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电芯与汇流板焊接的定位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8583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电芯与汇流板焊接的定位治具,包括治具本体,治具本体开设有第一装载槽,第一装载槽用于装载电芯;设置于治具本体上方的压紧板,压紧板开设有与第一装载槽对应的第二装载槽,第二装载槽用于装载汇流板;以及升降杆,升降杆顶端穿设治具本体后与压紧板连接,升降杆底端延伸至治具本体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治具本体上开设有用于装载电芯的第一装载槽,压紧板通过升降杆滑动设置于治具本体上方,压紧板上设置有用于装载汇流板的第二装载槽,当电芯固定于第一装载槽时,利用压紧板对电芯进行压紧固定,通过将汇流板放置于第二装载槽,实现汇流板与电芯接触,同时对汇流板实现定位固定,有效防止汇流板在焊接过程中发生偏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电芯与汇流板焊接的定位治具
本技术涉及电池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电芯与汇流板焊接的定位治具。
技术介绍
电池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将汇流板与电芯进行焊接,焊接过程中,一般使用固定治具对电芯进行固定,然后再将汇流板放置于电芯顶部,通过焊接机将汇流板焊接于电芯上。现有技术中,汇流板一般是直接放置于电芯顶部,然后在利用焊接装置对汇流板与电芯之间进行焊接。由于汇流板不具有相对电芯固定的结构进行辅助固定,在焊接过程中,汇流板触碰到焊接装置的焊针时,汇流板容易发生偏位,从而导致汇流板产生焊偏或虚焊等不良现象,影响电池生产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汇流板焊接过程中容易发生偏位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提高焊接过程稳定性的应用于电芯与汇流板焊接的定位治具。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应用于电芯与汇流板焊接的定位治具,包括:治具本体,治具本体开设有第一装载槽,第一装载槽用于装载电芯;设置于治具本体上方的压紧板,压紧板开设有与第一装载槽对应的第二装载槽,第二装载槽用于装载汇流板;以及升降杆,升降杆顶端穿设治具本体后与压紧板连接,升降杆底端延伸至治具本体下方。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压紧板底端设置有定位凸边,定位凸边绕设于第二装载槽。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升降杆底端设置顶升板。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定位治具还包括:分别连接治具本体及压紧板的压紧弹簧。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治具本体包括:第一固定块、连接杆以及第二固定块,连接杆一端横向穿设第一固定块后与第二固定块连接,连接杆相对于第一固定块滑动设置,第一固定块以及第二固定块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半圆槽及第二半圆槽,第一半圆槽及第二半圆槽形成第一装载槽。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治具本体还包括:设置于连接杆远离第一固定块一端的挡板以及设置于第一固定块与挡板之间的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两端分别抵接挡板及第一固定块。本技术在治具本体上开设有用于装载电芯的第一装载槽,压紧板通过升降杆滑动设置于治具本体上方,压紧板上设置有用于装载汇流板的第二装载槽,当电芯固定于第一装载槽时,利用压紧板对电芯进行压紧固定,并且通过将汇流板放置于第二装载槽,实现汇流板与电芯接触,同时对汇流板实现定位固定,有效防止汇流板在焊接过程中发生偏移,提高电芯与汇流板之间的焊接效果,提升电池生产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应用于电芯与汇流板焊接的定位治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应用于电芯与汇流板焊接的定位治具的工作示意图之一。图3为本技术中应用于电芯与汇流板焊接的定位治具的工作示意图之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应用于电芯与汇流板焊接的定位治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请参考图1至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电芯与汇流板焊接的定位治具,主要应用于电芯与汇流板焊接,具体的,定位治具主要用于电芯与汇流板焊接过程中,用于分别对电芯及汇流板进行定位,从而保证焊接过程的稳定性。定位治具主要包括:治具本体101、压紧板102以及升降杆103。治具本体101开设有第一装载槽,其中第一装载槽用于装载电芯。