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摩擦光扩散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1113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摩擦光扩散膜,包括PET基材层,所述PET基材层上表面设有光扩散层,所述PET基材层下表面设有隔离层,所述隔离层包括第一树脂涂层和若干个微软粒子,所述第一树脂涂层采用涂布方式固定在PET基材层下表面,所述微软粒子镶嵌于第一树脂涂层表面,所述微软粒子使隔离层表面形成凹凸不平的平面,所述隔离层远离PET基材层一侧设有抗摩擦层,所述抗摩擦层覆盖于隔离层的第一树脂涂层和微软粒子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耐摩擦光扩散膜,使光扩散膜隔离层表面的粒子能够得到较好地保护,并且减少光扩散膜的摩擦系数,提高光扩散膜的耐摩擦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摩擦光扩散膜
本技术涉及光扩散膜
,尤其涉及一种耐摩擦光扩散膜。
技术介绍
扩散膜,主要是指应用于LCD模组的背光光源部分,在背光源结构中主要起到修正扩散角度的作用,会使光辐射面积增大,但是降低了单位面积的光强度,即减低辉度。发光光源经扩散材料扩散之后,能变成面积更大,均匀度较好,色度稳定的2次光源。具有扩散光线的作用,即光线在其表面会发生散射,将光线柔和均匀的散播出来;多数扩散膜的基本结构是在透明基材上,如PET两面涂光学散光颗粒。扩散膜主要用于手机背光源中,通过扩散膜的散射效果,达到背光亮度的均匀,通过光学扩散分为3层,第一层为光扩散层,第二层为PET基材层,第三层为隔离层,为了提高隔离层粒子的抗刮伤效果,会选用摩擦系数较低的PA即尼龙粒子,甚至是特氟龙粒子。由于粒子表面摩擦系数低,在胶水固化时粘结牢固度相对差一些,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粒子脱落和破损的情况,从而导致光扩散膜不具有较好地耐摩擦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摩擦光扩散膜,使光扩散膜隔离层表面的粒子能够得到较好地保护,并且减少光扩散膜的摩擦系数,提高光扩散膜的耐摩擦性能。本技术公开的一种耐摩擦光扩散膜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耐摩擦光扩散膜,包括PET基材层,所述PET基材层上表面设有光扩散层,所述PET基材层下表面设有隔离层,所述隔离层包括第一树脂涂层和若干个微软粒子,所述第一树脂涂层采用涂布方式固定在PET基材层下表面,所述微软粒子镶嵌于第一树脂涂层表面,所述微软粒子使隔离层表面形成凹凸不平的平面,所述隔离层远离PET基材层一侧设有抗摩擦层,所述抗摩擦层覆盖于隔离层的第一树脂涂层和微软粒子表面。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光扩散层包括第二树脂涂层和若干个扩散粒子,所述第二树脂涂层采用涂布方式固定在PET基材上表面,所述扩散粒子嵌入于第二树脂涂层表面。作为优选方案,所述PET基材层厚度为38-100μm,所述光扩散层的厚度为9-11μm,所述隔离层的厚度为8-10μm,所述抗摩擦层的厚度为1-2um。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微软粒子为PBMA微球。本技术公开的一种耐摩擦光扩散膜的有益效果是:在PET基材层上表面设有光扩散层,通过光扩散层起到光扩散的作用,在PET基材层下方设有隔离层,隔离层主要起到间隔的作用,防止耐摩擦光扩散膜与PC形成贴覆干涉的情况,并且在隔离层表面还设有抗摩擦层,抗摩擦层覆盖于隔离层的第一树脂涂层和微软粒子表面,抗摩擦层主要降低光扩散膜表面摩擦系数,使光扩散膜表面更加光滑,同时不易划伤导光板的效果,并且还可以对隔离层上的微软粒子进行保护,避免微软粒子与第一树脂涂层之间发生脱落,从而使耐摩擦光扩散膜隔离层表面的微软粒子得到较好地保护。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耐摩擦光扩散膜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请参考图1,一种耐摩擦光扩散膜,包括PET基材层10,PET基材层10上表面设有光扩散层20,PET基材层10下表面设有隔离层30。隔离层30包括第一树脂涂层31和若干个微软粒子32,第一树脂涂层31采用涂布方式固定在PET基材层10下表面,微软粒子32镶嵌于第一树脂涂层31表面,微软粒子32使隔离层30表面形成凹凸不平的平面。隔离层30远离PET基材层10一侧设有抗摩擦层40,抗摩擦层40覆盖于隔离层30的第一树脂涂层31和微软粒子32表面。