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预混冷凝式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0901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全预混冷凝式热交换器,包括外壳、盘管、燃烧器,所述外壳从上到下依次是:顶盖、侧板和底盖,所述侧板为环形,所述盘管设置在侧板内,盘管的两端分别与顶盖与底盖上的出口联通,盘管中部设有隔热板,所述顶盖以及底盖的边缘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顶盖上安装有预混盘面,外界的可燃气体通过预混盘面上的开口进入燃烧器,所述底盖设置有出气管和排水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预混冷凝式热交换器
本技术属于热交换器设备
,具体涉及全预混冷凝式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热交换器用来使热量从热流体传递到冷流体,以满足规定的工艺要求的装置,是对流传热及热传导的一种工业应用,换热器可以按不同的方式分类,按其操作过程可分为间壁式、混合式、蓄热式(或称回热式)三大类;按其表面的紧凑程度可分为紧凑式和非紧凑式两类;而热水器就是一种常见的应用形式,属于混合式热交换器,是依靠冷、热流体直接接触而进行传热的,这种传热方式避免了传热间壁及其两侧的污垢热阻,只要流体间的接触情况良好,就有较大的传热速率,由于结构简单且使用效果好,因而成为广泛使用的一种热交换器类型,但是现有的热水器中的热交换器,多是先将燃烧器外壁加热,再将冷流体与外壁接触,从而进行传热,但是相对的,这样的接触面积很小,热量不能得到充分利用,而且燃烧加热的高温气体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直接排出,部分热量被浪费,热量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全预混冷凝式热交换器,能够提高热的利用效率,同时外壳结构更加合理,保证密封性的同时拆装更加方便。全预混冷凝式热交换器,包括外壳、盘管、燃烧器,所述外壳从上到下依次是:顶盖、侧板和底盖,所述侧板为环形,所述盘管设置在侧板内,盘管的两端分别与顶盖与底盖上的出口联通,盘管中部设有隔热板,所述顶盖以及底盖的边缘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顶盖上安装有预混盘面,外界的可燃气体通过预混盘面上的开口进入燃烧器,所述底盖设置有出气管和排水口,其特征在于:进一步的,所述盘管上卡设有支撑盘,所述隔热板连接在支撑盘上;进一步的,所述侧板为矩形面板弯折而成的圆环;进一步的,所述出气管活动连接在底盖的底部,所述排水口设置在出气管竖直方向的最低处。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盘为碗状结构,支撑盘的外侧设有与盘管上的间隙配合的螺旋状凸沿。进一步的,所述侧板的两条侧边上设有压边,所述压边通过压条螺纹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出气管为管状结构,所述出气管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垂直于出气管的轴向方向。进一步的,所述出气管由上管体和下管体组成,所述上管体上设有一对开口,其中之一与底盖联通,所述下管体中部为凹槽结构,所述排水口设置在下管体上。进一步的,所述盘管上设有若干脊片,所述盘管中间的间隙为0.8~1mm。本是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采用新的盘管,能够使设备的热效率更高,避免盘管之间的间隙被堵塞。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盘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1-外壳,11-底盖,12-侧板,13-顶盖,14-凸台,15-预混盘面,16-出气管,17-排水孔,18-连接杆,19-卡环,20-点火针;2-盘管,3-燃烧器,4-隔热板,41-支撑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图4,所示的全预混冷凝式热交换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热交换效率不高,而且结构复杂,影响生产效率的问题,其结构包括:外壳1、盘管2、燃烧器3,所述盘管2位于外壳1中,相互盘绕成圆筒状,燃烧器3位于盘管2围成的圆筒状内部,可燃气体在燃烧时被点燃,在后续进入的气体的推动下,被燃烧加热的气体被推出燃烧器3,依次经过盘管2内侧-盘管2外侧-外壳1底部-出气管16的过程中,使热流体与盘管2充分接触,从而增加了热交换面积,提高了加热效率;另外,所述外壳1是由三个部分可拆卸连接而成,在保证密封性的同时,使装配更加简单,提高了工作效率。