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进友专利>正文

一种节能高效冷却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0899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能高效冷却塔,包括风筒、塔体和水池,风筒内有引风机,塔体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收水器层、喷淋层和换热器层,换热器层下方的塔体前后两侧上分别开有进风口,塔体内设有换热器通风支撑,换热器通风支撑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一支撑、第二支撑和第三支撑,换热器层铺设在第三支撑上,第三支撑的上表面面积小于第一支撑的上表面面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第二支撑和第三支撑将换热器层下表面抬离第一支撑,由于第三支撑的上表面面积小于第一支撑的上表面面积,所以换热器层内有更多的水流可以与气流接触,有利于提高冷却塔的冷却性能和效率,另外,换热器层气流阻力变的更小,引风机驱动电机的能耗得以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高效冷却塔
本技术涉及工业冷却水处理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节能高效冷却塔。
技术介绍
冷却塔是一种常见的工业冷却水处理设备,以逆流开式冷却塔为例,其工作原理是自上而下喷淋的水流落至填料或其他换热器上,然后与自下而上进入塔内的气流产生热交换,水流的温度降低,进而达到冷却水流的目的,众所周知,现在塔内的填料等换热器都是直接摆放到塔内混凝土支撑梁上的,由于混凝土支撑梁的上表面积较大,所以对填料等换热器的底部进风口造成了一定的遮挡,在化工部通用图中这部分梁的遮挡面积占整个填料或换热器区通风面积的33%左右,使得冷却塔的配水配风极不均匀,不能与气流接触换热的热水自梁侧流下,这部分水流的温度比其他位置的水流高3℃-5℃,造成冷却塔的冷却性能和效率大幅度下降,另外,由于只有大约三分之二的空间是可以通过气流的,所以使得通过填料等换热器的平均过流风速不变时,气流阻力显著增大,这就会提高引风机驱动电机的运行电流,增大能耗。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高效冷却塔,其有效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存在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节能高效冷却塔,包括风筒、塔体和水池,所述风筒内设置有引风机,所述塔体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收水器层、喷淋层和换热器层,所述换热器层下方的塔体前后两侧上分别开设有进风口,所述塔体内设置有换热器通风支撑,所述换热器通风支撑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一支撑、第二支撑和第三支撑,所述换热器层铺设在所述第三支撑上,所述第三支撑的上表面面积小于所述第一支撑的上表面面积,所述第一支撑包括主梁和次梁,所述换热器层包括若干片相互平行的竖直换热板片,所述竖直换热板片垂直于所述次梁,所述第二支撑为多根相互平行的撑条,多根撑条均匀设置在第一支撑上且所述撑条垂直于次梁,所述第三支撑为格栅。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第二支撑和第三支撑的上表面面积依次缩小。进一步的,所述主梁的两端与所述塔体内壁相固连,所述次梁的两端与主梁相固连且次梁垂直于所述主梁。进一步的,所述撑条为玻璃钢方管、型钢或金属桁架中的一种。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为格栅或点滴式填料。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支撑为点滴式填料或多根平行于所述次梁的换热器底面撑条。进一步的,所述换热器底面撑条为玻璃钢方管、型钢或金属桁架中的一种。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本技术中通过第二支撑和第三支撑将换热器层下表面抬离第一支撑,由于第三支撑的上表面面积小于第一支撑的上表面面积,所以换热器层内有更多的水流可以与气流接触,有利于提高冷却塔的冷却性能和效率,另外,换热器层气流阻力变的更小,引风机驱动电机的能耗得以降低,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本申请成本低廉、易于施工,适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主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以及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以及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以及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节能高效冷却塔,包括风筒1、塔体2和水池3,风筒1和水池3分别位于塔体2的上下两侧,风筒1内还