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铅酸蓄电池极板板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1306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铅酸蓄电池极板板栅,包括极耳、横边框、竖边框、横筋和斜筋,横边框和竖边框组成框体结构,极耳设在顶部横边框的外侧左端,斜筋自左上方至右下方斜向延伸且相互平行设置,斜筋之间的间距小于横筋之间的间距。极耳宽度自其顶部至底部逐渐增大,且其底部与横边框连接处有圆弧过渡。极耳顶部为波浪形结构。横筋和斜筋的横断面为鼓形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铅酸蓄电池极板板栅,结构强度及稳定性高,有利于电流的传导且传导均匀,活性物质的转化均匀,有效延长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对活性物质的支撑能力及与活性物质的结合力强,能有效抑制活性物质软化脱落,耐腐蚀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铅酸蓄电池极板板栅
本技术涉及铅酸蓄电池配件
,尤其是一种铅酸蓄电池极板板栅。
技术介绍
铅蓄电池的充放电主要靠板栅完成。传统网格式极板板栅,包括四边形边框、边框内纵横交错形成网状结构的横向筋条和竖向筋条,以及极耳。板栅在电池里的主要作用是铅膏即活性物质的载体和导体。铅膏填涂在板栅上经过固化干燥就成为极板,极板是蓄电池的核心,板栅犹如骨架,使整个极板有强度。蓄电池充电时电量从外部传递到板栅的板耳,板耳传递到上边框,上边框传递到左右边框以及内部的横筋和竖筋,最后传递到底部边框,蓄电池放电顺序刚好相反。对于上述传统的板栅结构,其存在以下问题点:1、板栅结构强度较差;2、不利于电流传导。传统的竖筋设计会造成电流传导路径较长,输出功率低,且板栅主要是通过竖筋传导和汇集电流,但板栅竖筋一般较横筋更疏,充电时板栅上部的电流密度大,下部的电流密度小,导致极板活性物质转化不均匀,电池放电时,由于竖筋较少,不利于底部电流的均匀传输,造成底部电流的传输困难,活性物质利用率低,最终造成板栅的不均匀腐蚀,加剧活性物质的软化脱落,寿命短;3、筋条的横断面一般为菱形,耐腐蚀性差和与活性物质的结合力弱;4、板栅在组装时其底部与壳体直接接触容易受力变形;5、板栅上部即靠近极耳一侧的横筋与竖筋的交叉点处腐蚀较严重;6、板栅下部活性物质的硫酸盐化。板栅在循环使用中其下部的活性物质因距离极耳较远,充电过程中通过的电流少而且慢,造成其下部的活性物质充不足电,长期会引起下部活性物质的硫酸盐化,即产生坚硬不可逆的硫酸铅,从而使活性物质的利用率降低,导致蓄电池容量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铅酸蓄电池极板板栅,能够克服上述传统板栅结构存在的不足。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铅酸蓄电池极板板栅,包括极耳、横边框、竖边框、横筋和斜筋,所述横边框和所述竖边框组成框体结构,所述极耳设在顶部所述横边框的外侧左端,所述斜筋自左上方至右下方斜向延伸且相互平行设置,所述斜筋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横筋之间的间距。上述技术方案将传统板栅的竖筋设计优化为相互平行的所述斜筋设计,利用三角稳定性的原理能增加板栅的结构强度,且能缩小电流的传导路径,有利于电流的传导,尤其是在所述极耳附近与所述顶部横边框相连且底部延伸至对角处的所述斜筋能增强电流传输最弱的最远端底角处电流的传输,缩小电池内阻抗,减少电池内压降,利于电流大功率输出。且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斜筋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横筋之间的间距,即相对于现有技术调小了与现有技术中竖筋对应的所述斜筋的间距,相当于增加了所述斜筋,有利于电流传导的均匀性和活性物质转化的均匀性,且缩小了栅格面积,增加了活性物质的导电骨架,提高了板栅对活性物质的支撑能力,抑制了活性物质软化脱落,延长了蓄电池使用寿命。所述斜筋之间的间距相同。作为优选,所述极耳宽度自其顶部至底部逐渐增大,且其底部与所述横边框连接处有圆弧过渡。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极耳的设计能增强所述极耳与所述框体结构的连接强度,且所述圆弧过渡可避免应力集中,降低所述极耳处的断裂或变形故障率。作为优选,所述极耳顶部为波浪形结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极耳顶部的波浪形设计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锯齿形或平面设计能增加所述极耳与汇流排焊接时的对接面积,提高焊接后的焊缝连接强度。作为优选,所述横筋和所述斜筋的横断面为鼓形结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横筋和所述斜筋的鼓形横断面设计相对于传统的菱形设计能增强筋条的耐腐蚀性和与活性物质的结合力。作为优选,底部的所述横边框外侧对称设有底部缓冲架,所述底部缓冲架为半圆环状或梯形环状。作为优选,所述底部缓冲架由耐酸腐蚀塑料制成。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半圆环状或梯形环状的底板缓冲架在电池组装时可缓冲板栅与壳体底部之间的作用力,避免板栅底部与壳体直接接触后受力变形,提高稳定性。由耐酸腐蚀塑料制成的所述底部缓冲架可以卡接在底部的所述横边框外侧,便于拆卸和更换。作为优选,在所述框体结构上部1/3~1/2高度范围内的所述横筋与所述斜筋的交汇节点处设有沿径向延伸增粗的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的增强柱。