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盘底座及使用该吸盘底座的吸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0583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吸盘底座及使用该吸盘底座的吸盘,其中,吸盘底座具有用来与待附着表面接触的第一壁面以及第二壁面,在第二壁面上设有用来连接吸盘盖的连接部,第二壁面上开设有环形槽,且环形槽沿吸盘底座的周向布置;通过在吸盘底座的第二壁面上布置凹陷的环形槽,使得原本施加在第二壁面上的作用力被分解为施加在中心和边缘两部分,由于环形槽的存在,使得整个吸盘底座的中心部分厚而边缘部分变薄,当在吸盘底座上施加作用力之后,变厚的中间部分能减少对边缘部分的拉扯,使得整个吸盘底座在使用时形变量达到最小,进而确保了吸盘底座在吸附之后具有最大的附着力,确保持久使用不会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盘底座及使用该吸盘底座的吸盘
本技术涉及吸盘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盘底座及使用该吸盘底座的吸盘。
技术介绍
吸盘挂钩是一种较为常规的生活用品,常见的挂钩是通过双面胶粘覆于墙体等其他的平面上,这种粘覆式的挂钩对附着体表面的平整度和光洁度要求较高,且只能承托较轻的物品,稍微加重就会有脱落的风险,且经过一段时间的风吹和光照,很容易使得双面胶失效,此外,双面胶式的传统挂钩,使用后取下不便,且取下后会在附着体上留下明显的胶印,影响美观。随后市场上又出现了吸盘式挂钩,普通的吸盘挂钩对附着体的表面平整度和光洁度仍有一定的需求,这种吸盘式挂钩通过手推或者相关工具推压,使吸盘内空气排出形成负压,以吸附在附着体上,吸盘式的挂钩改善了传统双面胶式挂钩取下不便且不美观的弊端,只要使吸盘负压区和外接连通就能取下,十分方便,且不会留下任何痕迹,例如本申请人的在先申请,申请号为CN201620730278.9的中国技术专利《一种吸盘的固定结构》,该固定结构在吸盘座上开有通孔,吸盘设于吸盘座的后侧,吸盘向前凸设有螺纹连接柱,螺纹连接柱穿过所述通孔且通孔能阻止螺纹连接柱进行相对转动,在吸盘座的前侧设有螺纹锁紧件和连接套,螺纹锁紧件与螺纹连接柱相螺纹连接,且螺纹锁紧件安装在连接套的内部并能与连接套同步转动。该吸盘固定结构的吸盘限位在吸盘座上,螺纹锁紧件螺纹连接在吸盘的螺纹连接柱上,连接套与螺纹锁紧件连接固定,固定结构非常简单,安装时,只需要先将螺纹锁紧件安装到连接套上,然后转动螺纹锁紧件和连接套就可以挤压吸盘背部的空气,从而将吸盘固定在墙面上,安装非常方便,且安装后吸盘不易从墙面上脱落。上述吸盘在使用时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但是由于内嵌件旋钮时,会向外拉扯吸盘的中心处,由于吸盘表面平整,拉扯后会使环形凹槽两侧的壁板对吸盘表面的压紧不均匀,这就会导致吸盘受力不均,增加了吸盘脱落的风险。又如专利号为CN201620870251.X的中国实用行行专利《一种易拆卸的吸盘》,该吸盘在盘体表面增设呈内凹状的骨架3,以进一步增强吸附效果,但是仍然不太理想。因此对于吸盘挂钩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吸附牢固的吸盘底座。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吸盘底座的吸盘。本技术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吸盘底座,所述吸盘底座具有用来与待附着表面接触的第一壁面以及第二壁面,在所述第二壁面上设有用来连接吸盘盖的连接部;所述第二壁面上开设有环形槽,且所述环形槽沿所述吸盘底座的周向布置。为了确保在施加外力时,整个吸盘的受力均匀,优选地,所述环形槽与所述吸盘底座同心布置。为了在力度分配均匀的同时,吸盘盖与吸盘底座接触的部分具有最大的接触面积,优选地,所述环形槽的底壁在径向方向上至少局部为水平段。优选地,所述第二壁面在中心处凸出而形成圆台,所述环形槽还包括有连接段,所述连接段和水平段沿吸盘底座的径向向外依次布置,所述圆台的顶面通过连接段与所述水平段相衔接。连接段的第一种形式为:所述连接段为自圆台的顶面朝向水平段倾斜的斜面。连接段的另一种形式为:所述连接段为连接在圆台顶面和水平段之间的阶梯槽。为了进一步确保整个吸盘的中心处和边缘处受力均匀,优选地,所述圆台的厚度为H,所述水平段的厚度为h,所述水平段与所述圆台的厚度比为0.5~0.7。具体地,所述圆台的厚度为H,所述水平段的厚度为h,所述水平段与所述圆台的厚度比为0.6。优选地,所述吸盘底座的外缘具有与圆台同向延伸的挡边。为了进一步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使用上述吸盘底座的吸盘,还包括吸盘盖,在所述吸盘盖上开有通孔,所述吸盘底座位于吸盘盖的后侧,所述连接部为设于所述吸盘底座上且向前延伸的螺纹连接柱,所述螺纹连接柱穿过所述通孔且通孔能阻止螺纹连接柱进行相对转动,在所述吸盘盖的前侧设有螺纹锁紧件和连接套,所述螺纹锁紧件与所述的螺纹连接柱相螺纹连接,以将吸盘盖锁紧在所述吸盘底座上,所述连接套安装在所述螺纹锁紧件上,并能相对该连接套转动以改变安装角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在吸盘底座的第二壁面上布置凹陷的环形槽,使得原本施加在第二壁面上的作用力被分解为施加在中心和边缘两部分,由于环形槽的存在,使得整个吸盘底座的中心部分厚而边缘部分变薄,当在吸盘底座上施加作用力之后,变厚的中间部分能减少对边缘部分的拉扯,使得整