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再脱水压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80044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泥再脱水压榨系统,包括上滤带、下滤带、压榨辊系,压榨辊系设置在上滤带和下滤带重叠的部分;压榨辊系包括多级压榨辊,压榨辊的直径沿滤带的行进方向逐级递减。上滤带、下滤带经过初级压榨辊和次级压榨辊,在上滤带、下滤带中的污泥靠滤带的压力挤出污泥的水分。压榨辊直径次第减少、包角减小、辊径逐渐减小,污泥所受挤压力逐渐增加,将污泥中的水分挤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设备能耗低,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污泥含水率的降低,利于后期的堆肥、焚烧或干化处理。减少能耗,利于设备的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泥再脱水压榨系统
本技术涉及污废处理领域,具体为一种污泥再脱水压榨系统。
技术介绍
当前处理与处置方式主要有:污泥填埋、农用、建筑材料利用、污泥焚烧等,由于污泥含水量较高,在处理之前需要进行脱水干燥过程,才能达到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的有效处置。目前的污泥处理工艺中,带式压榨脱水机应用广泛,进泥的含水98-99%左右,脱水污泥含水率达到80%左右。由于80%的污泥相对含水量还很高,仍然不适合焚烧和填埋,后期还要进行堆肥或干化处理,占地和耗能较大,不利于后期的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依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污泥再脱水压榨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压榨脱水系统、清洗挤干系统,所述压榨脱水系统包括上滤带、下滤带、压榨辊系,所述压榨辊系设置在上滤带和下滤带重叠的部分;所述压榨辊系包括多级压榨辊,所述压榨辊的直径沿滤带的行进方向逐级递减;所述上滤带和下滤带上分别设置纠偏辊系和位移传感器;所述清洗挤干系统设置在上滤带和/或下滤带的回程位置,所述清洗挤干系统包括清洗装置和一对挤压轮,所述上滤带和/或下滤带经过挤压轮之间。所述下滤带的起始段设置一布泥系统,所述布泥系统包括一组对称反向螺旋。所述上滤带在压榨辊系的下游设置上传动辊,所述下滤带在压榨辊系的下游设置下传动辊,所述上传动辊和下传动辊位于卸料口附近。所述上传动辊附近设置上刮板,所述下传动辊附近设置下刮板。压榨辊系、毛刷下方和挤压轮下方设置接水盘。所述清洗单元包括喷嘴和毛刷。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一种污泥再脱水压榨系统,包括上滤带、下滤带、压榨辊系,压榨辊系设置在上滤带和下滤带重叠的部分;压榨辊系包括多级压榨辊,压榨辊的直径沿滤带的行进方向逐级递减。上滤带、下滤带经过初级压榨辊和次级压榨辊,在上滤带、下滤带中的污泥靠滤带的压力挤出污泥的水分。压榨辊直径次第减少,包角减小,辊径逐渐减小,污泥所受挤压力逐渐增加,将污泥中的水分挤出。脱水后的污泥含水率可以达到73-70%,不加调剂不增加干泥质量的前提下可减量26%。本技术的设备能耗低,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污泥含水率的降低,利于后期的堆肥、焚烧或干化处理。减少能耗,利于设备的运行。上滤带和下滤带上分别设置纠偏辊系和位移传感器,当滤带相对于辊的相对位置发生偏移时,可及时检测到偏移程度,并通过纠偏辊系对滤带跑偏进行调整,保证滤带能在各压榨辊系之间保持连续、稳定的直线运行。清洗挤干系统设置在上滤带和/或下滤带的回程位置,清洗挤干系统包括清洗装置和一对挤压轮,上滤带和/或下滤带经过挤压轮之间。对滤带上的残留污泥进行清洗,之后挤干脱水,使清洁干燥的滤带进入下一个压榨循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压榨脱水系统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清洗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挤干装置结构示意图其中:1-布泥系统、2-压榨脱水系统、21-上滤带、211-第一张紧辊系、212-第一纠偏辊系、22-下滤带、221-第二张紧辊系、222-第二纠偏辊系、23-压榨辊系24-接水盘、25-上传动辊、26-下传动辊、31-上刮板、32-下刮板、33-卸料口、4-清洗挤干系统、41-壳体、42-喷嘴、43-毛刷、44-固定板、45-上轮座、46-下轮座、47-挤压轮、48-螺栓、49-弹簧、5-箱体、6-主动传动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污泥再脱水压榨系统,包括布泥系统1、压榨脱水系统2、刮泥出料系统3、清洗挤干系统4、箱体5、主动传动装置6。