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智能投影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1133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智能投影仪,涉及投影仪领域,针对现有的智能投影仪移动不便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两侧底端开设有弧形槽,且所述外壳两端底部开设有卡口,所述外壳的底端匹配设置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与外壳的底端呈匹配套接,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弧形板,所述外壳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后盖板和前盖板,所述后盖板的一侧位于投影仪散热口处开设有过滤网,且所述前盖板的一侧位于投影仪透镜处开设有防护镜片,所述外壳的顶端设置有提手,且所述提手的周壁匹配套接有皮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该装置操作简单便捷且稳定可靠,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智能投影仪移动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智能投影仪
本技术涉及投影仪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智能投影仪。
技术介绍
现有的智能投影仪在投影功能和人机交互功能上已经十分成熟,虽然用户体验在不断的提高,但是产品逐渐的同质化,使得智能投影仪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越来越低,因此需要寻找新的技术突破口,而现在的智能投影仪虽然体积上越做越小,但是依然在移动搬运时,依然需要双手夹持,或借助包装袋等物品,因此不能称得上的是便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便携式智能投影仪。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便携式智能投影仪,解决了现有的智能投影仪移动不便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智能投影仪,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两侧底端开设有弧形槽,且所述外壳两端底部开设有卡口,所述外壳的底端匹配设置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与外壳的底端呈匹配套接,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弧形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外壳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后盖板和前盖板,所述后盖板的一侧位于投影仪散热口处开设有过滤网,且所述前盖板的一侧位于投影仪透镜处开设有防护镜片。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外壳的顶端设置有提手,且所述提手的周壁匹配套接有皮套。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两组所述弧形板分别与两组弧形槽呈匹配套接,且两组所述弧形板的顶端均与外壳呈铰接,两组所述弧形板互相靠近的两侧均铰接有连杆,且两组所述连杆位于远离弧形板的一端均铰接有齿盘,两组所述齿盘之间匹配设置有齿条,且两组所述齿盘均与齿条呈啮合状,所述连杆、齿盘和齿条均位于卡口内,且所述连杆、齿盘和齿条均关于外壳呈对称分布。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齿盘的轴心处转动连接有轴销,且所述轴销与外壳呈固定连接,所述齿条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且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限位轴,所述限位轴与外壳呈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外壳的底端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条形槽,两组所述齿条的底端之间设置有横杆,且所述横杆与条形槽呈互相匹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装置利用了横杆和投影仪的重力作用,使得支撑结构无需额外提供驱动力即可在投影仪提起时自动合拢、在放下时自动展开,操作者仅需要单手提起或放下该投影仪即可,极大的方便了投影仪的移动和摆放,该装置操作简单便捷且稳定可靠,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智能投影仪移动不便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斜侧视角的装配结构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斜仰视角的装配结构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的支撑结构的展开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支撑结构的放大图。图中标号:1、外壳;101、限位轴;102、轴销;103、弧形槽;104、卡口;105、条形槽;2、提手;201、皮套;3、后盖板;301、过滤网;4、前盖板;401、防护镜片;5、支撑结构;501、弧形板;502、连杆;503、齿盘;504、齿条;505、滑槽;506、横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本技术中提供的用电器的型号仅供参考。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更换功能相同的不同型号用电器,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5,一种便携式智能投影仪,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的两侧底端开设有弧形槽103,且所述外壳1两端底部开设有卡口104,所述外壳1的底端匹配设置有支撑结构5,所述支撑结构5与外壳1的底端呈匹配套接,所述支撑结构5包括弧形板501,所述外壳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后盖板3和前盖板4,所述后盖板3的一侧位于投影仪散热口处开设有过滤网301,且所述前盖板4的一侧位于投影仪透镜处开设有防护镜片401,所述外壳1的顶端设置有提手2,且所述提手2的周壁匹配套接有皮套201,两组所述弧形板501分别与两组弧形槽103呈匹配套接,且两组所述弧形板501的顶端均与外壳1呈铰接,两组所述弧形板501互相靠近的两侧均铰接有连杆502,且两组所述连杆502位于远离弧形板501的一端均铰接有齿盘503,两组所述齿盘503之间匹配设置有齿条504,且两组所述齿盘503均与齿条504呈啮合状,所述连杆502、齿盘503和齿条504均位于卡口104内,且所述连杆502、齿盘503和齿条504均关于外壳1呈对称分布;所述齿盘503的轴心处转动连接有轴销102,且所述轴销102与外壳1呈固定连接,所述齿条504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505,且所述滑槽505内滑动连接有限位轴101,所述限位轴101与外壳1呈固定连接,其中限位轴101与两组齿盘503配合,可避免齿条504左右摆。所述外壳1的底端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条形槽105,两组所述齿条504的底端之间设置有横杆506,且所述横杆506与条形槽105呈互相匹配。工作原理:该装置放置在桌面上时的状态如图4所示,该装置通过提手2被提起时的状态如图1所示;实施例1,当该装置被提起时,横杆506在重力作用下带动齿条504同步下落,齿条504在下落的同时带动齿盘503转动,通过齿盘503拉动连杆502,通过连杆502拉动弧形板501,使得弧形板501向外壳1收拢,上述中的横杆506的重力应大于弧形板501收拢时产生的阻力。实施例2,当该装置被放置在桌面上时,放置过程中横杆506和齿条504会首先接触并顶住桌面,并在外壳1持续下放的过程中使得齿条504相对外壳1向上推进,并驱动齿盘503旋转,通过齿盘503的旋转驱动连杆502推动弧形板501向外展开,通过展开的弧形板501增加了外壳1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使得该投影仪放置稳定,投影仪摆放到位后,横杆506隐藏于条形槽105内;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完全通过单手操作,且该结构无需额外提供驱动力,有效增加了智能投影仪的便携性。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智能投影仪,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两侧底端开设有弧形槽(103),且所述外壳(1)两端底部开设有卡口(104),所述外壳(1)的底端匹配设置有支撑结构(5),所述支撑结构(5)与外壳(1)的底端呈匹配套接,所述支撑结构(5)包括弧形板(50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智能投影仪,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两侧底端开设有弧形槽(103),且所述外壳(1)两端底部开设有卡口(104),所述外壳(1)的底端匹配设置有支撑结构(5),所述支撑结构(5)与外壳(1)的底端呈匹配套接,所述支撑结构(5)包括弧形板(5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智能投影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后盖板(3)和前盖板(4),所述后盖板(3)的一侧位于投影仪散热口处开设有过滤网(301),且所述前盖板(4)的一侧位于投影仪透镜处开设有防护镜片(4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智能投影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顶端设置有提手(2),且所述提手(2)的周壁匹配套接有皮套(2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智能投影仪,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弧形板(501)分别与两组弧形槽(103)呈匹配套接,且两组所述弧形板(501)的顶端均与外壳(1)呈铰接,两组所述弧形板(501)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树龙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中航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