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增强柱的设计可以有效解决板栅上部即靠近所述极耳一侧的所述横筋与所述斜筋交叉点处腐蚀较严重的问题,降低最易受到腐蚀的交叉点处的腐蚀速率,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作为优选,所述横筋和所述竖边框连接处以及所述斜筋和所述横边框、所述竖边框连接处设有半圆柱或半球形的固接体。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所述固接体的设计可以提高所述横筋和所述斜筋与所述横边框和所述竖边框的连接强度,提高板栅整体的结构稳定性。作为优选,在所述框体结构下部1/3~1/2高度范围内的所述斜筋之间设有与所述斜筋平行的副斜筋。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所述副斜筋的设计增加了板栅下部的筋条数量,提高了其下部的电流传导能力和均匀性,避免了其下部活性物质在充电过程中由于通过的电流少而且慢,长期充不足电,最终硫酸盐化的情况发生,提高了其下部活性物质的利用率和板栅整体活性物质的转化均匀性,延长了蓄电池的寿命。作为优选,所述框体结构角部设有角部竖向加强筋和角部斜向加强筋。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角部竖向加强筋和所述角部斜向加强筋的设计能增强板栅角部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所述副斜筋、所述角部竖向加强筋和所述角部斜向加强筋的横断面也为鼓形结构,且与所述横边框、所述竖边框连接处也设有半圆柱或半球形的固接体。综上所述,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铅酸蓄电池极板板栅,结构强度及稳定性高;电流传导路径短,传输内阻小,输出功率大,有利于电流的传导且传导均匀;能有效避免板栅底部活性物质的硫酸盐化,提高其下部活性物质的利用率和板栅整体活性物质的转化均匀性,有效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对活性物质的支撑能力及与活性物质的结合力强,能有效抑制活性物质软化脱落,耐腐蚀性高;能避免板栅底部在组装时与电池壳体直接接触受力变形。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铅酸蓄电池极板板栅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铅酸蓄电池极板板栅的所述极耳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铅酸蓄电池极板板栅中所述所有类型筋条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铅酸蓄电池极板板栅的所述底部缓冲架为半圆环状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种铅酸蓄电池极板板栅的所述底部缓冲架为梯形环状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一种铅酸蓄电池极板板栅的所述增强柱截面为圆形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一种铅酸蓄电池极板板栅的所述增强柱截面为椭圆形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极耳,2-横边框,3-竖边框,4-横筋,5-斜筋,6-副斜筋,7-角部竖向加强筋,8-角部斜向加强筋,9-底部缓冲架,10-增强柱,11-固接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铅酸蓄电池极板板栅,包括极耳、横边框、竖边框、横筋和斜筋,所述横边框和所述竖边框组成框体结构,所述极耳设在顶部所述横边框的外侧左端,其特征在于,/n所述斜筋自左上方至右下方斜向延伸且相互平行设置,所述斜筋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横筋之间的间距。/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铅酸蓄电池极板板栅,包括极耳、横边框、竖边框、横筋和斜筋,所述横边框和所述竖边框组成框体结构,所述极耳设在顶部所述横边框的外侧左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斜筋自左上方至右下方斜向延伸且相互平行设置,所述斜筋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横筋之间的间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酸蓄电池极板板栅,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宽度自其顶部至底部逐渐增大,且其底部与所述横边框连接处有圆弧过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酸蓄电池极板板栅,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顶部为波浪形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酸蓄电池极板板栅,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筋和所述斜筋的横断面为鼓形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酸蓄电池极板板栅,其特征在于,底部的所述横边框外侧对称设有底部缓冲架,所述底部缓冲架为半圆环状或梯形环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国松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一电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