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收线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9343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收线充电桩,包括底座;桩体,所述桩体设置于所述底座的顶端;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设置于所述桩体的内腔底部,且与所述桩体的内壁左侧固定连接;充电设备,所述充电设备设置于所述升降机构的顶端;警示灯,所述警示灯设置于所述桩体的顶端;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内嵌于所述桩体的右侧顶端,且与所述充电设备电性连接;滑轮,所述滑轮沿前后方向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桩体的右侧底端。该自动收线充电桩,解决了充电线缆在充电完毕后容易脱落,散落至车位及道路上,容易被过往的汽车碾压破坏,造成经济损失的问题,以及汽车与充电桩碰撞导致充电桩发生损坏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收线充电桩
本技术涉及充电桩
,具体为一种自动收线充电桩。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兴起,由于新能源汽车对电的依赖性比较强,所以充电桩应运而生,一经问世就被广泛的应用,其中最为广泛的就是地下车库以及高速路服务站等场所,由于安装基数十分巨大,充电桩的一些弊端就被暴露出来,由于地下车库灯光昏暗,一方面充电线缆在充电完毕后容易脱落,散落至车位及道路上,容易被过往的汽车碾压破坏,造成经济损失,更严重的有可能会导致触电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受充电桩安装位置以及汽车驾驶技术的不同影响,汽车难免会与安装在车位边缘的充电桩发生碰撞,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针对这些问题,提供了一种自动收线充电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收线充电桩,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充电线缆易散落容易造成损坏,以及充电桩防撞设施不完善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收线充电桩,包括:底座;桩体,所述桩体设置于所述底座的顶端;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设置于所述桩体的内腔底部,且与所述桩体的内壁左侧固定连接;充电设备,所述充电设备设置于所述升降机构的顶端;警示灯,所述警示灯设置于所述桩体的顶端;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内嵌于所述桩体的右侧顶端,且与所述充电设备电性连接;定滑轮,所述定滑轮沿前后方向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桩体的右侧底端;线缆,所述线缆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充电设备的右侧,且搭接于所述定滑轮的外壁;防撞机构,所述防撞机构设置于所述桩体的右侧外壁底端;散热孔,数量为若干个,且从上至下开设于所述桩体的左侧底端;行程开关,所述行程开关内嵌于所述桩体的右内壁顶端;充电枪,所述充电枪固定连接于所述线缆的另一端,且插接于所述桩体的右侧凹槽内,所述行程开关与充电枪接触。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桩体的内腔底端,且与所述行程开关电性连接;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设置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托盘,所述托盘固定连接于所述桩体的左内壁;螺杆,所述螺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所述的内腔上下两端,且底端延伸出的下表面;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设置于所述螺杆的外壁底端,且与第一锥齿轮啮合连接;滑道,所述滑道沿上下方向开设于所述托盘的右侧壁;滑块,所述滑块螺接于所述螺杆的外壁顶端,且相适配插接于所述托盘的内腔,所述滑块的右端贯穿滑道的内腔与充电设备底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防撞机构包括:套筒,数量为四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桩体的右侧壁底端四角;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数量为若干个,两两一组开设于所述套筒的内壁上下两端;弹簧,数量为四个,且分别设置于四个所述套筒的内腔;伸缩杆,数量为四个,且分别插接于四个所述套筒的内腔右侧,且内嵌于所述限位槽的内腔;挡板,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伸缩杆的右侧;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挡板的右侧,且与所述警示灯电性连接;气囊,所述气囊设置于所述挡板的右侧外壁。优选的,所述限位槽数量为六个,且按顺时针每隔度分布于所述套筒的内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自动收线充电桩,通过升降机构可以将充电设备进行升降,使设置在充电设备上的线缆在定滑轮的输送作用下相对桩体自由的伸长与收缩,实现了充电桩的线缆方便收集的目的,从而减少线缆的损坏,以及增加了充电桩的安全性,通过防撞机构可以使汽车在接触到气囊之后就受到警示灯警示,如果警示灯的警示没有起到作用,还有弹簧套筒以及伸缩杆组成的二级防撞组件,达到了保护充电桩的作用,使充电桩在受到碰撞时不会出现致命的故障,增加了充电桩的使用寿命,同时也使在撞到充电桩之后首先接触气囊,使对汽车的损害降到了最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主视剖视图;图3为图2中的A处放大图;图4位图2中的B处放大图。