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0406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爬架,该爬架包括:爬梯、多个弧形挡圈和防坠装置;其中,各挡圈沿爬梯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各挡圈与爬梯之间的空间形成攀爬空间;防坠装置设置于攀爬空间内,用于与安全带可拆卸地连接,以在使用者坠下时拉动安全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爬梯的设置便于使用者攀爬,爬梯与各挡圈形成攀爬空间,防坠装置设置于攀爬空间内,这样在使用者坠下时防坠装置会拉动安全带,阻止使用者继续下坠,能够有效地防止使用者坠落,提高了爬架的安全性,保护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爬架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爬架。
技术介绍
爬架用于攀爬比较高的物体,比如烟囱、塔吊以及建筑物等。现有的爬架的安全性能比较低,一旦工人因为攀爬疲劳坠落,就会造成伤亡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爬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爬架的安全性能较低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爬架,该爬架包括:爬梯、多个弧形挡圈和防坠装置;其中,各挡圈沿爬梯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各挡圈与爬梯之间的空间形成攀爬空间;防坠装置设置于攀爬空间内,用于与安全带可拆卸地连接,以在使用者坠下时拉动安全带。进一步地,上述爬架中,防坠装置包括:安全杆、滑筒和防坠机构;其中,分别对应于爬梯的顶部和底部处的挡圈均设置有连接杆;安全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杆相连接,滑筒可滑动地穿设于安全杆,防坠机构设置于滑筒且与安全带可拆卸地连接。进一步地,上述爬架中,防坠机构包括:挡板、安全框和限位机构;其中,挡板垂直地设置于滑筒朝向挡圈的第一侧;安全框套设于滑筒的外部且与滑筒可转动地连接,安全框置于挡板的下方,并且,安全框对应于滑筒第二侧的端部设置有与安全带可拆卸连接的拉环;限位机构设置于滑筒的第二侧,用于使安全框在预设范围内转动。进一步地,上述爬架中,限位机构包括:弧形的限位筒、弧形的限位杆和置于限位筒内的第一弹性件;其中,限位筒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设置于滑筒的第二侧的底部,限位筒的第二端为敞口设置;限位杆的第一端与安全框可转动地连接,限位杆的第二端与第一弹性件的第一端相连接,第一弹性件的第二端与限位筒的内壁相连接。进一步地,上述爬架中,防坠机构还包括:调节机构;其中,调节机构设置于限位筒,用于调节安全框的倾斜程度以及安全框与挡圈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地,上述爬架中,调节机构包括:滑块和第一紧固旋钮;其中,限位筒的外壁开设有弧形的滑道,滑道与限位筒的内部相连通;滑块置于限位筒内且与第一弹性件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一紧固旋钮可滑动地穿设于滑道且与滑块相螺接,第一紧固旋钮用于带动滑块在限位筒内滑动,并在滑动至任一位置时使得滑块与限位筒相对固定。进一步地,上述爬架中,防坠装置还包括:摩擦机构;其中,摩擦机构设置于滑筒与安全杆之间,用于增大滑筒与安全杆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地,上述爬架中,摩擦机构包括:两端开口的支撑筒和第二紧固旋钮;其中,支撑筒的第一端设置于滑筒,并且,支撑筒的内部与滑筒的内部相连通;支撑筒的第二端处的内壁设置有螺纹,第二紧固旋钮与支撑筒的第二端相螺接,第二紧固旋钮的端部抵接于安全杆。进一步地,上述爬架中,摩擦机构还包括:橡胶块;其中,橡胶块设置于第二紧固旋钮的端部且与安全杆相接触。进一步地,上述爬架中,摩擦机构还包括:连接块和第二弹性件;其中,连接块设置于第二紧固旋钮的端部,并且,连接块通过第二弹性件与橡胶块相连接。本技术中,爬梯的设置便于使用者攀爬,爬梯与各挡圈形成攀爬空间,防坠装置设置于攀爬空间内,这样在使用者坠下时防坠装置会拉动安全带,阻止使用者继续下坠,能够有效地防止使用者坠落,提高了爬架的安全性,保护使用者的人身安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爬架的安全性能较低的问题。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爬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爬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爬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参见图1至图4,图中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爬架的优选结构。如图所述,爬架包括:爬梯1、多个弧形挡圈2和防坠装置3。其中,爬梯1可以包括:两个竖杆102和多个横杆101,两个竖杆102并列设置,各横杆101均横设于两个竖杆102之间,并且,各横杆101均并列设置且沿竖杆102的长度方向(图1所示的由上至下的方向)均匀分布。挡圈2的数量与横杆101的数量相同,并且,各挡圈2与各横杆101一一对应,每个挡圈2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横杆101的两端一一对应地相连接,各挡圈2沿爬梯1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各挡圈2与爬梯1之间的空间形成攀爬空间,以供使用者在攀爬空间内攀爬各横杆101。