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身短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1795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紧身短裤,其通过支撑松弛的骨盆底肌群来辅助骨盆底肌群的功能的一部分,从而减轻尿失禁的症状,并且,能够修整体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紧身短裤具备前身片部、后身片部、裆部,所述裆部具备位于前侧的前侧裆部和位于后侧的后侧裆部,将长度相互不同的所述前侧裆部的前侧缝合部和所述后侧裆部的后侧缝合部缝合,所述前身片部具备位于左右方向的中央的中央部和位于所述中央部的左右两侧的一对侧方部,所述中央部和所述侧方部分别具备表侧布和里侧布,所述中央部的所述表侧布的经线方向为上下方向,所述中央部的所述里侧布的经线方向为左右方向,所述侧方部的所述表侧布和所述里侧布的经线方向为左右方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紧身短裤
本技术涉及一种能够减轻尿失禁的症状以及能够修整体形的紧身短裤。
技术介绍
尿失禁是指与本人的意愿无关地,在不希望排尿的时候或地点尿泄漏或流出。尿失禁在日常生活中带来不愉快、不自由,使生活质量降低。如果包括症状轻的人,据说在日本成年女性的约三成有尿失禁的经历。女性的尿失禁中最多的是腹压性尿失禁。腹压性尿失禁在咳嗽或打喷嚏的时候、突然站立起来的时候、下楼梯的时候等,在进行施加腹压的动作的时候产生。作为腹压性尿失禁的主要原因,可列举被称为骨盆底肌群的从胯裆扩展到肛门的肌肉由于年龄的增长、肥胖、分娩等而松弛。如果骨盆底肌群松弛,则膀胱和尿道倾向于向臀部的下部下降,施加腹压的瞬间的尿道闭合变得不良,引起尿失禁。以往,作为女性的尿失禁对策,提出了使用具有吸水效果的材料的衬垫以及具有安装了该衬垫的裆部的衣服。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液体吸收性衬垫。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3006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上述以往的衬垫及衣服,由于存在体积增大而不能整洁地穿着衣服的情况、或根据所使用的材料而在活动下半身的时候会在意纤维的摩擦声的情况,所以有时不能舒适地穿着。另外,还存在想要用内衣来修整因年龄的增长、肥胖、分娩等而变化的下半身的体形的女性的需求。因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紧身短裤,其通过支撑松弛的骨盆底肌群来辅助骨盆底肌群的功能的一部分,从而能够减轻尿失禁的症状,并且,能够修整体形。>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即,本技术提供一种紧身短裤,其具备前身片部、后身片部、裆部,其中,所述裆部具备位于前侧的前侧裆部和位于后侧的后侧裆部,将长度相互不同的所述前侧裆部的前侧缝合部和所述后侧裆部的后侧缝合部缝合,所述前身片部具备位于左右方向的中央的中央部和位于所述中央部的左右两侧的一对侧方部,所述中央部和所述侧方部分别具备表侧布和里侧布,所述中央部的所述表侧布的经线方向为上下方向,所述中央部的所述里侧布的经线方向为左右方向,所述侧方部的所述表侧布和所述里侧布的经线方向为左右方向。将所述前侧裆部的前侧缝合部和所述后侧裆部的后侧缝合部缝合而形成的缝合线的形状可以是从前方朝向后方宽度逐渐变窄的V字状。所述前侧裆部的前侧缝合部的长度可以是所述后侧裆部的后侧缝合部的长度的1.1至1.5倍。所述V字状的顶点位置可以位于从所述裆部的前端离开所述裆部的前后方向上的全长的三分之一的长度的位置附近,并且,位于所述裆部的左右中心线上。在所述缝合之前,所述前侧裆部的前侧缝合部和所述后侧裆部的后侧缝合部夹着所述V字状的顶点位置所形成的角度可以是40°至60°。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前侧、后侧、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分别是指穿着者穿着本技术的紧身短裤的状态下的腹侧、背侧、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技术的效果根据本技术能够提供一种紧身短裤,其通过支撑松弛的骨盆底肌群来辅助骨盆底肌群的功能的一部分,从而能够减轻尿失禁的症状,并且,能够修整体形。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技术的紧身短裤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前身片部、前侧裆部以及后侧裆部的缝制前的一例的图。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前侧裆部和后侧裆部的缝合前的状态的图。图4是从下方观察本技术的紧身短裤的图。图5是示出本技术的紧身短裤的穿着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本技术的紧身短裤的一部分的主视图。