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热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0023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21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温热器具(1)在基材片(37)的一个表面设置有发热层(31),发热层(31)包含可氧化性金属的颗粒、电解质、碳材料和水的混合物(3M),发热层(31)和基材片(37)形成有由直线状或圆弧状的切口构成的一个以上的第一狭缝(S1)。优选温热器具(1)具有由直线状的切口构成的一个以上的第一狭缝(S1)的组,以该狭缝(S1)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方式配置的一列以上的第一狭缝列(L1)以彼此不交叉的方式形成于发热层(31)和基材片(37)。也优选温热器具(1)形成有由圆弧状的切口构成的一个以上的第一狭缝(S1),还优选多个圆弧状的第一狭缝(S1)在发热层(31)和基材片(37)形成于同一圆周上或形成为同心圆弧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温热器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温热器具。
技术介绍
本申请人之前提出了一种对眼睛和眼睛周围赋予温热的眼睛用温热器具(参照专利文献1)。该眼睛用温热器具具备眼罩形状的主体部,该主体部具有肌肤侧片材、外侧片材以及配置于它们之间的片状发热体。片状发热体形成有多条向一个方向延伸的切口,由此,该片状发热体的变形变得容易。结果,该眼睛用温热器具以与脸部的弯曲形状吻合的方式变形,服贴性提高,使用感良好。该眼睛用温热器具所包括的片状发热体例如可以利用抄纸的方法来制造。除此以外,本申请人提出了一种温热器具,其具备将包含可氧化性金属的颗粒、碳成分、水和电解质的发热组合物的层涂布于基材片而成的发热体(专利文献2)。该温热器具通过在利用涂布的方法制得的发热体上设置狭缝,提高温热器具的佩戴感。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8257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9417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基材片的一个表面设置有发热层的温热器具。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的温热器具的发热层包含可氧化性金属的颗粒、电解质、碳材料、纤维材料和水的混合物。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的温热器具在上述发热层和上述基材片上形成有由直线状或圆弧状的切口构成的一个以上的第一狭缝。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温热器具的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温热器具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沿着图1所示的温热器具的长度方向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发热体的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形成于图4所示的发热性主体的狭缝的配置形态的俯视图。图6(a)至(f)是表示形成于图4所示的发热性主体的狭缝的另一配置形态的俯视图。图7(a)至(d)是表示形成于发热性主体的狭缝的又一配置形态的俯视图。图8(a)和(b)是表示图3所示的发热体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9(a)和(b)是表示图3所示的发热体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10(a)和(b)是表示图3所示的发热体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11(a)和(b)是表示图3所示的发热体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12(a)和(b)是表示图3所示的发热体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1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温热器具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14(a)和(b)是表示形成于发热性主体的狭缝的又一配置形态的俯视图。图15是表示形成于发热性主体的狭缝的又一配置形态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温热器具由于形成有多条切口而使得服贴性高,但具备利用抄纸的方法制得的发热体的温热器具与具备利用涂布的方法制得的发热体的发热器具相比,存在发热特性差的问题。另外,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温热器具由于具备利用涂布的方法制得的发热体,因而发热特性良好。然而,该利用涂布的方法制得的发热体不包含纤维。因此,与利用抄纸的方法制得的发热体相比,难以获得由在纤维间载持有可氧化性金属的颗粒所带来的保水性、成型性和保型性良好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推测,在使用利用抄纸的方法制得的发热体等包含纤维的发热体的情况下,该发热体中,由于该发热体中所包含的纤维的水吸收力低,可氧化性金属与氧的氧化反应受到阻碍,结果,无法获得良好的发热特性。