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冲击的乘用车轮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9306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冲击的乘用车轮毂,包括轮辋和轮辐,轮辐固定安装在轮辋的内部,轮辐的中部嵌设有轴毂,轴毂的内部等弧开设有六个螺纹孔,轮辐的中部等弧开设有若干散热孔,轮辐的一侧设置有减震环,减震环与轮辐之间等弧设置有四个缓冲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缓冲机构,配合减震环,可以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进而提高了该乘用车轮毂抗冲击性能;通过散热孔,可以进行散热,避免了在高温天气下由于外界的冲击使得轮辐由于外界的冲击而容易变形,随着缓冲机构的运转,使得散热机构运转,在散热机构的作用下,进一步的提高了该乘用车轮毂的散热效果,提高了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冲击的乘用车轮毂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轮毂,具体为一种抗冲击的乘用车轮毂。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车子来说,路况的坑坑洼洼对行驶中的车轮提出了更高的强度要求,尤其是东南亚国家相对来说基础设施差,再加上超载的普遍现象存在,对出口东南亚市场的车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设计出抗冲击性能良好的乘用车轮毂。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抗冲击的乘用车轮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抗冲击的乘用车轮毂。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抗冲击的乘用车轮毂,包括轮辋和轮辐,所述轮辐固定安装在轮辋的内部,所述轮辐的中部嵌设有轴毂,所述轴毂的内部等弧开设有六个螺纹孔,所述轮辐的中部等弧开设有若干散热孔,所述轮辐的一侧设置有减震环,所述减震环与轮辐之间等弧设置有四个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挡块和弹簧,所述散热孔内设置有散热机构,且散热机构与减震环连接,所述散热机构由第二连接杆和叶片组成。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减震环穿插固定,所述轮辐上开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位于两个散热孔之间,所述挡块位于限位槽的一侧,且挡块远离减震环。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穿入限位槽内并与挡块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一端与限位槽的另一侧固定连接,且弹簧的另一端与挡块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与第一连接杆穿插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减震环穿插固定,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穿入散热孔内并与叶片的中部穿插固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叶片位于散热孔的中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叶片与散热孔相匹配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抗冲击的乘用车轮毂,通过缓冲机构,配合减震环,可以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进而提高了该乘用车轮毂抗冲击性能;通过散热孔,可以进行散热,避免了在高温天气下由于外界的冲击使得轮辐由于外界的冲击而容易变形,随着缓冲机构的运转,使得散热机构运转,在散热机构的作用下,进一步的提高了该乘用车轮毂的散热效果,提高了实用性。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一种抗冲击的乘用车轮毂的正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抗冲击的乘用车轮毂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抗冲击的乘用车轮毂的剖面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抗冲击的乘用车轮毂的缓冲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轮辋;2、轮辐;3、轴毂;4、螺纹孔;5、散热孔;6、减震环;7、缓冲机构;701、第一连接杆;702、挡块;703、弹簧;704、限位槽;8、散热机构;801、第二连接杆;802、叶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一种抗冲击的乘用车轮毂,包括轮辋1和轮辐2,轮辐2固定安装在轮辋1的内部,轮辐2的中部嵌设有轴毂3,轴毂3的内部等弧开设有六个螺纹孔4,轮辐2的中部等弧开设有若干散热孔5,轮辐2的一侧设置有减震环6,减震环6与轮辐2之间等弧设置有四个缓冲机构7,缓冲机构7包括第一连接杆701、挡块702和弹簧703,散热孔5内设置有散热机构8,且散热机构8与减震环6连接,散热机构8由第二连接杆801和叶片802组成。其中,第一连接杆701的一端与减震环6穿插固定,轮辐2上开设有限位槽704,且限位槽704位于两个散热孔5之间,挡块702位于限位槽704的一侧,且挡块702远离减震环6;第一连接杆701的另一端穿入限位槽704内并与挡块702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弹簧703的一端与限位槽704的另一侧固定连接,且弹簧703的另一端与挡块702固定连接,弹簧703与第一连接杆701穿插连接。其中,第二连接杆801的一端与减震环6穿插固定,第二连接杆801的另一端穿入散热孔5内并与叶片802的中部穿插固定。其中,叶片802位于散热孔5的中部。其中,叶片802与散热孔5相匹配设置。工作时,通过弹簧703,可以减弱该乘用车轮毂受到的冲击,进而提高了该乘用车轮毂抗冲击性能;通过散热孔5,可以进行散热,避免了在高温天气下由于外界的冲击使得轮辐2由于外界的冲击而容易变形,随着退弹簧703的工作,配合第一连接杆701和挡块702,使得减震环6左右摆动,进而使得第二连接杆801带动叶片802左右摆动,从而实现了风冷散热,进一步的提高了该乘用车轮毂的散热效果,提高了实用性。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冲击的乘用车轮毂,包括轮辋(1)和轮辐(2),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辐(2)固定安装在轮辋(1)的内部,所述轮辐(2)的中部嵌设有轴毂(3),所述轴毂(3)的内部等弧开设有六个螺纹孔(4),所述轮辐(2)的中部等弧开设有若干散热孔(5),所述轮辐(2)的一侧设置有减震环(6),所述减震环(6)与轮辐(2)之间等弧设置有四个缓冲机构(7),所述缓冲机构(7)包括第一连接杆(701)、挡块(702)和弹簧(703),所述散热孔(5)内设置有散热机构(8),且散热机构(8)与减震环(6)连接,所述散热机构(8)由第二连接杆(801)和叶片(802)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冲击的乘用车轮毂,包括轮辋(1)和轮辐(2),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辐(2)固定安装在轮辋(1)的内部,所述轮辐(2)的中部嵌设有轴毂(3),所述轴毂(3)的内部等弧开设有六个螺纹孔(4),所述轮辐(2)的中部等弧开设有若干散热孔(5),所述轮辐(2)的一侧设置有减震环(6),所述减震环(6)与轮辐(2)之间等弧设置有四个缓冲机构(7),所述缓冲机构(7)包括第一连接杆(701)、挡块(702)和弹簧(703),所述散热孔(5)内设置有散热机构(8),且散热机构(8)与减震环(6)连接,所述散热机构(8)由第二连接杆(801)和叶片(802)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冲击的乘用车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701)的一端与减震环(6)穿插固定,所述轮辐(2)上开设有限位槽(704),且限位槽(704)位于两个散热孔(5)之间,所述挡块(702)位于限位槽(704)的一侧,且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光耀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旭强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