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零部件去毛刺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8751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零部件去毛刺定位装置,包括底座、夹持机构和滑块;底座:其左侧面通孔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的右侧端头设置有夹块,转轴的左侧端头设置有旋钮;夹持机构:对称转动于底座的左端前后侧面;滑块:其下端前后对称设置的燕尾块分别与底座右侧上表面对称设置的燕尾槽滑动连接,滑块的前后侧面下端分别通过销轴与夹持机构转动连接,滑块的中部方孔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杆,滑动杆的左侧端头转动连接有转动夹块,该汽车零部件去毛刺定位结构,可以对工件进行多角度的旋转定位打磨,使毛刺打磨更加彻底,夹持更加稳定,还能防止夹伤工件,打磨效率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零部件去毛刺定位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加工
,具体为一种汽车零部件去毛刺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零部件种类成千上万,涉及冶炼、化工、电子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一个从原材料到成品,加工链长、有特色的产业,是支撑汽车产品发展和技术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产业,汽车零部件在铸造时,由于工艺的原因可能会导致零件边缘出现飞边,毛刺,随着工业化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在汽车制造领域中,随这对机械零件制造精度要求的提高和机构设计的微型化,毛刺的危害性尤为明显,逐渐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去毛刺最常用的放大多为打磨,传统工艺中打磨去毛刺通常是用夹具将工件夹紧,然后对其进行打磨,需要换边时再把工件取出重新夹持,无法对工件进行多角度的定位旋转打磨,毛刺打磨不够彻底,效率较低,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汽车零部件去毛刺定位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汽车零部件去毛刺定位装置,可以对工件进行多角度的旋转,使毛刺打磨更加彻底,方便对转定后的工件进行定位固定,夹持更加稳定,还能防止夹伤工件,打磨效率较高,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零部件去毛刺定位装置,包括底座、夹持机构和滑块;底座:其左侧面通孔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的右侧端头设置有夹块,转轴的左侧端头设置有旋钮;夹持机构:对称转动于底座的左端前后侧面;滑块:其下端前后对称设置的燕尾块分别与底座右侧上表面对称设置的燕尾槽滑动连接,滑块的前后侧面下端分别通过销轴与夹持机构转动连接,滑块的中部方孔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杆,滑动杆的左侧端头转动连接有转动夹块,可以对工件进行多角度的旋转,使毛刺打磨更加彻底,方便对转定后的工件进行定位固定,夹持更加稳定,还能防止夹伤工件,打磨效率较高。进一步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拉杆、支杆、套筒和弹簧,所述底座的左端前后侧面均转动连接有支杆,支杆的左侧端头均转动连接有拉杆,两个拉杆的右端分别与滑块前后侧面下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的套筒滑动连接,两个拉杆的右端均套接有弹簧,弹簧分别位于两个套筒的内部,方便对转定后的工件进行定位固定,夹持更加稳定。进一步的,所述滑块的中部纵向设置的圆孔内部转动连接有曲轴,曲轴的中部位于滑动杆中部设置的椭圆形通槽内部,曲轴的前后端头分别与推杆左侧的两个端头固定连接,驱动滑动杆移动。进一步的,还包括橡胶垫和橡胶圈,所述橡胶垫分别设置于夹块和转动夹块的相对内侧面,橡胶圈设置于滑块的左侧面,增大与工件的摩擦力,还能防止夹伤工件。进一步的,所述夹块的右端位于底座上端右侧面的外部,转动夹块位于滑块的内部,便于工件的固定和转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汽车零部件去毛刺定位结构,具有以下好处:1、通过两个拉杆左侧端头设置的杆体将拉杆向下转动至水平状态,支杆的两端分别与拉杆和底座转动连接,在支杆的支撑作用下,拉杆的右端沿套筒向左滑动,并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使两个套筒之间的滑块沿底座右侧设置的燕尾槽向左滑动,滑块与转轴右侧端头设置的夹块配合将工件夹紧,外部打磨机构对工件边缘的毛刺进行打磨,方便对转定后的工件进行定位固定,夹持更加稳定。