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静专利>正文

一种水利工程用堤坝加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0264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用堤坝加固装置,包括坝体,所述坝体前端下侧固定连接有坝前脚,所述坝体后端下侧固定连接有坝后脚,所述坝体后侧设置有土体,所述土体设置于坝后脚上侧,所述土体内侧等距开设有穿接孔,所述土体上端等距开设有锚固孔,所述锚固孔下端与穿接孔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坝体后端等距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后端内侧固定连接有保护套筒,所述连接头内侧固定连接有植筋。该水利工程用堤坝加固装置,利用土体的板结紧密结构对其起到牵引效果,达到加固的目的,利用分散的植筋加注混凝土,避免混凝土的整浇,减少施工的材料成本,通过土体对锚钉提供的侧向阻力使预埋钢环难以移动,进而防止土体的侧向力对坝体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工程用堤坝加固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结构设备
,具体为一种水利工程用堤坝加固装置。
技术介绍
堤坝泛指防水拦水的建筑物和构筑物,以防水患。现代的水坝主要有两大类:土石坝和混凝土坝。近年来,大型堤坝都采用高科技的钢筋水泥建筑,土石坝是用土或石头建造的宽坝,由于物料较松散,能承受地基的动摇,但水会慢慢渗入堤坝,降低堤坝的坚固程度,混凝土坝的主要特点是利用自身的重量来支撑水体压力。混凝土堤坝能够承受的水体侧向力程度高,但是造价较土石坝高昂,为了进一步提高混凝土坝的承载力,在其坝体外侧设置一系列的加固结构,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用堤坝加固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混凝土坝的加固结构复杂,造价较为高昂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工程用堤坝加固装置,包括坝体,所述坝体前端下侧固定连接有坝前脚,所述坝体后端下侧固定连接有坝后脚,所述坝体后侧设置有土体,所述土体设置于坝后脚上侧,所述土体内侧等距开设有穿接孔,所述土体上端等距开设有锚固孔,所述锚固孔下端与穿接孔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坝体后端等距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后端内侧固定连接有保护套筒,所述连接头内侧固定连接有植筋。优选的,所述坝体为梯形结构,所述坝前脚与坝后脚均为梯形结构,所述坝后脚的坡度大于坝前脚的坡度,所述植筋设置于保护套筒内侧,所述保护套筒设置于穿接孔内侧。优选的,所述植筋后端固定焊接有预埋钢环,所述预埋钢环设置于锚固孔下端,所述锚固孔内侧设置有锚钉,所述锚钉下端设置于预埋钢环内侧,所述锚钉上端固定连接有锁定帽。优选的,所述锁定帽下端为锯齿状结构,所述锁定帽设置于土体上方,所述土体上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端固定安装有千斤顶。优选的,所述千斤顶前端活动连接有移动台,所述移动台前端固定连接有压合板,所述压合板的长度大于锁定帽之间的长度,所述压合板设置于锁定帽上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水利工程用堤坝加固装置,在坝体后侧安装保护套筒,并利用植筋浇筑混凝土固定在土体内部,利用土体的板结紧密结构对其起到牵引效果,达到加固的目的;2、该水利工程用堤坝加固装置,利用分散的植筋加注混凝土,避免混凝土的整浇,减少施工的材料成本,令土体的牵引力分散,避免因外力过大导致土体崩裂,丧失固定效果;3、该水利工程用堤坝加固装置,通过千斤顶将锚钉打入土体,并与预埋钢环相连接,通过土体对锚钉提供的侧向阻力使预埋钢环难以移动,进而防止土体的侧向力对坝体造成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坝体与保护套筒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土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坝体;2、坝前脚;3、坝后脚;4、土体;5、穿接孔;6、锚固孔;7、连接头;8、保护套筒;9、植筋;10、预埋钢环;11、锚钉;12、锁定帽;13、固定座;14、千斤顶;15、移动台;16、压合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利工程用堤坝加固装置,包括坝体1,坝体1前端下侧固定连接有坝前脚2,坝体1后端下侧固定连接有坝后脚3,坝体1后侧设置有土体4,土体4设置于坝后脚3上侧,土体4内侧等距开设有穿接孔5,土体4上端等距开设有锚固孔6,锚固孔6下端与穿接孔5后端固定连接,坝体1后端等距设置有连接头7,连接头7后端内侧固定连接有保护套筒8,连接头7内侧固定连接有植筋9。进一步的,坝体1为梯形结构,坝前脚2与坝后脚3均为梯形结构,坝后脚3的坡度大于坝前脚2的坡度,植筋9设置于保护套筒8内侧,保护套筒8设置于穿接孔5内侧,植筋9将土体4与坝体1连接,并浇筑混凝土提高稳定性。进一步的,植筋9后端固定焊接有预埋钢环10,预埋钢环10设置于锚固孔6下端,锚固孔6内侧设置有锚钉11,锚钉11下端设置于预埋钢环10内侧,锚钉11上端固定连接有锁定帽12,锚钉11将预埋钢环10的位置进行锁定。进一步的,锁定帽12下端为锯齿状结构,锁定帽12设置于土体4上方,土体4上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座13,固定座13上端固定安装有千斤顶14,锁定帽12压入土体4内,提高锚钉11的稳定性。进一步的,千斤顶14前端活动连接有移动台15,移动台15前端固定连接有压合板16,压合板16的长度大于锁定帽12之间的长度,压合板16设置于锁定帽12上端,千斤顶14带动压合板16将锚钉11打入土体4内部。工作原理:首先,在坝体1浇筑的时候,在后侧支模等距浇筑连接头7,在浇筑之前在坝体1内侧安放植筋9,令植筋9从连接头7内穿出,并在连接头7内安装保护套筒8对植筋9进行包覆,防止植筋9在土体4中受到腐蚀导致强度降低,然后将植筋9的端部焊接为整体并连接预埋钢环10,然后向坝后脚3上回填土方,分层压实,保护套筒8设置在穿接孔5内侧,在穿接孔5上侧开设锚固孔6,使预埋钢环10暴露出来,然后将锚钉11插入预埋钢环10,启动千斤顶14,在液压带动下,压合板16向下运动,与锁定帽12接触并逐步下压使锚钉11底端插入土体4深部,锁定帽12的锯齿结构压入土体4之中,起到固定效果,坝体1的坝前脚2可以防止土体4的侧向力将坝体1的上端推动,坝后脚3受到土体4的自重压力稳定结构,此加固装置在减少施工材料的情况下起到堤坝的加固效果。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利工程用堤坝加固装置,包括坝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坝体前端下侧固定连接有坝前脚,所述坝体后端下侧固定连接有坝后脚,所述坝体后侧设置有土体,所述土体设置于坝后脚上侧,所述土体内侧等距开设有穿接孔,所述土体上端等距开设有锚固孔,所述锚固孔下端与穿接孔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坝体后端等距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后端内侧固定连接有保护套筒,所述连接头内侧固定连接有植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工程用堤坝加固装置,包括坝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坝体前端下侧固定连接有坝前脚,所述坝体后端下侧固定连接有坝后脚,所述坝体后侧设置有土体,所述土体设置于坝后脚上侧,所述土体内侧等距开设有穿接孔,所述土体上端等距开设有锚固孔,所述锚固孔下端与穿接孔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坝体后端等距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后端内侧固定连接有保护套筒,所述连接头内侧固定连接有植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堤坝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坝体为梯形结构,所述坝前脚与坝后脚均为梯形结构,所述坝后脚的坡度大于坝前脚的坡度,所述植筋设置于保护套筒内侧,所述保护套筒设置于穿接孔内侧。


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静关骁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李静关骁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