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有轨电车网络最小发车间隔计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79401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轨电车网络最小发车间隔计算方法,包括:根据线路重叠情况将有轨电车车路网进行分类;在考虑有轨电车绿波的条件下,进一步将社会车辆绿波当成限定条件,社会车辆绿波将影响干线周期是否统一,在干线周期不统一时,各交叉口之间周期倍数关系将会影响有轨电车最小发车间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计算单线和复线有轨电车最小周期;综合考虑不同有轨电车线路及路口周期组合,计算有轨电车网络最小发车间隔。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保证在不同有轨电车线路不发生冲突条件下,根据不同绿波限定条件计算出单线及复线有轨电车在有轨电车网络内的最小发车间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轨电车网络最小发车间隔计算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信号控制
,用于有轨电车系统,涉及一种有轨电车网络最小发车间隔计算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机动车保有量增加迅猛,对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带来了日益严重的影响。大力发展现代有轨电车,已经成为缓解交通拥堵问题的共识,其在乘客舒适度、成本及运行能力方面中具有的优势,是其他众多公共交通方式无法替代的。有轨电车网络化运行需要考虑多项因素,其中设置合理有效的有轨电车发车间隔将会有效提升有轨电车网络通行效率,路网形式多样,需要根据不同路网形式设置最优最小的有轨电车发车间隔。现有有轨电车发车间隔计算方法未能同时考虑有轨电车绿波和社会车辆绿波,也未能考虑在复线共轨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完善现有有轨电车发车间隔计算方法,并应用于有轨电车网络,本专利技术提供种有轨电车网络最小发车间隔计算方法。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有轨电车网络最小发车间隔计算方法,包含以下步骤:(1)根据线路重叠情况将有轨电车车路网分为单线和复线两类,规定复线情况下每周期至多到达一辆有轨电车,且最多允许双线共轨;(2)若路网采用社会车辆绿波,单线有轨电车最小发车间隔为公共周期C,双线共轨有轨电车最小发车间隔为2C;若不采用社会车辆绿波,判断有轨电车线路内不同交叉口周期是否存在整数倍关系,若是,进入步骤(3),否则进入步骤(4);(3)判断有轨电车是否为单线,若是单线有轨电车,最小发车间隔为线路内交叉口周期最大值Cmax,若是复线有轨电车,进入步骤(5);(4)判断有轨电车是否为单线,若是单线有轨电车,最小发车间隔为线路内交叉口周期最小公倍数;若是复线有轨电车,判断线路内交叉口周期最小公倍数是否等于线路内交叉口周期最大值Cmax,若不等,最小发车间隔为线路内交叉口周期最小公倍数;若相等,进入步骤(5);(5)判断拥有最大周期值的交叉口是否在共轨部分,若在共轨部分,复线有轨电车最小发车间隔为2Cmax;若不在共轨部分,复线有轨电车最小发车间隔为Cmax;(6)根据步骤(1)~(5),综合考虑不同有轨电车线路及交叉口周期组合,拆分有轨电车路网,计算各线路有轨电车最小发车间隔。进一步的,步骤(1)中有轨电车路网分类:单线类包括:两组直行单线组合、两组转弯单线组合、直行转弯单线组合;复线类包括:直行转弯复线组合、多组转弯复线组合。进一步的,定义有轨电车到达饱和容量:每个交叉口在1个周期内到达的最大有轨电车数,作为该交叉口的有轨电车饱和容量n。进一步的,将有轨电车最小发车间隔计算方法拓展至路网,首先进行路网拆分,记录存在共轨情况的有轨电车线路,将拥有相同线路数的共轨汇入点汇总为一个相关联小路网;小路网内的所有线路最小发车间隔相同,计算所有线路仅考虑单线时原始发车间隔最小公倍数N,若N>Max(T1,T2,T3...,Tm),则N为该小路网所有线路最小发车间隔,其中Tk为小路网共轨部分内第k个交叉口的周期,m为交叉口数量;若N=Max(T1,T2,T3...,Tm),则该小路网所有线路最小发车间隔为2N。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综合考虑有轨电车绿波和社会车辆绿波,同时考虑有轨电车线路组合情况,在不同绿波和周期条件下,分别计算了单线和复线有轨电车的最小发车间隔,既可以满足绿波,使有轨电车延误最小,又可以使得每周期至多到达一辆有轨电车。本专利技术将有轨电车最小发车间隔计算方法拓展至路网,计算路网内所有有轨电车线路最小发车间隔。