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卢素云专利>正文

一种电子助力转向系统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8567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实验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子助力转向系统实验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可进行多因素测试的电子助力转向系统实验装置。一种电子助力转向系统实验装置,包括有:车架;后轮,转动式安装在车架的两侧;转向组件,安装在车架上;电子助力组件,安装在车架上;调节组件,安装在电子助力组件上;传动组件,安装在调节组件与车架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通过控制电动机是否进行运作,从而可以测试电子助力转向系统是否准确,使得实验更加简单方便;本发明专利技术带有乘坐组件,从而使得工作人员在进行实验时更加方便舒适,而且还可通过控制手轮调节连接杆和座板的高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助力转向系统实验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实验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子助力转向系统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是一种直接依靠电机提供辅助扭矩的动力转向系统,与传统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相比,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具有很多的优点。只在转向时电机才提供助力,可以显著降低燃油消耗而且转向助力大小可以通过软件调整,能够兼顾低速时的转向轻便性和高速时的操纵稳定性,回正性能好,但是需要对电子助力转向系统进行实验检测,一般的对电子助力转向系统进行实验需要将电子助力转向系统安装在汽车上,进而使得实验较为麻烦,而且不能进行多因素测试,从而使得实验结果不准确。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操作简单、可进行多因素测试的电子助力转向系统实验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一般的对电子助力转向系统进行实验较为麻烦,而且不能进行多因素测试,从而使得实验结果不准确的缺点,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可进行多因素测试的电子助力转向系统实验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施方案为:一种电子助力转向系统实验装置,包括有:车架;后轮,转动式安装在车架的两侧;转向组件,安装在车架上;电子助力组件,安装在车架上;调节组件,安装在电子助力组件上;传动组件,安装在调节组件与车架之间。更为优选的是,转向组件包括有:导套,安装在车架上;斜齿条,滑动式安装在导套上;连接臂,转动式安装在斜齿条两侧;支座,安装在车架两侧;转向臂,转动式安装在支座与连接臂之间;前轮,转动式安装在转向臂上。更为优选的是,电子助力组件包括有:第一安装架,安装在车架上;电动机,安装在第一安装架上;蜗杆,安装在电动机的输出轴上;蜗轮,转动式安装在第一安装架上,蜗轮与蜗杆啮合;ECU控制器,安装在第一安装架上,ECU控制器与电动机相连接。更为优选的是,调节组件包括有:连接板,安装在第一安装架上;第一转动轴,转动式安装在连接板上;方向盘,安装在第一转动轴上;霍尔效应的传感器,安装在第一转动轴上;太阳轮,安装在第一转动轴上;齿圈,安装在蜗轮上;行星轮,至少两个行星轮安装在齿圈与太阳轮之间;连接架,转动式安装在行星轮之间。更为优选的是,传动组件包括有:第二转动轴,转动式安装在车架上;万向传动节,安装在连接架与第二转动轴之间;斜齿轮,安装在第二转动轴上,斜齿轮与斜齿条啮合。更为优选的是,还包括有乘坐组件,乘坐组件包括有:升降板,滑动式安装在第一安装架上;丝杆,转动式安装在车架上;手轮,安装在丝杆上;螺母,安装在升降板上,螺母与丝杆通过螺纹相连接;连接杆,安装在升降板上;座板,安装在连接杆上。更为优选的是,还包括有压力施加组件,压力施加组件包括有:第二安装架,安装在车架两侧;气缸,安装在第二安装架两侧;压板,安装在气缸的输出端,车架的两侧均对称的开有限位槽,限位槽与压板配合。更为优选的是,前轮比后轮大,从而可以较为方便观测实验。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可通过控制电动机是否进行运作,从而可以测试电子助力转向系统是否准确,使得实验更加简单方便。2、本专利技术带有乘坐组件,从而使得工作人员在进行实验时更加方便舒适,而且还可通过控制手轮调节连接杆和座板的高度。3、本专利技术带有压力施加组件,可通过启动气缸,从而增加车架的压力,进而使得装置实验效果更准确。