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智能井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0299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层智能井盖,包括:井盖基座、上井盖、下井盖、锁体和无线模块;所述井盖基座内具有贯通道,所述贯通道内形成有凸出于所述贯通道内壁的支撑部;所述上井盖盖设于所述贯通道的顶端口,其底部形成有第一凸环;所述下井盖设置在所述贯通道内,所述下井盖底部抵接于所述支撑部的顶部,所述下井盖顶部抵接于所述第一凸环,所述下井盖、所述上井盖和所述第一凸环共同限制一容置腔;所述锁体设置在所述井盖基座上,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无线模块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双层智能井盖通过上下井盖的配合形成容置腔,减少了水和腐蚀气体与电子元件的接触,为电子元件提供较好的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智能井盖
本技术涉及井盖
,具体涉及一种双层智能井盖。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各项功能日益完善,井盖的被盗、缺失损坏现象频频发生,严重影响到我国市政建设和电力通讯等行业发展,甚至酿成重大交通事故,给政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统计,全国每年因偷盗井盖和地下电缆造成的损失达数十亿元。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智能防盗井盖,但是在一些使用场景下,对于用于智能控制井盖的一些电子器件,即使具有外壳,但难免有缝隙以及裸露的部分,在长时间使用下,容易受到来自井内的气体和水的腐蚀而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双层智能井盖。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层智能井盖,包括:井盖基座、上井盖、下井盖、锁体和无线模块;所述井盖基座内具有贯通道,所述贯通道内形成有凸出于所述贯通道内壁的支撑部;所述上井盖盖设于所述贯通道的顶端口,其底部形成有第一凸环;所述下井盖设置在所述贯通道内,所述下井盖底部抵接于所述支撑部的顶部,所述下井盖顶部抵接于所述第一凸环,所述下井盖、所述上井盖和所述第一凸环共同限制一容置腔;所述锁体设置在所述井盖基座上,用于锁定所述上井盖和所述下井盖;所述无线模块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与所述锁体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双层智能井盖通过上下井盖的配合形成容置腔,减少了水和腐蚀气体与电子元件的接触,为电子元件提供较好的保护;另外,双层的井盖由于下层井盖较难被偷盗,在上层井盖丢失时下层井盖也能保护行人车辆的安全。进一步,所述上井盖和所述下井盖上设置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位于所述容置腔外。通过第一凸环将水隔离在容置腔外。进一步,所述上井盖的排水孔和所述下井盖的排水孔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相互重叠。便于排水。进一步,所述第一凸环的底缘设置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抵接于所述下井盖的顶部。该设计能增加容置腔的密封性。进一步,所述上井盖底部还设置有倾斜检测器和振动检测器,所述倾斜检测器和所述振动检测器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倾斜检测器和所述振动检测器均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在所述锁体锁定所述上井盖时,若所述倾斜检测器和所述振动检测器检测到所述上井盖发生倾斜或振动,则向所述控制模块发出警报信号。在上层井盖出现移位、破损、倾斜、偷盗的情况下,控制模块能够通过无线模块向管理终端发出提示信号,提醒工作人员检查。进一步,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井盖基座上的警报器,所述警报器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在所述锁体锁定所述上井盖时,若所述倾斜检测器和所述振动检测器检测到所述上井盖发生倾斜或振动,则向所述控制模块发出警报信号,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警报器发出警报。进一步,所述警报器发出的警报为声音警报或灯光警报。进一步,所述下井盖底部设置有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内设置有监测装置,所述监测装置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监测井内的水位和气体组分;所述下井盖的排水孔位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外。第二环形凹槽能够阻隔水流到所述监测装置上。进一步,所述井盖基座上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锁体电连接。通过太阳能提供能源,保障井盖内各个装置的供电。进一步,所述上井盖与所述井盖基座转动连接。为了能更清晰的理解本技术,以下将结合附图说明阐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双层智能井盖的剖视图;图2为图1所示的双层智能井盖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其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双层智能井盖的剖视图,该双层智能井盖,包括:井盖基座10、上井盖20、下井盖30、锁体40、控制模块50和无线模块60。所述井盖基座10内具有贯通道11,所述贯通道11内形成有凸出于所述贯通道11内壁的支撑部12,支撑部12的具体结构可以配合下井盖30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设计,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12呈环状。