如图1所示,外壳1从上到下依次是:顶盖13、侧板12、底盖11,在顶盖13以及底盖11的边缘对应位置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凸块,凸块上设置有螺杆通孔,所述连接杆18的两端为水平面,且设置有螺纹孔,将螺栓穿过螺纹孔即可将顶盖13与底盖11进行连接,所述侧板12为矩形面板弯折而成的圆环,位于顶盖13与底盖11之间,顶盖13与底盖11相对的面上设置有与侧板12截面形状相同的凹槽,顶盖13与底盖11通过连接杆18紧固时,侧板12也被安装在顶盖13与底盖11之间,且连接位置通过密封圈5进行密封,从而保证了密封性,三个部分通过侧面的连接杆18连接成一个整体,安装过程简单,由于外壳采用了分体式的结构,相比于一体式成型的结构,本实施例的顶盖13、底盖11、侧板12结构均较为简单,能够大大提部件高浇注成型的良品率,结构越复杂,在浇注成型的过程中就越容易出现次品,而且本实施例中的外壳1组件的装配过程中同样很简单,这就提高了工作效率。所述顶盖13上安装有预混盘面15,并与顶盖13连通,可燃气体通过预混盘面15上的开口进入外壳1中,所述底盖11上设置有出气管16,出气管16活动连接在底盖11的底部,排水口17设置在出气管16竖直方向的最低处。出气管16的进气口垂直于底盖11平面与底盖11连通,可燃气体通过预混盘面15进入外壳1中,通过设置在预混盘面15上的点火装置,在外壳1中燃烧以后,再从出气管16中排出。由于燃烧过程中会引入外界的空气,冷却过程中空气中的水蒸气会重新凝结成液态水,液态水会积存在外壳1底部,水和气共用底盖11上的出口,在通过出气管16是水中低洼处的排水口17排出。底盖11底面内侧设置有环形的凸台14,凸台14的顶面用于放置盘管2,底盖11中部设置有通孔,使外壳1内的气体仅能够通过通孔进入出气管16中,从出气管16中排出。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预混盘面15设有与外界的供气管路连接,在预混盘面15上也设置有用于安装预混管的圆形开口,相配合的部分之间设置有密封圈,并通过螺纹连接进行加固,卡紧连接保证了气密性,螺纹连接保证了连接稳定性,另外,预混管盘朝向外壳1内的部分设置有卡环19,卡环19通过螺栓活动连接在预混盘面15内侧。燃烧器3是杯状的容器,燃烧器3的边缘设置有向水平面延伸的外缘,在安装时,将该外缘放在卡环19与预混盘面15之间,在通过螺栓连接的时候固定在预混盘面15盘内侧,所述燃烧器3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通孔。卡环19、盘管2、隔热板4和燃烧器3外壁合围组成了燃烧室,预混盘面15上设有点火针20,点火针20穿过预混盘面15和卡环19伸入燃烧室中,在可燃气体进入燃烧器3后,在燃烧器3外部点燃,在燃烧室内进行燃烧。燃烧过程会将气体以及燃烧器3外壁加热,形成热流体,热流体随后续气体的进入而被推出燃烧器3,保证燃烧的稳定进行。盘管2位于外壳1内,盘绕成圆筒状,盘管2材质的导热性较好,盘管2中通有冷流体,与燃烧产生的高温流体接触,将冷流体进行加热,所述盘管2的截面是扁状椭圆形,盘绕后的盘管2层与层之间不是紧密连接,而是留有一定的间隙,使得热流体能够穿过盘管2之间的间隙,从而增加热空气和盘管2的接触面积。盘管2与外壳1的侧面之间也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全预混冷凝式热交换器,包括外壳(1)、盘管(2)、燃烧器(3),所述外壳(1)从上到下依次是:顶盖(13)、侧板(12)和底盖(11),所述侧板(12)为环形,所述盘管(2)设置在侧板(12)内,盘管(2)的两端分别与顶盖(13)与底盖(11)上的出口联通,盘管(2)中部设有隔热板(4),所述顶盖(13)以及底盖(11)的边缘通过连接杆(18)连接;所述顶盖(13)上安装有预混盘面(15),外界的可燃气体通过预混盘面(15)上的开口进入燃烧器(3),所述底盖(11)设置有出气管(16)和排水口(17),其特征在于:/n所述盘管(2)上卡设有支撑盘(41),所述隔热板(4)连接在支撑盘(41)上;/n所述侧板(12)为矩形面板弯折而成的圆环;/n所述出气管(16)活动连接在底盖(11)的底部,所述排水口(17)设置在出气管(16)竖直方向的最低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全预混冷凝式热交换器,包括外壳(1)、盘管(2)、燃烧器(3),所述外壳(1)从上到下依次是:顶盖(13)、侧板(12)和底盖(11),所述侧板(12)为环形,所述盘管(2)设置在侧板(12)内,盘管(2)的两端分别与顶盖(13)与底盖(11)上的出口联通,盘管(2)中部设有隔热板(4),所述顶盖(13)以及底盖(11)的边缘通过连接杆(18)连接;所述顶盖(13)上安装有预混盘面(15),外界的可燃气体通过预混盘面(15)上的开口进入燃烧器(3),所述底盖(11)设置有出气管(16)和排水口(17),其特征在于:
所述盘管(2)上卡设有支撑盘(41),所述隔热板(4)连接在支撑盘(41)上;
所述侧板(12)为矩形面板弯折而成的圆环;
所述出气管(16)活动连接在底盖(11)的底部,所述排水口(17)设置在出气管(16)竖直方向的最低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预混冷凝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盘(41)为碗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忠坤郭全胜殷红王成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实好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