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对于具备利用抄纸的方法制得的发热体等包含纤维的发热体的温热器具的发热特性的提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在发热体形成特定形态的狭缝,经由该狭缝对可氧化性金属充分供氧,能够将发热特性提升至与具备利用涂布的方法制得的发热体的温热器具同等的水平,并且还能够提高温热器具的服贴性。本专利技术涉及兼顾服贴性的提高与发热特性的提高的温热器具。下面,参照附图基于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温热器具的一个实施方式。该图所示的温热器具1是所谓的眼罩类型,以覆盖人的双眼的方式抵接,用于使加热至规定温度的水蒸气对眼睛及其周围赋予温热。如图1所示,温热器具1具备:具有使用时覆盖使用者的双眼的形状的横向X长的主体部2、主体部2所配设的发热体3和一对挂耳部4、4。挂耳部4设置于主体部2的横向X的两外端区域,能够朝向横向X的外侧反转。由此,将各挂耳部4、4分别挂在使用者的耳朵上,能够维持主体部2对使用者的双眼的覆盖状态。主体部2的长度方向与温热器具的横向X一致。即,温热器具1的横向X与主体部2的横向X彼此一致。在以下的说明中,各构件的横向是指与温热器具1的横向X一致的方向。图2表示温热器具1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图3表示沿着温热器具1的横向X(长度方向)的剖视图。这些图所示的温热器具1的主体部2具备位于接近使用者肌肤一侧的第一片材5、和位于远离使用者肌肤一侧的第二片材6。即,该图中上方为接近使用者肌肤的一侧,该图中下方为远离使用者肌肤的一侧。图2和图3所示的第一片材5和第二片材6以将它们重叠的状态利用热熔粘接剂等粘接剂7相互接合,由此,2个发热体3、3隔开地保持在两个片材之间。图2所示的挂耳部4由片材构成,该片材形成有在横向X上延伸的插穿部4A。插穿部4A是在将挂耳部4挂在耳朵上时用于使耳朵穿过的孔。也可以代替这种构成,插穿部4A由能够使耳部穿过的贯穿狭缝等形成。如图2所示,挂耳部4在温热器具1的横向X的两外端区域与主体部2中的第一片材5的外表面接合,由此,形成主体部2与挂耳部4接合的接合区域9。接合区域9通过主体部2中的第一片材5与挂耳部4在面方向上连续或不连续地接合而形成。接合区域9也作为以接合端部9s为轴使挂耳部4反转时的弯折部发挥功能。接合区域9也可以通过利用热密封等而将主体部2与挂耳部4熔接而形成,还可以通过利用超声波密封等超声波接合而形成。图3所示的剖视图表示片状的发热性主体3A收纳在袋体内而形成的发热体3的固定状态。该图所示的发热体3中,发热性主体3A配置于佩戴温热器具1时位于接近使用者肌肤一侧的肌肤侧片材32与佩戴温热器具1时位于远离使用者肌肤一侧的非肌肤侧片材33之间。详细而言,该图所示的肌肤侧片材32和非肌肤侧片材33连续性地形成有它们的周缘部彼此接合的周缘接合部35,在比周缘接合部35靠内侧的部分,肌肤侧片材32与非肌肤侧片材33成为非接合状态,形成袋体。如此,肌肤侧片材32与非肌肤侧片材33接合而形成袋体,在该袋体内收纳发热性主体3A。在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发热体3通过在一面由肌肤侧片材32构成、另一面由非肌肤侧片材33构成的扁平的包状材料内收纳片状的发热性主体3A而形成。下面,参照图4(a)和(b)对成为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发热体3的前提的基本构造进行说明。图4(a)和(b)表示发热体3的放大图。该图所示的发热体3是发热性主体3A配置于肌肤侧片材32和非肌肤侧片材33之间的发热体。该图所示的发热体3的发热性主体3A至少具备发热层31和基材片37,在基材片37的一个表面设置有发热层31。发热层31含有包含可氧化性金属的颗粒、电解质、碳材料和水的混合物3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温热器具,其特征在于,/n在基材片的一个表面设置有发热层,/n所述发热层包含可氧化性金属的颗粒、电解质、碳材料、纤维材料和水的混合物,/n所述发热层和所述基材片形成有由直线状或圆弧状的切口构成的一个以上的第一狭缝。/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90115 JP PCT/JP2019/0009611.一种温热器具,其特征在于,
在基材片的一个表面设置有发热层,
所述发热层包含可氧化性金属的颗粒、电解质、碳材料、纤维材料和水的混合物,
所述发热层和所述基材片形成有由直线状或圆弧状的切口构成的一个以上的第一狭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热器具,其特征在于,
由直线状的切口构成的多个第一狭缝以朝向同一方向并列配置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发热层和所述基材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热器具,其特征在于,
以在与第一狭缝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有由切口构成的一个第二狭缝。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热器具,其特征在于,
由切口构成的多个第二狭缝以朝向同一方向并列配置且在与第一狭缝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温热器具,其特征在于,
第一狭缝和第二狭缝以第一狭缝与第二狭缝彼此不交叉的方式配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热器具,其特征在于,
形成有一列或多列的第一狭缝列,该第一狭缝列以由直线状的切口构成的多个的第一狭缝的组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方式配置,
在形成有多列第一狭缝列的情况下,该第一狭缝列以彼此不交叉的方式形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温热器具,其特征在于,
以在与第一狭缝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桑穂贵
申请(专利权)人:花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