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室用一体扶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9358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驾驶室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驾驶室用一体扶手,包括固定端、主体部和过渡部,所述固定端连接驾驶室,且所述主体部通过过渡部连接固定端;所述固定端、主体部和过渡部均呈中空设置,且所述固定端、主体部和过渡部通过热气胀一体成型;所述固定端、主体部和过渡部材质为镁铝合金。借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实现车辆轻量化的生产,降低制造成本,同时能够有效保证扶手在使用过程中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驾驶室用一体扶手
本技术涉及驾驶室
,尤其涉及一种驾驶室用一体扶手。
技术介绍
现有的驾驶室上车扶手主要使用的材料是钢铁,且多为实心件,耗费原材料多,不利于汽车轻量化的发展。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驾驶室用一体扶手,其可以有效实现车辆轻量化生产,降低成本的同时能够保证扶手质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驾驶室用一体扶手,包括固定端、主体部和过渡部,所述固定端连接驾驶室,且所述主体部通过过渡部连接固定端;所述固定端、主体部和过渡部均呈中空设置,且所述固定端、主体部和过渡部通过热气胀一体成型;所述固定端、主体部和过渡部材质为镁铝合金。根据本技术的驾驶室用一体扶手,所述固定端包括上固定端和下固定端,且所述上固定端和下固定端上均设有固定孔,所述上固定端和下固定端呈扁平设置。根据本技术的驾驶室用一体扶手,所述主体部包括上主体部、中主体部和下主体部,所述上主体部和下主体部均具有弯折角度,所述中主体部为平直段。根据本技术的驾驶室用一体扶手,所述上主体部的弯折角度大于下主体部的弯折角度,所述中主体部外侧设有防滑结构。根据本技术的驾驶室用一体扶手,所述防滑结构为防滑凹槽,且所述防滑凹槽形状为手型轮廓。根据本技术的驾驶室用一体扶手,所述上主体部长度小于下主体部长度。根据本技术的驾驶室用一体扶手,所述过渡部包括上过渡部和下过渡部,所述上过渡部连接上固定端,所述下过渡部连接下固定端。根据本技术的驾驶室用一体扶手,所述上过渡部与上固定端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下过渡部与下固定端之间具有倾斜角度。根据本技术的驾驶室用一体扶手,所述主体部内侧设有若干加强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驾驶室用一体扶手,包括固定端、主体部和过渡部,所述固定端连接驾驶室,且所述主体部通过过渡部连接固定端,通过固定端实现扶手的有效固定,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所述固定端、主体部和过渡部均呈中空设置,且所述固定端、主体部和过渡部通过热气胀一体成型,通过中空设置且热气胀一体成型的形式,降低扶手的整体之间的连接,进而提高扶手的稳定性,降低后续的检修时间,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所述固定端、主体部和过渡部材质为镁铝合金,通过改变扶手的材质,降低产品重量的同时,能够满足产品的强度需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改变扶手的材质和结构,使其实现车辆轻便化生产,同时能够有效保证扶手在使用过程中的强度,降低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固定端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中主体部的剖视图;在图中,11-上固定端,12-下固定端,21-上主体部,22-中主体部,221-加强筋,23-下主体部,31-上过渡部,32-下过渡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见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驾驶室用一体扶手,包括固定端、主体部和过渡部,所述固定端连接驾驶室,且所述主体部通过过渡部连接固定端,通过固定端实现扶手的有效固定,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所述固定端、主体部和过渡部均呈中空设置,且所述固定端、主体部和过渡部通过热气胀一体成型,通过中空设置且热气胀一体成型的形式,降低扶手的整体之间的连接,进而提高扶手的稳定性,降低后续的检修时间,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所述固定端、主体部和过渡部材质为镁铝合金,通过改变扶手的材质,降低产品重量的同时,能够满足产品的强度需求。优选的是,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固定端包括上固定端11和下固定端12,且所述上固定端11和下固定端12上均设有固定孔,所述上固定端11和下固定端12呈扁平设置,通过扁平设置的固定端,使其能够有效的与驾驶室的安装件相匹配,保证其安装牢固性。另外,本技术的主体部包括上主体部21、中主体部22和下主体部23,所述上主体部21和下主体部23均具有弯折角度,所述中主体部22为平直段,通过具有弯折角度的上主体部21和下主体部23实现对扶手整体位置的设置,保证扶手在使用过程中与驾驶室具有有效间隙,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扶持。进一步的,本技术的上主体部21的弯折角度大于下主体部23的弯折角度,所述中主体部22外侧设有防滑结构,通过防滑结构增强工作人员与扶手之间的摩擦力,进而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的把持效果,防止出现打滑现象的发生,该处防滑结构可以采用凸出的防滑点或防滑纹。更好的,本技术的防滑结构为防滑凹槽,且所述防滑凹槽形状为手型轮廓,通过手型轮廓的防滑凹槽,增大了驾驶员抓取时的摩擦力,避免脱落,有利于驾驶员进行抓取,提高了安全性。本技术在实施过程中:通过扶手两端的固定端对该扶手主体部位置进行限定,由于固定端上设有固定孔,在驾驶室外侧设有与固定孔一致的固定装置,该技术为现有技术。在对固定端固定好后,由于上主体部21长度小于下主体23部长度,且上主体部21和下主体部23具有弯折角度,且上主体部21的弯折角度大于下主体部23的弯折角度,进而会使扶手下端外凸角度大于扶手上端,从而便于驾驶员从下方实现把持移动。过渡部包括上过渡部31和下过渡部32,所述上过渡部31连接上固定端11,所述下过渡部32连接下固定端12,上过渡部31与上固定端11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下过渡部32与下固定端12之间具有倾斜角度,通过该形式对上过渡部31和下过渡部32的位置进行调节安装,能够有效保证扶手在整体使用过程中的便捷,方便驾驶员实现有效便捷的拉取移动,提高上下车的效率。如图3所示,主体部内侧设有若干加强筋221,由于扶手整体采用热气胀的形式实现一体成型,在主体部内侧设有若干加强筋221,可以有效增强扶手的整体牢固性,进而提高安全性。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驾驶室用一体扶手,包括固定端、主体部和过渡部,所述固定端连接驾驶室,且所述主体部通过过渡部连接固定端,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驾驶室用一体扶手,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端、主体部和过渡部,所述固定端连接驾驶室,且所述主体部通过过渡部连接固定端;/n所述固定端、主体部和过渡部均呈中空设置,且所述固定端、主体部和过渡部通过热气胀一体成型;/n所述固定端、主体部和过渡部材质为镁铝合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驾驶室用一体扶手,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端、主体部和过渡部,所述固定端连接驾驶室,且所述主体部通过过渡部连接固定端;
所述固定端、主体部和过渡部均呈中空设置,且所述固定端、主体部和过渡部通过热气胀一体成型;
所述固定端、主体部和过渡部材质为镁铝合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室用一体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包括上固定端和下固定端,且所述上固定端和下固定端上均设有固定孔,所述上固定端和下固定端呈扁平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室用一体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包括上主体部、中主体部和下主体部,所述上主体部和下主体部均具有弯折角度,所述中主体部为平直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驾驶室用一体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主体部的弯折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家磊高林玉易斌王红岩李元宏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倍力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