表面的上方设置有鼻梁条,所述鼻梁条的中部设置有鼻梁槽,所述鼻梁条的内部设置有气流槽,所述气流槽的上端位于鼻梁槽的内部设置有吸水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防眼镜起雾的口罩,具有较好的防护水汽作用,避免眼镜起雾,同时具有增加耳带面积的效果,提高佩戴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眼镜起雾的口罩
本技术涉及口罩
,特别涉及防眼镜起雾的口罩。
技术介绍
口罩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用品,用于阻挡空气中的污染物、病菌以及他人唾液飞沫进入人体,阻绝传播,保护医疗人员和公众的安全健康,口罩的使用降低了传染性疾病的传播,然而现有的口罩不具有防眼镜起雾的作用,冬天佩戴时,给戴眼镜的公众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同时不具有增加耳带面积的效果,使用者长时间使用后,存在耳带压迫勒紧耳朵的情况,致使使用者佩戴舒适感降低,为此,我们提出防眼镜起雾的口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防眼镜起雾的口罩,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防眼镜起雾的口罩,包括口罩主体,所述口罩主体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耳带,所述耳带的中部设置有增宽条,所述增宽条的端口与耳带之间均设置有粘贴结构,所述粘贴结构包括毛面条和抓钩条,所述增宽条的内部与耳带之间设置有海绵条,所述口罩主体的后表面的上方设置有鼻梁条,所述鼻梁条的中部设置有鼻梁槽,所述鼻梁条的内部设置有气流槽,所述气流槽的上端位于鼻梁槽的内部设置有吸水棉。优选的,所述毛面条与抓钩条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毛面条与耳带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抓钩条与增宽条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海绵条与耳带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增宽条与海绵条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增宽条为柔性橡胶条,所述增宽条的数量为若干组,且呈阵列排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有利于增宽条的粘接,增加耳带与使用者的接触面积,减少压力。优选的,所述毛面条的数量为若干组,且呈阵列排布,所述抓钩条的数量为若干组,且呈阵列排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有利于提高粘接效果。优选的,所述鼻梁条与口罩主体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鼻梁槽嵌于鼻梁条的表面延伸至内部,所述鼻梁槽与鼻梁条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气流槽嵌于鼻梁条的内部,所述气流槽的开口向下,所述气流槽与鼻梁槽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吸水棉位于气流槽的内部上端,所述吸水棉与鼻梁条之间为活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有利于水汽的阻挡与吸收,避免使用者眼镜起雾。优选的,所述口罩主体的前端表面的四周边缘处设置有焊接区,所述焊接区与口罩主体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口罩主体的后端表面位于鼻梁条的上方设置有鼻梁夹紧条,所述鼻梁夹紧条与口罩主体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耳带与口罩主体之间为活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有利于口罩的使用。优选的,所述鼻梁夹紧条与鼻梁条均为柔性铝条,所述鼻梁槽的形状为圆弧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有利于提高配带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防眼镜起雾的口罩,通过鼻梁条、鼻梁槽、气流槽以及吸水棉的共同作用,佩戴时,将鼻梁条上的鼻梁槽卡在使用者的鼻梁上方,根据使用者脸型按紧鼻梁条和鼻梁夹紧条,口鼻呼出的水汽上移时,气流槽对气流进行阻挡,使水汽下移,凝结的水汽由吸水棉进行吸除,避免水汽从鼻梁条处飘出在使用者的眼镜上形成雾气,从而具有较好的防护水汽作用,避免眼镜起雾;通过增宽条、毛面条、抓钩条以及海绵条的共同作用,口罩使用时,毛面条与抓钩条粘接,使增宽条与耳带相连,增加耳带与使用者耳朵的接触面积,海绵条缓解佩戴时的压力,增加佩戴的舒适性,从而具有增加耳带面积的效果,提高佩戴舒适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防眼镜起雾的口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防眼镜起雾的口罩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防眼镜起雾的口罩的耳带部分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防眼镜起雾的口罩的后视图;图5为本技术防眼镜起雾的口罩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防眼镜起雾的口罩的鼻梁条的剖视图。