防坠装置3设置于攀爬空间内,防坠装置3用于与安全带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安装带的另一端与使用者相连接。当使用者坠下时,防坠装置3拉动安全带,以阻止使用者继续坠下,进而保护使用者。具体实施时,各挡圈2的最外侧设置一个加强杆20,加强杆20与爬梯1相平行,每个挡圈2均与加强杆20相连接,以对各挡圈2进行支撑固定。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爬梯1的设置便于使用者攀爬,爬梯1与各挡圈2形成攀爬空间,防坠装置3设置于攀爬空间内,这样在使用者坠下时防坠装置3会拉动安全带,阻止使用者继续下坠,能够有效地防止使用者坠落,提高了爬架的安全性,保护使用者的人身安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爬架的安全性能较低的问题。继续参见图1至图4,上述实施例中,防坠装置3包括:安全杆4、滑筒5和防坠机构。其中,分别对应于爬梯1的顶部和底部处的挡圈2均设置有连接杆6,具体地,对应于爬梯1的顶部(图1所示的上部)处的挡圈2横设一个连接杆6,对应于爬梯1的底部(图1所示的下部)处的挡圈2横设一个连接杆6,两个连接杆6均与横杆101相平行。安全杆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杆6一一对应地连接,滑筒5可滑动地穿设于安全杆4,具体地,滑筒5为内部中空的筒体且两端均为开口端。安全杆4穿设于滑筒5的内部,并且,滑筒5可沿安全杆4滑动。具体实施时,安全杆4的截面为方形,以避免滑筒5旋转。滑筒5的内部也为方形,则滑筒5与安全杆4为间隙配合。安全杆4靠近挡圈2设置,避免影响使用者攀爬爬梯1。防坠机构设置于滑筒5,并且,防坠机构与安全带可拆卸地连接。这样,使用者在爬梯1上攀爬时,通过安全带带动防坠机构滑动,进而带动滑筒5沿安全杆4滑动,保证使用者的正常攀爬。在使用者突然坠下时,防坠机构拉动安全带阻止使用者下滑。优选的,防坠机构包括:挡板7、安全框8和限位机构。其中,挡板7垂直地设置于滑筒5朝向挡圈2的第一侧,具体地,滑筒5的第一侧(图2所示的左侧)朝向挡圈2,挡板7与滑筒5相垂直。挡板7可以呈T型,挡板7的垂直段与滑筒5的第一侧相连接,挡板7的水平段为自由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爬梯(1)、多个弧形挡圈(2)和防坠装置(3);其中,/n各所述挡圈(2)沿所述爬梯(1)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各所述挡圈(2)与所述爬梯(1)之间的空间形成攀爬空间;/n所述防坠装置(3)设置于所述攀爬空间内,用于与安全带可拆卸地连接,以在使用者坠下时拉动所述安全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爬梯(1)、多个弧形挡圈(2)和防坠装置(3);其中,
各所述挡圈(2)沿所述爬梯(1)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各所述挡圈(2)与所述爬梯(1)之间的空间形成攀爬空间;
所述防坠装置(3)设置于所述攀爬空间内,用于与安全带可拆卸地连接,以在使用者坠下时拉动所述安全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坠装置(3)包括:安全杆(4)、滑筒(5)和防坠机构;其中,
分别对应于所述爬梯(1)的顶部和底部处的挡圈(2)均设置有连接杆(6);
所述安全杆(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杆(6)相连接,所述滑筒(5)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安全杆(4),所述防坠机构设置于所述滑筒(5)且与所述安全带可拆卸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坠机构包括:挡板(7)、安全框(8)和限位机构;其中,
所述挡板(7)垂直地设置于所述滑筒(5)朝向挡圈(2)的第一侧;
所述安全框(8)套设于所述滑筒(5)的外部且与所述滑筒(5)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安全框(8)置于所述挡板(7)的下方,并且,所述安全框(8)对应于所述滑筒(5)第二侧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安全带可拆卸连接的拉环(19);
所述限位机构设置于所述滑筒(5)的第二侧,用于使所述安全框(8)在预设范围内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弧形的限位筒(9)、弧形的限位杆(10)和置于所述限位筒(9)内的第一弹性件(11);其中,
所述限位筒(9)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滑筒(5)的第二侧的底部,所述限位筒(9)的第二端为敞口设置;
所述限位杆(10)的第一端与所述安全框(8)可转动地连接,所述限位杆(1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弹性件(11)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11)的第二端与所述限位筒(9)的内壁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坠机构还包括: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金龙戴克室刘占备王雷珍费尧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