所述上井盖20盖设于所述贯通道11的顶端口,其底部形成有第一凸环21。所述下井盖30设置在所述贯通道11内,所述下井盖30底部抵接于所述支撑部12的顶部,所述下井盖30顶部抵接于所述第一凸环21,所述下井盖30、所述上井盖20和所述第一凸环21共同形成一容置腔22。请参阅图2,其是图1所示的双层智能井盖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引导水流,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井盖20和所述下井盖30上设置有排水孔23,所述排水孔23位于所述容置腔22外,水从第一凸环21和贯通道11内壁之间流过,避免了接触控制模块50和无线模块60。所述第一凸环21的底缘设置有密封垫24,所述密封垫24抵接于所述下井盖30的顶部。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井盖20的排水孔23和所述下井盖30的排水孔23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相互重叠,便于水流通。所述锁体40设置在所述井盖基座10上,用于锁定所述上井盖20和所述下井盖30。锁体40的具体结构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设计,在本实施例中,锁体40包括第一电子锁和第二电子锁,所述上井盖20一侧设置有锁槽,所述第一电子锁设置在所述贯通道11内壁,伸入锁槽来实现对上井盖20的锁定,第二电子锁设置在所述贯通道11内壁,抵接与下井盖30的顶部实现对下井盖30的锁定。所述控制模块50设置在所述容置腔22内,与所述锁体40连接;所述无线模块60设置在所述容置腔22内,与所述控制模块50连接,用户可以通过无线模块60与控制模块50取得无线连接,从而控制锁体40锁定或解锁上井盖20和下井盖30。另外,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井盖20底部还设置有倾斜检测器和振动检测器,所述倾斜检测器和所述振动检测器位于所述容置腔22内,所述倾斜检测器和所述振动检测器均与所述控制模块50连接,在所述锁体40锁定所述上井盖20时,若所述倾斜检测器和所述振动检测器检测到所述上井盖20发生倾斜或振动,则向所述控制模块50发出警报信号。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一些细微的倾斜或振动影响到对井盖情况的判断,可以对所述倾斜检测器和所述振动检测器设定阈值,在倾斜或振动的幅度大于阈值时,才向所述控制模块50发出警报信号。另外,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双层智能井盖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井盖基座10上的警报器,所述警报器与所述控制模块50连接。在所述锁体40锁定所述上井盖20时,若所述倾斜检测器和所述振动检测器检测到所述上井盖20发生倾斜或振动,则向所述控制模块50发出警报信号,所述控制模块50控制所述警报器发出警报。优选的,所述警报器发出的警报为声音警报或灯光警报。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层智能井盖,其特征在于,包括:井盖基座、上井盖、下井盖、锁体、控制模块和无线模块;/n所述井盖基座内具有贯通道,所述贯通道内形成有凸出于所述贯通道内壁的支撑部;/n所述上井盖盖设于所述贯通道的顶端口,其底部形成有第一凸环;/n所述下井盖设置在所述贯通道内,所述下井盖底部抵接于所述支撑部的顶部,所述下井盖顶部抵接于所述第一凸环,所述下井盖、所述上井盖和所述第一凸环共同形成一容置腔;/n所述锁体设置在所述井盖基座上,用于锁定所述上井盖和所述下井盖;/n所述控制模块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与所述锁体连接;/n所述无线模块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智能井盖,其特征在于,包括:井盖基座、上井盖、下井盖、锁体、控制模块和无线模块;
所述井盖基座内具有贯通道,所述贯通道内形成有凸出于所述贯通道内壁的支撑部;
所述上井盖盖设于所述贯通道的顶端口,其底部形成有第一凸环;
所述下井盖设置在所述贯通道内,所述下井盖底部抵接于所述支撑部的顶部,所述下井盖顶部抵接于所述第一凸环,所述下井盖、所述上井盖和所述第一凸环共同形成一容置腔;
所述锁体设置在所述井盖基座上,用于锁定所述上井盖和所述下井盖;
所述控制模块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与所述锁体连接;
所述无线模块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智能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井盖和所述下井盖上设置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位于所述容置腔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智能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井盖的排水孔和所述下井盖的排水孔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相互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智能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环的底缘设置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抵接于所述下井盖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智能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瑞阳史玉洁袁志远吴恺陈修灯曾俊皓陈亮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飞企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