2、向上推动推杆,带动曲轴转动,曲轴的中部凸起与滑动杆中部的椭圆形通槽内壁接触,并推动滑动杆向左移动,此时滑动杆左侧转动连接的转动夹块与向左突出并与工件接触,通过旋钮转动转轴从而使转动夹块和夹块之间的工件转动一定角度,使工件下一边棱的毛刺与外部打磨机构平行,将推杆复位,滑块从新与工件接触,对毛刺进行打磨,可以对工件进行多角度的旋转,使毛刺打磨更加彻底,打磨效率较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夹持结构局部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滑块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夹持机构、21拉杆、22支杆、23套筒、24弹簧、3滑块、4燕尾槽、5夹块、6转轴、7旋钮、8转动夹块、9滑动杆、10椭圆形通槽、11曲轴、12推杆、13橡胶垫、14橡胶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零部件去毛刺定位装置,包括底座1、夹持机构2和滑块3;底座1:其左侧面通孔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6,转轴6的右侧端头设置有夹块5,转轴6的左侧端头设置有旋钮7;夹持机构2:对称转动于底座1的左端前后侧面,夹持机构2包括拉杆21、支杆22、套筒23和弹簧24,底座1的左端前后侧面均转动连接有支杆22,支杆22的左侧端头均转动连接有拉杆21,两个拉杆21的右端分别与滑块3前后侧面下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的套筒23滑动连接,两个拉杆21的右端均套接有弹簧24,弹簧24分别位于两个套筒23的内部,通过两个拉杆21左侧端头设置的杆体将拉杆21向下转动至水平状态,支杆22的两端分别与拉杆21和底座1转动连接,在支杆22的支撑作用下,拉杆21的右端沿套筒23向左滑动,并在弹簧24的弹力作用下使两个套筒23之间的滑块3沿底座1右侧设置的燕尾槽4向左滑动,滑块3与转轴6右侧端头设置的夹块5配合将工件夹紧,外部打磨机构对工件边缘的毛刺进行打磨;滑块3:其下端前后对称设置的燕尾块分别与底座1右侧上表面对称设置的燕尾槽4滑动连接,滑块3的前后侧面下端分别通过销轴与夹持机构2转动连接,滑块3的中部方孔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杆9,滑动杆9的左侧端头转动连接有转动夹块8,滑块3的中部纵向设置的圆孔内部转动连接有曲轴11,曲轴11的中部位于滑动杆9中部设置的椭圆形通槽10内部,曲轴11的前后端头分别与推杆12左侧的两个端头固定连接,夹块5的右端位于底座1上端右侧面的外部,转动夹块8位于滑块3的内部,向上推动推杆12,带动曲轴11转动,曲轴11的中部凸起与滑动杆9中部的椭圆形通槽10内壁接触,并推动滑动杆9向左移动,此时滑动杆9左侧转动连接的转动夹块8与向左突出并与工件接触,通过旋钮7转动转轴6从而使转动夹块8和夹块5之间的工件转动一定角度,使工件下一边棱的毛刺与外部打磨机构平行,将推杆12复位,滑块3从新与工件接触,对毛刺进行打磨。其中:还包括橡胶垫13和橡胶圈14,橡胶垫13分别设置于夹块5和转动夹块8的相对内侧面,橡胶圈14设置于滑块3的左侧面,可以增大与工件的摩擦力,夹持更加稳定,还能防止夹伤工件。在使用时:通过两个拉杆21左侧端头设置的杆体将拉杆21向下转动至水平状态,支杆22的两端分别与拉杆21和底座1转动连接,在支杆22的支撑作用下,拉杆21的右端沿套筒23向左滑动,并在弹簧24的弹力作用下使两个套筒23之间的滑块3沿底座1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零部件去毛刺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夹持机构(2)和滑块(3);/n底座(1):其左侧面通孔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6),转轴(6)的右侧端头设置有夹块(5),转轴(6)的左侧端头设置有旋钮(7);/n夹持机构(2):对称转动于底座(1)的左端前后侧面;/n滑块(3):其下端前后对称设置的燕尾块分别与底座(1)右侧上表面对称设置的燕尾槽(4)滑动连接,滑块(3)的前后侧面下端分别通过销轴与夹持机构(2)转动连接,滑块(3)的中部方孔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杆(9),滑动杆(9)的左侧端头转动连接有转动夹块(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零部件去毛刺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夹持机构(2)和滑块(3);
底座(1):其左侧面通孔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6),转轴(6)的右侧端头设置有夹块(5),转轴(6)的左侧端头设置有旋钮(7);
夹持机构(2):对称转动于底座(1)的左端前后侧面;
滑块(3):其下端前后对称设置的燕尾块分别与底座(1)右侧上表面对称设置的燕尾槽(4)滑动连接,滑块(3)的前后侧面下端分别通过销轴与夹持机构(2)转动连接,滑块(3)的中部方孔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杆(9),滑动杆(9)的左侧端头转动连接有转动夹块(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零部件去毛刺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2)包括拉杆(21)、支杆(22)、套筒(23)和弹簧(24),所述底座(1)的左端前后侧面均转动连接有支杆(22),支杆(22)的左侧端头均转动连接有拉杆(21),两个拉杆(21)的右端分别与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海胜黄海纯刘雪华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纯柏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