其中,布泥系统1用于将污泥均匀地布置在压榨脱水系统2的滤带上,滤带经过压榨脱水系统2的压榨辊系,将污泥中的水逐级压榨出来。刮泥出料系统将滤带上的干化污泥从滤带上刮下,通过卸料口排出。之后清洗挤干系统4对滤带上的残留污泥进行清洗并挤干脱水,使清洁干燥的滤带进入下一个压榨循环。布泥系统1设置在入料口,即压榨脱水系统2的下滤带22的起始位置,布泥系统1包括一组对称反向螺旋,保证设备的入料均匀,厚度一致。如图2所示,压榨脱水系统2包括上滤带21和下滤带22,其中上滤带21和下滤带22的重合部分设置多级压榨辊系23,对上滤带21和下滤带22之间的污泥进行压榨脱水。压榨辊系23包括多级压榨辊,沿滤带行进方向,压榨辊的直径从前到后次第减少,压榨力逐渐增加,污泥含水率下降。本技术的上下滤带采用特殊材料,能承受高的拉力和优良的脱水能力,有效去除污泥中的水分。压榨辊系23下方设置接水盘24,接水盘24用于承接自压榨辊系23挤出的水,之后通过管道集中排出箱体5。在压榨辊系23之外,上滤带21的运行路径上还设置第一张紧辊系211、第一纠偏辊系212;下滤带22的运行路径上还设置第二张紧辊系221、第二纠偏辊系222。第二张紧辊系221设置在第一张紧辊系211的斜下方,第二张紧辊系221上游至第一张紧辊系211之间的部分对应于布泥系统1,以承接由布泥系统1输出的污泥。第一纠偏辊系212和第二纠偏辊系222根据控制信号控制,当位移传感器检测到上滤带21和下滤带22在辊系上的位置发生偏离,PLC自动控制系统向第一纠偏辊系212和第二纠偏辊系222分别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相应的执行元件自动对上滤带21和下滤带22进行纠偏调整,保证压榨脱水系统2的滤带能在各压榨辊系之间保持连续、稳定的直线运行。上传动辊25、下传动辊26、通过主动传动装置6带动旋转,通过上滤带21和下滤带22将转动力矩传递给第一张紧辊系211、第二紧张辊系221、第一纠偏辊系212和第二纠偏辊系222等。如图1所示,刮泥出料系统包括上刮板31、下刮板32和卸料口33,其中上刮板31的固定端与卸料口33的上方箱体5固定连接,上刮板31的自由端与上滤带21相接触。下刮板32的固定端与卸料口33的上方箱体5固定连接,下刮板32的自由端与下滤带22相接触。本技术优选在上刮板31的对应位置设置支撑上滤带21的上传动辊25,在下刮板32的对应位置设置支撑下滤带22的下传动辊26。如图3所示,清洗挤干系统4分别设置在上滤带21和下滤带22的回程位置,包括清洗装置和挤干装置。其中清洗装置包括壳体41、喷嘴42、毛刷43,壳体41内部容纳喷嘴42,开口朝向上滤带21的外表面。毛刷43的固定端附着在开口的周边,自由端擦拭上滤带21的外表面。喷嘴42输出的水流沿着毛刷43的走向洒向上滤带21,保证在上滤带21回程时将其冲洗干净,防止上滤带21堵塞,同时有毛刷43遮挡和引流,防止水的喷溅。如图4所示,挤干装置包括固定板44、上轮座45、下轮座46、挤压轮47、螺栓48、弹簧49。其中固定板44固定在箱体5内部的框架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泥再脱水压榨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压榨脱水系统、清洗挤干系统,所述压榨脱水系统包括上滤带、下滤带、压榨辊系,所述压榨辊系设置在上滤带和下滤带重叠的部分;所述压榨辊系包括多级压榨辊,所述压榨辊的直径沿滤带的行进方向逐级递减;所述上滤带和下滤带上分别设置纠偏辊系和位移传感器;/n所述清洗挤干系统设置在上滤带和/或下滤带的回程位置,所述清洗挤干系统包括清洗单元和一对挤压轮,所述上滤带和/或下滤带经过挤压轮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再脱水压榨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压榨脱水系统、清洗挤干系统,所述压榨脱水系统包括上滤带、下滤带、压榨辊系,所述压榨辊系设置在上滤带和下滤带重叠的部分;所述压榨辊系包括多级压榨辊,所述压榨辊的直径沿滤带的行进方向逐级递减;所述上滤带和下滤带上分别设置纠偏辊系和位移传感器;
所述清洗挤干系统设置在上滤带和/或下滤带的回程位置,所述清洗挤干系统包括清洗单元和一对挤压轮,所述上滤带和/或下滤带经过挤压轮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再脱水压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滤带的起始段设置一布泥系统,所述布泥系统包括一组对称反向螺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方王雪梅马桥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水木益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