图7是示出具备裆部的以往的紧身短裤的一部分的主视图。图8是从下方观察具备安装有防水布的裆部的以往的紧身短裤的图。图9是本技术的紧身短裤的表侧在腹侧朝上时的平置状态的俯视图。图10是本技术的紧身短裤的里侧在腹侧朝上时的平置状态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用于实施本技术的方式进行说明。本技术的紧身短裤由具有伸缩性及紧固力的质地形成。作为具有伸缩性及紧固力的质地,可以使用以往作为女性用内衣的质地而使用的质地。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紧身短裤的结构进行说明。首先,对用于支撑骨盆底肌群的结构进行说明,接着,对用于修整体形的结构进行说明。<1.用于支撑骨盆底肌群的结构>图1是示出本技术的紧身短裤1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紧身短裤1具备前身片部10、后身片部30、裆部20。前身片部10具备位于左右方向的中央的中央部11和位于该中央部11的左右两侧的一对侧方部12、12。关于前身片部10的结构,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裆部20具备位于前侧的前侧裆部21和位于后侧的后侧裆部22。图1中的后侧裆部22由左右一对的两张布部件构成,但后侧裆部22的结构不限于此。例如,后侧裆部22可以由一张布部件构成,也可以由两张以上的布部件构成。构成前侧裆部21的布部件的数量也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一张或两张以上。裆部20除了前侧裆部21和后侧裆部22以外,还可以具备布部件。例如,裆部20也可以具有多层结构,该多层结构在前侧裆部21和后侧裆部22的里侧(肌肤接触面侧)还具备布部件。在图1中,缝合线23是将前侧裆部21的前侧缝合部和后侧裆部22的后侧缝合部缝合而形成的。通过缝合前侧裆部21的前侧缝合部和后侧裆部22的后侧缝合部而形成的缝合线23的形状优选的是如图1所示的从前方朝向后方宽度逐渐变窄的V字状。通过将缝合线23设为这样的V字状,作用于缝合线23附近的紧固力在V字状的顶点附近相对变弱,从顶点附近朝向外侧阶段性地变强。即,在穿着紧身短裤1的时候,紧固力从裆部的中心附近朝向外侧阶段性地变强。由此,能够确保支撑骨盆底肌群的紧固力,并且,能够减轻裆部的中心附近的束缚感。图2是示出前身片部10、前侧裆部21以及后侧裆部22的缝合前的一例的图。在制造本技术的紧身短裤的时候,例如,可以使用图2所示的图案的布部件。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前侧裆部21和后侧裆部22的缝合前的状态的图。前侧裆部21具有右前缝合部211R和左前缝合部211L的端部彼此相接的V字状的前侧缝合部211。后侧裆部22具有右后缝合部221R和左后缝合部221L的端部彼此相接的V字状的后侧缝合部221。右前缝合部211R与右后缝合部221R缝合。左前缝合部211L与左后缝合部221L缝合。在缝合前,前侧裆部21的前侧缝合部211和后侧裆部22的后侧缝合部221的长度互不相同。优选的是,前侧裆部21的前侧缝合部211的长度比后侧裆部22的后侧缝合部221的长度长。更优选的是,前侧裆部21的右前缝合部211R比后侧裆部22的右后缝合部221R长,前侧裆部21的左前缝合部211L比后侧裆部22的左后缝合部221L长。通过设为这样的长度,能够进一步提高在缝合线(图1中的缝合线23)附近产生的紧固力。由此,能够增大从下方支撑骨盆底肌群的力,从而更有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紧身短裤,其具备前身片部、后身片部、裆部,其中,/n所述裆部具备位于前侧的前侧裆部和位于后侧的后侧裆部,/n将长度相互不同的所述前侧裆部的前侧缝合部和所述后侧裆部的后侧缝合部缝合,/n所述前身片部具备位于左右方向的中央的中央部和位于所述中央部的左右两侧的一对侧方部,/n所述中央部和所述侧方部分别具备表侧布和里侧布,/n所述中央部的所述表侧布的经线方向为上下方向,/n所述中央部的所述里侧布的经线方向为左右方向,/n所述侧方部的所述表侧布和所述里侧布的经线方向为左右方向。/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1009 JP 2020-0043821.一种紧身短裤,其具备前身片部、后身片部、裆部,其中,
所述裆部具备位于前侧的前侧裆部和位于后侧的后侧裆部,
将长度相互不同的所述前侧裆部的前侧缝合部和所述后侧裆部的后侧缝合部缝合,
所述前身片部具备位于左右方向的中央的中央部和位于所述中央部的左右两侧的一对侧方部,
所述中央部和所述侧方部分别具备表侧布和里侧布,
所述中央部的所述表侧布的经线方向为上下方向,
所述中央部的所述里侧布的经线方向为左右方向,
所述侧方部的所述表侧布和所述里侧布的经线方向为左右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身短裤,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日名田美幸新田正弘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爱慈美时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