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转向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电子助力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调节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传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乘坐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压力施加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车架,2:后轮,3:转向组件,31:导套,32:斜齿条,33:连接臂,34:支座,35:转向臂,36:前轮,4:电子助力组件,41:第一安装架,42:电动机,43:蜗杆,44:蜗轮,45:ECU控制器,5:调节组件,51:连接板,52:第一转动轴,53:方向盘,54:霍尔效应的传感器,55:太阳轮,56:齿圈,57:行星轮,58:连接架,6:传动组件,61:万向传动节,62:第二转动轴,63:斜齿轮,7:乘坐组件,71:升降板,72:丝杆,73:手轮,74:螺母,75:连接杆,76:座板,8:压力施加组件,81:第二安装架,82:气缸,83:压板,84:限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一种电子助力转向系统实验装置,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有车架1、后轮2、转向组件3、电子助力组件4、调节组件5和传动组件6,车架1的右部前后两侧均转动式连接有后轮2,车架1的左部设有转向组件3,车架1的中部设有电子助力组件4,电子助力组件4上设有调节组件5,调节组件5与车架1之间设有传动组件6。当需要对电子助力转向系统进行实验时,控制调节组件5进行运作,进而会使得电子助力组件4进行运作,进而通过传动组件6使得转向组件3进行运作,进而可以测试电子助力转向系统是否准确,当实验完成后,不再控制调节组件5即可。转向组件3包括有导套31、斜齿条32、连接臂33、支座34、转向臂35和前轮36,车架1的左部上侧设有导套31,导套31上滑动式连接有斜齿条32,斜齿条32的前后两侧均转动式连接有连接臂33,车架1的左部前后两侧均焊接有支座34,支座34与连接臂33之间转动式连接有转向臂35,转向臂35的外侧均转动式连接有前轮36。当需要对电子助力转向系统进行实验时,控制调节组件5进行运作,进而使得电子助力组件4会进行运作,进而通过传动组件6使得斜齿条32进行移动,进而通过连接臂33使得转向臂35进行旋转,进而使得前轮36进行转向,从而可以测试电子助力转向系统是否准确,当实验完成后,不再控制调节组件5即可。电子助力组件4包括有第一安装架41、电动机42、蜗杆43、蜗轮44和ECU控制器45,车架1的中部上侧设有第一安装架41,第一安装架41的上侧设有电动机42,电动机42的输出轴上连接有蜗杆43,第一安装架41上转动式连接有蜗轮44,蜗轮44与蜗杆43啮合,第一安装架41的上部后侧设有ECU控制器45,ECU控制器45与电动机42相连接。当需要对电子助力转向系统进行实验时,控制调节组件5进行运作,调节组件5便会把信息传递至ECU控制器45上,ECU控制器45便会控制电动机42进行运作,从而带动蜗杆43进行旋转,从而使得蜗轮44进行旋转,进而使得传动组件6进行运作,从而使得斜齿条32进行移动,进而可以测试电子助力转向系统是否准确,当实验完成后,不再控制调节组件5即可。调节组件5包括有连接板51、第一转动轴52、方向盘53、霍尔效应的传感器54、太阳轮55、齿圈56、行星轮57和连接架58,第一安装架41的上侧连接有连接板51,连接板51上转动式连接有第一转动轴52,第一转动轴52的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助力转向系统实验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有:/n车架(1);/n后轮(2),转动式安装在车架(1)的两侧;/n转向组件(3),安装在车架(1)上;/n电子助力组件(4),安装在车架(1)上;/n调节组件(5),安装在电子助力组件(4)上;/n传动组件(6),安装在调节组件(5)与车架(1)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助力转向系统实验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有:
车架(1);
后轮(2),转动式安装在车架(1)的两侧;
转向组件(3),安装在车架(1)上;
电子助力组件(4),安装在车架(1)上;
调节组件(5),安装在电子助力组件(4)上;
传动组件(6),安装在调节组件(5)与车架(1)之间。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助力转向系统实验装置,其特征是,转向组件(3)包括有:
导套(31),安装在车架(1)上;
斜齿条(32),滑动式安装在导套(31)上;
连接臂(33),转动式安装在斜齿条(32)两侧;
支座(34),安装在车架(1)两侧;
转向臂(35),转动式安装在支座(34)与连接臂(33)之间;
前轮(36),转动式安装在转向臂(35)上。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子助力转向系统实验装置,其特征是,电子助力组件(4)包括有:
第一安装架(41),安装在车架(1)上;
电动机(42),安装在第一安装架(41)上;
蜗杆(43),安装在电动机(42)的输出轴上;
蜗轮(44),转动式安装在第一安装架(41)上,蜗轮(44)与蜗杆(43)啮合;
ECU控制器(45),安装在第一安装架(41)上,ECU控制器(45)与电动机(42)相连接。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子助力转向系统实验装置,其特征是,调节组件(5)包括有:
连接板(51),安装在第一安装架(41)上;
第一转动轴(52),转动式安装在连接板(51)上;
方向盘(53),安装在第一转动轴(52)上;
霍尔效应的传感器(54),安装在第一转动轴(52)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素云
申请(专利权)人:卢素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