在PET基材层10上表面设有光扩散层20,通过光扩散层20起到光扩散的作用;在PET基材层10下方设有隔离层30,隔离层30主要起到间隔的作用,防止耐摩擦光扩散膜与PC形成贴覆干涉的情况。并且在隔离层30表面还设有抗摩擦层40,抗摩擦层40覆盖于隔离层30的第一树脂涂层31和微软粒子32表面,抗摩擦层40主要降低光扩散膜表面摩擦系数,使光扩散膜表面更加光滑,同时不易划伤导光板的效果。还可以对隔离层30上的微软粒子32进行保护,避免微软粒子32与第一树脂涂层31之间发生脱落,从而使耐摩擦光扩散膜隔离层30表面的微软粒子32得到较好地保护。光扩散层20包括第二树脂涂层21和若干个扩散粒子22,第二树脂涂层21采用涂布方式固定在PET基材上表面,扩散粒子22嵌入于第二树脂涂层21表面。通过第二树脂涂层21对扩散粒子22进行固定,避免扩散粒子22发生松动,并且利用的第二树脂涂层21可以对PET基材层10的上表面进行保护。上述方案中,PET基材层10厚度为38-100μm,光扩散层20的厚度为9-11μm,隔离层30的厚度为8-10μm,抗摩擦层40的厚度为1-2um。人们可根据不同的背光源选着不同厚度的PET基材层10进行涂布处理,从而形成不同厚度的光学扩散膜,应用于不同的背光源上,并且可通过控制光扩散层20、隔离层30及抗摩擦层40的厚度,避免耐摩擦光扩散膜的厚度过大,影响使用。并且上述微软粒子32采用PBMA微球,PBMA微球具有较好地弹性,从而具有抗压效果。一种耐摩擦光扩散膜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涂料配置,预先配置好光扩散层涂料、隔离层涂料及抗摩擦层涂料;从而便于后续对PET基材层的多次不同的涂布处理。第二步,进行光扩散层的涂布处理,将第一步配置好的光扩散层涂料涂布在PET基材层的上表面。第三步,光扩散层烘干,将第二步涂布好的PET基材层上表面进行烘干处理,使PET基材层上表面的光扩散层涂料进行固化。从而在PET基材层的上表面形成光扩散层。第四步,进行隔离层的涂布处理,将第一步配置好的隔离层涂料涂布在PET基材层的下表面。第五步,隔离层烘干,将第四步涂布好的PET基材层下表面进行烘干处理,使PET基材层下表面的隔离层涂料进行固化。第六步,进行抗摩擦层的涂布处理,将第一步配置好的抗摩擦层涂料涂布在第五步固化形成的隔离层表面。第七步,将第六步涂布好的抗摩擦层涂料进行烘干处理,使隔离层表面形成抗摩擦层,利用抗摩擦层对隔离层进行保护。第八步,将第七步烘干后的成品进行检测,满足检测要求的成品,即为形成上述的耐摩擦光扩散膜。在实际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对PET基材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先后涂布顺序并不影响最终的涂布效果,可根据实际的生产要求调整先后的涂布顺序。并且在整个涂布过程,可采用自动化的涂布设备进行涂布处理,从而提高涂布效率,也减少人工,提高产品的质量。其中,上述的光扩散层涂料各原料重量百分比的比例为羟基丙烯酸树脂100∶乙酸乙酯20~25∶乙酸丁酯10~20∶PMMA5-10∶固化剂1~3。将PMMA粒子与稀释剂混合使用高速分散机进行分散,然后添加羟基丙烯酸树脂继续使用高速分散剂进行分散,最后添加固化剂使用高速分散剂进行分散,完成涂布扩散层的涂料配制过程。光扩散层涂料组份选择和配比控制,以得到光扩散功能优良、光学辉度高、雾度和透光率佳、耐老化性能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摩擦光扩散膜,其特征在于,包括PET基材层,所述PET基材层上表面设有光扩散层,所述PET基材层下表面设有隔离层,所述隔离层包括第一树脂涂层和若干个微软粒子,所述第一树脂涂层采用涂布方式固定在PET基材层下表面,所述微软粒子镶嵌于第一树脂涂层表面,所述微软粒子使隔离层表面形成凹凸不平的平面,所述隔离层远离PET基材层一侧设有抗摩擦层,所述抗摩擦层覆盖于隔离层的第一树脂涂层和微软粒子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摩擦光扩散膜,其特征在于,包括PET基材层,所述PET基材层上表面设有光扩散层,所述PET基材层下表面设有隔离层,所述隔离层包括第一树脂涂层和若干个微软粒子,所述第一树脂涂层采用涂布方式固定在PET基材层下表面,所述微软粒子镶嵌于第一树脂涂层表面,所述微软粒子使隔离层表面形成凹凸不平的平面,所述隔离层远离PET基材层一侧设有抗摩擦层,所述抗摩擦层覆盖于隔离层的第一树脂涂层和微软粒子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摩擦光扩散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定发王树平文勇张联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长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