压紧板102设置于治具本体101上方,压紧板102开设有与第一装载槽对应的第二装载槽1021,第二装载槽1021用于装载汇流板,其中第二装载槽1021具有一定厚度,并且第二装载槽1021厚度大于汇流板厚度,有效提高对汇流板的装载定位效果,升降杆103顶端穿设治具本体101后与压紧板102连接,升降杆103底端延伸至治具本体101下方。其中升降杆103底端设置顶升板1031,升降杆103通过顶升板1031与外部顶升机构连接,例如顶升气缸,便于顶升机构对升降杆103顶升过程的驱动。采用本技术的定位治具应用于电芯与汇流板焊接时,其中升降杆103底端与顶升机构连接,例如气缸,电芯上料时,通过顶升机构驱动升降杆103顶升,带动压紧板102升起,此时,将电芯通过人工或机械手夹取的方式放置于第一装载槽内,然后顶升机构驱动升降杆103下降,直至压紧板102压紧电芯,此时第二装载槽1021位于电芯顶端,将汇流板对应上料至第二装载槽1021,此时汇流板与电芯接触,并利用第二装载槽1021实现对汇流板的定位,防止汇流板在后续焊接加工时发生偏移。进一步的,压紧板102底端设置有定位凸边1022,定位凸边1022绕设于第二装载槽1021,其中定位凸边1022与电芯顶端形状匹配,当压紧板102压紧与电芯顶部时,电芯顶部位于定位凸边1022内,使得压紧板102对电芯实现限位功能,有效防止电芯横向移动,有效提高定位治具的定位进准度。进一步的,定位治具还包括分别连接治具本体101及压紧板102的压紧弹簧104,通过压紧弹簧104对压紧板102产生始终朝向治具本体101的弹性作用力,换句话说,当顶升机构撤去对升降杆103的作用力后,在压紧弹簧104的作用下,压紧板102自动朝向治具本体101方向压紧,实现对电芯的自动压紧,大大提高定位治具使用过程中的便利性。进一步的,治具本体101包括第一固定块1011、连接杆1012以及第二固定块1013,第一固定块1011与第二固定块1013之间存在间隙,第一固定块1011以及第二固定块1013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半圆槽10111及第二半圆槽10131,第一半圆槽10111与第二半圆槽10131形成第一装载槽,连接杆1012一端横向穿设第一固定块1011后与第二固定块1013连接,连接杆1012相对于第一固定块1011滑动设置,连接杆1012与外部横移机构连接,例如气缸,通过横移机构驱动连接杆1012相对于第一固定块1011滑动,从而实现控制第一半圆槽10111与第二半圆槽10131之间的相对移动,进而实现对电芯实现夹紧控制,提升电芯在焊接过程中的固定效果,从而进一步提升汇流板与电芯之间的焊接精度。值得注意的是,治具本体101还包括设置于连接杆1012远离第一固定块1011一端的挡板1014以及设置于第一固定块1011与挡板1014之间的复位弹簧1015,外部横移机构通过与挡板1014连接,实现对连接杆1012的滑动控制,其中复位弹簧1015两端分别抵接挡板1014及第一固定块1011,通过复位弹簧1015对挡板1014产生一始终远离治第一固定块1011的弹性作用力,使得外部横移机构撤去对挡板1014的作用力时,挡板1014在复位弹簧1015的弹性作用力下朝远离第一固定块1011方向移动,从而使得第一固定块1011与第二固定块1013之间自动相互夹紧,进一步提升治具本体101使用过程中的便利性。综上所述,本技术在治具本体上开设有用于装载电芯的第一装载槽,压紧板通过升降杆滑动设置于治具本体上方,压紧板上设置有用于装载汇流板的第二装载槽,当电芯固定于第一装载槽时,利用压紧板对电芯进行压紧固定,并且通过将汇流板放置于第二装载槽,实现汇流板与电芯接触,同时对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电芯与汇流板焊接的定位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治具本体,所述治具本体开设有第一装载槽,所述第一装载槽用于装载电芯;/n设置于所述治具本体上方的压紧板,所述压紧板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装载槽对应的第二装载槽,所述第二装载槽用于装载汇流板;以及/n升降杆,所述升降杆顶端穿设所述治具本体后与所述压紧板连接,所述升降杆底端延伸至所述治具本体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电芯与汇流板焊接的定位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治具本体,所述治具本体开设有第一装载槽,所述第一装载槽用于装载电芯;
设置于所述治具本体上方的压紧板,所述压紧板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装载槽对应的第二装载槽,所述第二装载槽用于装载汇流板;以及
升降杆,所述升降杆顶端穿设所述治具本体后与所述压紧板连接,所述升降杆底端延伸至所述治具本体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板底端设置有定位凸边,所述定位凸边绕设于所述第二装载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底端设置顶升板。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升陈响荣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普瑞杰升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