个吸盘底座在使用时形变量达到最小,进而确保了吸盘底座在吸附之后具有最大的附着力,确保持久使用不会脱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吸盘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吸盘底座的示意图;图3为图2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图4为图1另一角度的剖视图;图5为实施例1中水平段与连接段的配合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2中水平段与连接段的配合示意图;图7为图1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1至图5所示,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该吸盘底座1具有用来与待附着表面接触的第一壁面1a以及第二壁面1b,且在第二壁面1b上设有用来连接吸盘盖2的连接部;且在第二壁面1b上开设有环形槽12,该环形槽12沿吸盘底座1的周向布置。上述的连接部具体是设置在第二壁面1b的中心处。上述的环形槽12与吸盘底座1可以是偏心布置,但是为了确保整个吸盘在使用过程中受力均匀,在本实施例中,环形槽12与吸盘底座1同心布置。为了在力度分配均匀的同时,吸盘盖2与吸盘底座1接触的部分具有最大的接触面积,上述的环形槽12的底壁在径向方向上至少局部为水平段121。具体而言,第二壁面1b在中心处凸出而形成圆台13,环形槽12还包括有连接段122,连接段122和水平段121沿吸盘底座1的径向向外依次布置于圆台13的外围,且圆台13的顶面通过连接段122与水平段121相衔接。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连接段122为自圆台13的顶面朝向水平段121倾斜的斜面。为了进一步确保受力均匀,上述的圆台13的厚度为H,水平段121的厚度为h,水平段121与圆台13的厚度比为0.5~0.7,具体地,圆台13的厚度为H,水平段121的厚度为h,水平段121与圆台13的厚度比为0.6。此外,在吸盘底座1的外缘具有与圆台13同向延伸的挡边14。参见图7,该使用上述吸盘底座的吸盘还包括吸盘盖2,在吸盘盖2上开有通孔21,吸盘底座1位于吸盘盖2的后侧,连接部为设于吸盘底座1上且向前延伸的螺纹连接柱11,螺纹连接柱11穿过通孔21且通孔21能阻止螺纹连接柱11进行相对转动,在吸盘盖2的前侧设有螺纹锁紧件3和连接套4,螺纹锁紧件3与的螺纹连接柱11相螺纹连接,以将吸盘盖2锁紧在吸盘底座1上,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盘底座,所述吸盘底座(1)具有用来与待附着表面接触的第一壁面(1a)以及第二壁面(1b),在所述第二壁面(1b)上设有用来连接吸盘盖(2)的连接部;/n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壁面(1b)上开设有环形槽(12),且所述环形槽(12)沿所述吸盘底座(1)的周向布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盘底座,所述吸盘底座(1)具有用来与待附着表面接触的第一壁面(1a)以及第二壁面(1b),在所述第二壁面(1b)上设有用来连接吸盘盖(2)的连接部;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壁面(1b)上开设有环形槽(12),且所述环形槽(12)沿所述吸盘底座(1)的周向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盘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槽(12)与所述吸盘底座(1)同心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盘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槽(12)的底壁在径向方向上至少局部为水平段(1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盘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壁面(1b)在中心处凸出而形成圆台(13),所述环形槽(12)还包括有连接段(122),所述连接段(122)和水平段(121)沿吸盘底座(1)的径向向外依次布置,所述圆台(13)的顶面通过连接段(122)与所述水平段(121)相衔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盘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122)为自圆台(13)的顶面朝向水平段(121)倾斜的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盘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122)为连接在圆台(13)顶面和水平段(121)之间的阶梯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勤素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水艺洁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