图中:1、口罩主体;2、耳带;3、粘贴结构;4、增宽条;5、毛面条;6、抓钩条;7、海绵条;8、鼻梁夹紧条;9、鼻梁条;10、鼻梁槽;11、气流槽;12、吸水棉;13、焊接区。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6所示,防眼镜起雾的口罩,包括口罩主体1,口罩主体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耳带2,耳带2的中部设置有增宽条4,增宽条4的端口与耳带2之间均设置有粘贴结构3,粘贴结构3包括毛面条5和抓钩条6,增宽条4的内部与耳带2之间设置有海绵条7,口罩主体1的后表面的上方设置有鼻梁条9,鼻梁条9的中部设置有鼻梁槽10,鼻梁条9的内部设置有气流槽11,气流槽11的上端位于鼻梁槽10的内部设置有吸水棉12。毛面条5与抓钩条6之间为活动连接,毛面条5与耳带2之间为固定连接,抓钩条6与增宽条4之间为固定连接,海绵条7与耳带2之间为活动连接,增宽条4与海绵条7之间为活动连接,增宽条4为柔性橡胶条,增宽条4的数量为若干组,且呈阵列排布,有利于增宽条4的粘接,增加耳带2与使用者的接触面积,减少压力。毛面条5的数量为若干组,且呈阵列排布,抓钩条6的数量为若干组,且呈阵列排布,有利于提高粘接效果。鼻梁条9与口罩主体1之间为活动连接,鼻梁槽10嵌于鼻梁条9的表面延伸至内部,鼻梁槽10与鼻梁条9之间为固定连接,气流槽11嵌于鼻梁条9的内部,气流槽11的开口向下,气流槽11与鼻梁槽10之间为活动连接,吸水棉12位于气流槽11的内部上端,吸水棉12与鼻梁条9之间为活动连接,有利于水汽的阻挡与吸收,避免使用者眼镜起雾。口罩主体1的前端表面的四周边缘处设置有焊接区13,焊接区13与口罩主体1之间为固定连接,口罩主体1的后端表面位于鼻梁条9的上方设置有鼻梁夹紧条8,鼻梁夹紧条8与口罩主体1之间为活动连接,耳带2与口罩主体1之间为活动连接,有利于口罩的使用。鼻梁夹紧条8与鼻梁条9均为柔性铝条,鼻梁槽10的形状为圆弧形,有利于提高配带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防眼镜起雾的口罩,在使用时,使用者借助鼻梁条9、鼻梁槽10、气流槽11以及吸水棉12的共同作用,佩戴时,将鼻梁条9上的鼻梁槽10卡在使用者的鼻梁上方,根据使用者脸型按紧鼻梁条9和鼻梁夹紧条8口鼻呼出的水汽上移时,气流槽11对气流进行阻挡,使水汽下移,凝结的水汽由吸水棉12进行吸除,避免水汽从鼻梁条9处飘出在使用者的眼镜上形成雾气,从而具有较好的防护水汽作用,避免眼镜起雾;通过增宽条4、毛面条5、抓钩条6以及海绵条7的共同作用,口罩使用时,毛面条5与抓钩条6粘接,使增宽条4与耳带2相连,增加耳带2与使用者耳朵的接触面积,海绵条7缓解佩戴时的压力,增加佩戴的舒适性,从而具有增加耳带2面积的效果,提高佩戴舒适性。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防眼镜起雾的口罩,包括口罩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主体(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耳带(2),所述耳带(2)的中部设置有增宽条(4),所述增宽条(4)的端口与耳带(2)之间均设置有粘贴结构(3),所述粘贴结构(3)包括毛面条(5)和抓钩条(6),所述增宽条(4)的内部与耳带(2)之间设置有海绵条(7),所述口罩主体(1)的后表面的上方设置有鼻梁条(9),所述鼻梁条(9)的中部设置有鼻梁槽(10),所述鼻梁条(9)的内部设置有气流槽(11),所述气流槽(11)的上端位于鼻梁槽(10)的内部设置有吸水棉(12)。/n

【技术特征摘要】
1.防眼镜起雾的口罩,包括口罩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主体(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耳带(2),所述耳带(2)的中部设置有增宽条(4),所述增宽条(4)的端口与耳带(2)之间均设置有粘贴结构(3),所述粘贴结构(3)包括毛面条(5)和抓钩条(6),所述增宽条(4)的内部与耳带(2)之间设置有海绵条(7),所述口罩主体(1)的后表面的上方设置有鼻梁条(9),所述鼻梁条(9)的中部设置有鼻梁槽(10),所述鼻梁条(9)的内部设置有气流槽(11),所述气流槽(11)的上端位于鼻梁槽(10)的内部设置有吸水棉(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眼镜起雾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毛面条(5)与抓钩条(6)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毛面条(5)与耳带(2)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抓钩条(6)与增宽条(4)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海绵条(7)与耳带(2)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增宽条(4)与海绵条(7)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增宽条(4)为柔性橡胶条,所述增宽条(4)的数量为若干组,且呈阵列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眼镜起雾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毛面条(5)的数量为若干组,且呈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振红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南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