本专利技术方法不需要复杂的数学模型及代码,操作简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方法流程图;图2为有轨电车车路网单线分类示意图;图3为有轨电车车路网复线分类示意图;图4为单线有轨电车按顺序到达的感应控制示意图;图5为复线有轨电车按顺序到达的感应控制示意图;图6为复线有轨电车不按顺序到达的感应控制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有轨电车网络最小发车间隔计算方法,包括有轨电车路网划分、根据有轨电车绿波和社会车辆绿波条件计算单线和复线有轨电车最小发车间隔、根据线路不同交叉口之间的周期关系计算单线和复线有轨电车最小发车间隔,以及一个路网下所有线路有轨电车最小发车间隔;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根据线路重叠情况将有轨电车车路网进行分类,总体分为单线和复线两类,单线可具体分为:图2(A)所示的两组转弯单线组合、图2(B)所示的两组直行单线组合、图2(C)所示的直行转弯单线组合;复线可具体分为:图3(A)所示的直行转弯复线组合、图3(B)所示的多组转弯复线组合;为方便计算有轨电车最小发车间隔,定义有轨电车到达饱和容量:每个交叉口在1个周期内可能到达的最大有轨电车数,作为该交叉口的有轨电车饱和容量n,如图2所示,单线组合里均有n=1;如图3所示,复线组合里共轨部分存在一个周期内到达两辆有轨电车的情况,n=2,在本方法中,规定复线情况下每周期至多到达一辆有轨电车,规定复线情况下最多允许双线共轨。(2)在同时考虑有轨电车绿波和社会车辆绿波的情况下,有轨电车线路内所有交叉口采用公共周期C,单线有轨电车最小发车间隔tmin=C;复线有轨电车最小发车间隔tmin=2C。在只考虑有轨电车绿波的情况下,无需考虑社会车辆绿波,对于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内的交叉口无需采用公共周期,判断有轨电车线路内不同交叉口周期是否存在整数倍关系,若是,进入步骤(3),否则进入步骤(4)。(3)判断有轨电车是否为单线,若是单线有轨电车,最小发车间隔tmin为线路内交叉口周期最大值Cmax,即,tmin=Cmax=max[C1,C2,C3...Cm],其中Cm表示第m个交叉口的周期;若是复线有轨电车,进入步骤(5)。(4)判断有轨电车是否为单线,若是单线有轨电车,最小发车间隔tmin为线路内交叉口周期最小公倍数;若是复线有轨电车,判断线路内交叉口周期最小公倍数是否等于线路内交叉口周期最大值Cmax,若不等,最小发车间隔tmin为线路内交叉口周期最小公倍数;若相等,进入步骤(5)。(5)判断拥有最大周期值的交叉口是否在共轨部分,若在共轨部分,复线有轨电车最小发车间隔为2Cmax,即,tmin=2Cmax=2max[C1,C2,C3...Cm],若不在共轨部分,复线有轨电车最小发车间隔为Cmax,公式为:tmin=Cmax=max[C1,C2,C3...Cm]。(6)根据步骤(1)~(5),综合考虑不同有轨电车线路及交叉口周期组合,拆分有轨电车路网,计算各线路有轨电车最小发车间隔。如图4所示,假设单线有轨电车线路内的3个连续的交叉口没有采用公共周期且交叉口周期之间为整数倍关系,其中交叉口1的周期为C1,交叉口2的周期C2=2C1,交叉口3的周期为C3=4C1,有轨电车最小发车间隔的公式为:tmin=Cmax=C3,交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轨电车网络最小发车间隔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n(1)根据线路重叠情况将有轨电车车路网分为单线和复线两类,规定复线情况下每周期至多到达一辆有轨电车,且最多允许双线共轨;/n(2)若路网采用社会车辆绿波,单线有轨电车最小发车间隔为公共周期C,双线共轨有轨电车最小发车间隔为2C;若不采用社会车辆绿波,判断有轨电车线路内不同交叉口周期是否存在整数倍关系,若是,进入步骤(3),否则进入步骤(4);/n(3)判断有轨电车是否为单线,若是单线有轨电车,最小发车间隔为线路内交叉口周期最大值C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轨电车网络最小发车间隔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1)根据线路重叠情况将有轨电车车路网分为单线和复线两类,规定复线情况下每周期至多到达一辆有轨电车,且最多允许双线共轨;
(2)若路网采用社会车辆绿波,单线有轨电车最小发车间隔为公共周期C,双线共轨有轨电车最小发车间隔为2C;若不采用社会车辆绿波,判断有轨电车线路内不同交叉口周期是否存在整数倍关系,若是,进入步骤(3),否则进入步骤(4);
(3)判断有轨电车是否为单线,若是单线有轨电车,最小发车间隔为线路内交叉口周期最大值Cmax,若是复线有轨电车,进入步骤(5);
(4)判断有轨电车是否为单线,若是单线有轨电车,最小发车间隔为线路内交叉口周期最小公倍数;若是复线有轨电车,判断线路内交叉口周期最小公倍数是否等于线路内交叉口周期最大值Cmax,若不等,最小发车间隔为线路内交叉口周期最小公倍数;若相等,进入步骤(5);
(5)判断拥有最大周期值的交叉口是否在共轨部分,若在共轨部分,复线有轨电车最小发车间隔为2Cmax;若不在共轨部分,复线有轨电车最小发车间隔为Cmax;
(6)根据步骤(1)~(5),综合考虑不同有轨电车线路及交叉口周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昊全民圣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