设置有引风机4,塔体2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收水器层5、喷淋层6和换热器层7,换热器层7可以为填料或其他种类的冷却塔换热器,换热器层7下方的塔体2前后两侧上分别开设有进风口8,塔体2内设置有换热器通风支撑,换热器通风支撑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一支撑9、第二支撑10和第三支撑11,换热器层7铺设在第三支撑11上,第一支撑9、第二支撑10和第三支撑11的上表面面积依次缩小,使第三支撑11的上表面面积小于第一支撑8的上表面面积,第一支撑9为主梁和次梁,主梁和次梁均为混凝土梁,其结构与现有冷却塔中的混凝土支撑梁相同,主梁的两端与塔体内壁相固连,次梁的两端与主梁相固连且次梁垂直于主梁,换热器层7包括若干片相互平行的竖直换热板片,竖直换热板片垂直于次梁,使换热器层7的下部进风更加的顺畅;第二支撑10为多根相互平行的撑条,多根撑条沿前后方向均匀设置在第一支撑9上且撑条垂直于次梁,撑条为玻璃钢方管、型钢或金属桁架中的一种,型钢为工字钢或槽钢,优选的撑条采用横截面高度为90mm、横截面宽度为50mm、壁厚5mm的玻璃钢方管,相邻的玻璃钢方管间距为500mm,第二支撑10也可以为格栅或点滴式填料,例如点滴式填料中的格栅填料,第三支撑11为格栅,优选的格栅为玻璃钢、PP、金属或CFRP材质,格栅孔的尺寸为30mm×30mm,第三支撑11也可以为点滴式填料,比如格栅填料,第三支撑11还可以是多根平行于次梁的换热器底面撑条,换热器底面撑条为玻璃钢方管、型钢或金属桁架中的一种。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第二支撑10和第三支撑11将换热器层7下表面抬离第一支撑9,引风机4工作时,外界气流通过进风口8进入塔内,然后穿过第一支撑9、第二支撑10和第三支撑11到达换热器层7,由于第三支撑11的上表面面积小于第一支撑9的上表面面积,所以第三支撑11对换热器层7底面进气的遮挡更小,换热器层7内有更多的水流可以与气流接触,使得换热器层7的配风配水更加的均匀,有利于提高冷却塔的冷却性能和效率,降低冷却塔出塔水温,另外,因为换热器层7的气流阻力变的更小,所以引风机4的驱动电机能耗得以降低。本技术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以及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技术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以及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以及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技术的原理以及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技术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能高效冷却塔,包括风筒、塔体和水池,所述风筒内设置有引风机,所述塔体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收水器层、喷淋层和换热器层,所述换热器层下方的塔体前后两侧上分别开设有进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内设置有换热器通风支撑,所述换热器通风支撑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一支撑、第二支撑和第三支撑,所述换热器层铺设在所述第三支撑上,所述第三支撑的上表面面积小于所述第一支撑的上表面面积,所述第一支撑包括主梁和次梁,所述换热器层包括若干片相互平行的竖直换热板片,所述竖直换热板片垂直于所述次梁,所述第二支撑为多根相互平行的撑条,多根撑条均匀设置在第一支撑上且所述撑条垂直于次梁,所述第三支撑为格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高效冷却塔,包括风筒、塔体和水池,所述风筒内设置有引风机,所述塔体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收水器层、喷淋层和换热器层,所述换热器层下方的塔体前后两侧上分别开设有进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内设置有换热器通风支撑,所述换热器通风支撑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一支撑、第二支撑和第三支撑,所述换热器层铺设在所述第三支撑上,所述第三支撑的上表面面积小于所述第一支撑的上表面面积,所述第一支撑包括主梁和次梁,所述换热器层包括若干片相互平行的竖直换热板片,所述竖直换热板片垂直于所述次梁,所述第二支撑为多根相互平行的撑条,多根撑条均匀设置在第一支撑上且所述撑条垂直于次梁,所述第三支撑为格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高效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第二支撑和第三支撑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进友
申请(专利权)人:王进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