图中:1、底座,2、桩体,3、升降机构,31、电机,32、第一锥齿轮,33、第二锥齿轮,34、螺杆,35、滑道,36、滑块,37、外壳,4、充电设备,5、警示灯,6、显示屏,7、线缆,8、定滑轮,9、防撞机构,91、套筒,92、限位槽,93、弹簧,94、伸缩杆,95、挡板,96、距离传感器,97、气囊,10、散热孔,11、行程开关,12、充电枪。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底座1、桩体2、升降机构3、充电设备4、警示灯5、显示屏6、线缆7、定滑轮8、防撞机构9、散热孔10、行程开关11、充电枪12,桩体2设置于底座1的顶端,桩体2的整体材质为金属材质,防止充电桩长时间暴露在室外,风吹雨打使充电桩的使用寿命缩短,升降机构3设置于桩体2的内腔底部,且与桩体2的内壁左侧固定连接,充电设备4设置于升降机构3的顶端,充电设备4由蓄电池以及电压转换设备等组成,为现有技术,不做过多阐述,警示灯5设置于桩体2的顶端,警示灯5可发出刺眼的红光,显示屏6内嵌于桩体2的右侧顶端,且与充电设备4电性连接,显示屏6为防水显示屏,定滑轮8沿前后方向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于桩体2的右侧底端,定滑轮为硬塑料材质,能够保护线缆7的外皮不受损坏,线缆7一端电性连接于充电设备4的右侧,且搭接于滑轮8的外壁,线缆7的外皮由橡胶制成,耐磨结实,防止线缆的外皮经过摩擦发生破损,使线缆的内芯暴露在空气冲,一旦有人触摸内芯,便会发生触电事故,防撞机构9设置于桩体2的右侧外壁底端,散热孔10数量为若干个,且从上至下开设于桩体2的左侧底端,行程开关11内嵌于桩体2的右内壁顶端,行程开关是一种常用的小电流主令电器,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做过多阐述,充电枪12固定连接于线缆7的另一端,且插接于桩体2的右侧凹槽内,行程开关11与充电枪12接触。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升降机构3包括:电机31、第一锥齿轮32、托盘37、螺杆34、第二锥齿轮33、滑道35、滑块36,电机31设置于桩体2的内腔底端,且与行程开关11电性连接,电机31可进行正反转的来回切换,第一锥齿轮32设置于电机31的输出端,托盘37固定连接于桩体2的左内壁,托盘37的材质为绝缘材质,防止充电设备4漏电通过托盘37传导至充电桩,发生短路,且容易发生触电事故,螺杆34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托盘37的内腔上下两端,且底端延伸出托盘37的下表面,第二锥齿轮33设置于螺杆34的外壁底端,且与第一锥齿轮32啮合连接,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大小相同,滑道35沿上下方向开设于托盘37的右侧壁,滑块36螺接于螺杆34的外壁顶端,且相适配插接于托盘37的内腔,滑块36的右端贯穿滑道35的内腔与充电设备底端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防撞机构9包括:套筒91、限位槽92、弹簧93、伸缩杆94、挡板95、距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收线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座(1);/n桩体(2),所述桩体(2)设置于所述底座(1)的顶端;/n升降机构(3),所述升降机构(3)设置于所述桩体(2)的内腔底部,且与所述桩体(2)的内壁左侧固定连接;/n充电设备(4),所述充电设备(4)设置于所述升降机构(3)的顶端;/n警示灯(5),所述警示灯(5)设置于所述桩体(2)的顶端;/n显示屏(6),所述显示屏(6)内嵌于所述桩体(2)的右侧顶端,且与所述充电设备(4)电性连接;/n定滑轮(8),所述定滑轮(8)沿前后方向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桩体(2)的右侧底端;/n线缆(7),所述线缆(7)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充电设备(4)的右侧,且搭接于所述定滑轮(8)的外壁;/n防撞机构(9),所述防撞机构(9)设置于所述桩体(2)的右侧外壁底端;/n散热孔(10),数量为若干个,且从上至下开设于所述桩体(2)的左侧底端;/n行程开关(11),所述行程开关(11)内嵌于所述桩体(2)的右内壁顶端;/n充电枪(12),所述充电枪(12)固定连接于所述线缆(7)的另一端,且插接于所述桩体(2)的右侧凹槽内,所述行程开关(11)与充电枪(12)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收线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
桩体(2),所述桩体(2)设置于所述底座(1)的顶端;
升降机构(3),所述升降机构(3)设置于所述桩体(2)的内腔底部,且与所述桩体(2)的内壁左侧固定连接;
充电设备(4),所述充电设备(4)设置于所述升降机构(3)的顶端;
警示灯(5),所述警示灯(5)设置于所述桩体(2)的顶端;
显示屏(6),所述显示屏(6)内嵌于所述桩体(2)的右侧顶端,且与所述充电设备(4)电性连接;
定滑轮(8),所述定滑轮(8)沿前后方向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桩体(2)的右侧底端;
线缆(7),所述线缆(7)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充电设备(4)的右侧,且搭接于所述定滑轮(8)的外壁;
防撞机构(9),所述防撞机构(9)设置于所述桩体(2)的右侧外壁底端;
散热孔(10),数量为若干个,且从上至下开设于所述桩体(2)的左侧底端;
行程开关(11),所述行程开关(11)内嵌于所述桩体(2)的右内壁顶端;
充电枪(12),所述充电枪(12)固定连接于所述线缆(7)的另一端,且插接于所述桩体(2)的右侧凹槽内,所述行程开关(11)与充电枪(12)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收线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3)包括:
电机(31),所述电机(31)设置于所述桩体(2)的内腔底端,且与所述行程开关(11)电性连接;
第一锥齿轮(32),所述第一锥齿轮(32)设置于所述电机(31)的输出端;
托盘(37),所述托盘(37)固定连接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文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合享佳智深圳充电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